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老师,失败教育课您上过吗? 白岩松给你支招

2021-08-01 22:02:27

        

       编辑的话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在“”上接收采访时说:“教育,最该给孩子补上失败这一课,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他的观点一经报道,便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载。其实,道理很明白,温室的花朵是禁不起风雨的洗礼的。而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要点之一就是,“自作必须自受” “应当让孩子懂得做错事必须承担后果”。因此,挫折教育教给孩子的不是挫折,而是要教给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和积极的态度,以及承受挫折的能力。


白岩松:教会孩子“输”


这是中国人很缺乏的一种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孩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学习过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包括世界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的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你仗打得怎么样,被人家N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的社会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对吗?


项羽是成功者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将领,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都霸王别姬了。但是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存留于中国的戏剧故事和百姓谈论当中。反倒是“成功者”刘邦,会让我们在内心里,产生某种不屑或者不那么喜欢的感觉。


林则徐的人生成功吗?大家只记住了他成功那一点——虎门销烟,但却不知道在很多“妥协派”的压力之下,一年之后林则徐被去职。从当时的官场角度来说,他成功吗?一点儿也不。失败的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


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做出决定,往往意味着一种变革,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什么是挫折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就是人在实现目标的活动中,在环境中遇到了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的需要或动机没有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情绪和情感刺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消极、颓废,从此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的消极对抗行为,还可能使某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失去对生活的信心,造成严重的人身事故。另一方面,挫折给人以教益,使犯错误者认识错误,接受教训;同时它能磨炼人的意志,使其更加成熟、坚强,并激励人发愤努力,从逆境中奋起。可见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挫折感是有限度的,不能没有,也不能太多。


“挫折教育”教什么


如果父母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向孩子展示世事艰辛复杂困难的一面,就像一个故事所讲的那样: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张开双臂让儿子到自己的怀抱里来,当儿子兴高采烈地冲过去的时候,老约翰收回了手臂,告诫摔倒的儿子: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都可能发生;或者认为挫折教育就是“逆境锻炼”、“苦难教育”,告诉孩子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经过逆境、苦难和坎坷的洗礼才能成为成功的人。那你们就错了。


大家都知道要培养孩子的IQ(智商,IntelligenceQuotient)和EQ(情商,EmotionalQuotient),但很少有人知道孩子在生活中也需要AQ。AQ是AdversityQuotient的英文简称,在我国一般被翻译为挫折商、逆境商或逆境商数等。它是由美国心理学者保罗-史托兹(PaulG.Stoltz)在1997年首次正式提出的,用来指人们在逆境中或面对挫折产生的反应和处理能力。简单说来它就是承受和战胜挫折的能力。现在,AQ越来越被引起重视,一个人的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挫折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和情商差不多的情况下,挫折商对一个人的人格完善和人生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


正如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所说的那样:“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应该教他成人后怎样保护自己,教他怎样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豪华和贫困看在眼里,教他在必要的时候,在冰岛的冰天雪地里或者马耳他岛的灼热的岩石上也能够生活。你劳心费力地想使他不致死去,那是枉然,他终究是要死的……所以问题不在于防他死去,而在于教他如何生活。”

那么,该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呢?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要途径。教材中,包含着各种丰富的心理信息,特别是历史、思想品德、语文等教材中有大量的挫折教育方面的事例可供利用、挖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事例,步步渗透,让学生认识挫折,正视挫折,增强克服挫折的勇气。


1.生活对照,体验挫折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那些耐挫力强的人,一是经受过多次挫折,即饱经风霜,备受忧患;二是从小受过耐挫训练。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目标与期望往往无法实现。如果学生对此准备不足,就可能挫伤情绪,导致心理失衡。所以班主任可以创设受挫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挫折,在心理上先有个承受挫折的准备而达到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目的。


如六年级生命教育课时选录:(南方网讯 )2003年12月 13日,对于绝大多数深圳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然而对于连日来曾感动了无数深圳人的18岁福建少年董斌来说,这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天之前,他始终拒绝治疗,静静地等着死亡来临。因为就在不久前,董斌突然查出自己身患绝症。在死神的脚步离他越来越近时,他提出临终请求:将自己的眼角膜以及其它器官捐献给有需要的人。18岁,生命力正顽强,就此凋落让学生们惋惜,但是董斌勇敢、顽强笑对病魔,宽广的心胸,博大、高贵的心灵会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心坎上,就在这一天,他们对生命的价值会有了全新的认识。


2.体验成功,感悟挫折

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使他们不断增强成功的渴望,增强自信,即使遭到失败也不会被压倒,还会从挫败中吸取教训。如果屡次失败,又受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责备,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以致视学习如猛兽,碰老师掉头走,见同学低着头,遇考试就发慌,挫败愈惨重就愈妨碍学生的身心发展。


因此要因人而宜,不能强求一律,更并不能把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批评也要讲究技巧,要知道“糖衣良药”比“苦口良药”效果要好的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到自己还有成功之处。


3.多学科多管齐下

通过各科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各科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含的心理辅导资源来教育学生,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如在思想品德课中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对自己所做的事要有信心坚持到底,要勇敢坚毅,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挫折练习,创设挫折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练,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技能。



事实上,挫折教育也是国外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很多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家长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设置一些考验来培养孩子坦然“接受失败”。


资料显示,英国从家庭到学校,都十分重视“接受失败”的学习,家长们甚至将“给孩子失败的机会”这句话挂在嘴边。就在我们为高考的试题难倒了众多考生而咬牙切齿的时候,英国一所顶级中学推出了一套极富挑战性的数学考试试题,校方坦言这份试题的难度远超过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声称考生“不可能拿满分”。据称,此法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摆脱完美主义思想,了解“失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在开展挫折教育方面,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毫不逊色。日本人信奉:只有让孩子经受一定的以忍耐为内容的身心训练,而不是满足他们的各种要求,才能培养儿童独立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坚韧和顽强的品质。

(综合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QQ交流群启用

免费入群  全天互动

QQ群号:414506569。这里是河南教师的天地,可以畅聊教育、教师,也可以畅谈阅读、人生,还可以诉说烦恼、困惑,以及一切您想说的……在这里,我们交流、收获、分享,共同成长,欢迎您加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