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央视纪录片《镜子》,真实还原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别让爱变成了伤害!

2020-12-08 02:59:35

在昆明,陪你和孩子
度过幸福小时光



用相互理解的爱, 去包容一颗涉世未深的心。 学会用爱的方式去照顾孩子, 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撕裂他们。


──── 文 / 看道



他举起拳头向母亲挥去,

直到将她逼到墙角,

暴力再次升级,

父亲才从沙发上起来阻止。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而原因竟令人寒心,

泽清之所以这样对待母亲,

只是他认为唯有这样做才能彻底的改变母亲。

 


或许,在别人眼中他就是个问题少年,

打架、斗殴、沉迷网络,

可在他眼中所有的问题,

都出在父母身上…

 


这部名为《镜子》的纪录片,

让我们真实的看到了,

一个个问题少年,

并不是他们自甘堕落,

更大的原因却是因为缺失的家庭教育。

 


该纪录片共3集,

每集30分钟,

是由央视社会与法频道花了10年策划,

2年时间摄制完成的。




它深刻的阐述出,

那些家长自以为的爱,

对于孩子们的伤害有多大,

那些“问题少年”的背后,

是由“问题家长”与“问题家庭”共同产生的。

 


一部《镜子》,

几乎让所有看过的人,

受到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启蒙教育。

为人父母,第一次,

不要让爱,变成了伤害。

 



泽清,初二,辍学已2个月。

若不是看到家庭背景,

很多人难以想象,

他的父母有着体面的工作,

外公外婆还是大学教授,

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

孩子会如此堕落、野蛮。



究其根本,

泽清说:

“我妈脾气暴躁,讲到最后都是她对。

我爸在一边躺着,

受不了了,就会使用暴力。”

 

“所以,我是一个有使命感的人,

我将用我的行动,把家人从梦中唤醒。”

 


目睹了太多冷漠、暴力、不和谐的泽清,

才一步步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在每一个孩子心中,

家庭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尤为重要。

 

但是在泽清的家里,

他面对的只有冷冰冰的气氛,

于是,他才幻想出各种方法,

去解决这看不见的鸿沟。

 


小时候,他想改变,

哭、闹根本没有用,

慢慢地,他长大了,

寻不到任何方法的时候,

他举起了拳头,

挥起了刀子。

然而,即便如此,

他还是看不到父母的任何改变。

 

他撕心裂肺的痛哭,

到最后变得越来越麻木,

甚至,他像父亲一样看到母亲唠叨

就感到厌烦、暴躁,

暴力也成了家常便饭,

自己已变成了曾经最厌恶的模样。



最终,他幡然醒悟:

“我是一面镜子,

我的面孔能照出我是如何忠诚于父母。

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

与他们是多么的相似。”

 

其实,有的时候,

孩子需要受到好的教育,

家长更需要一次心灵的教育。

 



别将自己以为的爱,

强加给孩子身上,

这种为了你好的心态,

或许到最后只能成为孩子们的束缚。

 


家明,15岁,

是个网瘾少年,不愿上学,黑白颠倒。

而他的父亲,从最开始就在为他铺路,

可是越铺,竟让他们的关系越恶化。

 

家明父亲说:

“我想把我自己这一生的人生信条教给他,

就是永不放弃,永不言败。

希望他这一辈子过得比我这一辈子要好。”

 


也因为如此,

家明父亲几乎每一刻都在逼孩子读书,

为了赢在起跑线,

他甚至剥夺了孩子的很多休息时间。

 

“玩什么玩,现在你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踢什么球,等你考上学在好好踢”


“学什么绘画,以后的前景肯定不好,

你喜欢也不行,听我的。”


于是,一条条枷锁就这样绑在了家明身上,

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父亲让他做的。

而这也直接导致父子俩关系近乎于仇视。

 


父亲越强加,

孩子越叛逆,

父亲越苦口婆心,

家明硬要反着来,

后来甚至连高中都不读了,

天天窝在家里。

 

家明父亲心里苦,

觉得孩子们永远不能理解做父母的心。

但是,家明所做的一切也只想证明,

自己需要一点点自由,

自己的路也始终只能由自己走。

 


没有人愿意过自己不喜欢的人生,

更没有人能一直忍受没有自由的生活。

 

孩子们虽然年纪不大,

但他们已有自己的性格,也有自己的兴趣,

不要仅仅因为为了你们好,

就剥夺他们所有的喜好,

甚至连他们内心的呐喊都听不到。



而这样导致的悲剧,也是数不胜数,

据统计,在中国,

每年约有10万死于。

每5个学生中就有1个考虑过。

 

而的原因,

不外乎学业压力,

来自于父母的压力。


 

或许,家长们看到的路,

是一条宽广明亮的未来,

但如果还未走到入口处,

很多孩子就已经拼命挣扎想要离开,

那么再逼他们也只能是最坏的结果。

对于孩子们来说,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是未来,还是现在?

 


就如,不久前,

蔡康永问俞敏洪:

“你可以接受你的孩子没有远大志向吗?”


俞敏洪的回答是:

“伟大志向不是必需品,

首先是他有没有在每一天的日常生活中

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

在这基础之上,才能去谈伟大志向。”




张钊,17岁,

因早恋辍学4个月,

他不喜欢与父母同住,

甚至还对他们口出恶言。


 


在纪录片中,

老师问张钊父亲:

“你知道孩子,

因为什么不上学吗?”


张钊的父亲说:“早恋的问题。”

 


而老师告诉他,

其实真实的情况,

来自学习上的痛苦,

孩子是想读书的,

也想考大学。

 

张钊的父亲又说:

“那可能是源于学习跟不上了,

找很多理由说学校压力大。”

 


老师没有回答,

只是再次询问:

“他想跳楼,

你们相信么。”

 

然而,在父亲的心里,

他压根就觉得这只是一种恐吓,

张钊根本就没那个胆。

 


镜头的另一端,张钊说:

“其实他们只要每次说这句话,

“你让他跳下去,你看他敢么”,

每次说完这句话,

再回家,我就是孙子。”


“他们根本不懂我心中的苦闷,

我不上学不是因为我搞了一个女朋友,

是因为那个学校,很压抑,

已经压得我受不了。”



而每次他向父母提出这个问题时,

他们也只会打着为他好的旗帜:,

全封闭教学质量高,

好几千人都受得了,

为什么你受不了?

 

每每对话,

都是做着为他好的事,

却又深深伤了张钊的心。

 


张钊说:“我感觉我不是受不了,

但是我把心里已经压了

很久的情绪全放出来了。”

 


那些压抑已久的情绪,

全部变成了反抗父母的号角,

那些全部禁止的事,

都成了他最先尝试的事。

 

只有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

这种强加的爱,才会被父母发现,

张钊的父母看到他的叙述,

沉默了,流泪了。

 


焦虑的父母往往只看到了孩子身上的问题,

却看不见自身的问题。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面镜子,

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

那其实意味着家长也出现了问题。

 


强加的爱,强加的指责,

只看到未来,

却看不到当下孩子们的苦苦挣扎,

那些行为乖张的背后,

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灵魂在颤抖?

 

为人父母第一次,

很多时候,都会爱的太过用力,太过心急。

我们都犯过错,

可是我们终究要学会正视自己犯下的错误,

不断激励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


 


这个世界上,

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

也没有不爱父母的子女。

 

用相互理解的爱,

去包容一颗涉世未深的心。

学会用爱的方式去照顾孩子,

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撕裂他们。



文:看道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


这将是互相理解的一天!


END


近 期 精 选


米布亲子整理编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投稿及商务合作:添加微信18608719779


点击阅读原文,开启欢乐亲子时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