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今日推荐——《上学记》

2022-06-17 01:02:55

今日推荐

《上学记》

作者:何兆武口述、

文靖执笔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4月



作者介绍

何兆武,1921年生于北京,原籍湖南,西南联大历史系毕业。曾任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多年致力于中国思想史、西方思想史、历史哲学的教学与研究。译述康德、卢梭、罗素、帕斯卡、孔多塞等西方思想家的学术经典20余种。论著先后结集为《历史与历史学》(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历史理性批判论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中西文化交流史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等。


书籍基本信息



这是一部由何兆武教授口述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它叙述的是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他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却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在各种信息充斥、令人耳晕目眩的今天,何先生对知识与真理的热诚仿佛一股清泉冲洗着人们的心灵。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丰富、鲜活的历史体验,特别是今天“上学者”和“治学者”,或可藉此思考我们所面临的“学应该如何上、学应该如何治”等问题。


推荐者评:

读此书,感觉何兆武先生娓娓道来,俨然是一次轻松惬意的聊天畅谈。其实,书中包含了作者对历史、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见解,字里行间无不闪烁着智慧与豁达。正如葛兆光先生在此书《小引》标题所说那样,此书体现了“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幸福和自由”。

知识分子,是读书人都乐于接受的称谓。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读书人都能经受得起“知识分子”的称谓。何兆武以及书中所提及的梅贻琦、、朱自清等人配得上“知识分子”。他们生逢乱世,“追随着五四时代的传统精神,把民主、自由、科学当作矢志不渝的追求,把国家整体的富强当作永恒的理想……”,他们不是简单的科学技术人员,并不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整个时局的“局外人”。

诚如美国30年代兴起的要素主义教育思潮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使他终身受用的知识、技能”;又如永恒主义教育思潮所认为:“教育所培养的人的使命不仅仅在于适应现实的环境,而关键在于改变现实的环境,去实现一种更幸福美好的社会生活”。众所周知,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教育思潮是在批判进步主义教育主张中产生的。《上学记》中说“我们的教科书几乎都是美国课本”。无可否认,作者受到了西方优秀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尽管何兆武先生多次谈到自己的国学基础差,但是在他们身上很显然地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顾。因此,是教育中的中西融合、兼容并蓄使得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内涵更加丰满。

葛兆光先生说认为“教养”至少得三代人的培养,知识分子的成长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尽管何兆武先生在《上学记》中谦虚地说“我的祖上没有名人”,然而我们知道何先生的祖父是清末的秀才,父亲就读的是湖南大学的前身——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知识分子家庭氛围是何先生成为知识分子的前提之一,也是良好的教育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书中提到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杨振宁的父亲是西南联大数学教授杨武之,朱棣文的父亲是北大的朱汝瑾等。因此,教育的目标应该更为远大,因为教育培养的不只是一代学生,培养的可能还有“学生的学生”。


1
推荐者介绍


钟传平,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教育学会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蒲公英行动”首都师范大学分站信息部负责人,亚洲美术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活动部负责人。参与编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图说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参与《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义务教育美术学科教学》研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基础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


Hello,伙伴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