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幼小衔接,家长须知的关键的攻略!

2020-09-26 22:41:44

幼升小的难度、跨度丝毫不亚于小升初与初升高,某种程度上会更甚。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曾说:“小学生学会‘1+1=2’的意义远大于大学生学会微积分。”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如果处理得不好,会对幼儿日后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孩子一般会面临六大变化:

 学习内容:从具体生活走向抽象内容。

 师生关系:从侧重保教走向侧重教育。

 学习方式:从游戏为主的活动走向以符号为媒介的学习。

 生活作息:从时间宽松走向相对紧凑。

 社会期待:从基本没有压力的“小朋友”走向承载了家庭更多期望的“小学生”。



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些变化,孩子在初上小学时会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为:上课坐不住、做事情磨蹭、不愿意上学。适应得好的,则表现为:学习能跟上、活动能合群、生活能自理。因此,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到小学一年级初期的这个阶段,对孩子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十分重要。


那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呢?我们需要在哪些具体方法上着力,以帮助孩子走好这人生关键的一步呢?小编建议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第一个准备:心理准备

即“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期待”,湖北宜昌某外国语小学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在面向1700余名幼儿园大班家长的问卷调研中,竟然有67%的家长没有想过如何让孩子提前对小学产生期待。没有期待,如何让孩子爱上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呢?所以上小学前,做好心理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可以这样做:

1.用语言引导。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将要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用榜样激励。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

3.走进小学亲身体验。带着孩子走进心仪的小学参观,如果可以,最好能让孩子体验一节小学的课堂。

4.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5. 出现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第二个准备:习惯准备

即“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小编建议在幼升小这个阶段,重点培养孩子五种生活习惯:

1.规律作息:定时入睡,早睡早起,坚持午休。

2.好好吃饭:自己吃饭,少吃零食和路边摊食品。

3.讲究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便后冲厕所。

4.物品还原:用过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5.生活自理:自己穿衣,整理书包。



第三个准备:能力准备

即“培养孩子适应未来学习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取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体验学习的快乐,又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学习效率。这些能力的习得会是受益终身的,其中阅读力和专注力两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1.阅读力

如果家长能做到如下五个坚持,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1)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

(2)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

(3)坚持读书,给孩子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

(5)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可以说,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是家长在幼小衔接阶段送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当然,早期阅读绝不是早期识字,家长们要分清二者区别,切不可急功近利,用识字替代阅读,这样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2.专注力

关于培养专注力,这里有四个建议:

(1)远离手机。频繁地玩手机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危害,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发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2)关掉电视。看电视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行为,会阻碍孩子认识真实的世界,限制其想象力,经常看电视会延缓大脑发育,且这一影响是不可逆的。


(3)延迟满足。延迟满足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但需要特别注意三条:一、不能将孩子规则以内应得的东西也延迟满足;二、规则以外的,可以满足的,如果不能及时满足则应说明原因;三、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不能哄骗,而应温和而坚定地说明原因。


(4)创设环境。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相对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要随意打断孩子,要培养他的专注力等习惯,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所述及的心理准备、习惯准备与能力准备只是幼小衔接的部分内容,但却是比较核心和关键的几点,做好这些准备,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