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读书会】深圳校长房超平:这五种教育行为看似有理,却是十足误人的悖论!

2021-05-03 04:51:41


好教育是什么?

好教育应该使孩子更聪明、更健康;应该让孩子学习好、格局大;应该使孩子拥有乐观、自信的品质;应该为孩子领导力和创造力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这是房超平在《好教育成就好孩子》一书中对好教育所做的诠释。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孩子绘制了一张成长“路线图”:幼儿期让孩子远离“熊孩”,保持好奇心;少儿期让孩子拒绝“熊孩”,;青春期,让孩子摆脱熊孩,跟“叛逆”说不;高中期,让孩子告别“熊孩”,走向创造性学习之路。

然而,这些成长期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成长“线路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走上。再加上大人们思维的定式、观念的落后,那些看似合理的传统教育方式,实际上已经很难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起到有效的作用。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难题,大人们必须进行慎重的思考!

房超平在他所著的书中,就点出了孩子教育过程中常见的五个悖论。


悖伦1:  “叛逆”是个伪命题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用各种手段和手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因此,青春期常被称为“叛逆期”,网瘾、早恋、打架、厌学、自私等与家长期望不一致的行为也在青春期出现了。


案例一: “妈妈,我想和男朋友一起去旅游”

六年级的小娟是个聪明、大方的女孩。由于她的父母遇到任何问题都能跟孩子进行协商,从不强迫孩子做任何孩子没有想通的事儿,所以小娟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

后来有一天小娟突然给她妈妈说,“妈妈,我好像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她帅气、成绩比我好,可是我还那么小,太可怕了。”

小娟妈妈认真询问小娟的情况,并安慰小娟说:“小娟又长大了呀,妈妈很高兴,没关系,喜欢他不一定要谈恋爱呀,他成绩比你好,看来你是一个有追求的孩子,如果担心别人不一定喜欢你,那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呀”。

“可我还是担心,怕老师和其他同学说我”

“别担心,妈妈理解你,我会和老师做好解释的,但是你也要注意,不能经常在私底下交流哦,不要遮遮掩掩的就好,这样同学们就不会说了,即使说你,你觉得自己做的是正确的,就没关系。”


六年级毕业了后,小娟突然跟妈妈说想在假期期间跟男孩子出去旅游。小娟妈妈和爸爸调整情绪,对小娟说:“这个是好事,但是这样做,不一定合适,你们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相信你可以,但是男孩子我们不放心,毕竟我们并不了解他呀,你们两个人还小,身体发育不成熟,发生过激行为对身体不好。我们阻拦你,是在保护你们,希望你能够理解爸爸妈妈”

后来,小娟取消了出去旅行的念头。




叛逆心理说不上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它反应强烈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叛逆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必经过程。

有一个学生写过一篇叫“非典型性爱情观”的文章。

文章开始是这么说的:“当我们触及爱情世界时,那绚丽明亮且神气的风景彷如夏日的火焰般在我们面前瞬间爆破出现,引领我们这个一步步走进这个能让自己迅速成长的世界,抛弃好奇迹背后的无知,抛弃痛苦背后的幼稚,抛弃快乐背后的自私……但是,在爱中,在性中,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人是神性和兽性的集合体,我们可以追求更多的神性,但我们也绝不能也绝不可能放弃兽性。以此为基点,从此开始在爱情中蜕变……”


这段文字应该使家长和老师更加理解当代中学生(包括小学高阶段学生)对爱情的态度。其实,处于青春期的中小学,从生理发育上接近完成,还没有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有一些过密的行为,老师和家长应该理解,而不是“谈爱色变”。

如何理解并有效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去把握:

叛逆是孩子长大了的标志 。因为,他们要确立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就不会盲从大人的要求。

为了孩子好,还是为了自己好?应该由孩子来判断,而不是大人们自以为是。

大人们不是用建议的办法引导孩子,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纠正孩子的行为——越想纠偏,往往效果越差。

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增进对孩子的理解,,叛逆就失去了前提。

悖伦2: 施加压力越大,厌学情绪可能会越高


格局大的孩子有内动力,格局小的孩子则迫于外在压力被动学习。而格局大不大直接或间接与孩子的视野有很大的关联。

案例二:有了大目标,就有了不竭的学习动力

八中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以陈景润的故事,引出中南大学一位二十二岁的大三学生因破解数学难题“西塔潘猜想”而享誉国际数学界,因此破格被该校聘为教授级研究员的事迹,鼓励学生对费马猜想、叙拉古猜想等发起挑战。据说,消息发布之后,学生反响热烈,有的立即行动了起来。


当然,这节课只是开了个头,离真正揭开“猜想”之谜还早着呢。

其实,老师的目的并非在猜想本身,而是要学生胸怀学习数学的远大目标,敢于向难题发起挑战。其中折射出的道理就是:挑战成功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有大目标。有目标就有不竭的学习动力。攻克一个个小目标,就是不断接近大目标。

有句话说,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这是一种客观事实,它是可以心理学或者教育哲学中找到依据,“人多心理总是充满着活力、有目的的追求”。

如果一堂课仅满足于知识点的获取,不再做拓展和延伸,持续学习的动力就不断衰减。所谓学习成绩表现一般的,大体属于这种类型,至于学习成绩差的,一个直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班级末尾,彻底失去了追求大目标的志向,内心的优越感没有了。

因此,一味地施加外在压力,并不能提高学习成绩,反而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老师和家长必须明了的是:

学习主动性不高的原因,是外在动力过于强大,内在动力明显不足——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价值何在。

外在动力越强大,内在动力越弱小。

知识、学习、思维是有魅力的。增强学习与生活、科技的联系,充分激发思维活力,就能够让孩子感到知识、学习和思维的魅力,就能调动起学习的强大内动力。

如果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发现”知识、“创造”真理的过程,那么学习的魅力就会充分散发出来。孩子们就会对学习乐此不疲。

悖伦三: 无错推断是教育孩子纠错的提前


很多时候,孩子不知道自己做是错的——只要告诉孩子为什么错,怎样避免错误,就能解决问题。

案例三:无言的批评

两个男生因为打架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先问被打的男生:“你先说,他错在什么地方了”,被打的男孩回答:“不管怎么样,他打人不对”

轮到另一个男生时,他说:“他在同学面前说我坏话,我昨天就给他说了他就是不听,今天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我太生气了就打他了”。

然后双方再互相反思自己的问题,说出自己做错的地方,并互相道歉。后来挨打男生走后,老师让打人男生留下了,老师让他想一想打人的弥补办法,并让他回去思考,过来好几天,打人男生还是想不出,并表现出了刻意回避的心理,脸上充满焦虑和不安,已经在自责和悔悟,后来主动跟老师说:“老师,我实在想不出办法,我以后再也不打架了”




可以用如下方式对待孩子的错误:

孩子是在试错与改错中成长的。“无错推断”是基本原则——任何时候,都相信孩子犯错是有原因的。

属于孩子能力不够引起的错误,不但不能批评孩子,还要多多理解孩子。

孩子撒谎“掩饰”错误,证明孩子已经知错了,既然知错了,就无需再批评孩子了。

因为别人原因导致犯错,除了理解孩子外,还要给孩子讲清道理,而不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孩子故意犯错时,大人们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哪些地方做的不好,让孩子很逆反,而不是责怪孩子。

悖伦4:  不要把学习挂在嘴边,才是真正关心学习


很多父母喜欢嘴上强调让孩子努力学习,认为这就是对于孩子在学习上的关心。可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案例四:和妈妈一起学英语

小勇在六年级快读完时,因为爸爸工作调动的原因需要从内地转到沿海去学习,因为爸爸是当地引进的人才,小勇有机会就读当地的一家品牌外语学校。小勇和他爸爸都很开心。

放暑假前,应学校要求小勇在爸爸陪同下来到学校进行面谈。面谈过程中小勇爸爸极力突出小勇在英语方面的优势,比如,小勇学习了两年英语,英语成绩一直很优秀。面试的主管领导冷笑道:“学了两年,就能说自己英语很优秀?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从小学开始使用原版英语教材,有专门外教老师教学生口语,课余时间学生会有各种兴趣班,这中差距是内地学生难以弥补的。”

小勇爸爸沉默了,面谈结束,走出校门,爸爸对小勇说:“儿子,看到了吧?人家不欢迎你啊,这个暑假,你不能玩了,可得好好学习英语啊。”

和大多数家长不同的是,小勇的爸爸对孩子学习的关心并没有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经过和孩子妈妈商量以后想出一个办法:让孩子妈妈和孩子一起,每天看《新概念英语二册》视频,两人一起学习英语。

尽管小勇妈妈已年过四十,但是为了孩子能在短时间内提升英语水平,和孩子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四十天完成四十篇《新概念英语二册》的学习任务,并制定了严密的计划表,从早到晚,吃饭、睡觉、学习都有明确计划性。

小勇和妈妈每天按计划完成任务,暑假终于结束了,在参加学校的初一新生分层次考核中,小勇的英语成绩令主管领导大吃一惊,小勇也因此顺利进入最好的班级,小勇父母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了下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父母,不能仅在口头上敦促孩子努力学习,这种自我安慰式的教育方式往往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应该像小勇父母一样,不仅身体力行和孩子一块学习,也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大人们以为,关心孩子的学习是天经地义的——关心孩子的学习,就是为孩子好。其实,关心孩子的学习,主要是要帮助孩子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关心孩子的学习,不是要把学习天天挂在嘴边——孩子最讨厌没完没了、反复唠叨的家长。

回到家里,家长们可以和孩子聊聊下面的事情:

一是说说在学校的开心事儿;
二是今天哪些方面有一定的进步;
三是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怎样做?


如果要说学习的话,建议询问下列问题:

一是哪些方面有困难,
二是哪些方面需要帮助,
三是睡眠时间够不够。


悖伦五: 迂回策略:解决 “瘾”类问题的有效途径


家长们喜欢用武断的方法解决孩子的问题。比如,有网瘾,就把网断了,或者把手机收走。结果,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产生抗拒心理,变得更糟。

案例五:爸爸,我彻底戒掉网瘾啦

家长郑女士给大家讲了一个成功转变网迷孩子的案例:“我的孩子原来也喜欢玩电脑动画游戏,后来,我请了一个动漫方面的专家,给他专门讲动漫知识,他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能在动漫方面有所发展。后来,这个专家告诉他,要想在动漫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学好数学、物理以及美术方面的知识,还要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程序方面的知识。这时,我们趁热打铁,告诉孩子要想玩得更好,成为专家,得打好基础学好功课。后来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发生很大变化。现在作业也能完成,成绩比以前好多了。”


对某些事情上瘾,说明孩子有严重依赖性,解决的方法是:

了解上瘾的原因,对症下药。比如,网瘾形成的原因是孩子缺少存在感、成就感,有孤独感。

如果能让孩子有存在感、成就感,消除孤独感,就能有效缓解网瘾问题。

孩子成瘾,表面上看是因为厌学造成的。但根本原因却在于,孩子对学习缺乏信心所导致的对生活信心的丧失。

当孩子厌学时,家长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先关心他的生活和心理,等有了共同语言后,再来解决学习问题。

  

送给各位家长,六千万:


千万不要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

 

千万不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千万不要把孩子跟父母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或者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

 

千万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和成绩挂在嘴边,说起来没完没了。

 

千万不要当老师的“传声筒”:老师让你怎么给孩子讲,你就怎么讲。

 

千万不要把孩子管死,给孩子留下空间和自由,就是在为孩子高效学习创造条件和机会。


编辑:校长会(xiaozhangclub)


本文来源:
房超平《好教育成就好孩子》,有删改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