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震憾】湖南15岁少女挥刀杀害教师父亲:我们能教好学生,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2020-10-02 04:54:45



又一起悲剧发生了

一名15岁的尖子生挥刀

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3月19日凌晨,。通报称,犯罪嫌疑人罗珊因周末校外补课与父亲罗中光发生争执,遭到罗中光打骂,随后罗中光因子女教育问题殴打妻子曾华春,罗珊见状情绪失控,持家中水果刀将罗中光刺伤,罗中光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罗中光(化名),47岁的初中老师,当地小有名气。女儿罗珊,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冲击清北的主力军。

负责任的父亲,争气的女儿,当地人眼里最好的家庭,却引发出杀父的伦理悲剧。 


无论具体细节如何,这注定是一场悲剧,在场看似极端、偶然的事件里,我们似乎窥视到了两代人冲突与矛盾、普通家庭承受的巨大升学压力与焦虑、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与阶层固化……

在真相与事实尚未出来,无意揣测与评论。


网友们感慨世事无常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另一个问题的思考:


我们能教好学生,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这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当缺乏足够数量的调查样本而试图对一个群体给出某种结论时,争议便不可避免。而且这个结论似乎也站不住脚。比如最近媒体发布了一份2015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对全国21个省和直辖市的29名省级高考状元进行了全方位分析,其中结论之一是,来自教师家庭的状元最多,其中母亲职业占比教师最高,父亲当老师的比例也进入前三名。


多年来对教育圈的个人观察发现,相当一定比例的教师尤其是校长等学校管理人员的子女都非常优秀。不过,最近和部分圈内资深人士谈及此事时,大家观点虽有差异,但有一点比较一致:相比其他家庭背景,来自教师家庭的子女更容易出现两极分化,其中既有非常优秀者,也有不少表现平平。

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



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更好的老师。”


文中所提及三大教育盲区值得教师家庭警惕。其实,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如果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前不久,听一个专家的报告,他说经过数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城市里的中小学教师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优秀人才的并不多,即便是十分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子女能成为杰出人才的比例要大大低于其它知识分子阶层。他得出一个结论,城市的中小学教师给予子女的优势不多,跟农村的中小学教师相比,他们的子女往往不能从教师型父母那儿获得多少优质的教育资源。有人还说,不仅现在时如此,就是旧时的私塾先生也鲜有人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的。


笔者环顾周围的教师,发现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十分惊心的事实。教师自己的子女能成为优秀人才的不是没有,而是少得很。更奇怪的是,这些优秀的孩子还相对集中在父母是教研工作人员或学校行政的范围里,而真正一线教师的孩子实不多见。为什么会这样?


有人归因于一线教师生存压力大,工作量过大,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无形中令自己的孩子处于竞争的弱势。但笔者认为,远不是这么简单的因素所致,而是身为教师本身对教育自己的子女存在许多的盲区。


角色混乱——常把家庭当学校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是真正的学校教育跟家庭教育应该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和在学校的心理角色也是截然不同的。


要孩子听话的心理定势


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唯师者是尊,对教师的旨意多不会违背。教师也习惯以听话乖巧当做衡量学生德养的一条重要尺规,把不听教、言行不合常规的孩子视作后进生。长期的职业习性,使得大多数教师在心理上有一种定势,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像班上某个特别难教的孩子一样最终成为差或坏的学生。


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子女也像对学生一样,格外严谨,要求孩子言行举止中规中矩,以对老师的态度对父母,以言听计从为尺规,不可有超常的举动。


长此以往,最终导致孩子失去个人独思的空间,总是处于屈从的心理状态,极难获得最大创造型个性的发展


过于关注细节


此外,一线教师普遍爱唠叨,容易关注琐碎的细节,对孩子过于个性化的举动都视作大不敬,会不遗余力地对孩子进行教导,尤其偏爱说教。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遇事也会更多地考虑困难的一面,他们关注细节过程比关注结果要强烈,对处事难度的预设会更为仔细,因而也容易产生退缩情绪。


形成固定的训练模式


当教师久了,对学生的言行举止都有了一套固定的训练模式。多数老师都不喜欢过于活泼奔放的学生,尤其是那些有奇思怪相、言行出格的孩子总是会备受打击。教师生怕自己的孩子也是学校的调皮生,因此,总是要求孩子乖巧、稳重。


求稳的心态会“遗传”


再者,目前的现状,不少的教师实际上是觉得教师行业比较稳定而从事教育的。有一位名叫三铺展的日本作家写了一本正被许多读者捧读的书——《阶层是会遗传的》,用于描绘目前中国教师这个职业的传承心理更是恰当不过了。

教师自己是害怕从事高风险的职业的,都是希望能稳定就好。

这种职业心态也会对自己孩子的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笔者的身边,多数教师的孩子最终是以能谋求到一份相对稳定的职业为追求目标。不敢冒险,不敢挑战,不敢尝试,这些独创个性的致命伤似乎在一线的中小学教师身上格外集中,无疑也会导致自己的孩子因袭这种个性。个性决定命运,把孩子的个性打磨得过于平整后,留下的就只有自卑、怯懦、服从了。


职业惯性——再教育意识薄弱
小楼昨夜听风雨

实际案例中,我们看到一部分优秀的教师家庭,能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尤其是注重早期教育,小学阶段就让孩子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惟分数论,敢于放手让孩子尝试课堂外的领域。这些孩子最后都十分优秀。

大多数一线教师丧失了对新知识的感知力,普遍陷在繁琐、庞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每天的时间都被教学任务挤占得满满的。



若多的教师穷于应付每天的教学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接受再教育。许多老师几乎不阅读,不接受任何新的教育理念,整学期就只抱着一本教参和教材进课堂。


这样的教师似乎一整天都在忙,他们相比于那些富有创新精神、日不离书的教师而言,更忙碌而辛劳,可没有多大的实效。


不难想见,在孩子的眼里,这类身为教师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个捧着书本谋生的人而已。


这类教师的落后观念和陈旧的教学策略,也会相应地带到家里。因此,许多教师的孩子在中小学考试成绩还不错,书本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可是孩子的视野却极其狭窄,关注社会和人生的热情不够,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却相对低弱,他们的心志也相对脆弱,极少有远大的抱负。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种榜样的力量能左右孩子的终生。倘若整日跟知识打交道的父母其实并不热爱知识,那么,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会由衷地尊重知识。



一个教师如果只是纯粹地把教书当做一份谋取薪水的职业,于此相应的琴棋书画、弹唱说写、人生哲理等高雅情趣和智慧并不能进入他的现实生活,那么,对孩子而言,当教师的父母并不能凭借自己这份职业魅力惠及孩子,孩子也不会以父母是教师为荣。


因此,做一个阅读型的教师,做一个有高雅志趣的教师,对学生固然意义重大,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孩子有着固本培元的作用。孩子无论在哪一个成长阶段,父母都能以一个真正的教师的高度跟孩子沟通,那么,无论多么平凡的孩子都会脱颖而出。


社交狭窄——人脉资源贫乏


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圈相对狭窄,对社会的接触面也相对少。虽然面对来自各个阶层的家长,但毕竟有距离感,多是止于表面的交流。


长期单一而封闭的校园生活,使得教师的心智也普遍单纯且不善交际。这种生存环境对于教师自身而言可能习惯了,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大碍,但对教师的子女而言,尤其是对城市的中小学教师子女,会有很大的制约。


父母人脉资源的困乏,社会活动内容极少,无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动空间,孩子的视野也会相对窄小。

所以,大多数普通的教师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个性上都显得小心谨慎,缺少敢闯敢拼的士气。




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一定从自身做起,要关注时代的走向,要创造机会让孩子了解现实的不同层面,培养孩子对社会的感知力。


寒暑假,要带孩子外出走动,增强孩子的阅历,还要鼓励孩子多跟不同层面的人交往,要敢于在陌生的环境中确立自己的主张。


教师,尤其是大中型城市中的中小学一线教师虽然较少机会获得丰厚的社会资源,可是有较长的寒暑假,周末也相对轻松,可以设法把孩子带出去,创造各种条件拓展孩子的视野,带孩子郊游、上兴趣班、去福利院做义工,专注地研究某种动植物,到大街小巷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


这些有益的活动,只要坚持做一两样,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孩子处世的情怀,会增强孩子主动跟人交流的愿望,提高孩子感受实践之美的能力。

总之,身为教师,面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必须把对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当做重大的人生课题来对待。要客观对待自身的工作环境,变劣势为优势,为教育子女多出一份心力。现实生活中,许多优秀的教师都以自己的子女不成才为硬伤,那种终生之痛无药可医。

有一位过来人说:“再优秀的老师,如果自己的子女没有教育好,其优秀的程度都是十分有限的。”把这样一个沉重的话题揭示出来,藉此与所有的教师同行共勉:

先成为好父母,然后才是更好的老师

(来源: 国际创客教室)

转 发 是 一 种 美 德  

往期文载阅读

1.《中国教育报》黄元华:人间有味是读书!

2.黄元华:不能让孩子在家太舒服!

3.【深度好文】流淌着诗意之美的数学教学

4.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可以这样辅导孩子(资深班主任的建议)!

5.背完这些美到骨子里的美文,你的作文水平肯定会提升一大块!

6.深圳一模“59分作文”为何让人惊喜得不知所措?

7.【震撼了所有学生与家长】高考后如何规划人生?

8.2018必考! ! 各科核心素养这样考! 权威解读,重磅发布!

9.哈佛华人教授狂泼冷水:谁说中国学生基础好?纯粹自我麻醉!

10.胸怀大做小事,志存高远踏实地

11. “队长,念名字时加点菜哟!”

12. 【感人至深】平实中尽显真诚 从容而内蕴豪情

13.傻熬夜不如巧学习!20个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转给学生

14.新高考时代已来临,2018年高考的变与不变!附最全应对

15. 高考前35天提分秘籍:有方法的“全力以赴”才能创造奇迹!

16. 课堂展风范,讲座传真经

17. 【广东两位资深名师】高考前3天励志演讲与贴心提醒

18. 酣畅淋漓的课堂 催人奋进的氛围

19.【教师节特刊】黄元华致教师节:师者的睿智与高贵!

20.一篇精短日记,竟让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兼校长"读哭了"!

21.孩子抗拒的不是我们的教育内容,而是我们的教育方式 !

22.你每天玩手机的时间,分给她一小时就好

23.有远见的父母,都要狠得下心肠!(强烈建议有孩子的都看看)

24.这老师是鬼才: 把中华5000年历史画成“一根轴”! 全班56人拿满分

25.师长必读:能有这样的母亲,何止富三代!

26.文科生的春天?世界正悄悄奖励有这5种素质的文科生

27.一篇难得的绝世好文

28.著名数学家杨乐:中学阶段如何学好数学

29.【重磅】聚首横高研教学,专家引领谋发展

30. 你怎样与领导说话,你就怎样与学生说话


请长按识别二维码并关注

“情怀君家园”宣言

总有一种力量催人奋进,

总有一种情怀令人感动。

总有一些事让人不忍放弃,相携坚持,

总有一群人胸怀理想,心忧天下。

精诚合作,互助共进。

天下兴亡,你我责任。

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感恩有您,情怀永存!

平台重在分享,除署名外其余内容均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版权属于作者,如有侵权烦请联系删除。 

号常年恭候各界朋友惠赐或推荐与教育相关的文章,投稿邮箱:2603126632@qq.com。有意合作者请联系“情怀君家园”园长黄元华主编微信:hyh669999。欢迎您的光临!感谢您的分享、转发和留言!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