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话说南开 | 百年南开校史之历史背景

2021-10-12 03:54:00


             匕

百年南开校史之

历史背景

           阝               

                              廴              匚


社会历史背景之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1894年,清王朝与日本进行的甲午战争中惨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书写了国耻的新纪录,也使国人切实感到中华民族已到危亡关头。人们不能不思考:中国的出路在哪里?



             彑

-❶-

南开系列学校

是严修、张伯苓两位先生

教育事业的不朽丰碑

         夂                 


严修


1860—1929


字范孙


天津人,祖籍浙江慈溪


1894年,35岁的严修以翰林院编修出任贵州学政。清王朝战败议和的消息传来,让他非常悲愤。学政要负责全省的教育工作,这是严修施展抱负的机会。严修办了两件震动贵州学界的大事,第一件是创立书局,第二件是改革书院。严修在贵州的开创性工作,被称为“二百年无此文宗”。


严修所处的时代是封建清王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代,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甲午战败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严修早年即受到家庭的爱国思想的影响,他的教育救国一系列进步主张,正是当时时代的产物。


张伯苓


1876—1951


名寿春


天津人


1894年,十八岁的张伯苓从李鸿章创办的北洋水师学堂毕业,被派往北洋水师舰队实习。在威海卫,目睹了国力衰微、甲午战败、一日之内“国帜三易”的情景,年轻的张伯苓悲愤交集,认为参加海军报国无望,愤然退役。


他深深感到: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我乃决计献身教育救国事业。



             殳

-❷-

张伯苓与严修结识

         夂                 

                              革             鱼


1898年11月,张伯苓怀着教育救国的信念,愤然离开海军,回到天津,决心弃武从文。这时革命派的严修也辞官回到天津,严修聘请张伯苓到严氏家馆当教师。他们志同道合,相约“终身办教育不做官”揭开了中国教育史新的一页。


-严修、张伯苓在美国的合影-


严修与张伯苓的结识,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严修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德高望重而又见解通达,是公认的天津士林领袖。而张伯苓不是单为糊口来教家馆的“教书匠”,他是胸怀“教育救国”的远大理想走上这条路的。在严修的全力支持下,张伯苓以严氏家馆为基地,进行了教育改革的实验。

张伯苓创办南开学校时,有一个宏大的目标:把“南开牌”打到全国各地。南开系列学校不仅打到了全国,而且打响了牌子,个个都是响当当的名校。





图文编辑 | 古丽

责任编辑 | 李琳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