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育儿心得(二)

2021-08-18 01:11:04

//幼儿园的作业,最后一个学期了,还又摊上了一次作业。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念头,生而为父母,我们大体都算是头一遭,那么谁也不是都准备好了再要个小孩。退一万步说,生为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至少是我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没有活明白,整日里虚无感与焦虑感并存,你要说这样的我们对于育儿有多少必须坚持的信条,我是不大相信的。所以我总是劝自己,我们比孩子多的无非就是那么30年左右的人生过程,无所谓经验还是教训,从中兴许总结出了一丁点的所谓心得,还不一定正确,不过如此而已。那么对孩子我更愿意更平视一些,允许他们犯我们大人都会犯的错,毕竟他们自己以后的路大部分是靠自己的。

记得郑怡临小班的开始交过一份育儿心得,大概谈了对于几本书的观感,那些是对我想法有改变的体会,第二篇的话我还是希望延续这个路子,在她这三年成长过程中的改变总结下我的感受。

 

一、是否应当介入孩子性格发展

女儿是个相对而言喜欢安静、不爱热闹的孩子,不是那种勇于表现、活泼外向的类型。开始的时候我思考这个问题,我选择了不介入,原因主要有两个:1、父母对儿女总是疼爱的多,也总会觉得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静待花开是个美丽的辞藻;2、投射回我自身成长,我大概大学之前非常内向,记得之前父母带我走亲戚,让我叫人问好。事后我反省,这种强迫与当下无益,事后也没有因此改变我与人相处的方式,我不喜欢用这个方式去强迫女儿。

但也不是说这样就算说服自己了,心中总还是有些不安全感。有一次幼儿园活动,老师发在微信群,不少的照片,上上下下翻了下没有找到女儿,心中有些不高兴,问了句为什么没有郑怡临。老师耐心解释了下原因,虽然也是在自己预想的框架中,然后跟老师介绍了下女儿的情形,谈到静待花开,老师大概无心问了句,那什么时候开呢?兴许这就是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咯,我心中咯噔了下,虽然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是什么时候开呢,如果不开呢?想了许久,我想我还是应当给予尽量合适的利于其性格多样性的氛围,至于会碰撞出什么,我不做预判。

钢琴、画画总是偏安静的门类,舞蹈又是我本身不喜欢的,想来想去,折衷下选择英语。

毕竟那种培训机构的英语小班课在我看来,老师都还挺嗨的,互动性似乎也比较强。先后试听了韦纳、瑞虎、摩奇、约克跟瑞思,跟老师或者校长咨询的时候我只关心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可以按照视觉性听觉型等分类,对待郑怡临这种性格的话,你们的教育是选择让她静静学习呢还是鼓励她尽量参与进来?最后的选择多少与这个有关,于是也不知道什么具体的原因,或者小班课的刺激,或者孩子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或者其他综合的因素,在某一年的暑假,发生了还算不小的进步。

    总结下,也许对此见解有不同,但我觉得,找理由不介入或者强刺激都是风险更大的选择,我现在的答案会是,给予孩子充分的阳光雨水,然后静待花开。

 

二、兴趣班与试错成本

我先说一件小故事,一个学姐转发了她跟上海同学的聊天记录,大概是说有很多孩子在初中阶段就过了托福还是雅思。然后跟人聊起会有人评论为什么要这样,孩子的童年快乐呢?对此我的看法不同,总结起来是这样:1、福州的父母爱小孩,难道上海的都是后爹后妈?我不相信,他们也同样不会每天逼着孩子学习到凌晨;2、现在的孩子不管先天还是后天,比我们当孩子时候聪明厉害了许多,这毋庸置疑吧;3、这几十年过去了,国内教材难度、范围可有大的提升?甚至还不如当年。那么由此我的结论就是现在的义务教育根本就是贫瘠的土地,再有生命力的树苗也很难枝繁叶茂,那么如果是在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允许范围内,科学地帮助孩子进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质疑声呢?

总说现在的孩子,英语、画画、钢琴是标配,然后男生多一个运动类的,女孩子加一个舞蹈。郑怡临目前在上的课有画画、英语、钢琴和语训,轮滑是一年暑假集中学的。我有个观点是这样的,每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不再决定于他的无短板,而在于某一特长。而天才可能有,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那么如果找到孩子与家长都认可的,且似乎看着有潜力的就很要紧了。我举画画跟钢琴为例。她是小中班左右开始画的,每周一次,直到前一阵,她妈妈并不认可,觉得学了这么久,画画上并没有特别的长进。直到近阶段的画,她妈妈觉得还不错。说说我的看法,我理解少儿绘画它并不是说要呈现像或者不像,或者进一步说,我理解的画画那就是执笔者脑海中的世界应当有的样子,如果他有能力把脑子里想表达的准确传递,那就是一副完整不错的作品,至于观看者认可与否在这个阶段一丁点也不重要。另外一个方面,对于绘画,儿童阶段,老师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什么叫做三原色,颜色如何呈现更有情感,那么时间的投入去摸索感知就有意义。乐器,会有人觉得为了以后升学或者乐队需要,学个小乐器更有竞争力,我也动摇过,但是一来老师难找,二来不从众总是没安全感。最后选择钢琴上述原因都有,但更重要的是我理解人多的地方就是更有生命力的,也是竞争充分的,竞争无处不在。再一个我觉得中班阶段开始学习钢琴也还是不错的,可以联系手眼口的配合。

最后说下试错,说下减法,说下刻意学习。因为不知道孩子擅长什么喜欢什么,所以要试错;因为随着年龄增长,以后学业压力会原来越大,那么关键时候必须有取舍。那我做判断的一个方法就是刻意学习中提到的3F法则。原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一万小时原则,认为在一个行业花费10000个小时,基本都可以变成专家。但其实这个偷换了一个概念,没有人会认为一个保安做过10000个小时就是保安里的行家。3F法则提到刻意学习的概念,它人学习进阶应该有三个阶段:Focus(专注)、Feedback(反馈)、Fix it(改进)。具体而言有一个事例,一次钢琴课后,一周的在家里练习,下一节弹给老师听,老师说指法错了,我就在那个时候下定了决心,钢琴对我们就是玩玩就好了,反馈机制太滞后了。毕竟有朋友本身教钢琴的,每天都是第一时间纠正。我上面谈论的标准就是,如果发现在一个兴趣上,不能有效完成3F传递,那么也许就没有坚持的意义了。

 

三、学习总体上无所谓快乐

这部分刚好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我觉得挺认可的,节选了一部分放上。回头看看自己以及身边的亲友,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乐。即使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专门的课程之外,还有艺术、语言方面等领域,充分开拓学生的天赋。也许,让孩子快乐成长是正确的,但是学习过程一定是要辛苦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孩子课外不需要复习,不需要刻苦学习。

绝大部分孩子都不可能把学习当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优秀学习成绩的取得,需要孩子在别人玩游戏的时候,别人在看电影的时候,静下心来学习。有的孩子心智比较早熟,从小便有自己的远大志向,所以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为此而努力;也有些孩子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但至少有一个像考上好中学或好大学这样的短期目标。但无论是那种情况,他们首先是有一个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努力付出,这个过程是谈不上快乐的。快乐是体现在学习的结果上,当孩子取得优秀的成绩,辛苦的努力得到回报时,学习的快乐才会显现出来。但是也不排除极少部分智商很高的人,本身具备极强的天赋,不需要太努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这只是个例,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外国有些优秀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比如美国的中小学阶段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学习技能的培养,对孩子的教育多采用鼓励的形式,教育方向也是朝着孩子的兴趣爱好发展,因材施教,这是我们教育体制未来的发展方向。假如有一天我们国家也实行这样的体制,一样鼓励学生注重自己的兴趣发展,那难道只要有兴趣,不努力也能取得成功?兴趣也许是最好的老师,是孜孜不倦学习的动力,但这只是学习的启始动力,许多孩子对很多方面都有兴趣,但是并没有成为他们以后的成功能力,原因很简单,他们并没有为这个兴趣而努力。比方说乔布斯,有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因为有着非凡的天赋,但是这种天赋也是要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经历痛苦,不断尝试失败或积累下来。任何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样优秀的人也是要通过不断努力,辛劳地付出才能成功。比如一个小孩,他是很喜欢画画,但是他并没有为此而努力过,那他以后就能成为一个画家吗?孩子因为有兴趣,所以对某件事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有目标去学习,甚至为此做出很多牺牲,这才是他以后成功的原因。所以不要以为孩子有兴趣就会喜欢学习,这只是一种理所当然的假象。

所以我们必须让孩子知道,任何取得一定成就的道路上总是伴随着曲折,充满着艰辛,要想有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要努力,要辛苦付出,这是每一个孩子学习的责任。我们要让孩子去体会努力学习而取得好成绩的快乐,去培养一种不付出就没有收获的价值观。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使命,在学生阶段,学习掌握知识,为他们以后的人生获得成就的能力,就是他们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他们必须要学习忍耐、学会放弃、学会付出,这不仅仅是学习的需要,也是人生的一种修炼。如果在学习的阶段,他们每天都想着玩,想着快乐的生活,而没有去体验人生这种为目标而努力付出的过程,他们长大后就不可能为了工作,为了人生的目标而去拼搏努力,这恰恰是现在孩子面临的主要问题。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