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今日视点】成都如何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有这些举措!

2020-11-08 05:05:00


2月22日

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成都市召开“全面落实年”动员大会

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需要在真抓实干中快马加鞭



狠抓落实

恰是过去一年成都工业战线

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

坚持新发展理念

成都对工业发展作出一系列战略性部署:


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从着力打造产业生态圈到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从加快培育工业新动能到厚植产业发展新优势……逐一将规划蓝图落地落实,蹄疾步稳的成都工业转向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

2017年成都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

全市44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82.6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83.2%

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008.7亿元、同比增长33.9%,完成技改投资2780.9亿元,增长42.2%

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约七成


加快建设产业生态圈

产业功能区实现优化发展


2017年

成都发展工业经济的理念发生了显著改变

2017年7月

成都市召开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

首次明确了以产业生态圈建设作为

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的全新理念


什么是产业生态圈

有无经验可循、标准可言?

面对这样一种新理念

有人对如何贯彻落实不乏困惑


成都市强化顶层设计,按照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产业方向、重点任务、推进措施,研究制定了《成都市制造牵引产业生态圈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成都市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方案(2017年)》,确保产业生态圈构建有序推进。


尤其是针对产业生态圈建设要义、基本构成、研究方式和推进机制,成都建立标准体系,制定了《成都市制造牵引产业生态圈建设指引》绘制集成电路、轨道交通、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全景图


市、县两级联动推进产业生态圈建设工作机制实现创新。成都整合全市资源,分重点企业生态圈、重点行业生态圈、重点区域生态圈三类,统筹推进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区县产业生态圈建设。目前,13个市级重点产业生态圈已确定启动建设,涉及电子信息、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7个产业。


产业生态圈理念,改变了工业园区的传统发展路径和模式,实际上是推动园区向产业新城转型。按照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园区“五位一体”管理要求,成都市完善工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全市“20 + 10”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空间规模,制定了园区产业发展目录和规划建设导则。


在产业新城建设中,成都市以市场化方式推进产业园区“二次开发”,强化标准厂房、人才公寓等生产生活配套和商务办公、展览交流、技能培训等公共服务设施,引领城市和产业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


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将推动成都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这也意味着产业结构要进行优化调整。


与发挥首位城市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相结合,成都市制定支持工业企业跨区域合作发展专项政策,大力开展区域产业协作。


成都市编制《成德绵产业协同规划》,推进成德绵三地产业深度合作。鼓励行业商(协)会等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发展工作,拓展产业转移信息对接渠道,去年组织了100余场对接活动,向兄弟市州推介了近200个产业协作和产业转移相关项目。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崛起


目标远大,路径清晰

成都工业呈现出

重大项目频频落地的崭新格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乘数效应。而要实现2022年制造业规模力争突破2万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城市的目标,成都工业战线需要在抓项目方面进一步发力。


为贯彻落实四川“项目年”部署,成都建立了市领导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市领导月调度等项目推进机制,开展重大项目竞进拉练活动,在全市掀起大抓项目建设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


成都市完善投资促进工作机制,建立存量招商三个一批”项目库,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对行业领军企业及世界500强企业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协调解决项目从前期对接到签约落地中的困难和问题,带动了格罗方德、中电子、库卡等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据统计


2017年成都44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其中,京东方第6代LTPS/ AMOLED 一期生产线、SPA平台乘用车整车等189个项目竣工投产,中国中车(新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巴莫3C电子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格罗方德12寸晶圆制造项目、吉利新能源汽车整车等144个项目开工建设。


以重大项目为抓手

成都工业投资、技改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

投资和技改成效落脚到产业结构上

则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构建


成都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五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五大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人工智能、精准医疗、虚拟现实、传感控制、增材制造等未来产业,努力打造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


2017年,成都五大支柱产业占工业比重约七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增速分别达20.8%、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食品饮料、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产业运行平稳,分别增长11.1%、10.6%和8.8%;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在工业总量中的占比分别达32.2%、26.3%


与此同时,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成都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升级,依法依规推动100户企业的落后产能退出,按照“依法关闭一批、整改规范一批、调迁入园一批”清理整治14148户“散乱污”企业,推进889台燃煤锅炉淘汰或清洁能源改造。


目前

全市已全面淘汰了小水泥、

小火电、小石灰窑

整体退出了煤炭生产、

烟花爆竹和钢铁长流程冶炼

进一步优化调整了产业结构


全面做好精准服务

切实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2017年

成都工业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成为成都建设全面体现

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要支撑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只有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

才能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力


成都市通过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扶持壮大一批“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企业,2017年,培育中小企业1595户,其中拟上规464户、成长型709户、小巨人422户。围绕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所需环境和要素,以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为导向,加速优势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和企业集聚,实现企业和项目服务的精准对接。


强化企业线上线下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随着成都市企业服务平台(热线)正式投入使用,2017年通过“服务平台+服务热线”方式办理企业(创业者)服务需求6000余件。线下通过召开企业座谈会,组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行业沙龙活动,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的各类困难和问题。同时,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都市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行政审批环节,进一步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贯彻落实成都市“产业新政50条”

成都市不断创新要素供给方式


在土地要素方面,完善土地产出效益与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配挂钩制度,积极盘活低效用地,采取弹性年期出让、租赁、先租后让和标准厂房出租等方式,满足项目用地需要。

在能源要素方面,完善能源基础设施,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制定能源专项政策措施,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保障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用能需求。

在资金要素方面,推进产融合作试点,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资金池”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鼓励企业直接融资,深化企业投融资对接活动等融资协调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017年,成都全社会用电量569.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5%。其中,工业用电量为257.4亿千瓦时;全市供应天然气62.0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48%。工业用气 31.22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9%;截至2017年年底,全市有充(换)电站296座、充电桩10023个,2017年,全市投产110千伏及以上等级输变电工程15项,新增容量542万千伏安;新建燃气管线1486.95 公里,改造燃气管线383.97公里,完成燃气基础设施投资6.44亿元。


此外,成都持续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2017年推动62个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形成汽车、模具、医药等5行业的信息化共性解决方案,28家企业被确定为国家、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6家企业通过达标评定,推进成都工业云平台创新应用,为1850家企业提供基础设施资源(IAAS)、云应用服务(SAAS)。2017年,成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排名在副省级城市中上升3位



— THE END —

精彩回顾

注意啦!这次申报将最高给予300万元补助!

【今日视点】8月1日起,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