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O2O卷土重来?

2021-03-31 21:08:10


大浪之下,总会卷来曾经的回响。,之前的教育O2O模式又引来了部分人的关注并支持。




教育O2O的过去与现在

2014年陈向东创办跟谁学,引起业内对教育O2O的极大遐想。同年,学大教育金鑫认为,“在互联网风暴下,目前教育辅导行业面临洗牌,未来将会有一大批未转型的教育机构面临窘境,将失去生存机会直至消失,因此,转型线上是教育机构的大势所趋;但是,纯粹的在线式教育模式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因此线上线下相结合的O2O模式付诸起来更为靠谱。”

2015年是整个O2O的爆发年,教育O2O更是风光无俩。

而如今,那些教育O2O弄潮儿们都转型了,当年喊得最响的,转的幅度最大,留下的刹车痕迹,一茬一茬的都抹不掉。

记得2014年有篇文章《无关O2O,尚德机构打了一个 “全面转型”的赌》,看标题即能理解:尚德做的是全面向线上转型,完全砍掉线下业务。话说,尚德机构前几天在纽交所上市了。



教育O2O话题重燃的一些思考

  • 这是对政策的应激反应,不是经过深入论证的思考。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人们在从事一些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时,一旦遇到政策障碍,首先考虑的是规避掉所有可能触及政策限制的范畴。所以,,会立即想到曾经处于话题中心的O2O模式。

  • 泛行业O2O几乎淹没,教育行业更难幸免。教育O2O平台在逻辑上不成立,已经是业内广为人知。师资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被用户认同是最大硬伤。教育培训师刚性需求,没错。但是与O2O的“高频”这一特性相反的是,用户并不希望选老师这个动作高频化。所以,这里面就是存在着一个天然的矛盾:O2O平台的自身缺陷——师资难以保证,导致高频选老师是用户可能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而这将大大降低用户体验,让用户付出不可逆的高额时间成本。



另一个视角解释为什么现在绝不是教育O2O的时机

大多数人在看待教育O2O的时候,往往是从商业模式上进行多维度环绕式的研判,然后给它一个低分评价。事实上,你可以这么理解:教育O2O就是家教平台的升级版,它应该有三个阶段。

  1. 第一个阶段是学生选老师。原始的家教平台以及现在现存的大部分教育O2O平台都是这种阶段。

  2. 第二个阶段是学生和老师都有选择权。

  3. 第三个阶段是由系统来匹配师生。虽然曾有平台或产品宣称能做到师生匹配是由机器完成的,但精准度差。理想的教育O2O师生匹配模式应该是涵盖学生学情数据、教师师资能力、擅长类型数据等,这样,机器匹配出来的结果,能够尽最大节能接近双方需求点,降低信任成本(也可以说是将信任前置)。但是,这里有两个难题:首先,O2O平台多数不具备全面的信息数据搜集能力,除非全面接管教学场景和应用,但那样的话性质已变;其次,教育O2O匹配的算法中,供需两端都具有极强的动态性,致使匹配难度增大。



教育O2O可能的潜在空间

如果说未来能够发展出来的教育O2O机会,极有可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 低重要性。低重要性决定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后悔成本相应也较低,直白地说就是可以赌一把甚至赌几把。

  • 极短学习周期。短平快的课程能够降低用户对选师时间成本的预期。

  • 面授的必要性很强。在前面两个特征符合的前提下,如果该课程面授的效果远大于非面授,这将会驱使那些潜在用户将纯线上课程排除掉,从而选择O2O平台选师学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