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远大教育】2018福建新高考真的来了!怎么考?要关注什么?带你解读新高考!

2022-02-24 04:37:03


新高考真的来了!


2018年秋季,

福建将启动新高考!


以下几点重要信息,

学生和家长应提前知道!


批次

参与地区

启动时间

首次新高考实施时间

1

浙江、上海

2014年

2017年

2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

2017年

2020年

3

江西、河南、四川、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贵州、山西福建、西藏、内蒙古

2018年

2021年

4

青海、陕西、云南、甘肃、宁夏、广西、新疆

2019年

2022年

(注意:新高考实施时间是指高考的时间)


考试科目采取“3+3”模式

改革前: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共四科,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理综(物理、化学、生物)或文综(历史、地理、。


改革后:采取“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成绩计入高考;并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政策解读:

3+(6选3)是怎么回事?


在新高考改革中,打破文理分科的“3+(6选3)”模式格外吸引眼球。那么什么是“3+(6选3)”呢?


“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相较于以往“3+X”的考试形式,“3+(6选3)”形式打破了文理科的壁垒,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从“享用”文综、理综“套餐”,到3科自主搭配“自助餐”的转变,这样的改革,具体带来了如下的变化:


1.在录取模式上。由原来“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2.在考试科目上。取消文理分科,由原来的语文、数学、外语、文(理)科综合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仍为150分。


3.在考试时间上。由原来的6月一次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选考科目在高三第二学期高考前,统考科目仍在6月。


4.在外语考试上。由原来的学生外语科目只能考一次改为学生可以参加两次考试机会,取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5.在计分方式上。考试总成绩由原来的各科成绩直接累加改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加上3门选考科目按等级折算的相应分数。


改革后,考生总成绩由语数外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


3个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成绩按等级赋分。根据规定,选考科目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统一评卷、统一公布成绩,确保考试成绩真实可信。

启动学业水平考试

改革前:实行高中阶段会考,分别在高一、高二的6月、高三的1月完成会考科目考试,全部通过可领高中毕业证书。少数高校专业录取会将会考成绩作为参考。


改革后:实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类,其中合格性考试科目共14门,分别为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体育与健康、音乐和美术。


等级性考试有6门,、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考生从中选择3门进行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政策解读: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我省自主命题。


合格性考试科目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11门科目合格分数线为60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4门科目的实验(实践)操作项目按测评标准评定成绩是否合格。


等级性考试成绩分为五个等级,按位次由高到低为 A、B、C、D、E。原则上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15%,B等级30%,C等级30%,D、E等级共25%,其中E等级为不合格,比例不超过5%(其中内地民族班学生不合格比例单独划定)。

外语考两次,选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

改革前:在高考统考时考一次。


改革后:高中阶段会组织考试两次外语考试,取成绩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政策解读:


外语考试在高中阶段进行两次考试,取成绩最高者计入总分,考生有两次机会考试,这样他们有更充足的时间准备和复习。


外语考试时间一次6月份,另外一次目前尚未公布。


据了解,关于两次考试的组织安排工作,将会在《福建省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中予以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高校招生参考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仅作为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


改革后: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将为高校科学选拔人才提供重要参考。


政策解读:


2018年入学新高一的学生要注意了,三年的综合素质评定将作为高校录取的参考,各高校也会提前向社会公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使用办法。


据了解,2016年秋季,我省部分普通高中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2017年秋季,全省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新生全面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新高考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吗?

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合理负担,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考的竞争格局。


高考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考大学是绝大多数高中生的必经之路,考上好大学,未来就有更大的概率找到好工作;没受过高等教育,出人头地的希望就渺茫些。这在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是一样的。


我国虽然大学多,但是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很稀缺,而且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考生对优质资源的争夺依然很激烈,这也不是高考改革能解决的问题。


因此,基于高考本身的针对性学习和考试训练,不应称之为负担,而是学生个人对于前途的努力和奋斗。所谓“减负”,要砍掉的是由于不合理的选拔体制和管理失职造成的额外负担:


(1)学校老师在课堂上不好好讲课,而是在课下开补习班,讲本应在课上将的内容

(2)部分学校为了招到好生源,考察一些超难、超前内容,或者把竞赛成绩强行捆绑

(3)学校与课外机构合作,强行让学生参加课外班


这是所有人都深恶痛绝的,因此本轮教育改革中,砍掉这些不合理的负担是一项重点内容。


有些人把“减负”误读为新高考要减少学习内容,减少作业量,降低学习压力,这是不可能的。没有人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如果不是竞争惨烈,谁愿意每天学习14个小时?对于很多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不读书就是没出路。


新高考能缩小学生成绩差距吗?

不能。学霸还是学霸,学渣还是学渣。


从近年的高考高分考生来看,除了聪明勤奋,绝大多数都有其他特长,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对人生、对社会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


成为一枚学霸的核心要素,是有极强的自控力,能抵制各种诱惑,自主学习。这样的孩子,无论在任何教育制度下,都是佼佼者。


高考改革后,多数学校会实行走班制,而且学习进度加快,老师不会像以前那样对自控力较差的学生耳提面命,,成绩会更差。指望高考改革让学渣翻身做主超越学霸,基本是不可能的。


多次考试真的有利于稳定发挥?

不一定,也可能适得其反!


从理论上分析,英语属于水平考试,一般来说随机性不大,发挥失常的概率不高,主要取决于平时的积累和真实的能力。选考科目倒是相对容易发挥不好,通过两次考试能在一定程度降低不确定性。


但这也有很大的副作用。用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话来说,就是“把杀头变成凌迟”。学校和考生会把每一次考试当成是高考一样去准备,要在平时就拿出高考冲刺阶段的劲头,这反而加剧了整个高三一年的紧张程度。而且,为了准备第一次考试,老师不得不提前完成教学计划,导致前两年的学习时间进一步压缩,赶课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学生的学习负担反而加重了。


第一次成绩很优秀的同学,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很轻松了,可以用全部精力准备语文和数学考试。而第一次考不好的同学,就要继续准备所有科目,学习负担沉重。而且在心理上也会产生恐慌,加剧了不稳定性。因而在第二次考试的时候,发挥不稳定的危险可能更大。


大学专业该如何选?

由于选考已不分文理科,招生录取也不再有文理之分,而是分为普通类(分提前录取和平行录取)、艺术类、体育类几个大类。其中,普通类也不再分一、二、三批次,而是根据实际参加考试的人数和考生高考总分,分成三段来填报志愿和录取。三段比例为实考人数的20%、60%(累计)、90%(累计)。


以浙江省为例,专业平行志愿设一个录取批次,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作为一个志愿单位。考生每次可填报不超过80个专业志愿。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志愿。视平行志愿录取情况决定是否征求志愿。定向招生等有特殊要求的少量学校、专业(类)经同意后可实行提前录取。


也即是,以往的平行志愿是以分数优先、尊重志愿为原则;而专业平行志愿则在平行志愿的基础上考虑到专业优先录取,所有志愿原则上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基本不会出现不得不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的情况了。


大学规划从高一就开始了?

高一上:适应高中生活,探索自身特点

高一下:夯实科目基础,认知专业大类

高二上:学好各科科目,进行背景提升

高二下:顺利完成学考,认知细分专业

高三上:探索自主招生,备战选考科目

高三下:冲刺高考考试,学习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在9月正式推动后,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学生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方向。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三年时间做好生涯规划,成为更好的自己,为最终的选择做好准备,便显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新高考既然把原来高三才面临的选专业问题前置到了高一,那么选科对高中生而言,无疑是一场博弈,是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还是便于填志愿的科目?究其本质,学生得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未来要读什么专业,与选科关系紧密!


高考改革对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利?

(1)自律、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

选修课程的自由组合,使得大部分学校必须引入走班制,学生时间会变得相对自由,来自老师的约束和鞭策会变少(类似于大学)。对于习惯了被动学习、只等老师耳提面命才能有点动力的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利的。因此,在高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首要任务。


(2)善于把握时间,学习效率高的学生

由于很多科目提前高考,教学进度被压缩,学生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完高中的课程,因此就要求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


(3)有专长或几门擅长科目的学生

除了语数外,新的高考不强制选择文理,学生在避开不擅长的学科的同时,还可以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如果对某些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其实不妨早做准备,在高一甚至初中起就开始自学,阅读大量的书籍,报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培训班。如果能在这些学科领先同龄人一截,甚至获得一些竞赛名次,那么在高考中会有很明显的优势。有专长的学生也可以冲击高校的自主招生。如果只依靠学校的统一授课,被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走,在高考中是非常被动的。


(4)有比较明确的职业规划的学生

实行6选3以后,高校部分专业对考试科目是有要求的,比如大部分理工科专业要求物理成绩,如果不选考物理,那么就等于和这些专业无缘。因此对于早就想好未来学业和职业规划的学生,会提前准备高中要走的路。而那些高一高二随大流,到临近高考或者考后才去思考大学专业的同学,通常会手足无措。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福建省教育考试院、高中生学习、一起学语文

等你来撩

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咨询微信ID: ydykswb

咨询 Q Q:2794767290 
邮箱:2794767290@qq.com

新浪微博:@福建远大艺考生文补

学校地址:

思明校区:厦门市思明区黄厝塔头社312号

海沧校区:厦门市海沧区新阳惠佐路98号

漳州校区:漳州市芗城区胜利西路411号

福州校区: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邱阳河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