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2021-01-31 01:48:41

寻找核心素养落地的力量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还未颁布之前,我就在关注核心素养,并且思考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2016年4月,我就申报了台州市教研系统课题《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X”课程构建的研究》;同年10月,我又申报了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问学课堂”构建的研究》。这两项课题均已结题。在此期间,我也撰写了大量的关于核心素养的文章:

1.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文本解读

2.

3.立足核心问题,关注核心素养

4.核心素养视角下“语文+X”课程的建构

5.培养批判思维,彰显核心素养

6.探究文本特性,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素养

7.在“问学课堂”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8.问题导向:语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育

这其中有四篇文章分别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教学与管理》和省级刊物《教育实践与研究》《教学月刊》,其他的文章也收录于我的教学专著《文本解读:语文教师的第一项修炼》。近两年的研究,让我对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还不够系统,所获得的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也是零零散散的。所以,当拿到余文森教授《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时,我如获至宝,认真地拜读起来。

“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关注的重要话题,中国教育也正式走入“素养革命”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基于学科,又是超越学科的,应当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统领各学科教学。余文森教授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什么叫素养?什么叫核心素养?什么叫学科核心素养?为什么要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究竟如何落地?课堂教学怎样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本书从理论上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系统回应了这些问题,重点对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阐述。因此,这本书对一线教师有着很大的启发和学习意义。

我重点阅读了第十一章《意义化策略》,这是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中的一类。细细品读,获益匪浅。

一、让学生获得真知:实施学为中心课堂

作者在第一章提到,阅读、思考、表达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一般能力,是所有学科学习的通用能力。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不会思考的学生是没有潜力的学生,不会表达的学生是没有影响力的学生。这几种必备的能力只有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能够落地生根。这也是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的根本意义。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1.文本意义:探寻文字背后秘密

任何文本进入社会,成为公共知识,它就会产生社会意义,对读者而言,这两种意义都是客观存在的。文本应该是老师和学生最直接的对话者和最亲密的朋友。因此,解读文本就成了老师和学生日常工作和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发觉文本内在的含义,探寻文字背后的秘密。可以开展批判性阅读,跳出文章之外,运用批判思维方式对课文内容,学习方式等进行冷思考;开展探究性阅读,抓住细微之处进行感悟,深刻领会文本;开展对比阅读,通过比较,促使阅读后的记忆更深,理解更透,启示更多。不管采用什么方式,都是尊重文本的最有力表现。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培育。

2.潜在意义: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潜在意义是由文本本意与读者的关系确定的。只有当文本意义与读者的原有知识比较接近时,文本意义才会转化为潜在意义。现代阐释学认为:“文本固然存在着意义,但只是一种潜在的意义,只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意义方能揭示出来。读者的阅读也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参与到意义的建构当中,把自己的主观认识注入到文本中,使其成为文本意义的一部分。”每位读者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阅读视觉,不同的认知能力,都会使文本的意义产生变化。而这时,读者则成了文本意义真正的诠释者。因此,只有通过读者,才能使一个个毫无生命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展示其价值和生命。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而不能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学生是带着已有的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进行自我的文本解读的,由此形成了学生对文本解读的自主性、选择性和差异性。

3.心理意义:促进外在转化内在

心理意义是相对于客观意义而言的,是由文本本义转化而来的,即知识由外在转化为内在、由客观转化为主观、由公共转化为个人、由潜在意义变为现实意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什么的问题。如果阅读要求不明确,阅读就会导致盲人骑瞎马,该教的没有教,不该教的花了大力气教,力没有下在刀刃上。教什么是方向问题,只有明确解读什么,才能谈得上怎样解读。如果没有明确本年级阅读教学应着重读什么,势必不能把住年段阅读教学质量关。所以,教学学生认知,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积极地心理意义。

4.精神意义:引领正确价值取向

知识及其学习绝不仅仅关涉儿童的认知活动,它与儿童的整个生活、整个生命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对儿童的精神成长和人格发展都具有实质性作用。就拿语文教学来说,“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让课堂重视这一切:万物得一命名时的冲动与喜悦;每一个汉字在凝固时的智慧与喜悦;能够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中体味出古典的亲情与人伦,从‘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这十四个汉字里,体味到人生失落与期待的复杂细腻的滋味;从反反复复的‘平平仄仄平平仄’里,题为到汉语独特的悠长韵律。”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讲,第一,要充分挖掘学科知识特优的道德教育资源;第二,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生活和行为;第三,学科教学要进入学生的道德和心灵世界;第四,要结合学科教学有机地进行价值引领。这就是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的精神意义。

二、让学生涵养生命:实现意义化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指向人,指向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任何教学如果不能引导学生走进意义世界和结构自、自我意义,那这种教学只能是发生在学生“脖子以上”的“功利之教”,而不是深入学生内心世界的“意义之教”。从根本上讲,教学的终极价值就是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理解他人,理解自我,从而不断充盈自己的内心世界,提升自己的生命意义。作者在文中提到三种课堂,即道德课堂、生命课堂、幸福课堂。

1.道德课堂:培育学生道德素养

顾名思义,道德课堂就是一个引导人们讲道德,让人长好心的地方。崇德向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精神追求。一个人,只有长好心,才能当好人;只有当好人,才能有好报。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好人自有好报,好人一生平安。我们来到这里,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来激励自己,用道德的阳光来温暖心灵,立于德,践于行,从而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国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文本提高学生的道德境界。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少年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此时,的理想已经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仅仅地联系在一起。,并为理想而奋斗终生,才有中国现在的繁荣昌盛。因此,教师要利用语文课堂引导学生从小立大志,勇于攀登。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的人才会有目标,有动力,向着理想前进。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树立了理想,并且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理想连为一体,那么我们的国家就一定能够“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生命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生命课堂是指将课堂生活作为自己(教师和学生)生命当中的一段重要构成部分,师生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既学习与生成了知识,又获得与提高了智能,最根本的,是师生的生命价值得到了体现,健全的心灵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从而使课堂生活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知识、只会展示与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成为师生生命价值、人设定意义得到充分体现与提升的快乐场所。所谓课堂上要有生命,就是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课堂上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关系的建立使课堂的活力得以恢复,师生之间在没有专制、压力、戒备、怀疑、阻抗的情绪中交往和沟通,可以共同探究、合作讨论、彼此争辩、畅所欲言

有一次,在讲《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爷爷的生活比凡卡过得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而凡卡穿着破皮袄;爷爷在大厨房里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爷爷白天不用干活,可以睡大觉,只有晚上出来敲梆子,而凡卡白天晚上都要干活,有时还要挨打。”如果这样理解,肯定是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发言之后,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爷爷生活过得不好的地方。比如:1.爷爷65岁了还要守夜,说明爷爷的生活一点也不好,如果不守夜,也许老爷就不会给他饭吃。2.爷爷白天睡在厨房里,说明爷爷连自己的家都没有。一个连家都没有的人,怎么能说过得好呢?3.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的衣服不是自己的。一个老人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没有,岂不是很可怜?这样解读之后,我们就能看出,在沙皇统治下,不管城里还是乡下,穷人都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如果乡下的生活真的很好,爷爷就不会把凡卡送到城里来了。由此我想: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只有这样,只有这样课堂更有价值,生命的意义才会创生。

3.幸福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幸福课堂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课堂。幸福课堂的实践操作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把幸福作为一种有待于教、有待于学的情感内容,就是“教幸福,学幸福”;二是把幸福当作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情感体验,把教与学的过程当作一件幸福的事来做,就是“幸福地教,幸福地学”。幸福课堂是一种生态化课堂,它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以教师的有效引导为抓手,教学过程愉悦、灵动、唯美,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达到最大化,课堂富有生机与活力、充满智慧与创新,学生既学到生活中有用的知识,又提升学习思维能力,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共同体验到幸福和快乐,以及自身存在的价值。

我曾经到广东考察民办教育,中山市三鑫学校着力打造的“幸福教室”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幸福教室”制定了《学生基础学习力培养体系》,明确了不同学科、不同年段的学生学习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课前独立自学,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能力;课堂探究合作,解决疑难杂症;课中走上讲台,做小老师,以教促学。各年段学生学习兴趣高昂,课堂思维活跃,学习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思维发展、终身学习”等核心素养,在这里得到养成和提升。幸福教室依托“以学生学”为宗旨自主编写的“配套学习读本”,使“社区式自主管理”、“全学科融合课程”、“全学科实践课程”、“学习力培养”等改革得以全面实施、实现。学生学习情趣高昂、能力显著提升、成绩优异。各学科的教学活动,目标明晰,方法科学,内容有序。三鑫学校“幸福教室”用创意的教育场室,让每个孩子体验快乐;用多元的教育课程,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用虔诚的教育态度,让每个孩子享有幸福。

马丁·路德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所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再积蓄国家发展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来源需要广大教师在课堂上的精心培育。核心素养的落地,我们一直在前行的路上!



科研力量

教师研究的另一范式

教育教学的另一可能

联系方式

195823014@qq.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