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年度致敬大丰义工联:让前行者勇敢地面对

2020-08-13 20:15:28

第047期《家乡书》

题词: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朱永新

摄影: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陈蔡明

朗诵:江苏卫视   东方卫视台声   殷瑜

2015年9月份,大丰义工联被大丰社会公众评为“出彩大丰人”一等奖。2015年底,大丰义工联被表彰为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2016年,大丰义工联被盐城市文明办表彰为首批“十佳志愿服务组织”,大丰义工联妇联被盐城市妇联表彰为“盐城市三八红旗集体”,义工胡瑜家庭获得“盐城市最美家庭标兵户”。


2017年,义工联善瑞巾帼志愿服务队在省妇联组织的“我最喜爱的巾帼志愿服务团队”网络投票中获得二季度第一名,会长周旭才被“中国网事·感动2017”评为二季度人物、三季度“大丰好人”。义工薛钱被盐城市妇联、、市司法局授予“崇法尚德好母亲”称号,王翠芹家庭被授予“崇法尚德好家庭”称号。大丰义工联正成为“大丰大爱”的温暖品牌,成为“厚德大丰”的黄金名片,大丰义工让越来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社会温情。


年度致敬大丰义工联(下篇)

让前行者勇敢地面对

2017年5月13日,胡瑜、单玲等义工到身体严重残疾的董顺芳老人家里“搭把手”。


1

搭把手行动,用爱心缝补生活的无奈


2016年8月,“搭把手行动”带受助家庭到海洋馆游玩。 

2016年11月17日,义工“搭把手行动”帮朱洪兴老人卖滞销柿子。


陈红霞今年41岁,是大丰义工联2016年 “搭把手行动”关注的第一个对象。2005年,大丰境内江界河旁发生一场车祸,车祸导致陈红霞的丈夫、30岁的龚爱军颈部以下全部瘫痪,除了能正常语言交流,他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陈红霞一人照顾。繁重的生活压力和经济负担,让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自从车祸后,龚爱军的脾气开始变得暴躁,即使面对悉心照料自己的妻子,他也总是无端责骂。陈红霞却从来不和他计较,她知道丈夫心里难受。为了方便照顾丈夫,陈红霞几乎不出门,每天端水喂饭、伺候大小便……“有时大便失禁,她就一点一点帮我往外抠,看她任劳任怨的样子,我心里就特别不好受,而她却常常开导我:我们是夫妻,只要她在一天就会照顾我。”龚爱军红着眼睛说。长期卧床的龚爱军每隔2小时就需要翻一次身,每次翻身也是陈红霞最累的时候,女人的力气毕竟比较小,刚开始的时候陈红霞翻不动,不过后来慢慢习惯了。十多年间,陈红霞一边打工一边照顾龚爱军和女儿,面对困境,一家人“匍匐前进”坚强面对!

 

搭把手行动,让龚家燃起新的希望。


2016年3月23日,义工到龚爱军家“搭把手行动”,为龚爱军翻身。

2016年3月23日,义工陪龚爱军到小区散心。


“能为龚爱军尽点微薄之力,能为陈红霞‘搭把手’,也成为义工们的一点小小心愿。”2016年3月份,大丰义工联针对陈红霞家庭,开展了“搭把手行动”,几十名义工每周轮流安排上门帮助陈红霞照顾龚爱军,帮助收拾家里,烧饭做菜,按摩陪伴,让龚爱军一家充满了笑声。

 

“爱军啊,今天的身体感觉怎么样?”义工们来到龚家早已轻车熟路,大家十分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今天感觉蛮好的。”龚爱军一边回答,一边赶紧让义工们坐下歇歇脚。从最初的陌生到如今的熟悉,每次看到这群穿着红马甲的义工,龚爱军就像见到了自己的亲人一样,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义工们通过陪伴重度瘫痪在床的龚爱军聊家常、推出家门晒太阳,帮助买菜做饭、料理家务等,让陈红霞在日复一日的照护疲惫中,得到抽身喘息、放松身心、减缓压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生活。“搭把手行动”如同一个温馨的港湾,给龚爱军一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让不幸的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2017年6月9日,爱心素食馆试营业,义工吴兰、许立侠带半年不洗澡的徐建霞老人理发、洗澡、买衣服。


2017年10月26日,义工“搭把手行动”帮新东苑徐建霞家清运家中堆积如山的垃圾。

2017年10月26日,义工“搭把手行动”帮新东苑徐建霞家三卡车垃圾清运掉,消除了安全隐患。


2016年7月份,在义工们日复一日的帮助下,得到喘息的陈红霞萌生了开一个干洗店的想法。“老是等政府救济和你们义工捐款,也不是长久之计。我还是想自己开个店,让家里的日子过得好一点。”陈红霞和结对义工们商量。义工们积极支持陈红霞的想法,于是大家帮助陈红霞寻找开店位置,商谈房租,甚至连装修的细节都考虑全了。过去由于要照顾丈夫,陈红霞只能打打零工,而如今在义工的支持和鼓励下,陈红霞在康平路上盘下了一家干洗店,义工们帮助到店里装修、打扫、收拾,龚家的生活逐步有了起色。

 

在义工们的支持宣传下,陈红霞的洁丰洗衣坊生意越来越好,陈红霞感慨:“自从2016年3月份以来,大丰义工联关注我们一家后,我们的日子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还记得开这个干洗店,当时正是最热的天气,义工王翠芹、陆殿峰、朱双凤、冯国华来帮忙打扫,大热天,义工上上下下的都是汗。我就是花钱请小工也没有这样用心做事的,更何况一分钱不要我的。还有两个小义工(义工的子女陈章洵、茅敏慧)来帮我做事,真是没法用语言表达我的感谢!义工的搭把手,让我活得更有尊严。”

 

2016年3月31日,大丰义工联“搭把手行动”关爱骨折卧床26年的周庆兰老人。


像陈红霞家庭这样因为有一个成员重病或重残,导致常年卧病在床,家属日复一日照料疲于应付的,大丰义工联一共帮助了周庆兰、董顺芳、朱洪兴、吴国华、朱晓琳、陈永其、蔡莉莉、陈玉君、朱松友、李元信、朱广银、徐建霞、秦桂珠共14个家庭。他们有的卧床26年,有的独生女儿远嫁遥远的他乡,有的儿子失踪多年没有消息,有的成天与垃圾为伍,有的自己严重残疾而所有亲人都病死。义工们除了帮助这些家庭打扫、烧饭做菜外,还帮助辅导孩子的作业,带他们到家乡风景优美的景区游玩,为他们天天上门换药,为他们搭建新房,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帮助他们种大蒜、掰玉米,为他们卖滞销的柿子,甚至为受助对象介绍对象,大丰义工联全年组织“搭把手行动”公益活动400余次,投入义工数千人次,让受助对象活得更有面子,有质量。义工联“搭把手行动”也被大丰文明办评为“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

补爱行动,弥补孩子缺失的爱

 

2015年8月5日,“补爱行动”启动仪式举行,周旭才会长和年龄最大的发起人朱贻生和最小的发起人冷彦伶触摸启动球。


刘庄镇建成村七组13岁的罗玉云瘦瘦高高的个子,黑黝黝皮肤,大大的眼睛,在班级她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门功课都考90多分,年年都有奖状带回家,但她却是一个很自卑的女孩。

 

2015年的暑假放假了将近20天,但她每天都呆在家里,没有到过任何一个朋友或亲戚家里,也没有一个亲戚和朋友到她家玩。事实上她也没有什么亲戚,她的爸爸罗汉祥是独生子,一年前因为忧郁症服下一瓶百草枯身亡;她的妈妈你生叶是云南人,自和爸爸离婚后已失去联系四年多。爸爸没有兄弟姐妹,妈妈娘家在遥远的云南,将近5年没有音讯,自然也没有外婆、舅舅、姨娘家可串门的。罗玉云的奶奶已经去世了36年,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社会关系中,只有爷爷罗文亚的社会圈子她可以跑的,但因为没有同龄人一起玩,所以,罗玉云总是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暑假里守着爸爸留下的笔记本电脑,要么学习功课,要么上网听流行歌曲或看电视连续剧。

 

顶着热辣辣的太阳,爷爷罗文亚刚从刘庄镇民政办回来,。2015年5月22日,,,“被执行人你生叶系外地人,现下落不明,且经过执行系统查询未发明被执行人你生叶可供执行的财产。”结果是“终结执行”,也就是说,爷爷代孙女讨要抚养费的官司,是常见的“赢了官司输了钱”。孙女没有爸爸,妈妈又杳无音信,不是孤儿但实际上和孤儿没有任何区别,她是“被孤儿”了。罗文亚打这场官司,其实追讨抚养费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他更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这样他好找政府相关部门,为孙女办理到孤儿手续,然后孙女每个月可以领取到九百多元的孤儿补贴,以后上高中上大学的经费就有着落了。。,还是就此罢手,罗文亚还没有拿定主意。


罗亚文的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这些大家电一应俱全,据罗亚文反映,这些都是儿子罗汉祥在世时购置的。罗汉祥之前在外打工,一年也有几万元的收入,但后来治疗癫痫病,打工挣的钱全变成了药费。再加上妻子有了外遇后和他离婚,对他又是一个重大打击。后来他认识了一个女子,结果婚没结成又被骗了一些钱,悔恨交加的罗汉祥得了忧郁症,结果身亡。治病和料理儿子的丧事,罗亚文还欠下了三万元的债至今没有还上。

 

2016年1月30日,“补爱行动”首期冬令营。


跟罗亚文家类似,刘庄镇东联村五组史大祥家的独生子史桂存七年前在盐城上班途中被一辆汽车撞翻当场死亡。儿媳妇不是本地人,儿子六柒丧事办过后,儿媳妇便消失了,留下牙牙学语的孙女史雨瑶,此后的7年再也没有回来过,也没有打过一次电话。现在,孙女史雨瑶已经10虚岁,刚上完二年级,还得了一张“三好学生”的奖状。奶奶吴翠凤今年54岁,跟孩子沟通倒也开明,现在的史雨瑶性格活泼开朗,遇到客人上门能大方地接待,丝毫不怯场。

 

2015年8月8日,首届“补爱行动”夏令营。


“儿媳妇娘家是盐城西边的,到底是哪里的我也不知道。儿媳妇这样我也能理解,如果是我女儿,可能我也会让她这样做。儿子被撞死的那一年,儿媳妇才21岁,带着个孩子将来嫁人也麻烦,再说孩子是我们史家的骨肉,唯一的儿子没了,就只剩下孙女这点希望了,我也舍不得把它交给别人抚养,要是没有她,我们老两口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奶奶吴翠凤对儿媳妇的态度比较大度,但谈起当年只生一个儿子懊悔不已,“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抓得太紧,如果生二胎要罚1000元,我们拿不出这笔钱,父母又不愿意交这笔罚款,后来我怀孕了三次都打胎打掉了。要是我再有一个孩子,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我都不会这么辛苦。”为了省钱,一家人很少花钱买衣服,吴翠凤身上的衣服是亲戚赠送的,史雨瑶身上的裙子、凉鞋也是爱心人士赠送的。

 

万盈镇天池居委会郑雪芹的独生儿子上学时成绩不错,当年考上了重庆交通大学,还在重庆谈了对象。工作不久,儿子结了婚让郑雪芹抱了孙子。谁知儿子两年前因忧郁症,儿媳妇正年轻,不愿在大丰农村生活,便准备把3岁的儿子以几万元的价格送人领养,自己好一身轻松重嫁人。郑雪芹看唯一的儿子没了,孙子是家里唯一的希望,多少钱也不能“卖”给别人啊,便要来了孙子朱郑杰。现在的郑雪芹和老伴朱广银在农村带孙子,老伴有时出去打打零工挣钱。郑雪芹的公公、婆婆都健在,但78岁的婆婆两腿无力行走,全靠两只拐杖支撑。现在,孙子朱郑杰已经5岁了,正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他并不知道为他日后的上学费用,爷爷、奶奶已经愁白了头发。

 

2017年5月30日,“补爱行动”带“被孤儿”孩子游玩。


西团镇众心村徐秀英患尿毒症的老伴病故后七个月,独生儿子骑摩托车出交通事故身亡,半年后儿媳妇远嫁到靠近连云港的滨海县一个有女儿的离婚男子,当年就生下了个女儿,从此再也没有回来。只剩下徐秀英一个人拉扯着孙女陈莉君过日子。想想自己老伴也没了,儿子没了,儿媳也走了,晚年落得如此凄凉,老人常常暗自流泪。许多邻居嫌奶奶徐秀英“命硬”,遇到她唯恐避之不及,甚至邻居家里有喜事宴席都不敢请她上门。

 

像吴翠凤这样对儿媳丝毫不计较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她对儿媳妇宽容,也让孙女史雨瑶的性格没有受影响。在史雨瑶心中,爸爸、妈妈都很美丽可爱,有客人来的时候,她还会把爸爸、妈妈的影集拿出来在客人面前显摆。在大丰义工联接触过的15个“被孤儿”的孩子中,自卑、胆怯更多地成为普遍标签。孩子的爷爷、奶奶岁数越大,孩子的自卑心理就越重,看到陌生人就越往大人身后退缩,越不敢讲话。


南阳镇祥北村四组80多岁的“诚信奶奶”单德凤的孙女朱园园就是这样的一个“被孤儿”的孩子。园园9个月大的时候,精神不太正常的妈妈失踪。两年后爷爷意外溺水身亡,爸爸因肝病医治无效死亡,留下7万多元的巨额债务留给奶奶单德凤一个人偿还。7年来,做工、挣钱、带孙女,成了老人的全部。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自卑深深地铬在园园身上,遇到陌生的客人,园园不敢和人说话,即使说话声音也很小。总要等客人主动沟通很长时间,完全玩熟下来,孩子才会和客人亲热,甚至一直亲个不停——她太需要别人的关爱了,但她又太胆怯,她幼小的心灵害怕别人的拒绝和冷漠。


2017年7月29日,大丰义工联“补爱行动”第三期夏令营。


也许是常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也许是别的孩子都有年轻的爸妈接送,而接自己的却是年迈的爷爷奶奶;也许是别的孩子有外婆、舅舅或姨娘疼爱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被孤儿”的孩子,自卑成为一道抹不去的阴影,如影随形,孩子年龄越大,懂的东西越多,原本不自卑的孩子也慢慢自卑。刘庄镇建成村三组季希龙的孙女蓉蓉、孙子明宝原来是人见人夸的最幸福的孩子,三年前孩子们的爸爸突然猝死,妈妈当年就跟了邻近村庄一个离婚男子,以后再也没有照顾过孩子。两个孩子一个11岁,一个7岁,但已经学会了躲避,遇到陌生的客人,都不敢轻易接近。

 

刘庄镇东方村五组顾大义已经上了五年级,他爸爸病故、妈妈失踪后,他和七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刘庄派出所社区民警胡志吕得知他家的困难后,组织社会上众多爱心人士上门帮助,这几年,顾大义家的房子有爱心人士帮助装修,顾大义的上学费用有人捐助,顾大义奶奶的手机都有爱心人士赠送,大义每次看到外人,习惯性地往奶奶身后躲,看到陌生的客人更不要说了。客人问什么都是低头回应,或者就是点头和摇头回应。西团镇众心村陈莉君小朋友看到有好心人赠送学习用品和书籍,都不敢和人搭讪,紧紧贴在奶奶身后,侧着身子悄悄看爱心人士。

 

“被孤儿”的孩子是我们这个社会共同的家人,他们的爸爸没了,其实更需要妈妈的爱,但妈妈却狠心地离开了他们——如果“被孤儿”的孩子在童年、青少年时期缺少关爱,尤其是爷爷、奶奶隔代教育方式不当,他们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青年”。

 

“被孤儿”的孩子所在家庭,在各镇民政等部门的关注下,或多或少都享受到了低保,每月有二三百至四五百元的补贴,在孩子接受义务教育的阶段,只要爷爷或奶奶没有大的疾病需要支出,经济压力倒并不是很大,但孩子的精神状态令人担忧。如何让孩子们心理阳光起来?大丰义工联“补爱行动”的出现,以及为之配套的“补爱基金”的筹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方面的问题。

 

2017年7月29日,大丰义工联“补爱行动”第三期夏令营在水上乐园。


从2015年6月下旬开始筹建的“补爱基金”是“补爱行动”配套的爱心善款名称。据大丰义工联合会会长周旭才介绍:“行善不能等,我们不能等募集到数百万元后才开始帮助这些可怜的孩子。“补爱基金”筹建以来,先后有省内外爱心人士80多人为“补爱基金”捐款,其中捐款500元以上的首批“发起人”已经达到38人,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只有7岁。有夫妻共同做为发起人的,有姐妹同时做为发起人的,也有父女同时做为发起人的。这些爱心人士的加入,意味着大丰义工联“补爱行动”已是一个汇集了超越大丰和江苏的跨区域爱心力量的行善平台。至2017年“补爱行动”共募集了8万余元善款,这一切的努力,只是为了让孩子们的童年不再阴暗,让父母缺失的爱得到部分弥补。


“补爱行动”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每学期捐赠每个孩子1000元现金,让他们的家庭不必为孩子的学费、杂费而忧心。二是加强和孩子们的情感交流,每年暑假召集他们参加夏令营,寒假召集他们参加冬令营,义工联有许多受过专业培训的义工陪伴他们参加成长小组、支持小组,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生活需要,开展人际交往技巧训练、生活技能训练、青春期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服务,提升孩子的学习、生活适应能力。目前,夏令营已经进行了三期,冬令营已经进行了两期,被大丰义工联关注的十几个孩子都有了可喜的变化。义工们常年的互动、培训,孩子们顺利地成长,成为心理健康、阳光,有道德、懂感恩的孩子,成为推动和传播爱的一分子。


3

爱心素食馆,天下就有免费的午餐


2017年6月30日,爱心素食馆正式开张。

2017年6月30日,大丰区民营企业商会和大丰义工联共同参加开张仪式。


 2017年6月9日,由大丰区委组织部发起,大丰民营企业商会和大丰义工联共同主办的大丰爱心素食馆开门迎客,一晃已经走过了半年的历程。


徐建霞在爱心素食馆。


试营业第一天接待的新东苑小区徐建霞老人,她右手患小儿麻痹症,功能完全丧失,精神也不太正常,由于很久没洗澡,身上臭味较重,但义工们丝毫不嫌弃她脏,请她就座后,主动为她打来饭菜。吃过饭后,她告诉义工,她钥匙丢在家里,进不了家门。义工吴兰、许立侠、周旭才陪她进小区,设法找到梯子爬到她室内,为她开了门。邻居告诉义工,在进不了家门的前几天,她就睡在小区水泥地上,脸上爬满了苍蝇。义工一听,毫不犹豫带她上街理发、买新衣、新鞋,再带她洗澡,让她焕然一新地出现在小区。小区居民纷纷夸奖:,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大新三村86岁的杨华山老人在杨奶奶搀扶下,每天都到素食馆就餐。杨奶奶笑着对义工们说,她喜欢素食馆里的环境,每个义工待人都客气,跟家里的孩子一样亲热。杨华山每次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一粒米都不剩。他还经常跟身边的居民讲:“饭菜口味很好,。这些饭菜都是好心人捐赠的,我们一点儿都不能浪费,浪费了就是不懂感恩,对不起社会上的好心人。”


新东苑小区74岁的老党员吴风春是个热心人,十几年前曾因患癌做过手术。他从15岁入党,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这几天他每天到素食馆吃饭,看到义工们的一张张笑脸,老人无比开心:,我们小区都在夸党和政府做了一件大实事。”

 

2017年6月9日,试营业的爱心素食馆,已经成为大丰的一个独有的文化现象。


在爱心素食馆最醒目的位置,贴着一副大字: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此,大丰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蔡保生的一番话可以作最好的诠释:,密切联系群众不仅在革命年代极其重要,在和平建设年代仍然是我们的法宝。如果党员干部每天和普通人一样,都是上班下班然后拿工资奖金,那党员服务人民群众从何体现?我们的服务更体现在不计报酬的无私奉献里,素食馆每天都需要义工为群众服务,希望更多的党员干部到这里做义工为人民群众服务,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信广大党员干部在服务公众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爱心素食馆的正常运转,还让老党员吴风春讲话更有底气,老爷子自己主动到素食馆做义工,组织居民读报学习,还叫上邻居常来帮一把:“党和政府总是想着大伙,现在开了素食馆,去吃饭都不要我们交饭钱,为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我们如果不知道感恩,还配做人嘛!”小区居民陈汝珍、张建芳都感叹:,为我们做这么多实实在在的事,我们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餐馆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一支爱心、高效的团队。组织部韦本和主任作为义工联的新成员,全面负责素食馆的筹建工作,每天奔波协调相关事务毫无半点怨言。5月下旬,义工联理事、入党积极分子智亚平就牵头组织18名骨干义工去盐城的素食馆学习取经。试营业第一天,大丰义工联理事、预备党员唐美兰任轮值店长,18名义工到场配合,在她的统筹管理下,爱心素食馆各项工作有序运转。试营业5天来,除唐美兰外,入党积极分子智亚平、智雯、袁美华、王乔红已担任过轮值店长,党员胡瑜、陈庆山、周保芬和陈海泉、沈剑峰、王葡萄、吴兰、夏启林、杨子铭、许立侠等义工多次到场服务,每个义工安排好自己单位和家里的事务,全身心投入到素食馆的服务中。

 

现在,爱心素食馆已成为大丰义工联的一支新分队,作为义工爱心的延续,通过义工们的真心付出,感动更多的公众,让所有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2017年6月17日,大丰爱心素食馆试营业期间,就餐者有序排队打饭菜。


 “爱心素食馆要让更多社会公众参与,要办成道德的新高地。”素食馆的成立,得到了住建局、城管局环卫所、、市场监督管理局、燃气公司、供电公司等部门的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商会殷凤山会长带头捐赠,其他商会领导也纷纷跟进。前来做义工的人来自社会各行各业,有的市民从城西骑车到素食馆来做义工,还有的从边远乡镇和林场赶来做义工,更有高考结束就来做义工的高三学生,为的是能参与到帮助公众的服务中。

 

陈红霞家就住在新东苑二期工程,她1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丈夫龚爱军,他们的家庭是大丰义工联“搭把手行动”帮助的第一个家庭,过去的一年多时间,结对义工每周都上门搭把手,让陈红霞得到喘息。现在得知素食馆需要人手,陈红霞连续两天推着丈夫来素食馆,她和义工们一起切菜打扫,龚爱军则坐在轮椅上看妻子忙碌。每天多忙碌几个小时的陈红霞感觉很充实:“过去总是义工们帮助我家,现在我们也能帮助别人了。”


2017年6月23日,大丰妇联党员志愿者到爱心素食馆服务,清洗爱心人士捐赠的油桃。


小区的居民也纷纷行动起来,陈汝珍、金兰英、蒋秀兰、丁晓红等都主动和义工们一起择菜打扫,中饭过后,许多居民还和义工们一起洗碗收拾。

 

捐款捐物的热心市民多了。平安消防器材的老板肖健捐赠餐馆所需全套灭火器和消防应急灯,蔡保生捐款3000元,许益龙捐款2000元,孙从亮捐款2000元,王爱玉捐赠100元,沈炜承捐款1000元,沈春涛捐赠1000元,陈小虎捐赠200元,陈丽捐赠200元,冷银春捐款1000元,,韦本和捐款1000元,还有一位女士6月13日中午来到素食馆,将她购买的一袋大米、一壶玉米油和一大袋中草药交给义工们,义工问她姓名,她坚决不肯透露。随着时间的推移,捐款的组织达到上百家,爱心人士更是遍布各行各业。

 

公众的爱心还远远不止这些。在商务局工作的陆洋洲带着在机关工作的妻子周公羽来到素食馆,他们在周末做轮值店长,带着机关同事一起为公众做一顿素食,让同事们体验奉献的快乐。做生意的朱水生通过熟人找到素食馆,希望能为素食馆捐赠一些必需品。大丰家居建材行业商会杨松元会长联系素食馆,他们创建的幸福农场种了许多原生态蔬菜,夏天定期捐赠一些大椒、西红柿、萝卜等蔬菜给素食馆。


作为民非机构能否长期运行,关键就看能否执行完全阳光透明的运行机制。由于所有经费全部由爱心人士捐赠,爱心素食馆专门建立了帐户,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由厨师、民营企业商会和义工联共同把关,逐一通过投影仪公布到屏幕上,接受公众的监督。在素食馆南侧的屏幕上,公布着从6月9日试营业以来每一天每个爱心人士的捐赠明细,只要捐赠过的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捐赠记录。前来就餐的居民也喜欢站在屏幕前,一幕一幕地观看捐款人士的爱心。

 

“透明阳光运作,是大丰义工联成功运行6年多的宝贵经验,”周旭才会长表示,“爱心素食馆是大丰义工联过去公益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感恩应该成为素食馆的主旋律,而公开透明就是对广大信任者最好的感恩。只要我们执行完全公开透明的运作模式,每一个细节都经得住公众最严苛的监督和检查,我们的素食馆一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2017年6月23日,93岁的朱凤英老人是就餐者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她对义工们的服务赞不绝口。


素食馆位于新东苑小区一期东门,附近居民、残障人士、低保人群以及就餐不方便的人们,来到这里享受免费的四菜一汤午餐。由于环境整洁,义工服务热情,就餐者在这里得到了最大的尊重,就餐人数从最初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一百余人,他们年龄最大的93岁,最小的只有4岁,每一个就餐者都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自觉排队打饭,素食馆就餐环境永远井井有条。

 

爱心素食馆从它诞生之日起便有着鲜明的印记,店长唐美兰、厨师韦欣和都是中共党员,所有服务人员全部是义工,作为大丰首家全免费的素食馆,开门几个月创造了太多的大丰纪录:

 

就餐时,整个爱心素食馆里静悄悄。


最干净的餐馆。爱心素食馆在义工们的接力下,每天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物品摆放有序。

 

最节约的餐馆。所有就餐者包括义工,全部实现光盘,每个人吃过的碗筷主动送到指定地点,没有一个人浪费一点饭菜。

 

接受捐款最多的餐馆。爱心素食馆独特的运营方式,感动了全社会,各企业、社会团体、党员、干部、居民纷纷主动捐款支持餐馆。

 

义工支持最多的餐馆。开门以来先后有来自政府、机关、团体、社会各行各业2000多人次义工支持爱心素食馆。

 

大丰爱心素食馆自营业以来,已经解决了许多社会困难群体的午餐问题,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爱心素食馆全部由民间运行,所有善款全部由爱心人士捐赠,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以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为特色的爱心素食馆,有别于全国任何一家素食馆。它是新时期党务工作求真务实的有益探索,它是党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

 

爱心素食馆方便了小区居民吴老爷子。


作为传递爱心的驿站,连结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平台,大丰爱心素食馆开门以来,大丰民营企业商会、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区妇联、区委党校、沿海开发集团、大丰心理咨询师协会、大丰悦跑团、大丰吃货达人、大丰区女企业家协会、大丰广告协会、启派广告公司、北京罗麦科技有限公司、幸福+3、盛天广告、名流广告传媒、江苏鸿盛电气工程有限公司、金丰路中学、第二中学、城东实验初中、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区林场、、单位、团体2000多人次相约来爱心素食馆做义工,为生活不方便的居民提供可口的菜肴。大家按照店长的分工,在各个岗位用心奉献,受到前来就餐的弱势群体的高度赞扬。

 

目前,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团体主动要求到爱心素食馆做义工,体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快乐,爱心素食馆已经撬动了大丰全社会的爱心,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志愿者为民服务的爱心驿站,成为党员干部办实事、听民声、接地气的有效平台。除此以外,家住新东苑17号楼的徐建霞,现年60岁,自幼小儿麻痹症,精神不正常,家里几乎成了垃圾堆,连转身都困难。58岁的秦贵珠,24岁时因患骨癌双腿截肢,两年前丈夫去世,一年前,唯一的女儿患了肾癌,于今年10月份不幸去世。义工们得知情况后,把她们都列入“搭把手行动”关注对象,今后对她们的帮助将常态化。义工们把温暖从素食馆带进小区,让社区居民感动万分,不一样的素食馆和热情的义工成为小区居民们议论的焦点。

 

“搭把手行动”、“补爱行动”、“陪伴行动”、“爱心素食馆”这一个个鲜活的品牌活动,俨然成为了大丰义工联一张张生动的名片。在大丰,大丰义工联合会这个志愿服务组织,以“无怨无悔需要帮助的人”为使命,常年活跃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村居厂企,带动人们追求“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新风尚。大丰义工给当今追求物质的世俗吹来一股新风,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真诚、更包容,让家乡大丰更可爱,更有人情味。

                                           撰文:景美



往期家乡书回顾:


引   子:家乡书:用你不灭的记忆  献给日渐苍老的父母和浓浓的乡愁

001期——朱永新:感恩父母赠我一生的财富

002期——陈新民:南方的母亲和我的“扎根树”

003期——宣丽华: 理想,在洋岸的月光下拐了个弯

004期——杨小川: 从此生到彼生,母爱绵绵不绝

005期——沈建华:乡村生活忆趣

006期——夏成华: 从故乡出发   凝炼有价值的人生

007期——朱解平: 外面刮着穷风,我把两个故事告诉你 一个叫寒冷,另一个叫温暖

008期——唐家恒  王  玲:苦乐人生三站,难忘菁菁校园

009期——赵锦安:灿烂的油菜花,以及乡间壮丽的生死

010期——杨志伟:父亲的名言,千金难买回头看

011期——袁党生:全家下放金墩,我的肩头磨红了,青春成长了

012期——卢虎: 乡愁就是母亲纳的那双千层底布鞋

013期——朱国平:煮海晒盐,故乡曾在波涛间

014期——陈立俊:《造房记》、《求学记》

015期——浦翰: 大学开学报到,和亲人说说心里话

016期——朱叶恒:岁月静好,以感恩对待困厄

017期——周古凯: 吾乡吾土,九旬老人沈荣华、姚翠平

018期——杨桂来: 破茧化蝶,回望那一场挡不住的青春

019期——王凤刚: 以我坚硬如山的诗行 伴你轮椅上的青春

020期——周亚峰: 遥望姑苏,一份民间档案的文化印记

021期——高鸽: 亲情是爱的量子,世代纠缠

022期——顾培钧: 绿荫浓密,在盐碱地上栽一棵教育树

023期——戎东贵: 大中集老街,乡情萦绕着的记忆长河

024期——陶培荣: 乡愁,是那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

025期——陈同生: 何园烟雨,母亲眼中的晚清第一园

026期——每逢佳节倍思卿: 家乡书,以平凡撞击平凡

027期——韩寿如: 故乡新丰,我宽广而仁爱的大四河

028期——浦玉生: 皎皎白驹,穿过“水浒”来看你

029期——浦玉生: 大著永传,一百零八将的前世后生

030期——仇育富:不是每个人都有水上漂泊的家

031期——常秀华: 纯净乡愁,恰如父母耕耘的八百亩荒滩

032期——有得快活就快活:朱新建,署祖籍大丰于雅俗之上

033期——乐得自在就自在:朱新建,举美人图画惹世间怜爱

034期——徐永生: 做一锅冷锅饼怀念妈妈

035期——方贵平:细说陈年匪事,水乡换了人间

036期——陈锦口述:  大丰上海农场银行营业所的前世后生

037期——姚和喜:猪油拌料的麻切在舌尖上开花

038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上篇:长在救命墩上的古老皂角树

039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中篇:江浙盐商是大丰垦植文明的先驱

040期——丁振宏金墩印象下篇:潮涨潮落间大丰盐垦事业的足迹

041期——范申: 薄雾维舟, 北大街普通人家的灯火

042期——黄艺新: 母亲广播的声音穿过多情的岁月

043期——方贵平: 锣鼓敲得响昌昌,这一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044期——陈同生: 那些可爱的生灵,逐浪而来

045期——仇文倩: 一根沾着盐的绳牵我回故土

046期——年度致敬大丰义工联:让无力者有尊严地前行













(向上滑动启阅)



家乡,灵魂安放的地方



《家乡书》以记住乡愁、留住乡愁为主题,邀请近百位天南地北的大丰人,以个人的真实记忆,讲述丰收大地近半个世纪的沧海桑田,抒发远走他乡的游子爱家爱乡的家国情怀。

 

《家乡书》撰写者的邀请“不问贵贱,不排尊爵,不论出处”。  主要内容包括:1、 你的家乡故事。2、 你的学习故事。3、 你的创业故事。4、 你的其他故事。任何美好的、你愿意书写的情感,都可以放进这一本《家乡书》。包括你的简介、通讯方式特别是微信名片。从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你,都是大海的孩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互动互联,时代风尚。


 “让我们在看遍世界的行走中,不忘家乡,怀揣梦想,润泽心灵,挥手写歌”。欢迎每一位大丰人积极撰写自己的“家乡书”,真情实感,长短不限。特别希望在怀念的文字中,抒写带有创业、创新的内容,写出家乡变化、时代风貌和个人成长。所赐照片,请详细标注说明,以传达更多的信息。投稿信箱为:255831887@qq.com

 

优秀文章将在《大丰日报》“家国情怀家乡书”专栏上刊登,并将收录到正式出版的《家乡书》中。扫描《家乡书》微信服务号二维码和《大丰日报》大丰新闻公众号,可以即时阅读到每期“家乡书”。


互动热线:18066098383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