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中师生,成了学历鄙视链的最底层:一代中师生的梦想和忧伤

2020-10-06 22:34:47

尚德机构学习中心
点击关注有惊喜






来源:小桔灯


中师生,曾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基石,他们培养了一届又一届优秀的学子,为祖国教育事业的腾飞,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在那个时代,很多学生凭借自身的努力考上中师,并快速拥有一份另人羡慕的铁饭碗。历史曾赋予他们光环,但也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尝到了一丝委屈。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来聆听中师生的故事,好么。




1

3


张老师,在一所乡村学校教书,转眼就近三十年了。


这几天,张老师说有件烦心事:高级职称,张老师不知道还争取吗?


张老师说,放弃吧,自己还不到五十岁,还要教书十多年,没有一点上进心也不好,不能这么早就等着退休吧。


争取吧,现在晋级竞争比较激烈,而他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二十多年前,自己中师毕业,回到乡村学校教书,就一直在认真的教书,工作、结婚、生子,外加打理老家的六亩大田地,没有想过进修一个本专科的学历。如今,地方上有一个规定,晋升高级必须有本科文凭。


张老师没有一张本科文凭,想晋升高级职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

3

对于中师生来说,中专文凭,可能是许多人一生中无可言表的痛!


上世纪的80、90年代,国家为了缓解中小学校师资缺乏的问题,出台政策,从初中毕业生中选招优秀毕业生到中等师范学校,给个干部身份,城市户口,学习三年后,回到乡村学校当老师。


初中毕业上中师,一时成为初中毕业生的最佳选择。


从1980年到2000年,二十多年里,全国400多万优秀初中毕业中,考入中等师范学校,成为中师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像蒲公英一样,撒向广大的乡村教育一线,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


在乡村学校民办教师一个个退休之后,中师生毕业的中小学老师,撑起了乡村教育的大半个天空。


3


张老师,就是当年初中毕业上中师学生中的一分子。


当年,张老师中师全班四十多个同学,现在有三十多个同学在乡村学校教书,许多人通过进修、函授取得了专科、本科文凭,但是,也只有十多人取得了中级职称,而取得高级职称的同学,也只有二三个同学。


张老师的初中同学中,有人考上重点大学 ,也有人考上一般本科学校,当然,也有人没有考上什么学校,回家务农,多年来在外奔波打工。


至于张老师,初中同学聚会时,大家都说,他要是上高中,也能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因为初中毕业时,他的中考成绩全班第一名。


全班前三名的同学,两个读了中师,一名读了中专。比他们成绩差的同学好多人考上大学,他们要是上高中,考个大学应该不太难。


每次听这话,想到这事,张老师都苦苦的一笑。


4

3


事实就是这样,当年初中毕业时,成绩最好的学生,要去读中师,而成绩次之的学生,才去上高中,读大学。


这几年,河南东部的郸城一高,每年都有三四十个学生考入北大清华。


可以肯定的说,这三四十位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放在三十年前,初中毕业时,绝大多数学生会上中师,上中专。因为,那时的中师、中专,对于他们乡村的父母、一般的平民,魔力太大了。


这些拿着北大清华录取通知书的高中生,如果放在三十年,拿通知书的那一个时刻,正是中师生毕业走上讲台的时刻。


5

3


当年中师生毕业教书,然后就恰逢全国高校并轨收费,大学扩招,高考越来越容易,学历迅速的贬值。


许多的中师生,怎么也没有想到,只是认真的工作,一抬头,周围竟然全是大学生。自己的一纸中师文凭,自惭形愧。


如今,当地招录中小学教师,学历要求是本科。


在学历的鄙视链中,博士生看不上硕士生,硕士生看不上本科生,本科生看不上大专生,大专生看不上中专生。中师生,就处于此链条的最底层。


许多人鸣不平,有人在网上讨论,当年的中师生,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有人说,一本!

有人说,二本!

有人竟说,最多相当于个专科!

有人不平说,中师生,就是现在的研究生!

不论怎么说,评职称时,发工资时,中师生,其学历依然是“中专”!


6

3


在今天,总分750分的高考试卷,能考180分就可读大学,拿普通高校的专科文凭。


而当年,中师生用可以考上重点大学潜质的分数,只拿到一个中师文凭。而且,这个中师文凭,却一直成为许多中小学老师的第一学历,终生的最高学历。


我们清楚:当代教育背景下,用当年的中师文凭,比对现在中专文凭,是对中师生的不公平!


这是历史发展造就的,我们无法怪罪于谁,但是,正是如此,我们认为:


历史,应该给当年的中师生一个合理的说法!



写在最后:


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当年的中师学校的一届届毕业生,是中小学讲台上的主力。不论工作成绩或大或小,中师毕业的老师,撑起了当时中小学教育的半个天空!


他们在经过师范专业的养成教育和教师岗位的历练之后,一个个在业务能力上出类拔萃。在这样的矛盾和焦虑中,他们艰难前行,为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华,把自己变成一支蜡烛,照亮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内心。


如今,芳华已逝,青春不再。一代中师生,成为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印记。作者的观点可能不是每个人都赞同,但我们都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位中师生。

小桔灯:法律硕士,媒体人,教师,文章《一代中师生的芳华》全网千万阅读。愿识天下中师生。微信:zhang1365380。教师帮授权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尊重原创文章,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感谢您的阅读。


今 / 日 / 互 / 撩

中师生,该何去何从?


欢迎留言区发表你的观点哦


>>>往期好文<<<

【攻略】从报名到毕业,史上最全自考指南!赶紧收藏吧!

各科自考资料大放送,没有最全,只有持续更全!

自考毕业生没有档案? 不 !

关于自考成绩,你想知道的几乎都在这!

83岁奶奶年薪40w进阿里:你才二、三十岁,为什么总怕来不及

老板告诉我,超过35岁的简历不用看了?!!

自考英语改革了?真的假的!!

>>>免费资料<<<


S姐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群

资料分享、自考咨询交流、督促学习……

200G的自考资料免费领取~

历年真题+名师串讲+高频考点+福利放送...

看到即考到,绝对赚到!

长按二维码添加S姐,申请加入



全部免费

▽ ▽


推荐鸡汤

千万助学金带你高效自考

(点击立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