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你会选择哪种教育?

2021-08-28 21:15:32



哪种教育才是最合适的?


让孩子接受“挑粪教育”合适吗?


明明是四川广安市邻水县城的一名小学生,在连续两天未完成家庭作业后,他跟父亲保证,若再不完成作业就回乡下挑粪。第三天,他仍然没有完成作业。于是父亲把儿子带回乡下“兑现承诺”。

对“挑粪教育”不宜过度拔高


“挑粪教育”不宜过度拔高,将之抬为成功教育的范例更不合适。

一是“挑粪教育”有其特定的环境特征,其本身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家长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时,一定要根据各自特点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二是“挑粪教育”的成功有其特殊的个体因素,不是所有的吃苦教育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是“挑粪教育”折射出的是蔑视农民、轻视劳动的价值观。在这种前提下的“挑粪教育”并不可取。


不妨让孩子多一些“挑粪教育”


让孩子进行“挑粪教育”式体验,看似是教育孩子的一种创新,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学习。家长和孩子之间“约法三章”,没有完成作业就回家“挑粪”,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一次平等对话,体现了家长对孩子意愿的尊重。也让孩子有了较强的存在感,培养了孩子的主体责任感,树立起遵守承诺的意识。在孩子的教育中,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不妨让孩子多一些“挑粪教育”式体验。

让孩子接受“奖励教育”合适吗?


01

物质奖励


父母为了表扬孩子和促使孩子再进一步努力学习考高分,父母买孩子喜欢的礼物或玩具送给孩子,并告诉孩子“你下次考好了,爸爸妈妈再给你什么什么礼物 ……” 用物质来刺激和激励 孩子学习 ,害处远大于好处,孩子内心不会有 “ 为自己学习和长期努力学习 ” 的动力。 

这会让孩子把学习与物质和奖励挂钩,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脑海里会有 “ 为父母和为得到某种东西 ” 而学习的想法,实不可取。给孩子买手机和电脑比买其它东西带来的后果更严重 . 孩子考得好就有,考得不好就没有,孩子的学习表现和情绪也是忽上忽下,孩子也不知道学习为了什么。如果孩子通过几次努力达不到父母定的分数,又得不到他想要的礼物,孩子就会干脆放弃努力 , 说 “ 我不要我的东西(礼物)了 ” 。 


02

不闻不问

对孩子学习好或不好都不过问和关心,也不知道,这类家长一般是父母只顾自己忙赚钱而不把孩子的教育认真当回事的人,他们也不在意孩子的学习感受,学得好与不好是你自己的事。 

这种教育下的孩子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自由发展,没多少学习干劲,甚至很多中途辍学,父母也不管,不读书了就去打工;二,正是父母没有去干扰和插手孩子的学习,孩子反而有了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自已一直十分刻苦,发奋读书,这种孩子心理和思想比较成熟,学习也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好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农村和艰苦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近十年全国各省的历届高考状元不少是出自这种家庭。现在年代不同了,孩子所处的环境也不同了,如果父母还采取不闻不问不教育的方式,大多孩子都会出现第一种结果或成为问题孩子,要出现上述第二种结果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03

精神鼓励

孩子考得好与不好,父母都不以物质来奖励孩子,而是分享孩子考得好的内心感受和喜悦,分担孩子学习受挫折的心理,鼓励孩子往更高的目标走,去获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成就。这是一种基于激发孩子进取心和追求成就感的鼓励方式,让孩子学习与心理感受和成就挂钩。孩子在这种方式的引导和鼓励下,一般都会有很高的学习动机(追求成就),学习动力也是自觉自发,久而不竭。


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