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深度好文:古代父母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2020-08-31 21:49:47




1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


要知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时间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败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有益于社会而为社会所用,只有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反悔也来不及了。








2


明代郑晓写给儿子的信


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学非记诵云尔,当究事所以然,融于心目,如身亲履之。

南阳一出即相,一出即将,果盖世雄才,皆是平时所学。


志士读书当知此。不然,世之能读书能文章不善做官做人者最多也。



一个人做事情要胆子大,有魄力,但考虑事情又要心细、周密,运用智慧要圆通灵活,但行为要端正大方。大的志向没有才干不会取得成就,而大的才干没有勤学苦练也是不成的。


读书并不是能记能背,而要探究事物的所以然,融会贯通,如亲身实践。


隐居在南阳的诸葛亮一展露才能就任丞相,淮阴的韩信一被重用就拜为大将,他们果然都是盖世雄才,这都是平时善于学习的结果。


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读书应当知道这些。不然的话,世上能读书、能写文章却不善于做官、不善于做人的人就太多了。










喜欢
分享
or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