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素质教育仅是富人的保险,应试教育才是穷人的福利

2021-05-04 19:12:11

今天是高考的大日子,所以我今天来谈谈高考,我个人是非常支持高考的,我认为高考有利于穷人,而不利于富人。素质教育仅是富人的保险,应试教育才是穷人的福利。


说这个之前,先说说什么是高考,高考起源于古代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选拔人才,从统治者的角度考虑,希望把所有的人才都纳入自己的统治阶层,而不是散落在外,这样会对自己的统治构成重大威胁。


我举个例子,刘邦,只不过是一个亭长,管辖的人口还比不过今天的一个乡镇派出所,其职位连所长都谈不上,顶多算一个带着五六个协警的正式片警吧。兵荒马乱的时候,,然后,就成帝王了,,,如果再有家有孩子,外加良田千亩,不被逼到死角,,这就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

如果这样的人才为统治阶层而战,而不是挑战统治阶层,那毫无疑问统治阶层的地位会稳固很多,那问题来了,你咋知道这个人有没有才华,随机抓1000个壮丁给你,你告诉我里面哪个人最可能是刘邦。


统治阶层当然没这种超能力,如果有,刘邦刚出生的时候就会被抓进宫当嫡系培养,或者直接一刀咔嚓了。虽然统治阶层无法慧眼识人才,但是他是真的很想尽最大努力把他们都收于麾下。

炒股就是炒概率,收人才寻黑马也是。古人根据经验发现,读过书的不一定是人才,但是人才大部分都是读过书的,换句话说,读过书的成才概率远大于没读书的。然后,古人还发现,智力高的人,成才的概率远大于智力低的。


科举考试诞生了


于是,古人发明了科举考试,一个纯粹的读书竞赛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很简单,比谁在读书方面的智力天赋高,读书智商高者胜。统治者的目的,根本不是说读书最好的人就一定是最厉害的人才,而是把读书方面智力优于常人的选手统统收归于体制内成为自己人,从而纳入自己的观察范围,这样的人里面出现顶尖人才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至于有一些个体,读书智力不高,但是也是人才的人,或者说是读书智力很高,但是因为太穷没有接触读书机会的人,漏掉就漏掉了,只要站在自己这边的人才数量,数十倍于朝野之外的人才,自己这边是有组织有集团的,对方是零散无组织的,那就可以保证自己统治稳固了,是否埋没了小部分人才,并不关心。


到了现代,就演化成高考了,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这一点毫无疑问,不要拿个例做特例。当年大学没扩招之前,就算是大专生,回到县城,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至于扩招后,你考个重点甚至是清华北大试试,换句话说,一个农村小伙子,进北大还是北大青鸟,他们的命运能一概而论吗。


不是大学不能改变命运,而是你考的大学可能不够好,360行,行行出状元,每行都有成材率,其中高考上大学的成材率是最高的。在日常生活中,谁家的孩子上了重点大学居然没成材,现在收入还不如出去打工的,那是重磅新闻,会迅速传播的。如果谁家的孩子外出打工没成材,就挣个辛苦钱,大家会习以为常,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


就凭这一点区别,就可以看出人们对高考和打工所赋予的不同期望值,把上大学和成才直接划等号,其他哪行哪业敢给这么高的期望值。就从期望值如此之高这一点,我们也可能看出高考的与众不同。


富人会想法设法独霸教育权


从古至今,给后代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就是人类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尽量的给后代各种资源以便于其顺利成长,除了衣食住行等资源之外,最重要的一个资源,就是教育权。


在古代,最初的时候,教育权为大贵族独有,那个时候做官是要靠举荐制的,有大人物保举你,你才能做官,这个时候读书自然只会是大贵族子弟才会去读,教育权垄断在大贵族手里,也就是俗称的世家。如秦朝,几乎所有的高级官员将领都来自于关中世家望族,平民想向上爬,唯一的途径就是依附于世家,不可能一步登天。


后来,发明了科举考试,这个发明把做官的可能性赋予了所有的读书人,不过这个时候教育权依然是贵族的专利,所谓寒门学子,那只是相对于大贵族而言的,相对平民依然是富裕之家。在封建社会,家里必须相当富裕,才能供养的起读书人,一本书要半个月工资,上京赶考路上就要花半年,考不上就直接在京里继续住一年。这种天价耗费不是普通人家承担的起的,穷人孩子还是早点长大去干农活养家吧。就算到了民国时代,能读书的也都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哪怕是带领农民翻身做主人的开国元勋都是,家里没足够的钱是不可能读书的。


穷苦人家大规模通过教育逆转命运,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世界八九十年代,全国统一应试教育,大批的真正的穷人子弟进入了大学,甚至考进了清华北大,现在好多高级领导都是那个时候上的大学,查他们家族履历那真的是三代贫农,父母常年连吃饱饭都做不到,就这么通过大学教育逆转了人生命运。


珍贵的教育权,阶级上升的通道,打开了大概20年,又缓缓的合拢了,这一次贵族们用的武器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色


高考决定命运的作用,不仅仅是农村小伙子知道,即便是体制内的贵人,也在争夺这种教育权,看看北京就知道了,没有大佬支撑,你以为普通北京市民能争取来那么多名额吗。


那么好,谈到素质教育,是对穷人好,还是对富人好呢,毫无疑问,素质教育越深入,富人获得的教育权越多,应试教育越深入,穷人获得的教育权越多。除了课本,素质教育还比什么,会比跳绳踢毽子吗?肯定不会,表面原因是太俗了,实质原因是门槛太低,富人没有优势,要比就比芭蕾舞啊,钢琴啊这种,一节课300快,没100个小时连入门都做不到的东西。至于课本,越简单越好,但是考试照样考。大家都去补习班,200一小时,每周6小时,不补跟不上,上不起补习班的孩子就老老实实去蓝翔吧,大学不适合你。


这样说可能还不太明显,我举个极端的例子,把素质教育做到极致,假设只考2样,试卷和高尔夫。平时的课堂上大家不上课,就使劲玩,没有作业,课本是白纸,当然,考试照样考,而且很难,想学习的可以参加补习班,200一小时,大概要学3000小时毕业,家里需要准备60万资金当学费。素质方面我们只考高尔夫,只有大城市有场地,中小城市的就算了直接给零分吧,学费1000每小时,大概300小时可以毕业,耗资30万,大城市的工薪阶层就老老实实上几节课入个门,拿个及格分,去三本吧。


在以上制度下,不用上课,素质方面采用最高端的高尔夫,家里准备了100万资金,你也就是刚刚够高考的资格而已,属于寒门学子,家里有几个亿的才算正儿八经的贵族学子,这和解放前最低也要小地主富农才读得起书的难度几乎是一致的,这个时候重点大学会清一色的是富人阶层,富人去北大,穷人去北大青鸟。


应试教育的特色


如果取另外一个极端,僵化到极点的应试教育,课本10年不改,就比大家的智力高低,那富人的优势会被削弱到最小。


至于学什么,并无所谓,大家拿一本九阳豆浆机的说明书比赛谁钻的快钻的深,一样可以比出人才。当初发明应试教育就是统治者为了筛选出高智商人才的游戏,这个游戏只比读书智商,不比家世,也不比财富,非常公平。在当年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并不是每一个清华北大的学生都是人才,但是100个清华学生出人才的概率,比100个大专生,要大的太多太多。


什么人会反对,当然是既得利益阶层。古代,那就是士大夫,现代,那就先富起来的那群人,他们都想尽可能的把教育权和进入利益阶层的机会,留给自己的后代,而不是公平的散发出去,于是就会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事情干扰科举,从古至今都有。


有人说,僵化到极点的应试教育会的创造力。这个很悲哀,但那是因为中国的体制问题。如果上大学目的并不是研究学术,而是进入体制内或者说是进入利益阶层,那么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选拔人才,都不可能改变这一点。知识并不能带来财富,权力才能,在这种社会氛围之下,永远不会有人静下心去搞研究创造,我认为并不能怪罪于高考。


中国的高三学生到了外国大学定居之后,成才的比比皆是,为何到了中国的大学就只会玩王者荣耀和看韩剧,即便是清华北大的学生,本科阶段有较大知识吸收创造的也很少,进入社会后成才概率大,那纯粹是靠他们天生的智商优势去碾压别人,以及,其他学校的毕业生本科的时候也在玩王者荣耀和韩剧的原因。。。


关于科举考试能选出隐藏人群的人才这一点,你不得不服古人,他不可能搜出所有的人才,但是绝对可以搜出大部分的人才,然后用体制的锁链锁住他们的翅膀,把他们的力量化为已用,智商高的人,无论是从政从军或者是搞违法活动,成功的概率比普通人那确实是大很多。


教育权到底值多少钱


有人说,学历根本不值钱,为什么学区房卖这么贵,那些花上千万买学区房的人是不是蠢。首先我们看看这个问题是谁提出来的,是穷人提出来的,还是富人提出来的,很显然,那些争先恐后去买学区房的人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提出这样问题的人,一定是买不起学区房的人。


那么结论就很显然了,教育权到底值多少钱,是不是就仅仅是毕业后的那份工资呢,很显然不是,教育对一个人一辈子的提升是多方面的,所以富人才会甘愿出大价钱去获得这个教育的权利,而穷人并不认为教育权值这么多钱,不就上个学嘛,犯得着花那么多钱吗?那么你认为,是穷人精明,还是富人精明呢,是不是说这些富人全都是笨蛋来花冤枉钱呢?


,鼓吹知识无用论,经典名言就是“读大学有什么用?还不是要给高中毕业生打工。”,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最坑人的谎言,就是“学历不重要”。


知识无用论的盛行,让一些穷人家的孩子,真的相信了北大毕业也是去卖猪肉的,辍学创业打工也能发大财,硕士毕业了也是给高中毕业的老板当员工这些谎言。然后这些穷人的孩子就放弃了教育权,与此同时,我们发现那些鼓吹知识无用论的媒体撰稿人全是一些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他们自己靠知识吃饭,却告诉别人知识无用。


北京教育每出一次新政策,都会迅速的被人找出漏洞,学区房的存在并不能证明房子比教育重要,只能证明有钱人家远远比穷苦人家要重视教育,他们宁可耗费巨资,也要保住子女的教育权,让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能够传承下去。


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哪个好


无论采用什么高考模式,都不可能影响在当前中国国情下创造力匮乏的原因,核心原因是知识很廉价,社会激励太弱,而不是高考压制。从让穷人翻身的角度考虑,我反对素质教育,素质角度程度越高,穷人越没资格进门,所谓降低课本难度,课后无作业,那绝对是最美丽的谎言,有钱人都去找家教单独补课了,农村孩子们还在幸福的玩耍呢。


从让穷人获得平等教育权,选出隐藏人才,打破阶级固化,让人才流动到社会上层阶级的角度考虑,建议应试教育。从阶级固化,保护既有利益阶层的角度考虑,建议素质教育,最好只考高尔夫,课本全部清空成白纸,穷人靠边站。


那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培训出来的孩子,哪个更优秀的,很不幸,素质教育的更优秀。道理也很明显,你花10万读完了九年教育,别人花200万读完了九年教育,在同等智商的情况下,效果能一样吗?如果一样的话,谁还去花这个钱,富人也不傻。素质教育塑造出来的孩子,综合能力,甚至单独谈学习能力,都是更优秀的,但是前提是你家里有钱,没钱不配谈素质教育。


这也是素质教育大行其道的原因,因为根据目前的教育实践,素质教育选拔出的尖子生,确实比当年纯应试教育选拔的尖子生更优秀,唯一的缺点恐怕就是太费钱了。利益阶层不缺这个钱,但是他们需要确保自己的孩子享受珍贵的教育权,穷人阶层以为素质教育能让他们更不用苦读就能轻松的进入大学,也举双手赞成,所以这个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我今天写这个文章,不是为了推翻素质教育恢复应试教育,因为那是不可能的,从古至今,上升通道越来越狭窄,最终被上流阶层独占都是不可逆的趋势,穷人大规模通过高考翻身也就是1980-2000年这短短20年时间,这种盛况以后不可能再出现了,没有素质教育,也有其他教育,总之通过教育翻身的机会不会那么轻易的再被穷人获得了


我今天写这个文章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科普,让大家知道高考和应试教育到底是对穷人有利还是对富人有利,别自己傻乎乎的去为对富人有利的政策摇旗呐喊,自己被卖了还给别人数钱。穷人应该感谢高考,还保留了一扇向上的门,虽然这扇门已经越来越窄了,但是如果彻底取消这扇门,采用推荐入学制、特长入学制等素质教育特色的选拔制度,我敢保证,穷人的孩子这辈子就别想翻身了。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平时吐槽高考不好,应试教育不好,而他却不是那种有能力给孩子掏出200万补习费来读书的富人,那么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进行科普,,让他注意站队,别害了自己孩子。

素质教育,对寒门学子是个坑!

乐学易佳 2017-10-30

素质教育,对寒门学子是个大坑!


我国的公立教育

有人说我们这代人所接受的素质教育,不如改名叫愚民教育。


公立教育是一项社会福利,尽管这项福利因为学区房和户口制度在不断收缩,但依然是底层子弟实现自我提升的最佳途径。


人天生就有惰性,学习本来就是违背人性的事情。而幼年时期,人几乎没有自律性,只有靠他人制约慢慢养成习惯。


即使一个人拥有一定天赋,也是以严格的要求,在不断地重复练习中获得进步。


但总有人瞅准了教育这块肥肉,想把它完全剥离,让底层永远沦为低智、愚昧的廉价劳动力。

几乎每次,精英阶层的代言人呼吁公立教育废除数学英语,底下总是一片叫好声。殊不知,别人磨刀霍霍,是准备向自己头上砍来。


这也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越是家境宽裕的所谓“精英”,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就严格执行到底,家庭教师,各种课外培训,甚至直接就读于私立学校。


而家境拮据的底层子弟却总在放养状态,在公立学校下午三点半早早放学,去网吧疯玩,沉迷在资本制造的幻境中。


“学英语有什么用?学数学有什么用?反正买菜也用不着。”


我小时候所在的公立学校,就推行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素质教育”,一开始大家岂止是惊艳,简直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多数人的考试成绩全面倒退,这样下去很明显是没办法升学的,于是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加钱找辅导班、找老师补课,才慢慢把成绩拉回正常值。


这正是盲目推行“素质教育”的弊端——裁减各项教育支出,却依然用应试教育的标准来判断是否升学,变相增加了接受高等教育的门槛,给各种补习班创造了巨大的盈利空间。


表面上是给了学生“选择的权力”,不愿意升学的人可以早早放弃学习另谋出路,但是实际上能一样吗?


“小明考上了北京大学,丽丽进了蓝翔技校,我在工地搬砖,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这句话说给叫喊取消应试教育的人听听,这三个孩子“都有光明的未来”?可能吗?


在相同的教育条件下,从前底层子弟靠努力就可以考上好学校,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身命运,但“素质教育”直接导致穷人的教育成本变高,无法接受到全面而优质的教育,丧失了几乎是唯一的进阶机会。


推行应试教育多年之后,鼓励素质教育是什么情况?我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个新闻:广州某重点高中推荐3个学生免试上清华。两个是实打实的学霸,一个则是因为所谓的会组织学生活动而获得名额的。这叫我怎么想呢?你丫推行了那么多年的应试教育,让我们以分数衡量彼此谁能上好大学。结果最后关头你跟我说某人会组织学生活动,虽然读书没那么好,考试成绩也没那么棒,但她综合素质比你们这些只会死读书的好,你叫我除了想那人有巨大的背景之外还能想什么?


那些声称被应试教育毁了的人,不应试也会自毁”,忘了是谁说的了,好像是高晓松。


贫穷造就愚昧,愚昧带来贫穷,自此陷入一个封闭的死循环。

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画画?编程?马术?网球?《四书五经》?穷人家的孩子有钱有闲学这个吗?古时候科举制度都知道“穷文富武”,富人家的子弟可以买马,买兵器,大鱼大肉补充营养,请名师来教武功,可以考武状元;穷人家的子弟,如范仲淹,只能喝粥苦读……幸好还有应试教育——科举制度,寒门子弟才有上升通道。

隋朝“万恶”的科举制度之前,选拔人才,就是魏晋的“素质选拔”的九品中正制,想当官,可以,有人举荐才可能。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当官的子女不用费劲,还可以当官,平民的子女,永远当平民。

由此看来,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从客观上会阻断社会较低阶层向上阶层流动的通道。某些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们可能没有细想过,在现在的中国,不分青红皂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对寒门学子来说,就是给他们前途路上挖了一个大坑。



看看西方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很多中国家长和网友都崇尚西方的“素质教育”,排斥中国的“应试教育”,然后总是借着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书。然而我们对西方教育的真的那么了解吗?


西方的教育环境确实很宽松,学生不需要每天完成那么多作业,对他们来说,读书更像是一个成长和社交的过程,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在一起交流、分享,一起参加各种实践和活动。


这种教育更像一种基础性供给,你们都来一起学习,学校是自由包容的。但是要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现在的世界一切都是看钱来的,穷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是完全两个世界的人,到了学校也是。只有那些父母在同一个层面的孩子可以在一起学习、成长、分享。到了最后呢,富人的孩子走向了抱团,若干年之后依然是富人,而穷人的孩子以后依然是扎堆的穷人。

我们的教育

而中国的教育是只认“考试分数”的,无论你家穷还是富,分数相同的孩子是同一个阶层的,排位、选举等等都以分数为参考标准。因此,这成了很多底层家庭向上攀登的阶梯,平民子弟也可以很优秀,只要你敢于吃苦受累。


现在我们不是提倡教育改革吗?于是很多家长和网友开始叫嚷要素质教育,但是我们不能贸然就跟西方学。举一个例子,你就明白盲目去学习素质教育的可怕了。我有一个同学是做中学老师的,我曾经有一次看到他拿了一张表格,上面除了有每个学生家长的联系方式之外,还记录着这些家长的身份和职位,比如某某公司总经理、总监,当然也有普通职务之类的。大家不觉的这样的教育变味了吗?一旦学生与学生的不同不再以分数为主要区分的时候,那么学生的背景因素就会凸显,那么学生受到的教育就和自己的家庭背景有关,这是多么可怕又卑劣的事?


虽然应试教育很残酷,但更能让平民子弟实现向上的流动。我认为,一旦一味模仿西方的素质教育,那么穷人的孩子更没有希望!而且落后地区的学校学生更无法和城市地区的学生一起竞争,这只能让让贫富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如果真像有些人所说的,取消考试分数这个参考标准,改成各种素质课,那我们的家长就会想方设法的给孩子弄积分,走后门、找关系、搬人脉等等,各种手段一定会层出不穷。


而目前,中国至少还有一种手段,把各种背景的孩子放在一条起跑线上,这就是高考。而很多孩子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拼命苦读,这恰恰就是为什么中国落后地区的孩子更愿意去读书一样,比如安徽的超级中学——毛坦厂中学,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这家学校位于落后地区、当地人口密集、农村人口大,孩子们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种教育

现代教育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把孩子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但是到了中产阶级,“学校教育”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教育”,家庭和学校联手合作,才能让这个孩子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来等待社会的挑选。


而最顶层的精英教育,学校说白了,那就是提供一个基本的环境,最终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观念、社会阶层和财富地位。


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使命,对各个社会阶层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还是拿美国来说。

底层应试教育

美国社会底层接受的教育,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孩子够得着一个饭碗。说白了,把孩子变成一个有用的社会工具就可以了。它不是在培养一个人才,只是在打造一个工具。


在美国教育界那个可歌可泣的例子,是一个完全正面的典型,叫KIPP。


它是一种针对贫民区孩子的公立学校,KIPP什么意思呢,就是“知识就是力量”。


这个学校办得特别好。刚进来的那些底层的孩子,进来的时候水准,比其他中产家孩子的学校要低两个年级,可是经KIPP培训之后,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产的孩子。


诀窍很简单:就是跟中国一样,做应试教育。你可别觉得美国的学校都是什么素质教育,不是,对底层来说,应试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因为至少可以让他够上一个饭碗。

中产素质教育

这样学校培养孩子,更多的体育特长、更多的才艺,你得唱歌跳舞、画画,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组织人群的能力、还有探索问题的能力。


比如说这样的学校要上历史课,老师往往就布置一个作业,我们全班小朋友能不能就这段历史事实拍一个电影呢?有人专门写本子,有人专门拍画面,最后弄得非常好。


这就是中国中产阶级最羡慕的,美式素质教育了。

顶层精英教育

那美国顶级精英的教育是什么样呢?这种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学校来承担的。


他的核心使命不是让孩子 “变得更好”,因为“变得更好”是为了被人挑选的,他们那个阶层是“挑选别人”的人。


他们为什么要懂怎么做PPT?根本不需要!


真正顶级精英教育核心只有一条,就是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这样的学校往往也不讲究什么纪律,为什么?他们的观念是:你是你的船的主人,开快开慢,你自己决定。我们要教你的,是学会怎样决策你的船的快慢。


在这样的学校,你要上历史课,老师就不会布置拍什么电影了,那都是中产阶级娃的事,老师往往会引导这样的讨论。


比如说在博罗奔尼撒战争期间,伯利克里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而雅典公民又犯了什么样的错误,这样的讨论可能要持续一天,这种教育的核心使命,是要让孩子学会怎样选择和改变世界,这才是顶级精英的教育。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