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远大教育】世界正在惩罚放不下手机的父母

2021-11-02 02:32:22

生命只有一次,孩子也不可能逆生长,你离手机有多近,就离孩子有多远。

01

昨天下午晚饭过后,一如既往的陪儿子到体育场运动。

途经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却让我虚惊一场。

一个大概四岁左右的小男孩,或许没看到红灯已经亮了,依然朝对面跑过去。

迎面而来的一辆轿车瞬时急刹,虽然没撞到小男孩,却致使后车追尾了。

小男孩面对突如而来的紧急情况,也被吓哭得“哇哇”大哭。

路人正打算前往安慰的时候,一个正在用手机聊天的美少妇姗姗来迟。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好像完全不知道刚刚发生了什么。

轿车司机走她跟前,强压怒火的问:“这是你儿子吧?”

“是呀,怎么了?”

“你是怎么看孩子的?红灯了还让他一个人乱跑,差点撞死,看吧,还得我们追尾了!”

“唉,对不起,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女人一边忙着赔不是,一边开始安抚她儿子。

“说对不起有什么用?以后小心点。”

一场交通事故就这么发生了,还好,没有伤到孩子。

02

据《2014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我国家庭亲子关系存在7大主要问题,其中一项尤为值得人们关注,就是“年轻父母,失陪不失趣”,其中手机开始分散父母陪伴孩子的注意力,引起了众多年轻父母的注意。

该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17.8%的父母在与孩子共处时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我们随便上网搜搜看,因父母沉迷手机而酿成的儿童意外伤害每年都在发生。

2017年1月3日,在西安打工的肖女士带着两个孩子到温泉世界玩,肖女士在看管孩子的间隙玩起了手机,不满4岁的儿子却进入了深水池。监控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就在母亲的背后不远处挣扎。可直到孩子彻底沉进水底,母亲还看着手机。

2016年4月,安徽六安的一位妈妈一边带孩子在小区里玩耍,一边玩手机,全然没有注意到孩子走到了一辆正在等人的汽车的右前方(司机的视觉盲区)。司机等到人后没有看到孩子便发动了车子,结果,孩子被碾压致死。

2015 年 8 月 2 日,浙江金华东阳一个 3 岁的女孩吃过晚饭后在家玩耍,原本照看孩子的爸爸只顾着玩手机,直到奶奶洗完碗找孙女,才发现孩子不知何时从 3 楼窗台摔下,颅骨多处粉碎性骨折、颅内出血重伤。

2014年9月24日中午,深圳宝安区一位年轻妈妈只顾在房间玩手机,却没注意到一岁两个月大的女儿独自跑到厕所玩水,结果意外栽进水桶溺亡。

……

面对这些意外事故,当然你也可以说:游戏场所看护人员也有失职之处,商场的安全措施也有不完善之处,肇事司机也有他的责任,家庭也会有防护不到位的隐患。

但,纵使再多的外因,其根本都有一个共同致命的原因:是你的疏忽害了孩子

英国的一家慈善机构儿童事故预防信(Child Accident Prevention Trust ,CAPT)调研数据显示,有 24% 的受访家长都承认,曾有过因为自己玩手机,而导致孩子险些遇险的经历。

家长中了手机毒,所以让无辜的孩子来买单。

03

明明知道有些悲剧发生了,就再也无法挽回了!

然而现实却是,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走到哪带到哪,一分钟不看,就觉得错过了几个亿。

即使已经当了爹当了妈,依然劣性不改。

你埋怨孩子在风和日丽的大周末,只知道猫在房间打游戏,从贪玩蓝月到王者农药,欲罢不能……而你目不斜视,两眼发光,只盯手机刷刷刷。

你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却没有看到孩子已朝你跑过来,“爸”“妈”一声,吓了你一跳,“臭小子,吓得我手机都差点掉地上了!”

回家的路上,孩子兴奋的与你分享着他这一天在学校的收获,你却嗯嗯啊啊的忽悠而过,因为手机,你根本没听到他在说什么。

回到家里,孩子在饭桌旁叽叽喳喳的诉说他日夜苦读的压力,多想你为他点赞加油,可你依旧一边吃饭一边刷朋友圈给别人点赞。

晚饭过后,孩子掌灯写作业,需要家长检查签字,但因你还在对手机傻笑,所以他欲言又止,偷偷的替你签上你的大名。

哪怕假期来临,全家人高兴的出游了,孩子问你海底有没有美人鱼,山里有没有神仙,而你依旧波澜不惊,继续看你的手机。

……

前不久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学四年级的作文题目是“××,我想对你说”,学生小荣写了这样一篇作文:“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和我玩一会。每当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带他们出去玩的时候,我是多么的羡慕。我就只会看见你玩手机,玩手机。你就只会玩手机,你已经快不是我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

此文一出,曾轰动一时,小荣在文末也发出深埋心底的呐喊:“每当周末时,你就会玩手机,玩完手机看电视。你就不想想你的儿子吗,你的儿子已经快烦死了。我想对你说,稍息立正,放下手机。”

放下手机,陪陪我吧!”不知道是多少孩子的呐喊声与心愿。

希望做父母的能够立即放下手机,陪陪孩子。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他的成长你错过了一次,便是一生。

别在他长大后才想起要抱抱他,别在他疏远你后才想起要靠近他。

戒掉手机毒,腾出双手,抱抱孩子。

04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一个有口皆碑的好父亲。

在他的一次演讲中他曾深情地说:“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一位父亲。我最自豪的一件事是,即使在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战中,也从来没有缺席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而平日里,他会经常在晚上突击检查,看看两个孩子有没有入睡;还经常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到书店,挤出睡前阅读的时间,陪着玛利亚读完7本哈利波特。

身为总统,他没有你忙吗?不,他不过是把你看手机的时间用来陪孩子罢了。

你正在追剧、打游戏的时候,他正在陪孩子阅读;你在聊微信、刷朋友圈的时候,他正在陪孩子健身……

日理万机的总统正在把时间挤给孩子,而每天朝九晚五的你却总把时间留给手机,还一边嚷嚷着没有时间陪孩子。

一声感叹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反省,你对孩子疏忽多久了。

05

如果我们的一生活到70岁,而你今年刚好30岁,那么你还有整整40年的时间和手机在一起。

而孩子呢?

他们在我们身边的时间不过十来年,等他长大了,拥有自己的空间了,那时候你再想拥有他,只怕为时已太晚。

一如刘震云在小说《手机》里写到的那样:手机,原来就是为了方便人的,没它的时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风筝了。

以前没有手机的时候,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风筝,孩子的啼笑哭闹时时刻刻牵动着家长的每一根神经。

而如今,手机却让家长成了被牵扯的风筝,每一次的提示音和震动声都在无端消耗着家长和孩子共处的时间。

生命只有一次,孩子也不可能逆生长,你离手机有多近,就离孩子有多远。

世界正在惩罚放不下手机的父母。

爸爸妈妈们,请立刻放下手机陪陪你的孩子吧!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人人都想孩子生活幸福,无忧无虑,然而过度的爱变成溺爱,很可能会“坑”孩子一生。

01

特殊待遇

所谓的特殊待遇,是指孩子在家中地位高人一等,家里有什么好的东西都先尽他一个人享用,处处受到特殊照顾。

特殊待遇享受多了,他就只在乎自己想要的,觉得什么都是父母应该做的,是欠他的,自私冷漠不自知。

过年拜访朋友,一进门就看见朋友读初中的孩子玩游戏,到了饭点,爷爷奶奶喊孩子吃饭,无论怎么催,孩子头也不回:"不饿,不吃!”

晚饭过后没多久,孩子又从房间里出来喊饿,老人家仿佛习以为常,一边说“这会终于知道饿了”,一边又进了厨房给孩子开起了小灶。

然而老人这么疼孩子,孩子并不领情。

当奶奶将做好的饭菜捧到孩子面前,孩子一脸不高兴:“我都说了,我不喜欢吃葱,你们偏放这么多!“

特殊待遇的孩子,从来不懂事情的难得。

02

当面袒护

曾经有人总结出中国人著名的四大宽容定律:“人都死了”、“来都来了”、“大过年的”,第四个就是不少人反感的“孩子还小”。

很多父母喜欢用这句话纵容孩子的所作所为,推脱对孩子的管教无方。

前段时间去看电影时,看到几个孩子不停踢椅子摇座位,甚至跑来跑去,忍不住轻声提醒旁边的妈妈,结果得到的回答却是:“他还小,不懂事,别和孩子计较。”

熊孩子虽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袒护熊孩子的父母。

父母不让别人指责孩子做错了,自己也不告诉孩子哪里错了,孩子就无法分辨是非。

犯了错,意识不到,也不用付出代价,对孩子来说,这是多么可怕的认知。

“他还是孩子”,不是孩子逃避错误和责任的借口,反而,正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父母的默许和不以为然,很可能成了变相的鼓励。

03

轻易满足

中国的父母总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家庭条件允许的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有些家庭即便条件不允许,也不惜一切要给孩子办到。

中国的小孩也很懂父母,每次想要什么,他们都能想到办法得到。

有的孩子发脾气、有的孩子哭闹、有的孩子谈条件,反正有的是方法让父母妥协。

“让我再玩一个小时手机吧!”

“我就是要买这个玩具!”

“为什么这个月零花钱这么少!”

满足孩子要有度。

新闻里经常出现一些为了买手机、买电脑和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就是最好的警示。

父母对于孩子的要求要有选择性地去满足,那些不切实际、无理的要求,必须坚决而明确地加以拒绝。

中国有句古话叫“惯子如杀子”,父母越轻易满足孩子,孩子越容易没出息。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