接着,一个个精彩的报告接连续不断:顾先生在身体不适地情况下,还精神抖擞地为大家讲课“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让大家了解到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只有自己学习,开动脑筋,才能把老师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才能。教育的本质是改变人的思维,教育的本质可以概括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大家介绍“顾明远先生的现代教育思想刍论”。他完整地介绍“顾先生现代教育思想的发端、发展、新论述和方法论”。教育现代化就是教育现代性的实践过程。中国教育现代化要比国家现代化早15年,因为,教育价值具有全面性,教育观念具有开放性、未来性、民主性。对于国家现代化的推进,人才是关键,人才需要多样化,人才需要个性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灵魂,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最主要,也是最艰难的转变。
下午,我们在南菁实验中学部召开学术研讨会,全国代表们结合顾先生提出的4个教育信条,一一阐述了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心得。
爱不是溺爱,爱不能强制,爱不该逼着孩子学习。真正的爱是要让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他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健全的人格,开朗的性格,这样才能有幸福的人生。爱学生,首先要相信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做到互相信任,然后是关心学生。
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是他的学习动机,即人的一种内驱力,是人的活动的内在动机。父母、老师的奖励和处罚,迫使学生学习,这是一种外部动力,这种动机是短暂的,奖惩之后,这种动机就会消失。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言:“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作为家长和老师,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心,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是孩子学习的最大动力。
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细枝末节,要注意呵护他,要了解儿童的想法。因为,儿童如嫩芽,碰伤了就不易生长。教师要对学生察言观色,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要善于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
老师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养成良好的品质。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都想把角色演好,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与人合作的精神等品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生能够体现到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
这次的研讨会上,全体教育工作者树立了满满地信心,拧成了一股教育自信地思想,我们将从找回优秀的教育资源开始,向中国教育家学习,向身边优秀的顾先生学习,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找回自信,办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