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亲爱的,南山要打造深圳中心城区了!一个更具创新活力的南山喷薄欲出!

2021-06-21 01:48:18

南山要有远大的抱负,要有争当“四个中心”的追求,即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南山-前海是深圳城市发展的“双中心”之一,只要认准这个目标,持之以恒,南山打造深圳中心城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区委书记姜建军

后海总部经济区。

未来的深圳湾,从东往南再往西,从后海湾,到蛇口渔港、太子湾,再到赤湾、妈湾、前海湾,长达55.8公里的海岸线,不仅是一条美丽的滨海风光带,也是一条靓丽的产业风景线,更是深圳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湾区经济的桥头堡和主战场。


——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强

南山区召开工作会议。

昨日是国庆长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南山区委第一时间召开工作会议,号召全区上下团结一致,把南山建设得更加美好,让南山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从区委书记姜建军昨日的讲话中,记者梳理提炼出以下关键词,以便大家了解南山未来定位规划及民生福利。


几道题目
定位、规划、改革、民生
题目之一
输入标题
城区定位要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原文:城区定位问题,应当优于城区发展的其他问题,有了定位,才能找到位置、找准方向。南山要有远大的抱负,要有争当“四个中心”的追求,即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南山-前海是深圳城市发展“双中心”之一,不是丢开原来的城区定位另搞一套,而是与时俱进、顺势而为。只要我们认准这个目标,持之以恒,南山打造中心城区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解读:2010年,,要求将前海中心培育和发展成为新的市级中心,承担城市和区域的高端服务功能。南山-前海、福田-罗湖成为深圳城市发展的“双中心”,在全市最顶层的规划设计中得以体现。如果说5年以前,南山的发展还不具“中心”规模、还在打基础,现在南山作为全市“双中心”之一的地位呼之欲出。要打造中心城区,要有争当“四个中心”的追求,其中经济中心既包含前海自贸区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也有南山作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和总部基地的使命。

新闻背景:一方面,南山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全市第一(2014年3464亿元),已经具备了打造中心城区的经济基础。特别是随着前海蛇口自贸区开发开放的渐入佳境,南山对全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凸显。

另一方面,南山的发展,需要有高端的城区定位来引领。历史上,南山诞生了许多有影响的知名企业,如华为、招行、平安等,这些企业成长起来后,都先后离开了南山。究其根源,发展空间不足是一个方面,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南山当时的城区定位不能满足企业成长需要。


题目之二
输入标题
规划要引领承载南山未来

原文:南山的未来,需要规划来引领;南山中心城区的定位要落到实处、变为现实,需要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来承载。要把规划国土部门当作“第一部门”;规划工作要有新思路,要为解决南山的实际问题服务。

解读:把规划国土部门当作“第一部门”,强调的是一种理念,就是要用高水平的规划来引领南山的发展。当前,南山面临二次开发,这不是简单的总量叠加和模式复制,应当充分汲取一次开发的经验教训,更加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特别是要通过规划来弥补一次开发的短板,通过规划来平衡发展与生态的矛盾,通过规划来消解南北片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新闻背景:1990年建区以来的25年,是南山的一次开发,全区建筑体量达到1亿平方米。根据测算,未来10-15年,全区将新增7500万平方米建筑体量,全区建筑总量将达到1.75亿平方米,几乎再造一个新南山。


题目之
输入标题
改革要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

原文:改革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南山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改革是深圳的根、深圳的魂,也是南山的根、南山的魂。改革要坚持“两个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大家要有承担改革的勇气和担当。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搬出各种规定,说“不行”;而是敢于用改革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告诉群众“怎么才行”。要改革就会有成功、有失败,只要是出于公心,为了南山的事业、南山的老百姓而改革,哪怕失败了,区委也会为你担当。

解读:坚持问题导向,首先要正视问题、找准问题,然后以改革的办法解决问题。从目前来看,制约南山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等,必须一项一项抓、一项一项改,有序、稳步地推进。坚持需求导向,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甚至可以说要从群众最有怨气的领域改起,久久为功,长抓不懈。

新闻背景:今年1-8月,区政府投资完成25.8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28.2%。这其中有很多原因,但部门之间协同不力、互捆手脚的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南山在推民生服务微实事,全年安排资金2000万元,但目前仅完成计划的40%。不是基层和社区没有需求,而是一些街道人为增设工作流程,导致整项工作推进不力。

题目之
输入标题
民生要下力气补齐欠账和短板

一.交通问题,关键是发展轨道交通。

解读:交通问题,是方方面面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之一。前海蛇口自贸区、后海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等都是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布局,是深圳未来的重要增长极。随着这些区域的建成,如果仅靠地面交通联系,必然导致南山堵上加堵。所以,要在南山布局更多的轨道交通,不仅需要过境南山的轨道交通,还需要为南山服务的轨道交通,如,呼吁在南海大道下修地铁和在南山修建城区环线轨道交通等。另外,还要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做法,实现人车分流,缓解交通拥堵状况。

新闻背景:前不久,姜建军、王强到腾讯调研时表示,未来南山将新增7500万平方米的建筑体量,就业人口将达到440万,同现在比,也是翻一番。马化腾听后的第一反应:那南山的交通会变得更堵了。最近,区委区政府听取了南山轨道交通的专项汇报,也与市交委的领导作了沟通,南山愿意自己拿出钱请市里部门帮南山做专项规划。接下来,南山将积极向相关部门呼吁多在南山建轨道交通。



二.医疗问题,关键是要补齐短板。从南山情况来看,未来5-10年就业人口比现在翻一番多,补齐医疗的短板压力非常大,需要我们“软硬兼施”。

解读:现在南山的医疗水平还不够高,尤其是硬件建设和标准滞后,和中心城区定位不相匹配。需要 “软硬兼施”:“硬”的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立足南山中心城区的定位,高标准、前瞻性推进南山医院改扩建工程,同时大力引进一批国内外先进的医疗机构、高端诊所;“软”的方面,鼓励医院引进高精尖人才,引进一批国内外名医团队,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新闻背景:目前南山没有一所市级医院,全市11家三甲医院中,南山只有1家。目前全区病床数2069张,每千名常住人口病床数为1.85张,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6张),仅是福田(5.08张)的1/3、罗湖(4.69张)的2/5,甚至还低于龙岗(1.92张)。这种差距,在未来几年有可能更加明显。未来五年,全区初步预计新增病床770张,这远远落后于福田的1230张、宝安的3586张、龙华新区的2300张、龙岗的3140张。



三.教育问题,关键是要均衡发展。民办学校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应该是集聚优质教育资源的代表。要借鉴福田与腾讯合作创办明德学校等先进经验,鼓励办学模式创新,让辖区学校更具南山特色、更能代表南山水平。

解读:南山的教育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但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从区域分布来看,目前全区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片区的学校布局、教育管理还相对薄弱。从教学资源分布来看,南山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公办学校,全区12所民办学校总体办学水平还有待提升,个别学校甚至面临停办危机。

新闻背景:在今年的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姜建军讲到,不能把北部看成是中国的中西部,因为按照教育规律,高校在哪里,优质的基础教育就会在哪里。南山北部大学城集聚了全市7所高校,随着全市学校布局的优化,未来必将会成为南山教育的高地。


四.文体事业问题,关键是要增加设施。对区级党委政府来讲,办文化,首先,是建好文化载体;其次,是要用好企业力量。

解读:当前南山文体设施场地不足的“硬伤”比较严重。以街道文体站为例,省里的建设标准为不少于2000平方米,但全区8个街道中,除桃源街道(3.9万平方米)达标外,其他7个街道都没有达标,最少的只有200平方米。接下来,区委区政府将通过政府自建、购买物业、城市更新等方式,加大对文体设施的建设力度,并利用南山有华侨城、腾讯、华强文化等一批国内领军级的文化龙头企业的优势,让广大市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文化权益。

新闻背景:前不久,华润和台湾诚品生活签约,诚品书店将入驻华润城,预计2017年开业,经营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未来南山将在这方面下更大工夫。
在昨天的区委工作会上,姜建军还对今年的重点工作提出要求——

几项工作
确保圆满完成
一是年底冲刺。

现在中秋、国庆都过去了,全年已经过去3/4。希望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奋力冲刺,确保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南山“十三五”规划的编制。

要有大智慧、大视野,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体现市第六次党代会的重要精神,也要符合南山作为全市“双中心”的城区定位,在此基础上科学谋划、精心编制。


三是滨海休闲带西段建设。

我们承诺2017年国庆前建成,各相关部门要倒排工期,抓住关键环节,一项一项地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四是南山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建设。

办好这件事,关键要统一思想,首先要统一干部的思想,其次要消除群众的顾虑。


五是三大重点片区建设。

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这三大项目,必须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未来南山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城市发展的名片。



这两项工作是我们的两条“底线”,各街道各部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畏难、麻痹、疲惫心理,严格落实“一岗双责”。


来源:本报记者 邬双舟/文 郭进/图

美编:小邱





全文阅读请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