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别把教育变成一种绑架

2020-11-17 01:34:17


教育是用来成全人的。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时,不要把教育当成一种知识的输入,更不要变成一种绑架,教育不是一个时间表、教育也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教育是一种成全,如果成年人的世界有了这样的观念,孩子们会懂得怎么样成全自己的尊严、人性和未来……



关于回归,我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


回归身心健康


如果真的回归,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一起回归身心健康。健康这个词应该是人生的一个底线,但恰恰变成了当前中国真正的奢侈品。


为什么要重拾健康?是因为今天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看看现在的学校里面有多少近视眼?有多少小胖墩?有多少孩子体能测试不达标?从小学到中学,其实都是以成绩作为一个更重要的指标来进行考核。那么我们的孩子还健康吗?身体的健康我们能够看得见,但是心灵的健康呢?教育这件事真的是让孩子越来越健康吗?或者我们再说的更尖锐一点,随着标准答案越来越多,我们的孩子真的离健康越来越近了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分别出了同一道题:有一艘船,船上有15头牛、25只羊,船的主人划着这艘船要去集市,请问主人多大年龄?结果几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一律说不知道;初中生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而高中生,按照数理逻辑的推导都能算出答案来。这个题目的答案大家知道吗?真正的答案是不知道。因为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牛,跟这个划船人的年龄没有任何的关系。


为什么越小的孩子的答案越能接近真理呢?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出皇帝没穿任何衣服呢?为什么我们爱说童言无忌呢?这是因为他们健康。


在民间,老百姓有一种具有迷信色彩的说法,说小孩的眼睛能认好坏人,他喜欢什么人讨厌什么人一定是有道理的。别以为孩子小就什么都不懂,某种意义上孩子是真正的艺术家,他们的涂鸦里只有五彩的世界,没有规矩却有健康。而教育的失败是我们用填鸭式的标准答案去要求我们的孩子时,他们犹豫了胆怯了,从而推导出了一个貌似合理其实远离本性的答案。如果让我说回归,我们第一要回归的就是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回归真实社会


第二个回归,我想说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共同回归真实的社会,而不是沉湎于虚拟的空间。虚拟网络给了孩子们一种无所不能的超自然能力,让他们流连忘返。小孩子适当接触网络是好的,但是老呆在里面可能就回不来了。


纪伯伦曾经说过,我们有的时候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就像我们说小孩子爱喝可乐喝各种碳酸饮料,但是那些不能当水喝,水就是现实空间,还得回得来。孩子在虚拟网络世界里玩游戏玩坏了,鼠标一点就能重来一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你的人际关系玩坏了,你的学习成绩玩坏了,跟家长有代沟了,要怎么重来呢?规则不在你的手里。


我觉得在今天这个时代,回到现实空间,拥有与人相处的能力特别重要。我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长大的孩子,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小姑娘在一起爱玩的是什么呢?跳皮筋、砍沙包,哪一边的人玩坏了就得下去,另一边的人上来接着玩。那时候没有耍赖的,谁耍赖这个群体就不带你玩了,这是小孩子规则的自我教育。


今天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关于失败学的教育太少,所以现在渴望成功的孩子不少,但是懂得成长的孩子不多。有多少孩子能说我为自己买单,有问题我自己处理?我真的想说这样的教育是小学的功课,不能等到硕士毕业再去学。如果说我们要回归的话,那就让我们回到现实空间吧,回到能够对自己承诺长大以后成为一个能为自己买单的人。这样的孩子不会动不动绑架别人,不会动不动就怨天尤人



回归常识


第三点我想说,如果回归,那么让我们回归常识。现在小学上中学的课,中学上大学的课,大学又上小学的课,孩子们缺乏常识的教育。有老师提到说教育要回到人类情感最普遍的那个价值,我认为那就是常识。


什么是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常识。我认为圣贤总结出来的很多就是常识,自个儿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的学生问他希望做什么样的人,想当什么人?孔子回答说:“因为有我在,让老辈们都能安宁、安心;因为有我在,朋友们可以有值得托付的人;因为有我在,或者我走以后,晚辈不是对我敬而远之,而是温暖怀念。”这三个理想不是一个圣人理想,这是每一个人的理想。


在这个人人都谈远大理想都想建功立业的时代,却忽略了生我养我们的长辈、我们生我们养的晚辈。我们还回得来吗?如今的许多家里都是当爹的晚上加班,当妈的晚上应酬,把孩子关在家里,11点回来检查孩子写了多少功课?人伦之乐如果没有了的话,我们就算熟读经典,却还回得去吗?


每当我在学校的教学楼进出时,看见各省考来650分以上的尖子生簇拥在电梯门口,门一开就一拥而上时,我都很不痛快。我想说大学生就没学过乘电梯时要先下后上吗?一定都要那么着急的往里挤吗?这就是因为他们从上小学时老师就告诉他什么叫竞争,不争就没你位置,要竞争要表现自我你才有立足之地。


我想问,竞争与秩序究竟什么更重要?我们老是告诉大家,过街走天桥过马路等红绿灯,为的是不让自己出意外。你是等那一会儿合算呢?还是大家蜂拥而上合算呢?挤着不光慢还危险,但是这种意识大家都没有。


争这个字很形象,上面的部分是一个人的手,中间的部分是一块肉,下面竖钩的部分是另一只手,中间这块肉同时被上面的一只手拽着,下面有另一只手拉着,两边都撕扯着不撒手,这就叫争。


《道德经》的最后有一句话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苍天的法则有利于万物生长,“圣人”的准则,是帮助别人而不和别人争夺。不管是当农民还是当编辑,不管是上中专还是技校或者名牌大学,守着自己的本职有所作为,别老想着跟别人争。中国的传统我想无非就是一些百姓日常之用,这是阳明先生的弟子王艮说的一句话。


如果说我们回得去,就回到见人打个招呼,吃饭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别总浪费,上电梯先下后上,上班别迟到,回到这种常识,这是真正的回归。


教育不是一张通知书,而是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


我想回归传统这是一个大题目,我们的传统在哪里,回归的路径又在哪里?传统很远,回归的起点很近,这个回归不是孩子们回去的事情,而是我们家长、孩子和学校一起往回走,这需要合力。回归是为了再出发,这不是一种复古,不是一种倒退,这种从容不迫的归来,恰恰是为了气定神闲,不被复制成一种山寨版或者盗版的物种,而是作为生命的原版,带着他的尊严和快乐往前走。


让我们回到身心的健康,让我们回到真实社会中,让我们回到常识。当我们的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的雪中送炭,那么世界再给他的一切都将是锦上添花……


教育是用来成全人的。家长、老师在面对孩子时,不要把教育当成一种知识的输入,更不要变成一种绑架,教育不是一个时间表、教育也不是一张录取通知书,教育是一种成全,如果成年人的世界有了这样的观念,孩子们会懂得怎么样成全自己的尊严、人性和未来……


End  


本文由南京教师(jiaoshinj)编辑整理

来源文章:辽沈晚报(ID:lswbwx)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或商洽稿费

南京教师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