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学习体会:《案例教学法》——商学院 张思檬

2020-09-26 03:58:36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

    这种案例教学法到了19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 Task Force)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A Nation Prepared:Teachers for the 2lst Century)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1990年代以后之事。


    案例教学法的界定


    案例教学,就是将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以案例为中心,围绕一个教学目标,课前进行策划与准备,通过教学双方的共同讨论分析,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



    为什么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能够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由于教学中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


    生动具体、直观易学

    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但案例教学不会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


    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

    众所周知,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应该转化为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障碍。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听没听、听懂多少,要到最后的测试时才知道,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学生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由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

    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


    客观真实性

    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加入编写者的评论和分析,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较强的综合性:案例较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


    深刻的启发性

    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突出实践性

    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学生主体性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其中、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


    过程动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结果多元化

    通过讨论和引导,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很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案例本身。



    有效的案例教学法能够实现的教学效果



    如何开展案例教学?


    教师精心设计

    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好符合教训目的和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案例。教学案例的内容设计和文稿编写的质量是案例教学效果的最重要保证,案例应来源于实践,教师在真实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计。案例应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小组讨论准备

    将学生以3-6人划分多个小组。小组成员要多样化,这样他们在准备和讨论时,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就多些,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就更深刻。各个学习小组的讨论地点应该彼此分开。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教师不应该进行干涉。


    小组集中展示

    各小组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发言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小组集中讨论的这一过程为学生发挥的过程,此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的发言和讨论是用来扩展和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程度的。然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总结阶段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如何挑选教学案例


    相关性

    注意所选案例要紧扣教学内容,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所选案例必须是针对课程内容的。


    典型性

    即案例内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而不是实践中根本不会发生的案例,且典型的案例往往涉及的关系比较全面,涵盖的知识较多,有助于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所学理论加以验证,从中得出正确结论。


    真实可信

    案例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具有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尤其面对有实践经验的学生,一旦被他们发现是假的,虚拟的,于是便以假对假,把角色扮演变成角色游戏,那时锻炼能力就无从谈起了。


    客观生动

    真实固然是前提,但案例不能是一堆事例、数据的罗列。教师要摆脱乏味教科书的编写方式,尽其可能调动些文学手法。如采用场景描写、情节叙述、心理刻画、人物对白等,案例可随带附件,诸如该企业的有关规章制度、文件决议、合同摘要等等,还可以有有关报表、台账、照片、曲线、资料、图纸、当事人档案等一些与案例分析有关的图文资料。


    案例的多样化

    案例应该只有情况没有结果,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处理办法和结论。后面未完成的部分,应该由学员去决策、去处理,而且不同的办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假设一眼便可望穿,或只有一好一坏两种结局。这样的案例就不会引起争论,学员会失去兴趣。从这个意义上讲,案例的结果越复杂,越多样性,越有价值。




    附 张思檬《长虹集团应收账款管理案例》,供您参考。



    文中部分资料及说法摘自网络


    编辑 / 黄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