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人物寻访丨73岁张婆婆:“无声世界”里搭建“有声的桥梁”

2022-01-10 04:56:41

重庆远大中西医结合医院大厅里,张晋秦身穿红色棉袄,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来来回回在聋人群体中穿梭,几乎忙得不可开交。


“都到齐了,可以开始检查了!”张婆婆转过身面向医院大厅的接待人员说道,然后又仔细确认了一遍人头。接待人员立马将现场的聋人朋友领进了检查室。

张婆婆(左)正在查看聋人朋友体检表

“我们医院好多人都认识她,姓张,是一位老党员了,大家都叫她张婆婆。因为我们这里是市聋人协会定点医院,来来往往的聋人朋友都比较多,她也经常带着聋人朋友过来体检。”医院一位姓王的医生介绍道。


发扬红军精神,无论身在何处!

 

张婆婆全名叫张晋秦,出生于山西,父母都是,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张婆婆小时候,父母总是教育她,做任何事情,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发扬红军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些儿时的谆谆教诲,张婆婆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后来,张婆婆跟随父母来到重庆,7岁时,因为发高烧注射青霉素,导致耳聋。小小年纪,遭受到如此大的打击,这让张婆婆的父母很心痛,但张婆婆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通过长期的练习,不仅学会了用手语交流,口语交流的能力也丝毫没有减退。

张婆婆告知聋人朋友看病住院的优惠政策

“一年一次检查,如果生病住院,先交200元住院费,医疗保险报销后,自己花费不了多少钱。”

 

张晋秦一边将看病住院的优惠政策通过手语告知聋人朋友,一边对记者解释道,“他们听不到,而且沟通也有困难,我不放心,所以必须跟着来!”

 

据了解,,直到换届之后,才开始闲了下来。,张婆婆却说,,早就过去的事了,现在协会里年轻人工作太忙,我退休了,老年人时间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什么大不了。”

 

现在,张婆婆已经73岁高龄了,可每当市聋协需要她时,她总是义不容辞地站出来。

张婆婆认真检查体检是否有遗漏项目

张桂芝今年50岁,家住李家沱,也是一位聋人,她与张婆婆是多年的老校友了,张桂芝说:“我与她很早就认识了,她这个人热心、真诚,总是组织大家一起聚聚,用她的话说,出来多走走,既可以锻炼脑力,又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看看社会的新变化。”

 

有的聋人朋友心疼张婆婆,说:“都一把年纪了,没必要把自己弄得这么累。”

 

张婆婆却说:“我们聋人自己的组织,我能帮当然就帮,老同志帮新同志,这不正是我们应该传承的优良传统吗?”

 

张婆婆心里明白,就像父亲说的那样,“干什么事情都要有红军长征的精神,无论身在何处”!


为了同事,跑领导办公室不下二十趟

 

“张婆婆的热心肠是出了名的,也是被大家所认可的!”

 

据张婆婆一起共事多年的老厂长郑光宇介绍,那个时候在厂里工作,张婆婆干任何事情都特别有责任心,开展工作也特别细心,做任何事都不计报酬。

 

 “我们厂里原来有个聋人叫夏洪,当时小伙子很年轻,也挺有干劲。有一次,迟迟不见夏洪来上班,我们找到了宿舍,可当发现夏洪时,他却躺在厂里冷冰冰的床上,无论如何都叫不醒,用手指碰他,也没有回应。”回忆起当年的事情,郑光宇现在还记忆犹新。

 

“快啊,赶紧送医院啊!”当时, 张婆婆几乎急得哭了起来。

 

“我、张晋秦、老董(张婆婆丈夫)一起将夏洪送往医院,结果检查却是脑血管堵塞,我知道,这下问题严重了。” 郑光宇说。

 

抢救住院需要花很多钱,可作为刚来厂里没多久的新人,夏洪几乎没有一点存款。

 

“把我和老董的工资都取出来吧,这边我再想想办法。”张婆婆几乎没有半点犹豫,拿出了自己和老伴的工资,还发动厂里同事一起为夏洪捐款。最后,人是抢救过来了,夏洪却成为了半瘫患者。

张婆婆与聋人朋友交流体检结果

2010年,工厂面临全部拆迁,看着同事们纷纷搬离工厂,夏洪也将面临着失去住房的困境,本来工作年限就不长,又属于重度残疾人,失去住房,夏洪也就一无所有了。

 

听闻这种情况,张婆婆多次向街道反映情况,却没有结果,迫于无奈,最后大家一致决定找原先厂里老总商量,在回居的地方修建一个聋人活动室,也可以作为夏洪的住房。可说起容易,做起来却非常艰难,众人的意见,老总根本不接受。

 

老厂长郑光宇也劝过张婆婆:“算了嘛,实在不行就算了,再想想其它办法吧。”张婆婆却说,“一定要解决这个事情,聋人朋友需要活动场地,夏洪更需要一个家!”


经过多方面协商,厂里最后修建了活动室,也同意让夏洪搬进去住,可前前后后,张婆婆拖着疲惫的身躯来来回回跑了领导办公室不下二十趟。

   

聋人事业的坚守,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张婆婆年轻的时候在重庆市高压开关厂工作,由于工作成绩显著,被调入厂里办公室负责厂里聋协和工会的工作。那个时候,厂里有近200位聋人,张婆婆和丈夫董新胜也属于其中的一员,张婆婆告诉我们,她对聋人事业的坚守,离不开丈夫的支持。

 

 “我们俩都是一个学校毕业的,那个时候他是班长,为人正派,个子挺高,又是篮球队的,读书的时候就挺仰慕他,后来在一个厂工作了,才开始确定关系。”


张婆婆厂里的一位同事对我们讲道:“我们厂里有几位退休的聋人同事,两位是孤儿,两位精神有问题,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的最主要问题。早些年,她们夫妻组织退休的党员们一起去帮助几位老同事,做点家务,修修水管,过年过节,买点腊肉、香肠,算算日子,大概已经坚持20多年了。”

张婆婆给聋人朋友解释体检情况

张婆婆坦言,这么多年来,自己一直热心聋人事业,是丈夫董新胜在背后无条件支持她,无论是在厂里工作时,还是后来在市聋人协会任职,丈夫总是陪同她一起。现在,丈夫年龄偏大,走不动了,张婆婆开始主外,依旧为聋人事业跑在前面,丈夫主内,在家里打扫卫生,做好饭等着张婆婆回家。

 

今年9月份,就是张婆婆就74岁生日了,当问到她以后的打算时,她说,“如果聋人朋友需要我,我愿意随时帮助他们。”


文/图 廖政东


编    辑:李文娅

编辑中心:132 7494 6788       合作专线:6848 7411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