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民国银行家与文艺名流“聊天记录”连连看——银行家留下的“尺牍乾坤”之五

2021-08-05 02:23:15

 
↑↑↑点击上方“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关注我们



│白观止


民国银行家是一个有故事的群体。在事业上,他们是当时民族金融业崛起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上,也是许多社会活动和事业的推动者。如果当时有微信“朋友圈”,想必其中的点赞和评论一定会非常精彩。许多社会名流与银行家之间都有着或深或浅的交流往来,以书信的形式流传至今,解读一番,竟有百般滋味。


最忧国忧民

鲁迅致函蒋抑卮


拜启者:前尝由江户奉一书,想经察入。尔来索居仙台,又复匝月,形不吊影,弥觉无聊。昨忽由任君克任寄至《黑奴吁天录》一部及所手录之《释人》〔一篇,乃大欢喜,穷日读之,竟毕。拳拳盛意,感莫可言。树人到仙台后,离中国主人翁颇遥,所恨尚有怪事奇闻由新闻纸以触我目。曼思故国,来日方长,载悲黑奴前车如是,弥益感喟。闻素民已东渡,此外浙人颇多,相隔非遥,竟不得会。惟日本同学来访者颇不寡,此阿利安人亦殊懒与酬对,所聊慰情者,廑我旧友之笔音耳。近数日间,深入彼学生社会间,略一相度,敢决言其思想行为决不居我震旦青年上,惟社交活泼,则彼辈为长。以乐观的思之,黄帝之灵或当不馁欤。……


鲁迅(前排左)与蒋抑卮(后排中)


这是一封1904年鲁迅写给好友蒋抑卮的信,也是鲁迅手稿里现存的第一封书信。此时鲁迅23岁,在日本仙台求学;蒋抑卮大他6岁,因患耳疾刚刚回国。这是两个同乡年轻人之间的友谊。1902年,鲁迅与蒋抑卮同在日本留学,并参加浙江同乡会,当时同乡会有本刊物叫《浙江潮》,因创刊资金困难,蒋抑卮出资100元作为开办费,鲁迅则为刊物撰稿,两人正是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信中,鲁迅提及了《黑奴吁天录》的读后感受,以及与日本青年接触后的感想,言辞中饱含对祖国的期待。同时他称蒋抑卮为“长兄”,牵挂其耳疾,情之切切,溢于言表。

蒋抑卮是杭州富商蒋海筹之子,回国后于1907年参与创办浙江兴业银行,蒋家是该银行最大的股东,蒋抑卮担任该行常务董事达30余年,鲁迅归国以后,与蒋抑卮往来仍频。《鲁迅日记》总共写下与蒋抑卮有关的往来资讯,有四十二处之多。鲁迅逝世之时,蒋抑卮送“文章千古”挽幛,并斥资资助《鲁迅全集》出版,两人之友情可谓贯穿一生。


最套路满满

徐志摩致函张幼仪


……故转夜为日,转地狱为天堂,直指顾间事矣。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幸福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真恋爱亦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前途无限……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


徐志摩与张幼仪


这是1926年徐志摩写给他首任妻子张幼仪的分手信,两人的婚姻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起协议离婚的案例。张幼仪出生于名门世家,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四哥张嘉璈(字公权)是中国银行总裁。她跟徐志摩的婚姻,源自传统的家长包办。结婚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左右,日益“洋气”的徐志摩,越来越看不上观念传统的张幼仪。在留学英国时期,疯狂恋上了林徽因,并在张幼仪怀着他第二个孩子的时候,提出了离婚。信中,徐志摩满口的大道理,从真生命、真幸福、真恋爱,讲到改良社会之心,造福人类之心,最终抛出“自由离婚”四个字,字斟句酌,用心“良苦”。

张幼仪离婚后,却以“弃妇”之身创下了一段传奇,她在静安寺路开办以云裳命名的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随后在其兄张嘉璈的提议下,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逐渐创造了一曲自力更生、发奋自强的女权传奇。


最情深意长

梅兰芳致函冯耿光


六爷大安!

昨闻您有小恙,甚念,想近日可好了。我想是天气甚热,事又多,又为澜出洋筹画,种种忧虑,所以病了。我想您还是到青岛、大连散散心,换换空气。有便狠盼望回北平住两天,也就好了,并且可以替我解决一切的事情。斐叔来,您所说的一切话我都明白了。我已经把我的意思都告诉他了,叫他写一封详详细细的回信给您了。我并不是懒写信,实在因为我写起来狠费力,请您要原谅我。《天河配》真奇怪,满了两天,今天又满了。明天商主席请陪美公使吃晚饭,烦演《散花》,后天又是《天河配》,又是要满的,您听见了一定好笑,也许要骂两句的,您说对不对呀?星期一,我约司徒私人谈话,不要第三者在旁。这次谈话是最要紧的,能行与否全看这一著。结果如何,当晚就给您写信报告。我的身体虽然比从前胖,但是大家都说上台还不显,大约不成问题,您倒不必挂念。天已不早了,明天还有戏,我要睡了,下次再写罢,您给我的东西我都收到了,谢谢。Good night!


梅兰芳与冯耿光


这是1927年梅兰芳写给时任中国银行总裁的冯耿光的一封信。冯耿光是最坚定的“梅党”,1918年起任中国银行总裁,其后都在金融界高层。他挥金如土,人称“六爷”。梅兰芳14岁上结识冯耿光后,两人可谓相伴一生。梅兰芳成名后的表演、剧目、组班、赴日、赴美、移居上海、避祸香港等均有冯耿光主持、参与筹划,梅兰芳在北京、上海的住处,也都是冯代为筹谋订购;冯宅也是另一个梅家。梅兰芳因此说“受他的影响很大,得他的帮助也最多。”

每遇演出事宜,必“先听六爷有何高见”。此信中提及“出洋筹画”正是指冯耿光为梅兰芳安排赴美演出一事,此外还谈到梅兰芳近日的一些具体的行程安排,甚至连身体变胖都要“汇报”,最后用英语道晚安。梅兰芳与冯耿光之间的关系,坊间多有各色相传,从两人的书信往来中,或也可窥其一斑。

 

最公事公办

梅贻琦致函徐新六


新六先生大鉴:

迳启者,前奉五月十四日惠函,承嘱介绍敝校经济系本届优秀毕业生,藉效奔走,比于十九日复上一函,计达左右。兹者本期功课业已结束,查有彭士元、张骥祥、罗仲和、杨胜惠、朱元、曹觐虞六君,及去年毕业生张承恩君,学行俱佳,人亦干练,敢代介绍,成绩一项,容即随后奉上,倘荷录用,曷胜感荷之至。再者彭君等如须经过考试,不知必须赴沪应考,抑可在平举行,并希便示为幸。专此,即颂暑安不一。

                     弟梅贻琦谨启 六月廿八


梅贻琦(左)与徐新六(右)


1936年,时任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的徐新六,致函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上海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上海商学院院长裴复恒、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杨端六等四人,希望他们择优选取一些与银行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作为该行试用生。不久后,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便回信,推荐“学行俱佳,人亦干练”的七人名单给徐新六。梅校长充分考虑到了银行的用人需求,八个字的定性简明扼要,成绩单亦可佐证此言非虚。同时关于考试地点的问题,徐新六心领神会,知道梅贻琦也是为了免于学生奔波之苦,便在后续的回信中确认在北平分行安排考试即可。



往期回顾    


最后的贵族宁死不卖《平复帖》——银行家留下的“尺牍乾坤”之一


空留人间青云志,成仁取义精神存——银行家留下的“尺牍乾坤”之二


为请“金融不倒翁”,马寅初的言辞热切而谦卑——银行家留下的“尺牍乾坤”之三


“西天”取得“真经”者,除了唐僧师徒还有他!——银行家留下的“尺牍乾坤”之四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进入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