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沈致隆 | 不可忽视的艺术教育(附活动预告)

2022-04-02 22:09:50

 工作学习紧张,压力太大,参与艺术活动,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看话剧,心情放松了,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是体育吗?艺术活动“寓教于乐”,至于审美认知,通过艺术作品认识了自然界,了解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以及人类的生活,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不是智育吗? 所以说,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有非常重要的教育功能。

我这里所说的艺术教育,不是培养艺术家的教育,不是职业艺术教育,而是公共艺术教育,也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公民的艺术教育。它的功能,体现在人们常说的“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上,也就是说美育可以辅助并促进德育、智育和体育。具体表现在:


审美娱乐、艺术人生


人的需求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温饱,和动物是一样的,要活着。再高一个层次的需求是事业,就是除了吃饭还要做点什么,三百六十行,在哪一行里就想在那一行里干好。做学问的想做大学问,念完学士还想念硕士,念完硕士还念博士。外国还有“Doctor of Science”,科学博士,比哲学博士高得多得多,需要至少有几十篇文章在国际一流杂志上发表过,学术造诣震惊世界才行。


我在英国利物浦的时候,1984年利物浦大学给中国人授予了一个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是北京大学的侯仁之教授,时年73岁。他1980年就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生研究历史地理,成果卓著,做出了大学问,才获此殊荣。


就中国来讲,当了教授还想当院士,当了院士还有科学博士和诺贝尔奖需要拼搏。杨振宁、,事业无止境。就是农村老太太养鸡,养了10只,还想养20只,也没有止境,也是事业,这是第二层次的追求!


第三层次的追求就是审美,艺术欣赏就是审美,需要欣赏音乐、美术,看电影。不管是否有文化,农村老太太也要看评戏、河北梆子,有审美要求。一次讲座结束后一个通县农民告诉我,他小学没毕业做了养殖专业户,特别有钱,千万富翁,《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磁带当时已经听烂了六盘!我说审美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这个农民也认为是。


哈佛校长说得好:“我们培养的人首先要找到一份工作,但是最好的教育(best education)不能仅仅满足这个,要使培养出的学生除了找到一份工作以外,对自己,对社区(community)来说,要度过更有价值、更愉快的一生(more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life)。”


可见文学艺术是人类的共同爱好,超越了时代、国界、地域、阶层。


丰子恺说:


从前的人,都以为艺术是模仿人生的,但英国诗人王尔德(Oscar Wilde,1856—1900)却进了一步,说‘人生模仿艺术’。卢梭做了《爱弥儿》(Emile),法国的妇人大都退出客厅与跳舞厅回到育儿室中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生的最高审美境界是“高峰体验”(peak experience),此时感到强烈的幸福、狂喜、顿悟、完美,这样的境界,可以在艺术审美中达到。

多元智能理论之父、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兼钢琴家霍华德·加德纳在阐述存在智能时说:“当我欣赏或者演奏某些特定的音乐时,我会忘记世界上的一切,失去时间与空间的概念和知觉,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和宇宙融为一体。这种体验,使我感到一瞬间变得非常富有和高贵,却又显得十分渺小。”很明显,他在欣赏或演奏音乐时感受到了高峰体验。

我曾看到一篇搜狐博客,题目是《央视捧红多少“小鲜肉”?》,批评的意味很明显。但别忘了央视4频道的文艺栏目《草根大舞台》,却值得表扬。这个栏目向亿万观众推出了一批普通体力劳动者之中的业余歌唱家。


这批人都是农民,从大衣哥、草帽姐、山楂妹、玉米妹等观众给予的昵称,可知他们都处于社会底层,为了生活不得不整日辛苦操劳,但唱歌成为他们每日从事繁重的劳动必不可少的精神寄托。


他们惊人的艺术潜能、朴实的心灵和对家乡父老的深情,足以让无数职业流行歌星和追求表面风光的“小鲜肉”汗颜!


《中国日报》网评“大衣哥”朱之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他用歌声慰藉心灵、用歌声体验生活、用歌声寻求快乐。”

 

老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演绎到原著第七十三回“黑旋风乔捉鬼,梁山泊双献头”,对比原著增加了一个细节,讲的是李逵随宋江大闹东京后在返回途中,误以为宋江和柴进抢了宋太公的女儿,回山寨后砍倒了替天行道的杏黄旗,与宋江赌头输了,众将求情无效,他心甘情愿受刑前,提出一个要求,令人惊叹的是这个要求不是他平时最爱的吃肉喝酒,而是请一位兄弟陪同前往刑场。这位兄弟是水泊梁山三十六天罡星排名最后一位,天巧星浪子燕青。


李逵的最后要求就是在断头之前,由浪子燕青为他用笛子或箫吹奏一曲,为他送行。李逵解释这个请求的原因虽然是脏话,但意味深长:“那玩意儿(指笛箫的吹奏)真他妈的好听!”


目不识丁、鲁莽蛮横的李逵,临死前对艺术审美的追求竟然如此执着!最终的结局是李逵后来杀了强盗,救了宋太公的女儿,因乡亲们的说情没有死,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今后对艺术审美的爱好,恐怕会更甚!连如此鲁莽的乡野武夫,都渴望拥有艺术人生,何况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和教师。

以美辅德、陶冶情操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有三个功能:教育、净化、快感。“快感”就是审美娱乐,“净化”就是陶冶心灵,提高道德修养。


孔子的教育思想之一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说的就是艺术有德育的功能。也就是说“诗”能够使人从伦理上受到激励,“礼”使人懂得行为规范,“乐”可以陶冶性情和德行


这里的“诗”,应该理解为广义的艺术作品。通过艺术鉴赏,使人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和感情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教育使受教育者自觉自愿、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其效果远远胜过空洞的说教。


使受教育者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恐怕都是德育的目标,艺术作品完全可能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毕加索说:,绘画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武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37年初,毕加索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一幅装饰壁画。在构思期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德军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决定就以这一事件为壁画《格尔尼卡》的创作题材,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平民的哀悼。


 这幅画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聚集了残暴、恐怖、痛苦、绝望、死亡和呐喊。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手捧死去的孩子号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身残倒地、断臂而仍然握着断剑的战士,濒死长嘶的马匹,。

画家以象征和半抽象的立体主义手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着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苦难的巨大的悲悯。


毕加索对于自己的作品经常保持沉默,希望给予观赏者自由的体验空间,但是对于《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他说:“牛代表残暴,马则代表人民。……那幅画是存心向人民呼吁,是有意识的宣传。,。


战争结束后,毕加索又参加保卫和平运动,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宣传画《和平鸽》。为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毕加索作出了很大贡献。

(节选自《科学与艺术——沈致隆美育演讲精选录》)


讲座预告


 科学人讲坛世界读书日特别讲座


主讲嘉宾:沈致隆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


讲座时间:2018年4月21日(星期六)10:00-11:30


讲座主题:《科学与艺术的联系与交融》 


讲座地点:北京


本次讲座,沈致隆教授将与读者们共同探讨科学与艺术的异同。讲座将列举中外科学家和艺术家的生平、成就或作品,说明科学与艺术虽然存在明显差异,却有三个共同点:献身精神、创新意识和美学追求;其次将阐述科学与艺术的交叉和融合,有利于各自领域的发现和创新之观点;最后以哈佛的大学理念为例,强调同时具备科学精神与审美素养,有益于想象力的发挥和身心健康。


讲座涉及物理学、化学、文学、哲学、美学、医学、音乐、美术、电影、舞蹈等学科的理论、实验或作品,以知识性为主。 


具体讲座时间、、地点为准。


讲座咨询、报名:chuanbo@mail.las.ac.cn  


大夏精品

以学术普及为旨归

一本书读懂科学与艺术

全面提升文化艺术修养

《科学与艺术——沈致隆美育演讲精选录》


沈致隆 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更多精彩

成尚荣 | 做第一等的研究

李永梅:少年江湖,少年行

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你做到了吗?

齐学红:专业性与道德性的分离:教师角色的现实困境


2018年,欢迎您到邮局订阅《教师月刊》

或者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淘宝订阅

 • end • 

图片作者 | 杨坤

实习编辑 | 张彩云

审读编辑 | 王京 李永梅 郭雪丽

大夏书系阅读热线:010-82275571

官方网站:www.dxjy.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