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休宁的森林

2021-11-25 19:12:28

上班的少爷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宋苏轼《僧圆泽传》



20年前的一个春天,在安徽休宁的森林里,成立了一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短短两年间,这小小的救护中心,不声不响地在休宁的森林里默默奉献着。

从建成开放的那一天起,他们一直有着宏伟的志向,远大的理想。

皖南,是中国这片世界最美的生物多样性热土中的一块宝地,堪称中国东南部的生物多样性明珠。

新世纪第一年的一个夏天,救护中心住进了一位稀客。

说是稀客,其实也算是常客——它的家,并不远,就在附近的齐云山镇,一个叫大斐村的村子。

这位客人长着山羊一样的角,毛驴一样的耳朵,马一样的鬃毛,牛一样的蹄子,走的是标准的混搭风——没得说,是个英俊的少年。

对于这位客人,当地的老乡们有一系列最生动的词儿来描述它:

山骡子、崖驴、野牛子、明鬃羊——或者就是个最简单粗暴的说法:四不像。

当然它还有一个洋气十足但并不正确的名字叫“苏门羚”——这个放后面再说。

至于当地的典籍《黄山志》里的说法可就神秘许多了:

天马,常飞腾天都莲花诸峰”;

康熙壬寅秋,慈光僧同客登文殊院,远望犀山峰,顶有天马,银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云,须臾跃过数十峰,每峰隔越数十丈,一跃便过。

而神奇的古书《山海经》里的说法就更加魔幻了: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当然,这些都不是这位房客真正的尊姓大名。

它的正式名号,按照科学家们的套路,应该是这样的:

它的家族一般认为有六位成员,自左上角顺时针起,分别是:

喜马拉雅鬣羚(Himalayan serow, Capricornis thar);

中华鬣羚(Chinese serow,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苏门答腊鬣羚(Sumatran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也就是最早的模式亚种发现地,所以真正的所谓“苏门羚”其实说的是这个种);

台湾鬣羚(Taiwan serow或Formosan serow, Capricornis swinhoei,台湾同胞又亲切地称为“台湾长鬃山羊”);

日本鬣羚(Japanese serow, Capricornis crispus

红鬣羚(Red serow, Capricornis rubidus)。

(当然,也有此一说)

而我们这一位,是六位成员中最为英俊帅气的那一位——中华鬣羚。


以上科普结束。

以下想说的是,自从2000年它住进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之后,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它一直默默地藏身在救护中心山坡下一间简陋的笼舍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请不要埋怨救护中心没能给它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只因为全园编制只有九人,资金费用举步维艰的他们,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曾经计划修建三种动物繁育基地的他们,如今却常常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

直到2013年的冬天,少爷非常尊敬的一位朋友,多年来自费跑遍全国各个动物园,只为拍摄那些最为美丽的中国本土生灵的天津摄影师——@动拍伽利略,第一次把它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少爷是个既不会拍照也玩不起摄影的人,于是在此,借花献佛,请大家看看伽利略兄拍摄的它。


伽利略兄本人去看了它三次,分别是2013年与2015年底,以及今年的元旦。

少爷本人去看了它四次,分别在2016年8月,2017年3月和6月——最后一次,是今年元旦和伽利略兄一起。


2016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少爷带着一群孩子,和杭州的文化达人方兄第一次见到了它。

说实在的,虽然当时的笼舍确实破旧不堪,它也已经是一只犄角不全的高龄老羚了,但是从它那依然炯炯有神得近乎犀利的眸子,虽然有些稀疏但并不光秃的皮毛,以及依然相当匀称的肌肉线条来看,它,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关于那一次的行程,之前少爷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游记:一种情怀吾最爱,追梦自然到皖南。有兴趣也有耐心的朋友可以回头去翻一下,谢谢。


去年的阳春三月,少爷和觅野趣团队的两位成员——摄影师 @佛手千灯和 IT主管@杜姆dom 再一次前往休宁,第二次见到了它。

当时,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皖南救护中心的老师们想尽办法,为它彻底翻修了笼舍——虽说面积并无增长,丰容设施也近乎于无,但在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他们,这已经不啻于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这一次的它,全身的毛发又更加稀疏了些,行动也比去年夏日之时略显迟钝,但是不变的,依然是那双犀利明亮的眼睛。

摄影师朋友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这次,他面对这只神奇的动物,也只能在朋友圈里连声惊呼:“黄山之行,看到神兽,简直完美!”

此外,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救助中心此次还从黟县渔亭镇救助了一头与母兽失散的亚成体鬣羚——只可惜,也是个小伙儿。


第三次拜访鬣羚老先生,是去年的六月,当时整个觅野趣团队倾囊而出,穿州过府,火车汽车,长枪短炮,只是为了带着新加入的小伙伴们去一睹这皖南神兽的绝世风采。为了这一次的拜访,@佛手千灯 同学拿出了看家本领,在团队其他人员都在齐云山里拍花摄虫的时候,在救助中心一坐就是半天,为它留下了一组经典镜头。

我们发现,这一次,它那双清亮的眸子里第一次现出了一丝浑浊,脚步也似乎更加迟缓了,但是身体倒并没有明显变瘦,牙口和胃口依然相当不错。

这一张虽说是少爷的渣图,但至少还能看出这肚子还是足够圆润的。

那次,我们在休宁停留了三天,两次进入救助中心与它共度了半天——而它永远有着一副法相庄严而不怒自威的神态,从不令人感到容易接近——不,真的,必须承认,用于形容一般老人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并不适用于它——因为人对于自然,是需要培养出敬畏之心的。


第四次,也是少爷和它的四面之缘的最后一次——今年的元旦,来自南京、杭州、合肥、北京、天津、长沙的六方人马,再次组成一个“探访团”浩浩荡荡地开往休宁。

同行的动物学界大咖曾岩博士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士,但第一眼看见它时也连呼惊喜,母性的温柔全被激发,俯身蹲下给自己可爱的小女儿解说起关于鬣羚的知识来。

笼舍里的它,仍然是那幅宠辱不惊而神情庄严的模样,静静地看着我们一群少见多怪的愚蠢人类——只是谁又知道它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新年的快乐转瞬即逝,一干人马依然要回到那喧嚣的都市为生计打拼,只是,各自的心里总还念着那片休宁的森林,念着那只大山的精灵。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得知一老一小两头鬣羚都安然度过,心中也是有了几分安然,于是乎和小伙伴们再次约定,五一节过后,只待救助中心里的扬子鳄出眠,我们就再去探望一次老先生——就连央视的《正大综艺》都正在准备动身前来拍摄。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况一羊乎?

前天下午,少爷正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

巨星陨落、天地同悲——第一反应:这不是真的,这不可能是真的。元旦时那个依然目光逼人的老爷子,怎么转眼之间就人天两隔了呢?

再想追问更多的详情,隔着一个显示屏,手却抖得按不下去。

再含着眼泪多问了几句,终于知道,也算是油尽灯枯,寿终正寝,溘然长逝。

夫生老病死,万物规律也。云豹金猫鬣羚,概莫能外。

还记得它吗?同样在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生活了十余年的指名亚种云豹,2016年夏天,它静静地停止了呼吸

还记得它吗?全世界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华南亚种亚洲金猫。

今年年初在杭州动物园,它与我们默默地告了别

少爷之痛心者,在于如是般美丽的生灵,居园二十载而无佳偶,名声虽在外却无人知。

圈内好友,纷至沓来,尽表哀思。回首四面之缘,不禁唏嘘万分,悲从中来。


中华鬣羚,当然还不是一个像加湾鼠海豚和斑鳖那样行将就木,即将灭亡的物种,它依然也还有一定的种群分布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但是,究竟是我们的自然保护和科普教育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让这并不是危急万分的动物,竟然无法获得与它的实际地位所应当匹配的知名度和有效的保护措施?

逝者长已矣,存者需向前!

再一次,老先生,谢谢你,在这宁静的小县城里度过了十八年,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再一次,老师们,谢谢你们,在山青水秀的皖南大山里一诺千年,执着地守护着这片热土上可爱的生灵们;

再一次,朋友们,谢谢你们,对老先生和老师们付出的用心和牵挂。它是带着我们满满的爱离开的,它会平安,它不会孤单。下一次,当你们在皖南的大山里看到一头活蹦乱跳的小鬣羚——那就是它,一定是它。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前路既阻且长,我愿初心不忘。

毕。


PS:行文结束后,少爷一时情难自已,于互联网搜索当初老先生出身之齐云山镇大斐村,发现该处虽贵为状元之地,但至今竟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穷困不堪,不禁怅然

原创 2018-04-10 JOHN 上班的少爷


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登居第。禄山陷东都,登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登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余年。
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沂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
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去不知所之。
后三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

——宋苏轼《僧圆泽传》



20年前的一个春天,在安徽休宁的森林里,成立了一座野生动物救护中心。


短短两年间,这小小的救护中心,不声不响地在休宁的森林里默默奉献着。

从建成开放的那一天起,他们一直有着宏伟的志向,远大的理想。

皖南,是中国这片世界最美的生物多样性热土中的一块宝地,堪称中国东南部的生物多样性明珠。

新世纪第一年的一个夏天,救护中心住进了一位稀客。

说是稀客,其实也算是常客——它的家,并不远,就在附近的齐云山镇,一个叫大斐村的村子。

这位客人长着山羊一样的角,毛驴一样的耳朵,马一样的鬃毛,牛一样的蹄子,走的是标准的混搭风——没得说,是个英俊的少年。

对于这位客人,当地的老乡们有一系列最生动的词儿来描述它:

山骡子、崖驴、野牛子、明鬃羊——或者就是个最简单粗暴的说法:四不像。

当然它还有一个洋气十足但并不正确的名字叫“苏门羚”——这个放后面再说。

至于当地的典籍《黄山志》里的说法可就神秘许多了:

天马,常飞腾天都莲花诸峰”;

康熙壬寅秋,慈光僧同客登文殊院,远望犀山峰,顶有天马,银鬃金毛,四足皆捧以祥云,须臾跃过数十峰,每峰隔越数十丈,一跃便过。

而神奇的古书《山海经》里的说法就更加魔幻了:

又东北二百里,曰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当然,这些都不是这位房客真正的尊姓大名。

它的正式名号,按照科学家们的套路,应该是这样的:

它的家族一般认为有六位成员,自左上角顺时针起,分别是:

喜马拉雅鬣羚(Himalayan serow, Capricornis thar);

中华鬣羚(Chinese serow, 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

苏门答腊鬣羚(Sumatran serow, Capricornis sumatraensis也就是最早的模式亚种发现地,所以真正的所谓“苏门羚”其实说的是这个种);

台湾鬣羚(Taiwan serow或Formosan serow, Capricornis swinhoei,台湾同胞又亲切地称为“台湾长鬃山羊”);

日本鬣羚(Japanese serow, Capricornis crispus

红鬣羚(Red serow, Capricornis rubidus)。

(当然,也有此一说)

而我们这一位,是六位成员中最为英俊帅气的那一位——中华鬣羚。


以上科普结束。

以下想说的是,自从2000年它住进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之后,有将近十五年的时间,它一直默默地藏身在救护中心山坡下一间简陋的笼舍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春夏秋冬——可谓是真真正正的“养在深闺人未识”了。

请不要埋怨救护中心没能给它创造更好的居住条件,只因为全园编制只有九人,资金费用举步维艰的他们,真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曾经计划修建三种动物繁育基地的他们,如今却常常陷入难以为继的窘境。

直到2013年的冬天,少爷非常尊敬的一位朋友,多年来自费跑遍全国各个动物园,只为拍摄那些最为美丽的中国本土生灵的天津摄影师——@动拍伽利略,第一次把它带进了人们的视野。

少爷是个既不会拍照也玩不起摄影的人,于是在此,借花献佛,请大家看看伽利略兄拍摄的它。


伽利略兄本人去看了它三次,分别是2013年与2015年底,以及今年的元旦。

少爷本人去看了它四次,分别在2016年8月,2017年3月和6月——最后一次,是今年元旦和伽利略兄一起。


2016年那个炎热的夏天,少爷带着一群孩子,和杭州的文化达人方兄第一次见到了它。

说实在的,虽然当时的笼舍确实破旧不堪,它也已经是一只犄角不全的高龄老羚了,但是从它那依然炯炯有神得近乎犀利的眸子,虽然有些稀疏但并不光秃的皮毛,以及依然相当匀称的肌肉线条来看,它,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

关于那一次的行程,之前少爷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游记:一种情怀吾最爱,追梦自然到皖南。有兴趣也有耐心的朋友可以回头去翻一下,谢谢。


去年的阳春三月,少爷和觅野趣团队的两位成员——摄影师 @佛手千灯和 IT主管@杜姆dom 再一次前往休宁,第二次见到了它。

当时,最大的惊喜莫过于皖南救护中心的老师们想尽办法,为它彻底翻修了笼舍——虽说面积并无增长,丰容设施也近乎于无,但在一分钱都要掰成两半花的他们,这已经不啻于一个巨大的进步了。

这一次的它,全身的毛发又更加稀疏了些,行动也比去年夏日之时略显迟钝,但是不变的,依然是那双犀利明亮的眼睛。

摄影师朋友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但这次,他面对这只神奇的动物,也只能在朋友圈里连声惊呼:“黄山之行,看到神兽,简直完美!”

此外,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救助中心此次还从黟县渔亭镇救助了一头与母兽失散的亚成体鬣羚——只可惜,也是个小伙儿。


第三次拜访鬣羚老先生,是去年的六月,当时整个觅野趣团队倾囊而出,穿州过府,火车汽车,长枪短炮,只是为了带着新加入的小伙伴们去一睹这皖南神兽的绝世风采。为了这一次的拜访,@佛手千灯 同学拿出了看家本领,在团队其他人员都在齐云山里拍花摄虫的时候,在救助中心一坐就是半天,为它留下了一组经典镜头。

我们发现,这一次,它那双清亮的眸子里第一次现出了一丝浑浊,脚步也似乎更加迟缓了,但是身体倒并没有明显变瘦,牙口和胃口依然相当不错。

这一张虽说是少爷的渣图,但至少还能看出这肚子还是足够圆润的。

那次,我们在休宁停留了三天,两次进入救助中心与它共度了半天——而它永远有着一副法相庄严而不怒自威的神态,从不令人感到容易接近——不,真的,必须承认,用于形容一般老人的“和蔼可亲”和“平易近人”并不适用于它——因为人对于自然,是需要培养出敬畏之心的。


第四次,也是少爷和它的四面之缘的最后一次——今年的元旦,来自南京、杭州、合肥、北京、天津、长沙的六方人马,再次组成一个“探访团”浩浩荡荡地开往休宁。

同行的动物学界大咖曾岩博士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专业人士,但第一眼看见它时也连呼惊喜,母性的温柔全被激发,俯身蹲下给自己可爱的小女儿解说起关于鬣羚的知识来。

笼舍里的它,仍然是那幅宠辱不惊而神情庄严的模样,静静地看着我们一群少见多怪的愚蠢人类——只是谁又知道它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新年的快乐转瞬即逝,一干人马依然要回到那喧嚣的都市为生计打拼,只是,各自的心里总还念着那片休宁的森林,念着那只大山的精灵。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得知一老一小两头鬣羚都安然度过,心中也是有了几分安然,于是乎和小伙伴们再次约定,五一节过后,只待救助中心里的扬子鳄出眠,我们就再去探望一次老先生——就连央视的《正大综艺》都正在准备动身前来拍摄。

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况一羊乎?

前天下午,少爷正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

巨星陨落、天地同悲——第一反应:这不是真的,这不可能是真的。元旦时那个依然目光逼人的老爷子,怎么转眼之间就人天两隔了呢?

再想追问更多的详情,隔着一个显示屏,手却抖得按不下去。

再含着眼泪多问了几句,终于知道,也算是油尽灯枯,寿终正寝,溘然长逝。

夫生老病死,万物规律也。云豹金猫鬣羚,概莫能外。

还记得它吗?同样在皖南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生活了十余年的指名亚种云豹,2016年夏天,它静静地停止了呼吸

还记得它吗?全世界最后一只人工饲养的华南亚种亚洲金猫。

今年年初在杭州动物园,它与我们默默地告了别

少爷之痛心者,在于如是般美丽的生灵,居园二十载而无佳偶,名声虽在外却无人知。

圈内好友,纷至沓来,尽表哀思。回首四面之缘,不禁唏嘘万分,悲从中来。


中华鬣羚,当然还不是一个像加湾鼠海豚和斑鳖那样行将就木,即将灭亡的物种,它依然也还有一定的种群分布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但是,究竟是我们的自然保护和科普教育中的哪一个环节出了差错,让这并不是危急万分的动物,竟然无法获得与它的实际地位所应当匹配的知名度和有效的保护措施?

逝者长已矣,存者需向前!

再一次,老先生,谢谢你,在这宁静的小县城里度过了十八年,献出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

再一次,老师们,谢谢你们,在山青水秀的皖南大山里一诺千年,执着地守护着这片热土上可爱的生灵们;

再一次,朋友们,谢谢你们,对老先生和老师们付出的用心和牵挂。它是带着我们满满的爱离开的,它会平安,它不会孤单。下一次,当你们在皖南的大山里看到一头活蹦乱跳的小鬣羚——那就是它,一定是它。

目极千里兮,伤心悲。 魂兮归来,哀江南。

前路既阻且长,我愿初心不忘。

毕。


PS:行文结束后,少爷一时情难自已,于互联网搜索当初老先生出身之齐云山镇大斐村,发现该处虽贵为状元之地,但至今竟未通公路,交通不便,穷困不堪,不禁怅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