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现代教育评论】高子伟,郑海荣,杨聚鹏: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2-04-19 19:42:56

摘    要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是免费师范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其培养质量对充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及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质量保障体系是支撑培养质量提升的强有力手段,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质量非常关键。然而,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学习动力激发、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从发展现状和实践经验来看,未来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在管理组织机构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分配、学科教学论教师管理、导师水平提升、课程建设、分流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化改革

关 键 词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作者简介

高子伟


郑海荣


高子伟,男,陕西神木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郑海荣,女,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杨聚鹏,男,甘肃西和人,陕西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讲师,博士。



为了“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强调要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在职教育硕士培养。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实施状况来看,其培养质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调查显示:“培养目标对教育实践能力的表述模糊、‘双导师’选择缺乏严格标准、教学方式忽视实践性教学环节、评价制度未对教育实践能力给予真正重视”[1]。质量保障体系是支撑和保障培养质量提升的强有力手段,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对提升质量非常关键。


一、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


自2010年开始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以来,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建设和发展,其建设现状具体如下:

(一)管理体制机制系统建立,但是需要深化改革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看,管理体制机制是组织运行的中枢系统,是影响组织内部资源调配效率和效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立完善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对组织有效运行非常重要。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中,基本上形成了由学校(研究生院或教育硕士管理中心)、远程教育学院及专业学院组成的管理体制机制。但此管理体制机制运行不够顺畅,影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进行科学改革,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免费师范生管理体制的连贯性不足,硕士教育和本科教育没有能够形成一个连续统一体;二是免费师范生管理校院两级责权利划分不恰当,学校管理部门、远程教育学院等管理服务部门与从事具体培养活动的专业性院系之间关系没有理顺,导致专业性院系从事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四是管理决策部门与专业研究部门之间工作结合不紧密,专业研究部门的研究结论及成果不能很好地被决策管理部门采纳,出现管理决策与管理研究之间的脱节现象。

(二)培养模式基本形成,但是需要创新变革

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中,总体形成了实践导向型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专业课+综合课+教育课+实践课”的课程模式、“学术型导师+实践型导师”的双导师模式、“实践基地+创新试验区”的实训实践平台,注重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技能和基础教育实践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深厚基础、宽阔视野、职业道德的教育。但是,现有培养模式没有完全适应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内在及要求,导致实际教育教学效果不佳,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现有培养模式未能充分认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与免费师范生本科教育之间的关系,没有把免费师范生本科教育和教育硕士教育有机结合,如两者在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培养标准等方面衔接性不足,两者的培养内容重复、培养方式相似等问题比较突出。二是现有培养模式未考虑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与一般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差异。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由于刚刚入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还不是很熟悉,体验和感悟都只是停留在表象上,导致在课程学习时问题意识不强,理解不够深刻,论文选题不恰当等等现象的出现”[2]。但在现实培养中,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需求面向实践一线、职业焦虑与困惑并存、实际教育教学经验不足等特征未能充分考虑。三是现有培养模式未考虑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工作需求与成长环境,如有些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面临当地学校不支持、远程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具备、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等问题。

(三) 课程体系已经建立,但是设置方式需要科学规范

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直接手段,全面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是提升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许多师范大学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体系,总体上形成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教育类课+实践课”的课程体系。“由于教师教育者的教学具有复杂综合的特点,要求其教学能力应具有相适配的结构、完善的表现和专业的发展。”[3]所以,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课程体系设置应该是综合的、多元的。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现状来看,其课程体系设置不全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从课程体系设置的具体比例来看,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比例太小,不利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据统计,“普通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所占比例总共达90%,而教育类课程只占10%”[4]。二是从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来看,“新时期的未来教师不仅需要具有本学科、本专业的教学工作的技能和素质,还需要具有跨学科、跨专业、渊博知识,要能够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掌握各种新型教学方法”[5]。而现实中,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了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几门课程,课程单一、内容陈旧,教育教学方法及案例分析陈旧,应用性不足。三是从课程体系设置的方式来看,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观性、经验性、随意性现象还比较突出,通过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来建立以教师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设置机制还未建立。

(四)教师队伍水平不断提升,但是建设力度需要加强加大

为了提升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许多高校积极提升教师队伍水平。如华东师范大学注重选拔知名教授加入教师队伍,华中师范大学强化教学论教师对教师教育水平提升的指导作用等。但是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参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指导的教师数量不足,特别是懂得教育教学理论的学科教学论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学历水平总体偏低。例如,,长期从事教育硕士研究生指导的教师为129人(包含学科论教学老师42人),而教育硕士招生规模每年在2600人左右,师生比严重不协调。二是参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指导的质量不高。例如:一些知名教授没有参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指导;一些教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的实践状况和基础教育关注较少,其指导方式偏重于学术化、理论性,不能满足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工作需要和现实需求;一些中小学经验比较丰富的实践性指导老师由于时间、精力、地域等原因,指导的时间、频次非常有限等。三是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如学术性指导教师由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在职学习方式和免费师范生的特殊身份,并没有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放在最为重要的地位去培养;实践性指导教师由于工作方式、评价机制、奖惩激励等因素的影响,也没有积极地参与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指导中去。

(五)学生学习动力激发机制建立,但是激发效果需要切实提升

学习动力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内在驱动力量,“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习的潜能,调节学习活动的进行等方面,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强化、升华等功能”[6]。可见,激发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习动力,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高校基本上建立了以学业奖学金、学习竞赛为基础的学生学习动力激发机制,但是学生学习动力仍显不足。调查显示:“部分免费师范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主性较差”[7]“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不管是自我主观要学(即内生动机),还是接受外部的刺激而学习(即外生动机),均低于非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8]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缺乏有力的淘汰机制,学生危机感不强、竞争意识不够,兴趣匹配不当;二是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精神、荣誉、物质等激励作用不突出,奖励差异性不显著;三是在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保障和就业约束机制,缺乏就业危机意识,学习倦怠性增强;四是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职业道德感、职业荣誉感、职业理想等缺乏有效的教育,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低。


二、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


自2012年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和创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其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创新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和调动各方积极性的管理体制机制

自2010年以来,陕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适应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由主管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学院主管院长及基层管理人员为一体的管理体系,形成了由研究生院组织管理,由教育学院、心理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由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等专业学院具体实施的教学体制机制。在研究生院,成立教育硕士培养管理中心,由副院长和专业学位办公室具体负责管理,并组建教育硕士教育教学督导专家委员会和教育硕士培养质量评估委员会,对免费教育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教育学院、心理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等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根据研究生院的教育教学安排向全校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提供公共课教育和远程网络教育。,为全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升提供服务,并就培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咨询服务。在专业学院,由主管院长负责各学院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的决策与管理,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教务老师及研究生导师共同具体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管理和培养。

(二)创建了“教育理论+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反思训练”的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

,制定了《免费师范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试行)》《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试行)》,积极强化课程和教材建设,创建了“教育理论+实践课程+教师教育课程+教学反思训练”课程新体系,形成了公共学位必修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教育实践研究五个模块课程。为了进一步满足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学校在教学中特别强化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等课程,强化学生教师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为了进一步强化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教学技能,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管理能力等从教基本功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系统的、规范的训练。为了密切联系基础教育教学实践,学校在暑期集中面授阶段,特聘请全国基础教育一线的课改专家、管理专家、名校校长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开展《基础教育课改讲座、基础教育前沿讲座等。学校还有计划地举办“教师教育论坛”“基础教育名师讲堂”“实习基地校长联席会”等活动,聘请教师教育专家和基础教育名师为免费师范生开设以“成才与成功”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培养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远大志向。

(三)建立了以典型案例资源及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网络课程学习新平台

陕西师范大学依托远程教育学院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发了共享型网络学习平台,以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学校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开发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库建设,主要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及技能训练案例资源,涵盖中小学各学科,目前累计开发优秀案例资源近200例。在优质课程建设中,学校按照网络课程模式建设,实现课程开发、课程维护与实施一体化,目前学校已建成远程网络课程77门。2013年3月开始录制的“中国课改”系列讲座,创建了能容纳500人同时视频参与、2000人同时语音参与的网络实时互动平台。为促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与基础教育学科专家合作开发、面向陕西省征集,以及与示范高中组织同课异构、赛教活动等方式,全力打造集“三优”(优秀学校、优秀教师和优秀课程)为一体的精品示范课专题资源。目前,开发了示范课资源近500个,经过专家评选制作完成精品示范课资源240例,资源涵盖高中所有学科。

(四)构建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实践密切结合的“双导师”指导机制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实行“双导师”负责制,校内、校外导师共同参与培养计划与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实施、案例编写、专业实践、项目研究和学位论文指导等,联合培养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在导师聘任及指导方面,学校出台了《外聘专业学位研究生任课(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教育实践及论文指导工作实施方案(试行)》《陕西师范大学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教育硕士开题及论文指导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严格导师聘任资格,提高导师指导水平,特别对校外导师的条件、职责和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遴选聘请一批既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又有一定教育教学研究理论修养和能力的中学一线特、高级教师担任研究生的校外导师,并从2015年开始,分别对文科组、理科组及术科组导师在培养管理制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现状、中学教师的基本技能和素养、论文指导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升导师学位论文指导质量。在教育教学实践指导中,学校分别采取校本部实践和培养基地实践两种模式,要求培养单位按照“建立实践基地”“开展学生自愿选择教育实践模式工作”“分配导师(实施双导师制)”“全面开展工作”四步骤组织开展教育实践工作,明确研究生院、各专业学院、远程教育学院和校外培养基地的指导职责,以提升实践绩效。

(五)搭建以培养实践技能为目标的“行业协同”实践教育创新平台

陕西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积极拓展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积极推动与行业协同创新,合作建立创新人才培养高地。学校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全面开展教师技能实训和教育实习实践,提升其职业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有效解决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学校按照“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业单位,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通过“行业协同”构建实践平台。如学校与山东杜郎口中学等34所全国基础教育课改名校签约,这些签约学校承担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实践指导和交流研讨等任务。学校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先后在省内外建立了220个师资力量强、办学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


三、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促进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还需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革,具体如下:

(一)建立管理决策的专业管理机构,强化科学决策与统筹管理

无论从科学管理理论还是从现代社会专业化深入发展来讲,由专门机构管理某项事务已成为社会发展重要经验和必然趋势。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现实状况来看,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一些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专门的决策管理机构,对于统筹管理免费师范生教育事务,保障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专业管理机构要独立运作,专注于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招生、培养和就业等工作,其职能具体包括战略规划、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组织协调、质量监督及科学研究等。在该管理机构之下,可组建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指导免费师范生培养的战略规划,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沟通校内各院系和校外联系,组建相应的教育督导委员会进行质量监督等。

(二)科学合理分配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各种资源效益充分发挥

系统管理理论认为,系统是由各个子系统构成的,各个子系统是否协调规范运作直接影响系统整体功能的发挥。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中,各个培养实体单位之间、培养实体单位与服务单位的不匹配行为,必然影响免费师范生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理性是人类最高智慧,是人类判断是非、善恶的根本标准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思维方式”[9],这说明各个培养主体和服务主体的行为方式是受理性驱动的。所以,科学分配教育教学资源,对促进各培养单位和服务单位积极努力工作,提高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教育教学资源分配中,应重视各个实体院系在免费师范生硕士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加大对各个实体院系的资源分配比重,激发实体性院系在培养模式探索、实践基地建设、奖惩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三)重点支持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凸显教育教学的师范性

“学科教学论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体现教师教育专业特点的一门特色课程。”[10]所以,“大学中若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科教学论教师必然作为教师教育者来实施这种专业教育”[11]。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中,学科教学论教师是提高免费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实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师范性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必须要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队伍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学科教学论教师自身水平建设,积极吸纳一批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且懂教育教学理论的优秀教师加入,吸纳一批高学历、研究水平和能力突出的理论研究者加入;二是通过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源特殊分配等方式积极支持教学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科教学论教师水平;三是突出学科教学论教师在专业学院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其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增强其专业自信心和归属感;四是改变学科教学论教师的传统管理方式,在落实学科教学论教师在相应学院进行学科知识水平深入钻研的基础上,强化教育学院对业务技能、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方面的业务管理职能,实现业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扎实推进导师指导水平建设,实现导师在培养质量保障中的核心地位

导师制是现代大学培养学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升免费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支撑,是发现学生个性、进行个性化培养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强化免费师范生质量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大学教师是具有高度尊严感和独立自主性的“知识人”,要采取刚柔相济的方式,从外在规范和内在心理激励两大方面采取措施,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导师指导水平,可以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一是要转变专业学院的思想认识,把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放在全院人才培养的高度,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免费师范生的导师。二是学校(研究生院)通过制度建设,提高导师指导学生的质量,规定导师任职资格、规定导师与学生见面次数、规定实践性导师必须指导学生的时间要求等。三是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师生心灵互通的文化氛围,通过思想宣传、榜样表扬、树立典型等形式,鼓励教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四是创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术环境,多建设一些研讨室、咖啡厅等交流场所,为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便利便捷条件。

(五)模块化标准化建设课程,保障课程建设的科学化与规矩性

课程的模块化标准化建设是保证课程质量重要途径,如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开辟了课程模块化标准化建设的先河,后来的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也陆续实施了课程的模块化标准化建设,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因此,课程建设中要强化模块化标准化建设。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要建立“专业课+教育教学课+教学实践课+学术素养课”的课程体系。其次,要由本科学领域的教师共同商讨课程大纲、课程标准、课程计划等,并进行中期反思和后期经验总结,实现标准化课程模式和标准化课程标准,体现专业和学科教育的特殊性、差异性。最后,加大教育类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有研究显示,教育类课程应该占到总课程比重的25%,其中,必修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教育科研方法、学科教学法、教育实习等,约占总课时的12%,限制性选修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学技能训练等,约占总课时的8%,自由选修课约占总课时的5%。[12]

(六)加快分流培养机制建设,打破约束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制度障碍

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不想从事教师教育工作,而非师范生也存在一部分学生想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现象。因此,要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培养分流机制,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把愿意从事、有能力从事教师教育工作的学生选拔到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的行列中来进行专门培养,也才能够给具有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身份的学生制造危机感,激发其学习动机。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完善的分流宣传机制,通过入学教育宣传、校园文化宣传等形式,让学生树立分流意识和分流观念;二是建立完善的分流引导机制,通过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导师指导、专业教师指导等方式,有效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能力水平与职业发展意愿的培养方式;三是建立完善的分流评价机制,通过自我评价,专业测评、职业技能测评等手段,切实把具备从事教师教育基本素养和职业发展意愿的学生选拔到免费师范生培养队伍之中;四是建立完善的分流培养补偿机制,让分流出去和分流进来的学生对所缺课程能够得到及时的补齐,避免因分流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

总之,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是最有可能成长为基础教育实践专家的群体,建立健全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充实我国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尽管,我国一些师范大学在不断探索和改进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管理体制机制、教育教学资源分配、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等方面继续创新思维、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李宝庆,李静.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J]. 天津市教科院报,2014(3).

[2]高文财,杨颖秀. 我国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培养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基于4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调查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8).

[3]刘鹂. 教师教育者教学能力探析[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4]陈永明. 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程光旭,陈鹏,杨聚鹏. 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建设策略研究[J]. 当代教师教育,2015(4).

[6]刘燕,高艳,孙冬梅,等. 大学生学习动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3(7).

[7]孙法浩. 免费师范生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D].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2011.

[8]贾挚,陶磊,于国妮. 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情况调查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2012(2).

[9]郝文武. 价值理性、工具理性视角观照下的农村教育问题[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

[10]王家云,王瑛. 学科教学论课程建设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2013(6).

[11]高成. 学科教学论教师身份认同危机的成因及消解[J]. 教师教育研究,2015(1) .

[12]高政,常宝宁. 免费师范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17(7).



原文发表于《当代教师教育》2017年第4期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当代教师教育》唯一官方微信平台

版权所有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