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风从哪里来?

2021-03-25 01:33:18

感谢您关注许新江微信公众号“绿草如海”!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绿草如海”关注!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成员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

那么,家风这股风从哪里吹来的呢?是“起于青苹之末”还是“斡旋于泰山之巅”?是“大王之风”还是“庶民之风”?“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所以,每个家风顾名思义就是从每个家庭里来。

风从“和”中来。

家和万事兴。这里的“和”,是“和睦、和好”,是良好的氛围。是良好家庭里的空气阳光和水。是一种由内而外透出的家庭成员间的、物件间的气场。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带来快乐,带来健康,带来智慧,带来前进的力量,特别是能为下一代更快乐更好地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信任是建立和睦家庭的基础。安徒生童话《老头子总是对的》很有意思。故事说老太婆让老头子把马牵到市集上,卖了或交换些什么回来。老头子就从牛、羊、鹅、鸡、烂苹果一路换了下来。在酒店,两个英国人得知老头子用马最后换了一袋烂苹果,认为老太婆肯定会骂甚至会打老头子,而老头子却认为老太婆会因此而吻他。于是,两个英国人用一桶金币和老头子打赌他会不会挨骂。回到家,老头子逐一告诉自己的交换过程,而老太婆居然每次都高兴,因为老头子的每一次交换都在考虑着自己所爱的人的感受。马换牛,有牛奶;牛换羊,有羊奶、羊毛;羊换鹅,不需喂,在河边游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还有鹅肉吃了;鹅换鸡,有鸡蛋,甚至会有一大群鸡;鸡换烂苹果,哈,老太婆更高兴,不只因为自己以往把自家树上只结的一个苹果当财富,致使成为烂苹果也不愿意扔,就刚才,她去附近借香菜,人家说她地里什么也不长,连烂苹果都长不出一个,这下,我们可以送给他一袋烂苹果了。老太婆吻了老头子,两位英国人认输了,金币自然给了。

那么,生活中,我们能如老太婆信任老头子般大度吗?如果是你,你还能心平气和、笑脸相迎么?也许只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会酿成影响家庭和睦的暴风骤雨,何况是用马换了一袋烂苹果之类的大事。如果能如老太婆般,连老头子的错都能解释成一种关爱,何谈不和睦的事情发生呢?“老头子做的都是对的”,多么放心的相处啊,它向我们揭示了信任铸就和睦家庭的道理。

风从“说”中来。

说话是每个人素质最直接的名片。话由心生。一般情况下,你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是怎样说的。而这“想”的基础,是根据成员自身的阅历而来的,比如闯荡江湖,学习深造,创业经营,打工谋生,种地耕耘,等等。这些阅历的深度广度决定着“想”得深度广度,进而决定着“说”得深度广度。

清代康熙年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世称:“六尺巷”。张英的宽容旷达让六尺巷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至今依然带给人不尽的思索与启示。

张英之所以有那首打油诗,这是他个人的阅历、修为所致。这样的“说”,在家庭成员中无疑起到重大影响。

风从“做”中来。

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说”的头头是道,口如悬河,滔滔不绝。尽管我们敬佩他人的好口才,但是,具体到某件事情的时候,还是看他“做”得怎么样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在于看他说的,而在于看他做的。说得荡气回肠,做得一无是处,或者说,空头支票一张,这样的“说”还是越少越好。“说”得疙疙瘩瘩,行动迅速利落,这样的“做”才是做人的根本。

做的另一个境界,是勤劳,是家风中最具有正能量的元素。

前苏联高尔基说:“时间给勤劳者留下串串的果实,而给懒汉只留下一头白发和空空的双手。”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勤劳文化,关于勤劳的论述和人物更是层出不穷。《尚书》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之语,《易经》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诗经》赞申伯勤劳说“亹亹申伯、王纘之事”等等。

勤劳是春天里的风儿,吹拂到每个人心里,是那样令人感动。农民,起早贪黑,披星戴月,背上的孩子,或者田头间稻筐里孩子,从小就在这种父母劳作中浸润,这多美好的画面,多么好的家风。工人,穿着工作服,奔波劳碌;教师,走进课堂,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并不是所有的过程,大家都知道。但是,任何成就都是勤劳干出来的,勤劳就是敢于吃苦,敢于吃苦,就会致富,就会实现理想。

风从家里的井井有条中来。

家庭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处房子,是遮风避雨的地方,婚丧嫁娶的地方,生儿育女的地方,生老病死的地方。没有这样一个住所,可能也就没有什么“家”了。“家”字本身说出了它的基本含义,——“宀”就是屋顶,是住所。里面东西摆放,空间的整洁,都能体现家庭成员的状态。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绝大多数普普通通,芸芸众生,有多少人是达官贵人?家里的摆放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家里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不仅自己看着赏心悦目,这也是家庭成员精神状态的体现。对于下一代无意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穷人》中的片段。故事讲的是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他们美好的心灵从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的描写就可以看出来。心里狭隘龌龊人的家里,又是那样的贫穷,不可能那样的整洁。

风从家人们尊老爱幼、长幼有序中来。

我们不要说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们只要问问,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比如七仙女;也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比如孙悟空。我们是从父母中来。父母抚育孩子成长成人,是应尽的本责。孩子长大了,尊敬长辈孝敬父母也是基本伦理。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庄子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919年,。,想接母亲支省城治病。可是因并发其他病症,毛文氏还是离开了人世。,用泪和墨写下了《祭母文》和两幅灵联。一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另一联是:"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从这两幅联中,,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风从“鸿鹄之志”中来。

这是家庭之间最大的区别。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千差万别,天壤之别。有高高在上的官僚,更有普普通通的百姓,有一掷千金的富豪,更有简单衣食的平民。对于我们平民百姓来说,我们羡慕官僚富豪,我们更需要努力和目标,改进自己,影响下一代。

我们有陈胜吴广“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质疑与自信,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警醒与鞭策。同样,我们只要努力,“穷不过三代”甚至“当下致富”也不是神话。

我这里说的家风中的“目标”,是目前我们家庭中最为缺乏的了。

我们不缺乏勤劳、孝心,我们缺乏“低头拉车,抬头看路”的心境。大到“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读书”出人头地,家族荣耀的目标,小到省吃俭用某年某月买辆车子,甚至一件衣服,一处房子等。

特别是新的生命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家庭中的一员的时候,我们怎样抚育?吃饱穿暖,这是最基本的保障。上学读书是最基本的条件。我们为人父母的,还要教育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对于孩子,远大理想就是朝阳,就是方向。这与身处偏远地区无关,与身处繁华闹市无关,与贩夫走卒无关,与达官贵人无关。他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每个人都能仰望。他是滚滚之春雷,每个人都能聆听。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就强调理想教育的重要性了。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强调人的立志与树扎根一样重要,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风从哪里来?良好的家风如何形成?就在于日常的点点滴滴,这一个个连在一起,犹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水到渠成。


本公众号上的文章,欢迎转发,欢迎分享。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