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历史上从来没有清晰的界面,这要靠敌我双方的智慧判断。如果说战争的目标是为了了争取和平,那么我们在商言商,今天专门来说说在线教育圈里,我们可以创造些什么,来为自己换取短暂的和平。
素数的音乐
今天讲的最多的一个词叫“碎片化”,知识工作者最大的挑战是怎样跟碎片化做组合。那些看上去纷杂无序的知识点碎片,如何找到背后的规律,最后拼成一张让学员赏心悦目的拼图?这是教研世界永无休止的追求,于混乱中找寻规律之难,也成了很多公司教研工作持续没有成果的借口。
我们面临的纷杂,让我想到了关于素数的一些特征。老师说素数只可以被1和它本身除尽,但老师却没有告诉我们,这是人类追寻知识过程中最无奈的谜题。我们怎样才能预测下一个素数,除了一个一个数下去,没有规则能告诉我们第100个素数是什么,素数表反映了数学的心跳,只是这个心跳的节奏被加了咖啡因的二锅头所打乱,谁也没有办法找到规律。
表1. 小于500的素数,数学的不不规则心跳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这个表中,唯一能观察到的只是无序。上帝如何选择素数,也许根本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数学家不可能接受随机和无序,于是就有了前仆后继的天才们试图去证明“黎曼假设”。
这也是我们工作中所信奉的:寻找极致的有序,默然接受无序的教研员是可耻的。
尚德教研系统中,任何一个零散知识点, 都应该归属在相应的集合或者位置上,而这个位置在哪里,一定是由知识点身上的标签来决定的,位置一旦变动,那么跟随着一系列的计算因子都会变动。
所以这里你可以理解为,教研系统的底层逻辑是标签,标签的分类、排列组合、内容设定这些底层工作做扎实,就可以用打标签来决定位置,就像算出下一个素数会出现在哪里一样,而位置又决定了其他的一切,如重要程度、预备知识、讲解方式、正确率等等一系列列连锁的教育行为数据的改变。标签是寻找规律的钥匙,所以那看似如点点繁星般复杂的零散的各种数据,其实我们是能够在里面找到各自的归属星座的。
设计师的mapping
mapping 不是地图。地图是地图,mapping是mapping,这中间还有一个档次,就是修正地图。下面左图是民俗研究者眼中的中国地图,右图是炒房者眼中的中国地图,这两个都是修正地图。
图1. 修正地图示例(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而mapping,是在修正地图的基础上赋予了具备真正使用意义的东西。下面图3是曼哈顿地图,大部分人注意到的是那个你不得不不注意到的美丽的中央公园,但是一个穆斯林在曼哈顿生活了20年之后,把曼哈顿每一个摄像头都标出来了,最后发现三条没有摄像头的路(图4)。
图3(左)来源:MAPaPLAN.com 图4(右)来源:RadicalMap
我不知道纽约的警方能不能做出这样的东西,但是这个不去做设计师可惜了,这种具有使用意义的地图就是mapping,所以,三个档次中,只有mapping是有灵魂的。老师在面对学员时,都有一种精英、上帝、超级英雄的情结,特别想拯救他们,但是没有制作mapping本领的老师,领会不到教育的灵魂。所以在尚德,把具备专业素养的自己才能看懂的地图,转化成mapping之后,才敢说自己牛逼。
把看不到的东西挖掘出来,是mapping第一步。首先,每个教育机构都有一份知识点在教材或者知识树上的分布图,这是原始地图,这地图除了告诉学员本机构有这么一份罗列列了了很全面的知识点的清单,没有任何意义,对学员来说,就如同英语词典上的单词,尽管按照26个字母排序,我依然背不不下来。所以教研要做的是生产修正地图。
那些教材上分散在不同章节的知识点,是否就真的没有必然联系?在某个章节中出现的知识点,是否真的逻辑上仅仅属于这个位置?它同时也是属于其他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的母点或者子点吗?我们把这种具有上下传承关系的点连成线,就发现,一个知识树当中会出现很多线,有的线长些,有的线短些;线和线有可能是独⽴立的,也有可能会交叉;有的点会是很多线同时的交点。就像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一样,到这里,我们完成了修正地图,可以用它去搞点事情了。
也仿照吧,mapping的灵魂是逃生路线,学员的逃生路线就是他通过考试的路线,你如何帮助他们逃出地图?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1. 就像自然界一代一代繁衍后代一样,修正地图上的那些线, 长度越长,就说明这条线的遗传能力超强,这种线一定是优质的,这和自然界惊人的相似,优先选择这种线一定有利于逃生;
2. 那些作为交通枢纽的点,就像武汉一样,武汉铁路瘫痪,全国铁路都会受到影响,甚至这时候蝴蝶效应都会被放大几倍。所以根据之前的修正地图已经把所有线路都标出来后,结合第一部分提到的底层逻辑也就是标签,根据母点、子点、枢纽点的标签,设计出一条条具有优先级顺序的求生线路,到此才是一个有灵魂的mapping。
有灵魂的mapping是对人性的尊重,学员花了那么多钱,不就是要一条求生路线吗?
自省和修行
前几年,人们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变”,我们的命运在悄无声息又波澜壮阔中发生了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如今我们不能只讲“变”了,有另外一个词“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跟“变”相比,它更复杂、更多维,更不不可预测,“黑天鹅”满天飞。教研世界的战争,主流战场历史上转移过几次,从最开始的拼全量,到后来的拼标准化,再到后来的个性化…如这个世界一般。前面我们把尚德对教研的要求,大概赋予了数学家和设计师的类比,那是操作层面最重要的两个要素。现在我们再拔高一下,我们的战略是什么?是升维储藏+降维打击。
我看过最好的关于升维的例子,就是这段时间被说到最多的大数据“杀熟”,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不同看到的商品价格不不同。但是亚马逊早已不玩这些低级的“杀熟”手段,去年7月起,他们对网站上所有商品实行了动态定价:一旦有媒体提到他们的产品,网站价格就会上涨。例如,当一家新闻网站推荐了一种除臭剂,亚马逊价格会从9.99美元飙到18美元。Uber的研究则更近一步:他们发现,当手机电量低时,用户更容易接受1.5倍,甚至2倍的提价。这种做法是否妥当,能否真正带来更大的财富收益我们不关心,我看到的是:升维的空间永无止境。
在线教育公司无一例外地重视大数据,根据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路径,自动推送学习报告和自适应的题目,是目前主流的做法。前面讲的两个部分,底层逻辑建立和逃生路线的设计其实就是为了自动推动在打基础。
关于升维,我们一直思考几个问题:1. 我们升维的空间在哪里?根据学员学习路径自动推送是聚焦在学员身上一维的,能否像亚马逊一样做多维的动态推送?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推送逻辑也跟着变化?2. 底层逻辑那么重要,可以变吗?一旦变了,之前建立在上面的一切就都要变,可是一切秩序都是进步的枷锁。尚德教研队伍中,有一个实验室孵化器,做的事情就是推翻之前的逻辑,在此基础上以一两门学科为切入点,创造新的逻辑,成功后再推而广之。
变是能够给人带来红利的,当今这个时代甚至带来的是复利。变才是真正不变的战术,这句有点哲的话,是尚德信奉的,也是所有尚德人的修行之道。未来的教研之战一定是一幅迥然不同的画卷,更壮观,也更扑朔迷离,总有一天,它还会以更不一样的面孔呈现在你面前,时刻升维打造壁垒,必要时降维打击,so, 尔要战,便战。
关于尚德学术中心
——————
Liberal Edu on SUNLANDS ACADEMY. 自由发挥个人的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作出贡献。我们的使命是:用科技和人文重塑教育,让每一个人都爱上学习,并从学习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