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教育行业正在发生的7件“大”事

2022-01-25 03:41:40

 港粤资本,引领家庭新生活 

港粤资本

专注教育及消费领域的早期投资

旗下直投基金、跟投基金、产投基金

关注“改变消费者家庭生活“的创新性项目

致力于培育和孵化行业创新性企业

成为行业领军者

极速BP通道:bp@ifsc-gd.com


教育行业在2017年不可谓不热闹。政策上,民办教育促进法正式落地,教育行业的产业化和资本化由此掀开了新的篇章。资本市场上,精彩纷呈,A股上市公司继续加速并购整合,同时众多机构纷纷登陆港股(中教控股)、美股(红黄蓝、瑞思英语、四季教育),还有大量创新型企业获得巨额融资( VIPKID,英语流利说,掌门1对1等)


教育行业火热,但在退出渠道并不宽敞的时代,选择成本成为最大的成本。不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不想跑错方向。


正好在这新年初始之际,除了对2017年一年的总结外,同样到了对行业新年趋势展望的时候了。虽然没有预测未来的能力,但对教育行业7大趋势的一窥是关注教育行业的我们需要去思考的。


1、人工智能:即将跌下“风口”?


人工智能在2017年整年躁动,从年初开始,似乎所有与创投相关的各方都多多少少 IN AI。早期创业公司纷纷获得巨额融资,明星级投资人频频站台,大量以人工智能为题的活动与报道扑面而来。一时间,人工智能话题文章成了点击量最高的微信订阅文章类型。


AI甚至已经成为妇孺皆知的常规概念,但在最近的一段时间,人工智能的关注度似乎已经趋于平缓,百度指数甚至跌回至一年前的水平。相比于三年前“双创”热潮中的O2O,人工智能站在风口的时间似乎短了不少。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各类AI产品的问世,对生活的改变远小于人类预期,人工智能的实际场景应用能力遇冷,甚至在“赚钱”能力上,人工智能也还很难说找到了被验证的商业模式。


“人工智能”百度指数走势


时至今日,当初创项目与产品继续以它为主要的卖点时,甚至会让人感到一丝审美疲劳。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仅在一年之前,AI还是人人趋之若鹜,如今,这般潮流与时尚已被“区块链”所取代。


在教育+人工智能方面,也已有“乂学教育、猿辅导、凹凸个性教育、作业盒子、英语流利说、iPIN”等多家代表性企业。从语培、留学到教育信息化,大量产品进入到用户的学习场景之中。但它们的角色更多体现在自学效率的提升,而非对人类老师的替代。


长远来看,未来趋势一定是人工智能,但现阶段的教育领域,指望人工智能替代老师,或者成就一家教育独角兽,在短时间内应无可能。


回顾历史,从符号系统到BP算法,21世纪基于深度学习而引发的人工智能浪潮已是人类第三次陷入对AI的狂热。而过去几年,从O2O到VR,人们已经习惯一个新概念快速兴起而又迅速冷却,人工智能也并没能“脱俗”。


2、IP:留给“名师”的空间还有多大?


在线教育在最近几年的快速崛起,让另一个甚为重要的趋势掩藏在了水面之下:去名师化。不论是中国第一教育集团的新东方,还是后来居上的好未来,本依靠名师起家,现在都已不再靠老师的个人能力。教学教研标准化,,被大量教育从业者奉为圭臬。



而在线教育则呈现出了另一番图景。互联网模式下,边际效益归零的优势让大量名师走入线上,寻求相比于为机构打工更大的空间与自由度。


诸多企业把“名师IP”视为重要的杀招。网易有道CEO周枫在2017GET教育科技大会上,就表示在线教育即将迎来“大IP”时代。除此之外,琢磨文化、见教传媒等以打造名师IP为特色的创业公司也获得了资本的认可;新东方旗下新东方在线携手微博教育推出“千万名师计划”助力教师从个体到明星IP升级;老牌在线教育企业沪江更是把“网师大会”从2016年开到了2018年。


但是,名师们以在线课程为媒介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一系列问题也暴露出来。名师在传统培训机构中仅仅负责课程的讲授,而到了在线教育平台这儿,演变为“个体户”,并不擅长销售、运营、服务等一系列任务的名师也得一揽子拿下。


平台同样并不完全顺利,2018年1月7日,在线教育平台百度传课发布公告,表示将停止对KK客户端的更新及维护,战略调整向知识付费转型;曾经力推个人老师的淘宝教育,也几乎成为了在线教育企业的第二销售阵地。而在这个机构品牌口碑远大于个人的时代,对名师发展空间与极限的探索,则要看牌局内的各方接下来要如何出招了。


3、卖课:运营与口碑决定胜负


新东方在线COO潘欣早在2016年就在其微信订阅号“独立思考”中表示:“不论扫题、题库、O2O还是免费B2B,尽管切入路径不同,但在获得足够用户后,都将殊途同归依靠‘卖课’来变现。”


从此后一年多的在线教育也的确开启了以“卖课”为主题的赛跑。现如今,一线在线教育公司已经进入了“亿”级时代。不论是将2017年预期目标定在50亿的VIPKID,还是达成年收入10亿人民币的掌门一对一,跑在前面的公司正在以极快的速度提高各个细分赛道的进入门槛。


而在2018年,“卖课”的战争或许会出现一些不同。如果说在线教育公司们此前几年的任务是向市场普及概念、推动用户初次购买的话,为数不少的企业都将在今年进入续费周期,也意味着单纯依靠市场与销售手段,已经无法拉动体量不小的“大”公司们持续增长。


提升运营效率,获得用户认可,拥有高续费率和口碑的人才能活得更久。在教育行业,线上与线下可能并没有太大区别。


4、资本: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在上一波A股大牛市之前,教育股的概念事实上并不常见。直到一只最高点时股价直逼500、风头盖过乐视、迅雷的妖股横空出世。


自那之后,A股上市公司们开启了“买买买”的征程。不只是校讯通、教育信息化企业们,为了搭上教育这班车,“双主业”的A股公司在近两年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剥离原有主业,专注发展教育事业,也不让人太过惊奇。


但是,焦虑的情绪事实上已经自半年前开始蔓延。在收购必对赌的国内资本市场,许多被收购企业都已经走到了“闯三关”的关键时刻。而以“绿”为主的色调,则是许多二级市场分析师们给出的预期。其中滋味,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尽管并不针对二级市场,但51Talk创始人黄佳佳在去年出席发布会时对市场所给出的忠告此时却显得颇为应景:“不要玩资本,否则最终会被资本所玩。”


5、渠道下沉:“新”的战场


在互联网教育奋力争夺一线城市市场的时候,大型线下培训品牌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二、三线城市的渗透。现如今,战场更是已经向下延伸至了四线城市。尽管声量不大,但教育“龙头”们的扩张却要比多数人想象的快得多。


在2010年IPO时,学而思还是一个以北京为主,60余个服务中心、80余个教学点的“地方性”巨头,其在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其它一线城市的拓展不过刚刚开始。而刚刚公布的2018财年Q3财报显示,好未来已经在全国38个城市拥有579个学习中心。老大哥新东方更是早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进入66座城市,开设学习中心940家。


好未来双师课堂


2016年引发大量讨论的“双师”模式,则成为了巨头们加速扩张的杀手锏。新东方已在至少37个城市开设双师教学点/班,并计划在2018财年(截至2018年6月)再拓展5-10个城市。好未来CFO罗戎则在投资者电话会上表示,尽管双师模式对收入的贡献低于5%,但在好未来新进入的城市都将采用双师模式,已进入城市也将继续拓展双师。


通过这一看上去并不“复杂”的创新,师资这一教育企业扩张中最大的限制被彻底松绑。随着互联网让口碑的传播不再局限于本地,面对携品牌、优质老师、一线教研能力来势汹汹的巨头们,地方性中小机构手中能打出的牌正越来越少。


6、强者恒强:行业整合已悄然开始


有一个观点被这一代教育创业者视作至理名言:“教育行业天然分散,头部企业市场占比极少,新东方加好未来在教育行业占比也不超过2%。”每当谈起教育市场,这句话大概都会被作为“有力”例证。


其实在充分竞争的一线市场,早已看不到教育“天然”的分散。早在8年之前,学而思就已在北京市场有了这样的底气:市重点学生82%是学而思学员,其中人大附中实验班更是85%以上、四中顶尖学员88%以上由学而思学员组成。


一线市场如此,如果这一状况被复制到其它地区又会如何呢?实际上,教培行业的整合已悄然开始。在K12市场,争夺最为激烈,多个城市Top3机构的市场占有率之和已然突破两位数大关。而若能保持近几年的亮眼增速,新东方与好未来这两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似乎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技术研发与应用、精细化运营管理、教研、品牌等多个方面,行业领头者们都脱离了曾经的农耕时代,开始实现工业化机器生产般的效率。


同时,2017年,国内教育行业进入了急速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入教育培训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教育机构加大资金投入、人才扩充,试图巩固地位;新进企业则利用体制机制和资金优势,跑马圈地,抢夺优质资源;国资、外资、民资,线上、线下,各路资金争夺市场份额。当更多资本涌入教育行业,剧烈而迅速的行业整合几乎会是必然。


7、数据驱动:从说到做,我们需要多久?


数据一直是教育行业必谈的话题,哪怕是在早早的录播时代。通过记录学习者播放课程时暂停、回访等动作来判断个人学习掌握情况的做法,更是成为一时笑谈。但至少,数据对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目前,整个教育行业的“数据化”状况恐不能令人满意。大量传统线下机构尚未实现管理数据化,更有依然记账考勤靠手的传统做法,就连拥有天然优势的在线教育机构们对用户的学习数据的采集与运用程度也仍然较低。


但毋容置疑,AI、智能硬件、IOT等在内的大量技术基础设施正保持高速进化的过程。随着数据能够低成本地进入更多教育场景,算法与应用层面的创新与普及将来的比大多数人所预期的更快。对此,我们有理由对“教育数据化”、“教育智能化”保持乐观。


另一个利好则来自于国家层面。教育信息化走完“最后一公里”,更好的“应用”会成为重点,信息化和教育将实现真正的融合。而高考改革,也为大量市场化产品进入更多教育场景提供了机会。


无论如何,教育行业的数据化都将是一场“持久战”。但在通往未来教育的道路上,这都是必须走的一步。


文章来源 | 芥末堆看教育



港粤资本专注于教育及消费领域的投资,关注改变消费者家庭生活的创新型项目。已投资的项目包括已获大疆投资的创客类项目麦高创想家;被宜华资本收购的致力于儿童家居的创想家;国内第一批从事编程教育、起草国内编程教育教材大纲的盛思教育;将美国FRC赛事引入中国并本土化运营的搭搭乐乐等。如果您是教育和消费领域的优秀创业团队,欢迎与我们港粤投资经理们联系,共同合作成长。


投资经理

林桂宏

微信号:lgh_31

投资经理

施伟侠

微信号:smr888shi

投资经理

许越

微信号:xy834030282

港粤资本

引领家庭新生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