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端午安康,话屈原

2022-02-11 21:18:14

屈原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傅抱石《屈原渔父图》

公元278年的今天,被驱逐出国境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得知国家灭亡之后,万念俱灰,行至汨罗江畔,遥望祖国边境的同时,也有了轻生的念头。

这时,一位渔父见了他,并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 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我听说圣人能够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既然举世混浊,为何不随波逐流?既然众人皆醉,何不自己也人醉我也醉的哺糟啜醨,为何握着美玉而不丢,导致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 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洁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随着渔夫的远去,绝望的屈原抱着石头投江而死。

这段载于《史记 屈原列传》中的对话,展示了中国人两种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 ! 一个主张以死殉道,呼唤人们的觉醒 ; 一个主张自然逍遥,浪迹江湖游戏人间。

这两种价值观可能都没有对错之说,于个人而言,渔夫的无疑可以让生活更加幸福; 但于国家而言,屈原的选择则可以让民族之魂永驻。

在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后世主流的说法之一是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百姓们纷纷拿出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以免鱼龙虾蟹啃咬屈大夫的身体。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以药晕蛟龙水兽。故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历史上投江的名人不少,为什么只有屈原成就一个节日?

先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代人年中度夏,解晦避秽而设立的一个祭祀相关的节日,最初是举行一些祭祀活动,祈祷不要爆发大的流行病什么的,古代卫生条件差,夏天容易突发一些疟疾啊,霍乱等流行病。

后来发现祭祀用的菖蒲啊,艾草啊这些东西有解痉化痰祛除风寒热感的作用。于是就有了今天看到的端午习俗。


龙舟最初是为了祭祀或者震慑河神,因为古代并没有认识到平时身边的水是很多寄生虫的,认为水是疫病的来源之一,现在看来就是水不干净容易成为疫水。


粽子并不是为了端午节发明的,是人们为了方便祭祀,把米用粽叶包起来的形式供放在祭坛上。


吃粽子和屈原有什么关系?


说文解字里说:“粽”字本作“糉”,芦叶裹米也。从米,葼声。史记说: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享用角黍,龟鳞顺德都没有提到粽子和屈原有什么关系。


恰好屈原是这天投江而死,所以就顺势纪念屈原了。历史的巧合符合人心所想,见于史书,后代代传承,即成为传统。


而且屈原也实至名归啊,离骚是楚辞中的代表,也是先秦诗歌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鼻祖。这样一位人物,在历史的上占有一席也是可圈可点。古代士大夫所看中的名节义气,以致于以死名志不荀活。


历史的真相不会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各自的选择和时代铸就,无论是怎样,现在的端午节已是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且我们都享受了三日的假期。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