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不去学校上课,在家教育的孩子我打算这么教(写给我学生家长的信)

2021-09-29 20:28:31

各位在家教育的家长:


你们好!


把文章发表在我的公众号里,其实有两个目的。


第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有那么一群人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家里上课,他们没有学校的作业,但学的东西却很多;可是,孩子们的整体状态却比在学校里上课要好上许多。


第二,也算是为自己做一下宣传。


当然,要感谢你们的信任,让孩子跟着我学作文。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孩子们系统有效的学习,并激发他们的主动自觉性。


今天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和体制内上课的孩子不同;不需要每一堂课不一样的玩耍方式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矛盾,他们必须要系统有效的长期形成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可以带动起他们的自觉主动性来。


所以,当时我就在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带动他们呢?


要知道,按照生命作文的上课方式,每一堂课都有一个小主题,这个主题在基础阶段是以“玩”为核心的;当然,“玩”是为了给“学”做的准备。


目的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验感,有内容可写,知道要写什么,用这种体验来积累孩子们的写作素材。但由于他们没有在体制内上课,因此玩就不太好掌控他们的状态。


由于每一堂课都没有延续性,都是独立的小主题,这就变得有些碎片化;所以两节课之间因为缺乏关联性,孩子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想要吸引他们集中起来,并且形成一种长期的积累,耗费的各种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他们的作文课,我做以下调整。


教学目标: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带动他们的自觉主动性。最终的结果,是让他们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个社会变化得太快,工种更新得也快;陈旧的教学系统已跟不上时代需求。要知道,今天的许多知识包括许多家长的经验,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再拿这些去教育孩子,二十年后回头再看,未必是一件好事。


所以,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学习的能力是否培养出来。


要完成以上提到的教学目标,我们得先了解,什么东西是对孩子有用的。


有人说:“语文是百科之母,作文是半壁江山”。孩子们跟着我学习的,就不能是写作,写是输出,那么,他们的输入从何而来?


只是单纯的写自己的体验经历,会让孩子们的表达浮于表象,而且长期写具体的事物,也会让孩子们的想象力受到局限。


所以,低龄班的孩子课程调整如下:


我会精选许多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每个孩子都要买,而且版本一样,只是书的种类不一样,在这个阶段,每人十几本。


如《彼得兔的故事》《重返狼群》《吵闹村的孩子》《五个孩子和沙地精》《精灵鼠小弟》《窗边的小豆豆》等。


而这些书就是他们的教材,每一堂课,都由一个孩子带头,他是这堂课的主教,我是他的助教。


这么安排的话,每个孩子都要选择一本书当做自己的教材,比如杨魏选择的是《重返狼群》,那么到他上课的时候,他要选择这本书的某个片段来进行领读;每堂课的领读时间大概是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是针对这个片段中某些部分拿来大家讨论或者是猜想前后的剧情。


讨论时间在二十分钟到五十分钟之间,讨论结束后,由杨魏给大家安排作业。只要他安排的作业得到助教的认可,其他同学就要把作业完成交上来。而布置作业的孩子这堂课没有任何作业,当然收上作业后,他要找出同学们做得好的地方来评论(只准找好的地方,且至少要找出一个好的地方来评价,不允许找差的地方来挑剔)。


作业的范围如下:

①写读后感

②写人物的评价(要有相关例子)

③剧情的再创作

④针对书籍里某些事件进行的思考评价

⑤画出书里的某些人物或场景并为之搭配上相关的文字

⑥制作书里的某些道具(如衣服、面具等)

⑦单独以书里的某个人物或片段做表演


几个孩子轮流着上课,每轮完一次,就可以痛痛快快的玩一次;当然,每个孩子选的教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当所有人都看完他选择的上课教材时;他就可以选新的教材进行上课,但假设有一个学生没有看完该本教材,他还得继续用这本教材上课,直到所有的学生都看完这本书为止。


另外,痛痛快快玩的那一堂课,孩子们可以尽情的玩游戏,也可以把他们阅读的书籍里的某些片段来大家进行排练表演。


我选择的这些书,都是国内外经典童话或者有故事性,蕴含着智慧、善良或者童真、想象的书籍。想通过这样的上课方式来让孩子们有不一样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之间,彼此间有联系。


比如下一堂课是舒适来上,他就要提前通知其他的孩子,上课的时候把他选择的教材带上。同时,他需要备课,这堂课他要怎么教?教哪些部分?问哪些问题?布置哪些作业?这些,他都要做好准备。


当然,他这个备课需要我和家长的帮助,所以每一堂课之前,我们都要在电话里或者当面与他商量,引导他把准备工作做好。


这个课堂要进行下去,起先的时候会有点难度,但只要一形成习惯;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刺激出来。每个孩子选择的都是不同的教材,但都具有故事性,总会有某些点会刺激到孩子有阅读下去的欲望。


同时,他们在上课与学习间,自然慢慢的就学会去整理资料,输入与输出间环环相扣,对他们也会有更好的锻炼。


另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三个大孩子也可以考虑参与进来。如果不参与进来,那我会根据我今天讲的内容,带着他们做课题研究,激发他们思考、搜集整理书籍及书面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看完这篇文章,如果你们决定按照我的这个教学计划来,那么下一堂课上,就需要每个家长都陪同孩子一起参加,我们来举办一个新教学计划的开学仪式。


我给孩子们准备的书单如下:

《重返狼群》李微漪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年出版。

 

《窗边的小豆豆》黑柳彻子著,赵玉皎翻译,2011年第二次出版。

 

《彼得兔的世界》[英]比阿特丽丝·波特著,中国儿童出版社双语对照版

若买不到这个版本,可以买福建少儿出版社十二册的《彼得兔故事全集》。

 

《汉娜的手提箱》《繁梦大街26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出版,邹嘉容、赵霞等译。

 

《我的野生朋友》[法]蒂皮·德格雷著,黄天源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

 

瑞典童话小说女王格伦女士的《绿林女儿》《淘气包埃米尔》《吵闹村的孩子》,李子义翻译,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

 

《吹小号的天鹅》《精灵鼠小弟》《夏洛的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任溶溶翻译。

 

《丛林之书》[英]吉卜林著,文美惠、任吉生翻译,长春出版社2009年出版。

 

《白海豹》[英]吉卜林著,勾承益翻译,四川文艺出版社2008年出版。

 

《哈克坡地森林》[挪威]托比扬·埃克纳著,石琴娥翻译,湖南少儿出版社2008年出版

 

《五个孩子和沙地精》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巨人传》(全译本)[法]拉伯雷著,成钰亭翻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出版。

 

《万物简史》[美]布莱森著,严维明、陈邕(yong)翻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7出版。

 

结尾说一点题外话:


在没有结识在家教育的这些孩子时,我就决定以后的孩子不去学校上学,尽管有很多人否定我,甚至是觉得我这种想法天方夜谭;但我并没有因此动摇。


一个人孩子最应该培养的是什么?是主动学习的能力,是对世界的善良与包容,是对社会的担当与维护,是对人性的呵护与尊重,是对人类的思考与帮助。


谈这些或许有点大,但最重要的是主动学习的能力,这必须是基础,才有可能培养出后面的我谈到的格局。


一个孩子连探索未知的主动性都没有,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怎么可能会去思考社会的担当,会去考虑人类的问题或未来等。


当一个人的眼光锁定在一座小县城里,他又怎能体会得了北京的繁花与拥挤?当一个人的目光只看到北京的繁花与热闹,又怎能知道世界的多姿和多彩呢?


没有远大的人生目标,学得东西越多,有可能对孩子的破坏性就越大。


曾经看过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讲过这样一段话,他说,小时候爸爸总是在外面把别人扔掉的砖头捡回来,有些砖头只有半块,有的是完整的一块;每次捡回来都放在自家的院子里,他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家里院子越来越放不下这些东西了,甚至连自家的一些有用的杂物都放不下。


没有用处的砖头,就像垃圾一样占据着家里的院子。


直到有一天,他爸爸开始买来水泥和其他工具,利用这些砖头修建了一座小房子;那一刻他才明白,爸爸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建造一座房子。


如果没有建房子的梦想,他爸爸捡来的砖头就是垃圾。


现在,跟着我学习作文的这批在家教育的孩子,他们大的十三岁,小的八九岁;这些孩子基本上每周都要去一趟杭州学英语,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独自坐火车去杭州上学,然后独自回到南昌。


在他们身上,我感受到很多真正属于孩子的纯粹,天性的善良、温暖,总会不经意间触动我的心。


他们脸上的笑容,眼中的温柔是那么自然纯粹,这些在体制内的孩子身上,特别是在十二三岁的孩子身上很难看到。


字数有点多,就不写下去了。


在家教育的家长,看完这篇文章,请在微信群里与我确认,没有什么问题的话,就按照这个教学计划进行。


展凌风敬上

2018年3月29日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