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书院的传承与使命——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书院专题

2021-09-30 19:55:33

书院不仅是传统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读书人的“栖身之所”,也是一个特属于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不同的历史时期,书院始终担当着传承道统的使命。书院的意义就在于弥补官学不足,而讲求古圣贤的明伦之学。

在“唤醒良知 真学实修”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期间,专门设置了书院模块的,以“书院的传承与使命”为主题的会场五。书院论坛邀请了王继华、度阴山、王程强、李漫博等学者发表主题演讲。演讲结束后,由王守常院长主持,冯哲、田世民、马一弘、王新华等书院院长和学者一起就“书院的传承与使命”展开了精彩对话。



主题演讲

1



王继华

三智教育文化战略院院长

《家庭文化建功  高贵生命气质》

高贵生命气质,家庭建功高贵生命气质的话题,存在于家庭书香门第的建设等方面。建家道、立家规、修家训,以及家庭文化公约的建立和形成,规范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倡导家庭的礼仪之路,形成一种心悌容仁、为善去恶的做事风格。这种做事风格主要表现为三种意识:第一、辉煌男人的智仁勇毅,家国情怀的精进意识,即男性精神。第二、澄明女人贤淑聪慧,德润天下的人性美德;第三、激越子女忠孝体恤、谦恭理想的向上信念。家庭建设要重建家庭的常道秩序,规划常礼举要。

中华传统文化的落地一定要在学堂,一定要在家庭。 铸就高贵的生命气质,虽然是学校和家庭共同的愿望,但校风影响家风,也有可能家风反噬校风,这是一个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过程。因此,高贵生命气质的时代要求:就是寄希望于家庭能给新时代带来“光复旧物”的决心;就是要用家庭建功的气概,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同伦”建构文明体;就是要用门风气度的襟怀,为的“义利观”建构良知发展体;就是要用高贵的生命气质,为美丽中国的“知行观”建构生命实践体。


王新华

上海浦江书院院长

《孝道乃家道之本》

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不间断,重要原因就是家庭基础上的家道根脉建设。古往今来,家学、家风、家训代代流传,使得华夏民族运用深沉远大的家庭文化,让祖德得以传承和繁衍。这其中,孝道是一个千古不衰的主题,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源流。孝道乃家道之本,正如孔圣人所揭示,先王的治国主要在于德治,如此才能淳朴民风,上下无怨,而其根本是以孝为至德。如何传承孝道?从自身做起,来砥砺我们家道传承的使命。做书院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把孝道文化作为一个主题文化。

之后,王新华院长阐述了浦江书院一路走来对孝道的弘扬和践行,从1500余场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部队、走进企业的孝道文化公益讲座到黄浦江畔走桥望月、声歌追月、天人和月为主题的家国情怀拜月活动,从清明、端午的缅怀祭祀活动,到家道传统文化论坛的思想争鸣,从《弟子规》的身体力行到孝道融合家道的夏令营。在王院长平静而充满力量的娓娓道来中,与会嘉宾仿佛看到了那一千多个孩子和家长的共同转变,体认到中华民族以孝为本的家国同构、修齐治平的大同气象。


度阴山

著名历史作家、《知行合一王阳明》作者、三智阳明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阳明家训VS曾国藩家训,中国古代士大夫家训的两种念头》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华,对构成这个社会基本单位家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王阳明家训相对而言比较松散,看他的家书、家训,还有他给他儿子写的很多信里一直讲致良知。及时致良知不是让你做一个好人,它是让你做一个好人兼能人,要兼具道德感和判断力,判断力是尤其重要的。良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道德感,一个部分是判断力。道德感告诉我们这件事是不是你应该,判断力告诉我们这件事情是不是你有能力做到,两者合为一才是王阳明先生的知行一。

 曾国藩家训恰好和王阳明相反,这也是心学和理学的分水岭。王阳明认为我们教育孩子时,包括自己修身时,只需要激发我们与生俱来的那个良知即可,不需要后天去学太多的东西。理学恰好是相反的,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固然有一些天赋,但是这些天赋必须经过后天的修炼,需要向外求,去学各种各样的知识。所以这是阳明家训和曾国藩家训最大的一个区别。理学和心学一大差别就在于着眼点不同。一个着眼于只要存了天理就可以了,另一个着眼点在于一定把人欲去掉。

关于王阳明的后代和曾国藩的后代为什么会截然不同,度阴山老师认为: 第一,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孩子,或者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对有些人的成功标准是不一样的,不要认为建立了很多事功就是一种成功。第二,一个家族,尤其是我们中国血缘性结合的家族的运气,或者说它的天赋和智慧是有限的。


王程强

河南王阳明书院院长、著名作家、小说《王阳明》作者

《阳明家书唤良知》

王程强老师从四个方面展开演讲:

第一部分:阳明家书唤良知。阳明通过书写汇报一些生活工作中的各种细节,反应了阳明先生心思细腻、注重细节。这些细节主要体现在人的起心动念上。阳明家书是圣贤家书,圣贤家书就有圣贤的高度——传递圣贤之道。阳明先生说自己一生讲学只讲了三个字,就是致良知。阳明先生一生行住坐卧、言谈举止,可以说都是在讲学。在龙场悟道之前,他是在摸索如何致良知,在向我们展示如何摸索修学的门径。悟道后他在修行如何致良知,龙场悟道只是见道,还需要修道、行道。他在向我们展示如何为善、去恶、致良知,如何知行合一,做圣贤。他的家书同样是在讲学,在向我们展示如何进孝、如何爱亲、如何教育子弟致良知。

第二部分:天下一家,中国一人。一定要把阳明家书当成我们父兄写给自己家属看的书信,一定要把阳明家书当做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和自己做人做事的指南。第三部分:大道至简,学在日常。阳明家书苦口婆心,要自家子弟致良知,要我们后人致良知,良知如何致?知道了为善去恶是格物,好在日常下功夫,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动念,为善去恶,做人做事知行合一。具体说就是做人以诚,做事以专,功夫以熟,心上坦然,心安理得,良知呈现。

 第四部分:学榜样做榜样。学榜样需要大气派,学榜样的目的是做榜样。读阳明家书,目的是唤醒良知。阳明先生家书就像一盏明灯可以引燃我们心中的光明,我们心中本有的光明被点燃之后,就可以为社会奉献更多的光明,光明就是正能量。




主题对话

2

主题演讲结束后,冯哲、田世民、马一弘、王新华、李西宁等学者与书院院长围绕《书院的传承与使命》,就如何立足阳明心学在当下更好的传承中国文化,打造讲学古圣贤明伦之学,发挥其特殊的文化符号与价值,如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使命等话题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王守常教授主持了这一环节。

冯哲

四海孔子书院院长


书院首先应该传承道统。如果道统不立,书院也没有了根基,也就无法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第二、书院不同于现在一般的学校。相比较学校追求学科标准、整体划一,书院则充满了个性化,以人物为中心,以经典为尺规,以精神为传递,万物有情,格物修身为基本内容。 书院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它更是一个教育的实体,在日常的生活中,它的教育功能更加重要。我们今天办书院,要想让书院有根有本,似乎还是要回到书院原有的形态。比如讲学、祭祀、洗礼等一套制度化、体系化、组织化的系统。书院在新时代中不仅是一个教育实体,更应该以一种开放的心胸,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互建对话的崭新平台;是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教育自信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是效法天道生生不息精神的平台。书院是一种道德的象征,一个学术的高地,一个文化的中心,同时还是一个教育的高地。

李西宁


山东省尼山书院依托省市县的图书馆到现在为止建立了153座尼山书院。依托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建立乡村儒学讲堂和社区儒学讲堂一万多。专门组织专家讲师团培训了600多名讲师。

一、一个书院应该不忘初心培植根本;德业并重,以德为本,教如何做人为核心;传承经典。二、通过时尚性、体验性、互动性等年轻人喜爱的方式,比如他们自己建立的数字国学体验馆等方式,实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的转变。三、自由包容。无论是民办书院,还是政府书院,无论学界,还是普通民间学者,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应该做一件好事,我们都应该支持、鼓励把书院这一件事做好。

王新华

上海浦江国学院院长


中国古人在做书院时,是一种耕读式的。身在庙堂,心在山野,保持一颗清新、自然、与天地合其道,与日月合其明的心境。王新华老师也是抱着这样的初心,在寻和知的过程中去悟,悟而行。

书院的精神内涵有八:一、天人合一的生活理念; 二、传道济世的价值信仰;三、择业并重的目标追求;四、口口相传,德业并重; 五、慎笃谨行的修学精神; 六、建立知行合一的准则; 七、兼容并举的学术风范;八、家国同构的君子情怀。只有走心,只有心对心,才符合于道德,从心出发,达成心与已的沟通来致良知。所以书院人真正的传承首先是从书院人自身做起,我们是在做教育,但是每一个书院人更是在修行。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知行合一,再带着一个知行合的团队,这种典范就可以扭转社会不良风气,引领正确民风。让传统文化的书院模式可以在当下生根,连接祖先文脉,成为真正的道场。

田世民

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副教授


田世民教授讲述了中江藤树的心丧说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影响。

中江藤树是日本近世初期的儒学者,早年治朱子学并通过《四书大全》等书积极吸收明代的儒学思想。他批判素有博学强记之誉的林罗山之学流于知识的介绍,强调儒学必须身体力行、在生命中实践才是真正的学问。藤树强调《孝经》里所体现的孝思想,其主着《翁问答》明显带有以实践为目标的宗教性。在执笔《翁问答》时已逐渐由朱子学转向阳明学的藤树,在晚年获得《阳明全书》后更倾倒于阳明学,故有日本阳明学之祖美称。

藤树指出,养子为本生父母守丧周年,为养亲则三年,如果无法长期守丧而代以“心丧”的话亦以此为期。一般而言三年是为父母服的丧期,而三年心丧则是为师所服之丧礼,亦即对亡师如对亡亲所尽之礼一般,三年期间内心哀悼、谨慎行事以尽礼。近世日本的儒者为了遂行服丧三年之礼,普遍均有强调与实践“心丧三年”的情形。藤树指出心丧的本意以不忘内心悲哀为第一,人子在心丧期间须时时静坐思想母亲十月怀胎及生养的劬劳,感念其深重的亲恩。正因为“有哀戚之诚才是心丧的眼目”,这件事更甚于外在的自律慎行,并且是“学问的急务”。

因此,藤树不仅实践《家礼》并且率先提出心丧之法,对近世日本的儒礼实践来说实具有指标性的意义。中江藤树倾倒于阳明学,信奉其致良知之心学,吾人也可从他的心丧之说看到他如何实践及传授“事上磨练”的思想。

马一弘

七宝阁书院院长


书院的功能是继承、传承和发展文化,书院的使命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教理上特点各异,但也有共性:教之以人伦为根本,这也符合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对于今天来讲,很多书院做的工作是一种文化传播和普及工作。书院从古之今以成人教育为主。阳明先生提出蒙以养正,如何做到蒙以养正?如果只有蒙以养正,而没有其他的训练也难。蒙以养正可能也就包含了我们讲的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书院传承下来的经史词章的训练。如果没有经史做基础,词章不一定会有深度和高度。

王守常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三智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


无论是官办还是民办,都必须把书院做好,但要到达一定的境界,这是书院的根本宗旨。 在书院办学过程中,经济来源如何解决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既可以跟政府合作,也可以办学讲课收费。不回避这个问题,企业行为和书院行为这点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对于民办书院,压力最大的问题是经济。努力把自己的书院办好,然后才能跟国内的学校去合作。第一步还是教材的问题。我们在蒙学教育中能不能编出一套适合小学生能听得懂、能理解的教材非常重要。



主题演讲

3

李漫博

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副院长

《现代心学书院的全息解读》


   第一,心学教育与信息化时代。从计算机,以及光量子通讯发明开始,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不是工业化时代的延续,也不是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信息化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工业化是科学的时代,信息化必将是心学的时代,心学将不可避免的解决科学的工业化时代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危机。心学不仅仅指阳明心学,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都是心学。 哲学不再是科学的最高形态,而心学这个心物一元的认知学说将成为科学的最高形式。要重新阐释、修正、践行心学,树立心学教育。我们不能再用西方的哲学范式阐述心学。

  第二,书院教育模式与心学教育。人类一共创造了三种教育模式,即印度的寺院模式、中国的书院模式和西方的学院模式。三种模式的根本差别是教育根本理念的不同,儒释道心学教育的根本预设是自性具足。第三、信息化网络时代的心学教育。网络化信息时代将使得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发生巨大的变化。

我们要把线上的教育与线下教育的生命体现和践行结合和联络起来。从理论到教程与模式,实施共建共享,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

(文章根据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发言的速记整理校对成文,未经本人审阅。)



论坛资讯

4

新时代生活美学与文化自觉——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文化传承者与创业者的故事

阳明心学最新学术动态——第二届中国阳明心学高峰论坛学术研讨会

“学校文化 知行美育”——用“惟精”的弘文追溯学府的立德树人,用“惟一”的约礼打造家庭的俊整品格

企业实修与教育践行——实践者的工夫,真知永远在实修!

丁酉中國書院宣言



精彩瞬间

5



好书推荐

限时折扣

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