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北师大朝阳附中校长蒋立红:以教学方式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022-01-30 00:31:39

点击上方△蓝字可关注我们

本文约2000字,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本文摘要: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决定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呈现,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案例一

互动式教学与教师发展


互动式教学是指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进而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提高教学
效果的教学方式。


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在第一次教授《伤仲永》时,提出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伤仲永?当他问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室一片沉寂,没有学生答他的问题。他就只好满堂灌、一言堂。后来,他在学校组织的研修班中,学习了互动式教学的策略、方法之后,对于提问进行了改进,由原来的一个问题,变成了一个问题串:


(1)从“忽”“即”“立”三个副词,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2)作为家长,在发现孩子天资聪慧时应该怎样做?

(3)仲永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4)从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5)从仲永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这样改变之后,他的课上得非常顺畅,学生思维活跃,所有讨论都水到渠成,自然生成。后来,这位教师在他的课后反思里写道:互动式教学的关键是形成学科对话,让学生有话说,这就对教师的提问提出了挑战。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上来,就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受阻了,教师要能通过切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搭建思维通道,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活跃起来,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案例二

研究性学习与教师发展


研究性学习,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从教学论的角度看,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改变的不仅是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让学生模拟知识发现的过程,模拟解决问题的过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开展全员覆盖的研究性学习是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学校变革教学方式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6 学年开始,我们将研学作为独立课程排进课表,初一年级实现100% 全覆盖。在研学课题的选择上,我们鼓励紧密联系实际,鼓励打破学科界限。共享单车的利弊调研与分析、校园周边的交通状况调研与分析、校园音乐铃声系统研究、校园书法作品研究、食堂厨余垃圾的产生与分析、生活中的黄金分割现象研究、从特朗普的演讲看美国的亚太政策等课题都进入师生的视野。

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一些原来不相关的学科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始联系在一起,学科教师也开始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既拓展了学科知识,又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教师逐渐接受了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协助者、指导者的新角色,体会到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幸福和喜悦。不但如此,不少教师在指导研学之后,把这种学习方式的理念迁移运用在常规教学中。



案例三

开放教学与教师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性学习方式中,学生不仅可以参与学习内容的选择,是知识的协同构建者,也是学习过程的控制者和指导者。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推进过程中,学校要求教师只设定教学目标,学习任务由学生自己设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以 2016年的科技节为例。此次科技节的主题是“科技改变校园”,教师设定其宗旨和目标是:(1)通过活动进行科技知识的科普,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3)通过活动,初步养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通过活动,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培养自己关注社会、关注人类进步的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和明确目标,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才;(5)尝试建立一种“自主、创新、实践”的校园文化。


基于对教与学方式变革的思考,科技组教师只对科技节活动提出了建议,即初一6 个班每班编演科普剧或科普微电影;初二、初三共 12班,每班提供不少于3个科技演示项目、 1~2个创新项目,创新项目要聚焦对校园问题的观察,用科技改进校园生活。其余全部交给学生来组织和实施。在一个月的科技项目征集过程中,共征集学生创新项目 8 项、演示项目 40 项。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设计科技项目,进行项目实施,将自己的想法和认识传播给其他学生,并组织评价。其中,感应门帘、智能手环、智能擦黑板机、植物二维码等创新项目都源自于校园生活。


在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教师对学习方式影响学习效果有了深刻地认识,对学习者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大的信心,对学校是学习环境的营造者,教师是学习关系的构建者这样的定位有了更多的认同,对于通过课程载体支持学生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刻,对于教育需要打破课堂边界、学科边界、学校边界等教育观念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教研组、年级组、教师团队成员更加和谐,教师的团结协作能力、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等都得到极大提升。

文章来源丨《中国教师》杂志2018年第2期

本期编辑丨shalee

推荐阅读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邮发代号:82-113

国内总发行: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