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卓扬学姐:毫无商科背景如何面试进顶尖商学院的大门?

2020-11-15 01:12:05

↑↑↑

点击标题下“留学故事荟”可一键关注




编者按  

还记得曾经被无数人转载的那篇《一个差生眼中的南外》的作者卓扬吗?这位曾自嘲“低开高走”的南外学姐,日前在其公众号上分享了她一个“商科菜鸟”是如何面试进凝聚了全美顶尖商学院Stern和顶尖艺术学院Tisch的教学与资源的纽约大学MBA/Film MFA双学位项目的,她是这个项目的第一个中国籍学生哦。

下面就来看她的分享(转自其公众号:卓扬Eris



其实标题还想起得更长些——毫无商科背景的我要如何过五关斩六将闷头撞进顶尖商学院的大门之鬼知道我面试经历了什么!

纽约大学的MBA/Film MFA双学位项目非常特殊,凝聚了全美顶尖商学院Stern和顶尖艺术学院Tisch的教学与资源,可谓是为培养全方位的商业艺术家量身打造。这个项目要求申请人同时满足两所学院的申请要求,被它们各自独立进行录取;因此每年平均只招收五个学生,每个学生都可谓是大海捞针(?)出来的。

这意味着我这个非商科背景的人,也得经历商学院申请的严苛考验。由于对MBA的套路不熟悉,所以我面试前格外认真地准备了Why MBA/Why Stern/Why this time这些标准式问题。但是没想到面试时AO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事后和多个学长学姐交流,他们都表示这是他们听说过最奇葩的面试……

废话不多说,面经如下。

背景: 
美国TOP 20 本科传媒学专业 
GPA 3.7 一等荣誉毕业 
GMAT 710 

教育经历过于复杂,
毕业后在Smithsonian博物馆工作过,

回国后成为一名纪录片导演,自由职业。

面经: 

1. 介绍你自己 
Stern的AO面试前都读过你的资料的,所以不用像背简历一样面面俱到,挑亮点就好。 

2. 问了自由职业者的工作体会
自由职业对于商学院来说是个非常小众的背景,在强调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的商院,我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把自由职业“散淡不听指挥”的偏见短板给补上。
所以我回答先说我的工作周期其实和创业一样,等于随时都在工作;但换一句话说,也要学会给自己休息的时间,正确管理自己的生活。同时我并不是有活就做,而是非常注意项目的选择,希望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build up my career。
如果能再给我点CPU容量,我当时应该强调一下自由职业对networking的依赖,以及我的个人经验。毕竟我的工作环境不属于很大的组织,我需要强调自己与人合作的能力。 

3. 既然你已经申请了一个MFA,那为啥还要弄个MBA? 
按部就班解释了下自己以后做的事业,需要理解电影业的商业、法律方面,而Stern的XX教授和XX课程特别符合我的需要。 

4. 是什么契机让你发现自己想做这些事情? 
由于问的是一个具体的小故事,思考了几秒说在电影节见到很多独立电影人得不到机会,所以需要从行业机制上来改变这些问题。 
其实我还可以加上很多影视公司也找不到好项目,创作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的这个gap就意味着机会。 

5. 问博物馆的工作经历,都干了些什么
简单解释了下我的工作,还好在各种场合进行过介绍,所以虽然没特意准备也能流畅地答出来。同时为了用商院喜闻乐见的数字体现我的工作成果,我说我的工作帮助博物馆拿到了史上最大的一笔捐赠—— 75 million dollars。

6. 在博物馆工作时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的? 
这是一个典型的leadership问题,要用STAR (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 结构去回答。
我的答案:
Situation - 科学家的思维和大众传播的目的未必匹配,而科学传播者对科学事实也不够熟悉。
Task - 我需要把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转换为大众感兴趣的形式,也要保证科学事实的正确。
Action - 利用创造力来令科学更有趣;同时对我制作的内容所有方面都进行double check,确保无误。
Result - 成果很成功,我们的视频在馆内有每年8 mil的访客浏览量,直到现在也持续在线上和线下展出中;负责的webcast也获得了全国性奖项。

7. How will you be an usual and unusual student at the same time at Stern? 
听到问题的时候我呆住了,问了两遍才明白。这就是个环球小姐式的脑筋急转弯吧! 
我迅速地分析了题目的本质:其实usual问的就是你在商院中的普遍竞争力,而unusual问的则是你能为学院带来什么属于自己的legacy。
于是我把自己之前准备的内容换了个包装,塞进这个问题的壳子里:把之前准备的在纽约找实习的计划塞进前半部分,说我会像其他学生一样抓住NYC的机会;然后把准备的“what can you bring to the school"塞进后半部分,说我是艺术背景,而且一直是自己学校本专业里唯一的中国人,所以希望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助后来者,做一个cultural ambassador。 

8. How will be an usual and unusual student at the same time at Tisch? 
刚喘了口气,我就又呆滞了。这明明是Stern的面试大哥你为啥要问Tisch啊?嘤嘤嘤。我只好回答我会是这个项目第一个中国人所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然后我也会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拍片做个好的filmmaker。

9. 纽约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你/你会在纽约做什么?
哼,这么明显的一道陷井题,我当然要大谈特谈纽约金融+独立电影的资源和前景啦!最后吹了一下万达买了Legendary,而Legendary就是在华尔街发家的,我以后有了MBA+MFA也可以做非常独特的事情。 

10. 如果有个星期六或者星期天,没有别的任务,你会怎么度过? 
这也是一个让我猝不及防的问题,但我谨记商院答题讲逻辑的原则,非常条理清晰地把这一天分成了上午!下午!和晚上!(是不是很机智)上午自己看电影去,下午和非NYU的艺术行业盆友聚会,晚上参加Stern的学生俱乐部活动。
后来我想想,为啥都是在玩!?成功地塑造了自己吃吃玩玩的形象!当然借口是说要交换行业信息,keep up行业动态。
我觉得可能是潜意识不想让对方觉得我们搞艺术的不合群…… 

11. 你在上海周末喜欢怎么过? 
问到这里我真心觉得他可能没问题问了,可是我一直憋着之前准备好的leadership故事没法说啊!你还问这种闲聊问题你知道我有多心痛吗!我只好回答看电影看戏,然后见缝插针把上海版Sleep No More加进去,说了自己为SNM拍摄全球独家幕后花絮,再拔高到国际文化交流日见增多的大背景。虽然没法讲小故事但可能也成功忽悠住了AO呢!毕竟没法回答我喜欢宅着刷知乎啊!

12. 你打算如何在三年的时间里利用学校的资源,融入学校的集体? 
就按部就班地回答了第一年我打算参加什么社团,第二年打算做什么活动,第三年打算干吗。 

13. Stern很注重EQ,你对EQ有什么理解呢? 
还好面试前见的志愿者学长和我提到了Stern很喜欢EQ这个概念,不然我简直是猝不及防*10086……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翻过学校网站上对于EQ的介绍,只好自己先给EQ概念分析了一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影响他人的情绪。在这个逻辑的基础上,说了一下自己对EQ的掌控,比如能够换位思考啊,能够做opinion leader啊等等。 
这个问题告诉我们,一定要把学校网站资料翻个底朝天啊! 

最后是我的提问环节,我请他介绍了下自己,然后问了一下选课自由度的问题,最后还表了个衷心:这是我今年唯一申请的项目,请组织相信我的诚意!就结束了。 

彩蛋:后来AO发给我的祝贺信里说他"enjoyed our conversation very much”,妈呀我只好咬着牙回他“me too”!


我申请一路上得到了很多学长学姐的无私帮助,所以希望也能够以自己的经历,照亮后来者的来路。有关于评估、文书、面试等等的问题,可以私信问我;同时我也在ChaseDream开始做申请辅导workshop的mentor,如果需要深入辅导,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私信咨询。

——来自NYU MBA/Film MFA中籍第一名新生——

卓扬Eris:一个“差生”眼中的南外(究竟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摇篮,还是BBC眼中填鸭式教学的代表?)


  很多人会惊讶地问我:原来你是南外的?只因我总不愿提。


  在我上中学的年代,南外似乎只在江苏甚至南京市内作为一所优秀的中学而为人知。而如今,在“精英阶层”、“常春藤录取”、“毕业舞会”、“奶茶妹妹”等标签的笼罩下,南外已经成了国内中学教育绕不过去的一个名字。


  近日中国老师在英国授课的BBC纪录片发布,南外又站上了风口浪尖。且不提那《变形计》式带有强烈倾向的策划和剪辑,“填鸭式教育”的帽子也实在是不明智。在全南京为“减负”而把放学时间限定在下午五点的时候,我们的放学时间生生被延长了两个小时,因为本来是三点。南外就是有资本这么任性。


  前阵子还有篇文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常青藤的绵羊》,写着写着便笔锋一转,把南外架上了拷问台。作者认为南外的常青藤录取率高无非是欧美大学需要拓展中国市场,而南外人也格外熟知那套虚情假意,一拍即合。


  好吧,如果非要这么说,我真的不是个合格的南外人。我没上常青藤,没做过模联,也没进摩根斯坦利。甚至我在南外的时候,时常会考个不及格。回老家时翻到一批旧卷子,我还很好奇地研究了一下当时的错题——那些数学物理我早就忘了,所以要再做一遍的话,很可能得分比当年还惨。但这并不妨碍我后来上大学,荣誉毕业,找工作,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甚至用一个月复习就考了个不错的GMAT分数……以至于我总觉得当年成绩差,是每天中午吃牛肉粉丝吃出了铅中毒。

  昨天和南外同学见面,相谈甚欢。在我考不及格的年代,她常常是全班第一,升高中时顺利进入实验班。而另一个进入实验班的初中同班,现在在麻省理工研究核物理;她在实验班的好友,是美国顶尖的法学院毕业生。而姑娘本人辗转几所名校,现在在加州读艺术史博士;而她居然说实验班的节奏太快了,觉得自己没有天赋。


  她们,就是我青春期里“别人家的孩子”。


  有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套在南外人身上,真是人生百态。年初传来噩耗,一个校友在伦敦车祸身亡,讣告写道她是牛津和剑桥的双毕业生,成绩优异,还在牛剑的校内组织担任主席。而我却要在她去世后,看到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才能确切地想起这个人。这样想想,当年我的身边是怎样的藏龙卧虎啊,那么多看似平凡的少年少女,长大后奔赴四方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利己吗?绵羊吗?未必吧。当年和一个高中同学互相批注随笔,她在我的纸页边缘写,要做一个在田野中徜徉的人类学家,现在她在哈佛社会学系拿全奖念PhD。每当我凌晨时问她怎么还在网上和人撕性别主义,how's your research?她就说她还是无法不在意,当然也还是无法不拖延。

  如今我们从按成绩排名的体系中毕业,终于能够坐在一起喝咖啡。我才知道,其实南外人也被分成字面上的三六九等:一二三班是尖子,四五六班是赞助生,以此类推。于是像我当年那样智商堪忧又性格耿直的学生,想必是很不讨喜的。我仍然不敢回去探望当年的老师,因为在内心深处,自己依旧是那个怎么也考不好的学生。



在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做纪录片制作人


  我还记得中考前的那个雨天,沉雷滚滚,我再也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雨。我从英语老师的办公室补习出来,正遇上这样的黄梅天,水像江河倒灌一样从黑色的天空中落下,冲刷着空荡荡的操场。我默默把耳机里纯净的原声音乐开到最大,在走廊上看到对面墙上的黑板写着,距离中考还有2天。


  在“真正”的南外人面前,自卑应该是被允许的吧。南外是我的软肋,也是我的铠甲。

  时隔多年,我从一个南外差生变成了一些人眼里“最酷的女朋友”,也算是个低开高走的故事。在我们当中,也有曾经的人尖子,如今只是默默耕耘;也有外表光鲜的成功人士,其实只是吹牛逼。但要说这所学校留给了我们什么共同的财富,也许是我们这届校友群里谈及任何议题时,都是我见过最和谐、最有逻辑、三观最正的讨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大概也就是如此了。

  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南外都深深烙印在我的灵魂里。在那段年少无知的时光,我们都曾发过愿,要改变世界,要活尽生命一切可能。 


“留学故事荟”

  留学是一项技术活,更是一门大学问,一届又一届南外学子的成功实践,是一笔巨大而又宝贵的财富。这是继“南外新鲜事”主账号之后,专注分享南外人留学故事的平台


请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加关注吧

也可在微信公众号里搜索“留学故事荟”或“lxgushihui"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