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商学院
第四十六周:思考工具
1、头脑风暴
2、思维导图
3、5W2H法
4、5WHY法
5、二维四象限
“一切商业的出发点,首先是用户获益。”你听到这个观点后,深受启发:对啊!不让用户获益,他干嘛选你呢?你开始不断追求用户价值,体验升级,用户越来越开心,最后果然 ……
你的公司开始亏钱,还亏得体无完肤。你很痛苦,四处求教。有人听完你的讲述,轻蔑地一笑,说:“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是你自身能力的变现方式。”你一听,醍醐灌顶!从自身能力出发,才更实际啊。
那么,到底从“用户获益”出发更重要,还是从“自身能力”出发更重要呢?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正确。那什么“不正确”呢?你把这两个维度对立起来的思维方式,不正确。“非此即彼”的二分法统治太久,让我们的思维变得简单而僵化,从而失去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也许,你可以试试“对立统一”的“二维四象限”法,来面对这个多样的世界,分析这些复杂的问题。
什么叫“二维四象限”法?还记得第135课“要事第一”里讲的“时间管理矩阵”吗?
在那一课里,我们把事情分为“重要、和不重要”,“紧急、和不紧急”。轻重是一个维度,缓急是另一个维度。你不能说“重”和“急”哪一个更优先;你也不能说“轻”和“缓”哪一个更无关“紧要”。它们是两个维度。接着,我们把“轻重”这个维度画在纵轴上,把“缓急”这个维度画在横轴上,就有了这张“时间管理矩阵图”。
时间管理矩阵图,不把“轻重”和“缓急”这两个维度“对立”起来,而是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生成了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这个“对立统一”的四象限一旦被画在纸上,很多人立刻豁然开朗,自己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就是“二维四象限”法,把自己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里解放出来,用两个“对立统一”的重要属性作为依据,画出四象限图,分别讨论情况,逐个解决问题。
回到最开始的案例。
到底从“用户获益”出发更重要,还是从“自身能力”出发更重要呢?我们把思路从“非此即彼”改为“对立统一”,画一个“二维四象限图”试试。
苹果公司的“软件布道师”格威·卡瓦萨奇还真画过这张图,他用“用户获益”做横轴,“自身能力”做纵轴,生成了四个象限。
自身能力很强,但是用户并不获益,这叫“冤大头型企业”;用户获得收益,但自身并没有能力因此盈利,这叫“平庸型企业”;自身能力不强,用户也不因此获益,这类企业是来打酱油的,叫“凑趣型企业”;只有用户获益,自身能力也很强的企业,才有真正的“商业模式”。
今天,我不是来讲“商业模式”的。我是希望借助这个例子,让你看到“二维四象限法”的从“非此即彼”到“对立统一”的威力。说得玄乎一点,这就是《易经》里“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中的“两仪生四象”。
那我应该怎么利用威力如此强大的“二维四象限”法,提升我的思考能力呢?
比如,你想分析风险管理,可以从“可能性”和“损失”两个维度,生成“转嫁,规避,降低和自留”这四个象限。于是,我们就有了第119课讲的“风险管理模型”。
比如,你想分析对自我的认知,可以从“自己知不知道”和“别人知不知道”这两个维度,生成“公开的自我,秘密的自我,盲目的自我,和未知的自我”这四个象限。于是,我们就有了第172课讲的“乔韩窗口理论”。
比如,你想分析企业的产品布局,可以从“相对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这两个维度,生成“现金牛,明星,问题,和瘦狗”这四个象限。于是,我们就有了第198课讲的“波士顿矩阵”。
我还能举出很多,很多,……,很多。“二维四象限”法,它几乎是整个西方管理学,经济学,甚至是哲学,最基本的分析工具之一,无处不见。
你可以直接点击,回看往期借助“二维四象限”法进行分析的课程内容:
119|风险管理:悲剧里挖出来的学问
172|自我认知: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
198|波士顿矩阵:你的公司有现金牛,明星,问题,和瘦狗吗?
“二维四象限”法,就是把自己从“非此即彼”的二分法里解放出来,用两个“对立统一”的重要属性作为依据,画出四象限图,分别讨论情况,逐个解决问题。
用“二维四象限”法来分析问题,会让我们的思维更完整,更辩证。我们学过的时间管理矩阵,风险管理模型,乔韩窗口理论,波士顿矩阵,等等等等,都是用这个基础工具打造出来的高级工具。
回顾一下我们230期的课程,还有哪些方法论,也是基于“二维四象限”法的吗?除了课程之外,你还见过、用过哪些其它基于“二维四象限法”的思考工具吗?来和我一起过过招吧。
感谢您花分秒阅读,再花1秒分享,胜过独自拥有快乐!
声明:本五分钟商学院内容,转载于【得到】刘润老师的五分钟商学院,本作品的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只作为内部学习交流使用,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投稿有惊喜:5150451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