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商学院/艺术院/文理/大U申请上有什么区别?| 活动回顾

2020-11-29 01:12:55

上周末,Future Lab请来2018年,申请(考进)了顶尖商学院、公立大U,艺术院校和文理学院的学长学姐,分享TA们各自经历的独特体验,其中不乏一些普适性的问题,譬如:商学院和其他专业申请有何异同?文理学院和公立大U的选校区别在哪?艺术申请有哪些重要节点?


以下是内容节选。



Q 1 商学院和其他专业申请有何异同?


赵颖一(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新生):


通常讲,大学中的文理学院是通识教育,通过数学、科学、哲学,文学等基础学科,用四年时间锻炼学生的写作/沟通/领导力,打好未来学习基础;商学院则和研究生院有些类似,更注重专业技能的传授。


以宾大官网上的介绍为例,大学内文理学院的目标是打造“Academic framework”(学术框架),侧重于自身的学习能力;商学院目标则是“Social impact”,更注重对外界造成的影响——换句话说,如何继续学习,保持对知识更新迭代的学生自己的事情,不在商学院的教授(关心)范围内。


这也就引出了商学院申请的特别之处,即申请者需要证明自身的专业程度——不一定要求在大学以前就掌握多少商科专业知识,而是要向大学阐释,“你为什么想要跳过通识教育的阶段,不读基础学科的书籍,直接分析股票市场基金?”如果这份答案只是“对商科感兴趣”,就没有必要专门申请商学院。


基于此,我大概用三个不同侧面展现了自己的活动,证明自己可以充分利用顶尖商学院能提供的资源,乃至有潜力成为著名校友进一步提高学校声誉:


1)学术 (MOOC学习等)

2)社会关怀 (可宽泛,不一定是远赴万里去支教)

3)解决问题 (自创项目)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解决一个问题”类型的活动,因为感觉传统商赛在赛程设计上有些不足,高中阶段我独立筹备了一个自己的商赛,“Avenir Project”,这样的自创活动和参与常规社团竞赛相比要更好玩,容易向招生官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关注点,对于商学院来说,尤其是一个体现专业能力,告诉大学自己可以利用商业技能做成一件事情的好机会。



Future Lab 点评:


可以展现活动的侧面有很多,申请者可以根据学校偏好来,不一定严格参照上诉三个分类。有些同学可能疑惑说,上网课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能不能算作课外活动,答案是可以的;不仅网课,像是夏校、研究项目,夏令营这些学术活动都可以算作课外活动,只要它花费了一定时间,且不直接与高中课程相关


对于更狭义的课外活动,比方说自己创立一个比赛或者一个社团项目,不必受限于高中生的自身条件,如缺乏资金、没有专业人士等等,完全可以借助家长或是社会背景,而且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的活动往往呈现出的规模和效果都更容易令招生官印象深刻:,在校内邀请十几个同学开展读书会,和举办一个全市规模,,国外大学并不介意学生利用家长或社会资源,更要紧的是如何变现这些资源:执行出足够好的活动,证明自己的组织能力。



Q 2 文理和大U的申请分别侧重什么?


单嘉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生):


我前期的时间规划对申请很有助益,在GPA达到41/42的同时完成了非常丰富的活动:为学校开发了多款官方APP;级数很高的钢琴考级、校内年度音乐人,在网易云音乐发布多首作曲作品;一些大学和研究所的暑期项目;还有杂耍抛球等兴趣爱好。


怎么利用活动跳脱刻板印象是申请的重要一环,可能很多大学会把亚裔申请者和成绩超高不懂娱乐的书呆子形象联系在一起,进而担心录取他们后会不会难以融入社交范围。另一方面,招生官本就倾心于可以活跃在校内团体的风云人物,很多大学会对体育特长生择优录用,就是因为运动可以很好地凝聚整个学生团体,不仅增强荣誉和归属感,对毕业后的校友捐助也有刺激作用。编程和音乐是我自小热爱的两门手艺无需多言,为照顾活动的多样性,又在最后一栏加入了杂耍这样新奇的运动(爱好)。


Future Lab 点评:


如果要申请竞争力强的顶级大U(US News综排前50左右),跨界多元的8 -- 10项课外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补充的是撰写活动简要时,申请者们可能要额外注意一个近些年的新趋势:大学对活动深度的重视要胜过对广度的追求。所以在像单同学保持丰富的同时,一定要证明自己的专业深度。拿编软件来说,使用开源脚本和独立开发是天差地别的活动,如果想申请计算机相关专业,把编程当作一项主力活动展示,独立开发在招生官眼中的份量会大很多,下载量、日活用户数量这些数据同样是强有力的,必不可少的证明。



田依水(莎拉劳伦斯学院新生):


我的申请选校更多是一个“随缘”的过程,ED被拒后,知道自己想要继续准备RD,对从何入手寻找学校一度一头雾水,身边已经结束战斗的同学发来我一些关键的问句,这些问题是要看学校的“软件”与自己是否契合,成为我后来选校的要诀:


1. 你喜欢什么?(软条件)

2. 你需要什么才能活下去?(价值观 氛围blabla)


对我来说,我喜欢一个所有人熟识所有人的小社区,我喜欢面对面深入细致的研讨课过于独自闷在图书馆写长文,我需要学校对人文精神的追求重于技术主义,我需要学校有一个自由开放的观念氛围……


这些需求是极度私人化的,它们不似专业排名综合排名这些数据一目了然,而是每个申请者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倾向,这些个人需求决定了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到怎样的地方去。


更切身的帮助可能是,在申请后期,我身边所有同学都在念自己被排名多少的学校录了被排名多少的学校拒掉,这让我非常焦虑,关掉朋友圈一类的社交软件尽量让自己不看到这些信息,是上述这些个人需求让我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可以专注在自己最重视的东西上,避免被数据定义。





Q 3 艺术申请有哪些重要节点?


刘骞(帕森斯设计学院新生):


我主要讲一下作品集的准备。从学习时期来说,多学一些主修技能以外的内容对申请和艺术水平都有帮助,一方面大学希望看到申请者有更多潜力,另一方面艺术在很多技能里都有通用的概念,多接触一些更容易触类旁通。我是想要学习摄影的人,但平时不止观摩摄影集,而是经常从古典油画里获得灵感,那些作品让我对光影有了更好的理解。


如果你也对摄影、电影,平面制作感兴趣,推荐去看看creativelife上面的资源,如果想学习一些艺术史,可汗学院上面的课程是不错的入门材料,国外还有很多类似网站会提供免费资源,利用好这些。


从时间上来讲,考虑到作品的技术会有一个从生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我建议不要太早,从11年级开始准备作品集。提前看一看专业排名,去大学官网找找学生作品,参考确立作品集的倾向风格。以摄影来说,罗德岛设计学院的摄影系作品就很审美化,是抽象的,纽约大学相比之下则更倾向于纪实风格。


再说到艺术中介,个人来讲,那些中介提供的课程可以体验下,比较接近大学做项目的过程,不过不建议长期跟随、模仿,依靠中介来包装作品集——呈现自己的独立想法才是最重要的。我的作品集准备是自己完成,只是涉及文书的部分拜托了Future Lab的老师指点完善,从找灵感、做计划,再到一步步执行,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技术或者时间的原因,如果设想不能完全实现出来是没有关系的,多咨询同行意见,补全一些不同视角,就足够了。


艺术学院不仅是培养审美,学校会教学生如何推销自己作为艺术家生存,美学的课程内容对跨行业的见解也大有帮助,所以倾心艺术的同学,不必太担心毕业即失业。


对于正在犹豫申请哪种大学类型的同学,更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宏观的:未来十年想成为什么?或者稍进一步,英国的大学三年制,美国大学四年制,你希望这几年的经历带来什么?对于选校,也许上述申请者的经历 倾向 思考大不相同,回答心中的这个问题却是每个人都面对的,而这,也是未来同学们的必由之路。



欢迎关注Future Lab 公众号,更多申请解析,敬请期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