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多彩日志 精彩故事——2017学年夏小教育日志精选(五)

2022-02-13 03:17:28

2

1

8

点击夏演小学

关注我们

三 月耿合燕

三月
我在等
粉色的微风
送来一场像雾像风的细雨
湿润几十年来的风尘仆仆
还有那日渐干枯的心
让心中的种子再次萌芽
开一树灼灼的桃花!

“讲”与“学”的黄金分割

◎楼璐明      

 借用这美好的词汇,最近我想到了教师“讲”与学生“学”的黄金分割。举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学生对自己在学校的语文学习提出这样的看法:“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听语文课。语文老师把课堂分配得有条有理,既开了路也清了道,根本不用我们担心,所有词语老师为我们解释,所有句式老师为我们分析,把所有难以理解的东西通俗化,而且课堂上从不提问。我们在课堂上是备受宠爱的婴儿,这真让我们受宠若惊。我们是在坐享美味的‘鱼’。但青春的我们不安分,我们想去抓‘鱼’。”

因此,我觉得教师绝对不能一味地传播知识,而是要想怎样把“一言堂”变成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但是,有时又会出现另一种极端的现象——教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教师“少讲”或“不讲”作为语文教学创新的标志。在有的课堂上,为了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课件、教具,结果课件代替了大脑,形式代替了思考。为了体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情节上,学生没有时间去朗诵、感悟、积累,课堂教学如水上浮萍。

 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将主体性推得过高了呢?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整合体系。如果教师在给了学生充分的自我、自主、自由之后,却忽略了自己在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的职责,而变成了一个任孩子自由发展的旁观者、局外人,这其实是走向了与“传道、授业、解惑”完全相背的另一个极端“放手、随便、不管”。教师真正要做的是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探索,实现师之“讲”与生之“学”的黄金分割。其实对于语文老师来说,能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就是“讲”。必要的讲,有时候就像“炎夏一杯凉”。该讲的时候就要讲,用精当的讲演和恰当的点拨,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

 也许课堂教学这幅图画永远存在美丽的缺憾。儿童走进语文课堂,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已经初步形成的轮廓走进来的。因此作为教师要着力分析儿童已有的心灵,了解真实的儿童,而如何把握“讲”与“学”的这个度,不仅需要探索的勇气,更需要能力。

座位!座位!(一)

◎陈霜霜        

“老师,打死我也不愿意和她同桌!”

学生小小楼如此坚决的一句话让我大吃一惊。

小小楼是个“听话”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任课教师们有这样的共识。所以,作为班主任的我,将排座位的突破口选在了她身上。但是,万万没想到,一向温文尔雅的小小楼就这么硬生生地拒绝了我关于座位的安排。

“小Y不是挺优秀的啊,成绩也好,你为什么不愿意和她同桌呢?”我尝试着驯服眼前这个“小狮子”。理由很简单,我不愿意轻易改动自己的座位方案。要知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好脾气的小小楼都任性而为,那么不知道班里会有多少“积极分子”闻风而动,到时候座位还不乱成一锅粥。

“你不愿意的理由呢?”我焦急地等待小小楼的回复。

“没什么理由,就是性格合不来”,小小楼似乎自己也觉得很牵强,她又说,“老师,我没有讨厌小Y,我可以和她做朋友,但是同桌却不可以。同桌的距离太近了,如果让我天天和她距离这么近,我会抑郁的。”

我苦笑着,小小楼同学,你是不抑郁了,但是班主任我却抑郁了。就这样的理由也能成立,那排座位的工作谁能胜任?

“老师,我觉得你不懂我们。同桌是多重要的搭档啊,都是你指派的,很多人都不乐意呢!”小小楼口中的“很多人”一下子触动了我敏感的神经,似乎班级的和谐稳定突然因为小小楼的“爆料”,而面临巨大的挑战。我曾经在上届班级里用极大的怒气落实过座位的安排,但是那一幅幅苦瓜脸至今仍印在我脑海中,而且在强制安排之后,班级里也只是表面上风平浪静,其实是暗潮涌动。后续各种同桌之间的矛盾应接不暇,让我疲于应付,现在,小小楼脱口而出的“很多人”提醒了我,难道这一届我又要重蹈覆辙了?于是,我觉得好好的调查一番。

班级的调查的结果印证了小小楼的话,有近一半人不满意座位的安排。我固然知道班级排座位的事情是众口难调,但是也不曾预料到“同桌而坐”可以埋下如此多抑郁的种子。可是,怎么安排座位,真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在征询同学意见的时候,七嘴八舌之中,一个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干脆不要同桌好了!”

“干脆不要同桌好了!”——为什么不能试试呢?从祖辈读书的时代,到我是孩子上学,再到现在我当班主任管理班级,脑子里关于座位的印象都是“两两一坐”,歌曲也唱的是《同桌的你》,就不能换个方法试试?那么,怎么试呢?不“两两坐”,改为“一一坐”?当然不行,这是考场的坐法,太严肃。那么就分组面对面坐,没那么拘谨。好,就这么办!学生也许不喜欢某个同学与他同桌,但是不可能同时厌恶五六个人和他同组吧?

     未完待续……


 安全大于天

◎陈国燕        

每天的排队出操、吃饭、大课间,甚至中午饭后上厕所都是孩子们的例行公事。因为只有良好的秩序才能够创造更文明的校园环境,只有良好的规则才能建立孩子们稳定的人格特征。习惯决定态度,态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人生,此话的道理特别显而易见,小学生正是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变得尤为重要。

当习惯成为自然,习惯就会成为孩子们的定式。记得一天的排队放学,我正在教室等待最后一位同学关窗离开。听见外面是熙熙攘攘的嘈杂声音,皱紧眉头冲外面盯着,我先克制住“蹭蹭蹭”的火气,只见一孩子侧着半个身子挂在走廊的栏杆上,并且还在不断的使劲往下用力,脚离开地面有几尺高。为了避免突然的叫喊使他没有防备的倒进走廊另外一头。我就走出去问:“你是在干什么呢?”孩子听见了我的声音连忙站回原位一声不吭。我继续问,她战战兢兢的继续沉默不语。别的孩子见了急着叫起来:“是她的苹果掉进去了。”

原本以为的调皮捣蛋而联想的一片乌云立刻散开,这不就是桩小事情嘛!用得着这么大惊小怪。我随口对女孩说道:“去捡出来就好了。”这孩子轻轻地嗫嚅着:“不能踩草丛!”

五个字,字字敲打着我的内心。我确实曾经规定过孩子们,并且口口声声的教导他们,小草也是有生命的,我们不可以随便的去践踏,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小小的生命,即使他不能言语,但是他有生命。一连串的语言在我大脑里回荡,在道德的两难问题中,我应该如何去把持,如何去抉择。我示意孩子绕过走廊,走进草丛捡起来。但是孩子一直坚持着不肯挪动她的脚步。现实让我忍不住众身跃进草丛,毫不犹豫的拾起那个苹果,在一个纯真的孩子的世界里,我的壮举恰似飞蛾扑火,我为了一个苹果而破坏了讲好的规定,当我从草坪爬回走廊的时候,孩子们的眼睛里写满的是惊呆。

一切的规则都是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因此制定规则的前提就是要保证每个人的安全。我只想用行动告诉我的孩子们,你们在学校要好好学习,但是请记住,你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坚持五会好习惯,非一朝一夕之功,无规矩难以成方圆。一年级的时候,会走路是孩子们进入学校安全第一课,因为每一次,孩子们通往厕所的拐角处,是最容易发生碰撞的一个旮旯危险地带,特别是雨天路更滑。孩子们经过这地带犹如走向汽车行驶道路的盲区,急匆匆的非常容易摔倒。在最初阶段,高年级孩子不厌其烦的随机登记名字的措施实在不是那么让人讨喜,久而久之,就会发现孩子在严格的督促中,孩子们更能遵守排队走过的重要性,当一个充满稚气的孩子还尚未能控制好自我的时候,让他们形成一个个良性的小团队反而可以让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收敛。为此孩子们在人多拥挤的时候,能够遵守秩序排队上厕所确实是可以避免很多未知的危险因素。

少先队的工作细而繁琐,在实行各项细则去监督每个孩子的时候,总是有棘手而又不那么让人舒服的时刻,但是作为带班的班主任,我们想要为孩子们的安全负起责任,我们就需要配合少先队认真又严谨的工作,因为一个学校更需要这股向上的力量,需要规范每个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给孩子好的示范,给孩子反复的提醒和善意的指引。因为只有好的校风才能营造好的学校,文明与否,我想我们应当做的是从点点滴滴开始,再谈安全就不是问题了。

看来我还不够“了解”学生


吴延斌

真正关注孩子的成长,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让孩子将自己塑造成为阳光、积极、负责、友善,具有符合此年龄所富有童真,小大人,大小人,我想这才是老师最重要的。

一直以来,我认为教书首要有一条就是管住学生。要想管住学生,就得先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然的话,学生不怕你,以后你的工作就开展不下去了。一次,我正在兴致勃勃地讲课,大家说得头头是道,我也暗自高兴。我请一位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时,我发现他的同桌正低着头,瞧他的神态,思想早飞到九霄云外。顿时,我的内心深处涌起一丝不满,决定借此机会“杀鸡教猴”。于是,我放慢讲话速度,慢慢走到他的身边。全班同学都明显感觉到我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凝固起来了。这个同学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看到我就站在自己的身边,脸一下子涨得通红。课后我反思着自己,为什么非要逼着他说话呢?是为人师者的脸面吗?还是我的杀手锏用错了对象……看来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不仅仅需要学校、老师的不离不弃的智慧教育,还需要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明白怎样培养管理自己是对的,怎样监督自己,朝着怎样的方向努力,最终会成为怎样的人,树立远大的目标,朝目标前进。是的,孩子还小,偶尔的开小差是可以改正的。应该注意是我们老师,在你的课上,为什么有孩子开小差,是不是你教学方法不当?

柔软的艺术

◎滕国锋        

想说:越当老师,心就越柔软。不知不觉,自己已经从教六年了,当初的锋芒毕露也慢慢地消失了踪迹,可以说这是岁月磨平的,但更多是内心感悟出来的。以前,总是想和学生一争高下,斗智斗勇,很多东西明明我说的是对的,学生还不执行,我就非要学生做不可。回首上一届,我真觉得自己很强势,纵然毕业的学生很少会说我强势,甚至曾经被我恶语伤过的学生也没有怪我之意,还会时不时地为我点赞并关注我;但是,但是我内心还是会过意不去。我记得曾对他们说:我以后肯定后悔这样教你们,给你们制造了过于紧张的气氛,最终你们痛苦,我更痛苦。想想也是,他们快毕业那几个月我都没睡好,一进教室就头痛,我的痛苦更大,所以,心还是柔软,简单,不刻意的好。

我现在明白了那样做有时会适得其反,我需要更多的释然,需要顺学生而教,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引导。我会发现这些学生是多么可爱,即使是满地打滚的孩子。这一届孩子可以说更幸运了,因为我变得温和了,学生也会很主动很乐意地来帮我做事(比如班级一有活动,大家都会自发踊跃参加)。从开始的孩子做事我指导,到学会做事,到能把一件事做好,到把一般的事都能做好,就这样一步步地,人人都能把事做好,事事都有人做好,这不就是“助人自助”吗?所以,假如有学生来我家里,我就会让他们洗菜,洗碗(有些是主动的)。如果事事都要我做,那我还真做不了。那我干什么呢?我就做示范,学生做不好的时候,我再去纠正。我想,禾苗从来都是自己长的,农夫适当地施肥,打药,歪了再扶一下,仅此而已,不能越厨代庖。如果老师和家长干了学生的事,以后学生不会干了怎么办?难道要我们一辈子干到底吗?我想对家长说,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能做的事让她做,不能做的教会他怎么做。

溺爱和柔软不是一码事,柔软是内心的柔软,当该严肃的时候我还是会严肃,禾苗该施肥,用药,扶正时我还是会施肥,用药,扶正。柔软,就是一定是要了解学生的内心。最后我当用一句话来时刻警醒自己:我在要求,埋怨,批评,责怪,叹息孩子的同时,我是否想过他处在什么环境?我是否了解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我是否真正理解了他的心意……


-

改变一种方式会更好

-

◎吴鹏鹂        

之前听傅妙玲老师介绍,读了一本名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书,虽然我还不是妈妈,但从中我也受到了启发。其实有很多时候,我们被情绪所影响,就会暴躁的批评孩子,缺少了爱心和耐心,就想让孩子顺着我们的思想走。慢慢地,孩子会盲目的发脾气,有抵触和反抗的行为,这样反而不能认识自己的错误,更不可能反思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我们班级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脾气倔强,当他犯错误,在与他沟通时,你会感觉到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想法大多数是不对的,除了对班级平时的生字闯关(听写)和做数学口算比较上心,其他的事情总会不以为然。比如:站起来总会将身体依靠着某个物体,当你告诉他男孩子应该站如松,他动了两下算听从你了意见,不一会儿又恢复原样。当所有小朋友做眼保健操的时候,他不做,而是东瞅瞅西望望,你告诉他不做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他会说不想闭眼睛。所以我和孩子妈妈了解情况之后,尝试着换了一种交流方式,我改变一种方式:“让我们一起在做眼保健操吧,你可以让眼睛更明亮,下午会更有精神做闯关卡片,老师也跟你一起闭上眼睛休息一会儿,下午也会更有精神和你们学习、做游戏啊!到时候比一比我和你谁更棒!”孩子听到我这样说不会再说不想的话了,还会开心的笑,从那之后他学着做眼保健操了。

我想,如果我们说话时讲究方式方法的,最好是在批评中带点幽默,要鼓励和符合孩子的年龄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接受老师的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实,有时候改变一种方式会更好。

新学期从阅读开始

◎王雅仙        

前些日子和高中同学聊天。聊到她们去上优质课,指导老师觉得她们都太嫩了。在教材解读方面和临场应对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个同学就看了另外一个同学比赛的教学设计,不禁感叹道:“你的教学设计切入点很小,拓展的知识点很多,这样学生更能理解文意。对于文章的理解会更加深入、透彻。”“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她进而问道。“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大概读了50本名师的相关书籍,让我慢慢领会了一些东西。”听着她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她能有现在的水平,都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自己是否也应该沉下心来,看一些书,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专业知识,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呢?

这个月要上交论文参加评比。前几年自己能很快找到论文的切入点,可是今年想了很久也没有什么头绪。究其原因,自己这段时间看书的时间不多,甚至说很少。以前的自己会看一些书,对于自己深有感触的文字会及时做一些批注。看到别人有好的课,会在自己的班上试试,看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再进行调整。在新学期,自己要重拾教学书籍,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最近班上的孩子受伤了。双方家长到学校协商解决。自己对于保险、法律、以及劝说方面都不是很擅长。如怎样算意外伤害?学生受伤是走司法途径合算还是私了更可行?如果真的走司法途径,应该怎么弄呢?自己该如何劝说才会让双方家长能冷静下来处理问题?这时候的自己才意识到,要想把班主任当好,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好好修说话这一门艺术,同时也要懂点法律。

新学期自己除了多看看专业书,再涉猎一些法律、口才、管理的书籍,这样工作上才会越来越顺手。

数学教学点滴思考

◎楼静        

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最令我烦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原因较多,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个人认为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再就是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本身的教学水平,同时我还积极的通过其他途径来完善自己的每一节课堂教学。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一般每道题我都会以学生的视角先做一遍,并且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定具体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对于学生自身的厌学情绪,我通过与学生聊天来获得学生的信息,对症下药,效果比较明显。

我所任教的505班,后进生学生较多,这个班我从四年级开始带上来,对学生具体情况不够了解,我主要采取了下列措施:

(1)在班中继续实行“师傅与徒弟”活动,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教师定期进行抽查。

(2)作为数学教师我每天的工作计划中就有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3)学困生自己制定出具体的学习计划、学习目标,定期在数学活动课上交流总结。

对于一步的计算题,要求用竖式计算,学生就用竖式计算,可是对于教师没有要求的计算题学生不习惯在演算纸上计算,而喜欢口算,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错,想了许多的办法都不能很好的纠正这个问题,没办法只好采取了每节课、每次测试检查演算纸的措施。

总之,我觉得,数学教学是一个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活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会收到实效,避免误区。

我们这样学习语文

◎张琳琳      

601班是由25位男生和20位女生组成的班集体,我与这群孩子在一起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班里的语文学习情况:两级分化比较严重。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上课的发言变得不再积极,相当一部分孩子怕背诵课文、积累古诗词、美文佳句……针对怕背诵、怕积累现象,我想到了评比“识记学霸”“树立学习榜样”等评价方法。

朗读、识记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学第一天,我除了设计“你追我赶”的背诵足迹栏目,主要采用了评比“识记学霸”。孩子们对“学霸”这个词早有耳闻,非常享受当上学霸的光荣感。每周五下午,通过对《语文教材》《经典诵读》《小古文》三个内容进行考核,只要跟上计划进度,就能获得“识记学霸”的光荣称号。

有了这样的评价措施,孩子们学习的热情明显提高了。最近,班上更是掀起一股背诵经典诗文、积累好词好句的热潮。早晨,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早到的同学一定是捧起语文书、或小古文、或经典诵读,坐在座位上大声地诵读着,时而合上书,自己试着背一背,时而皱起眉,想一想,再接着背。

背诵的制度也是相当严格的:组长向老师背,组员再向组长背。组与组之间进行“晒好文”比赛。每天早上,当我示意组长可以向我背诵时,他们准一窝蜂似的向我包围过来,神情雀跃,好似有一种稳操胜券的感觉。

背书的积极现象也促进了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表现,从批改作业中发现,几个平时表现平平的孩子(害怕写作文)在第一次习作中表现尤其突出,不仅从字迹上端正了学习态度,习作的内容丰富具体。楼袁婷、楼依臣、楼栅斐、陈阳凯等同学更是努力认真地学习语文,提前预习课文,做到“三读”,一读通顺,解决字词;二读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三读课后疑难问题。看到这些孩子在自己的语文书上圈圈点点、写写批注,我感受到他们在用心的学习语文。课堂上,我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了,“学习在真实地发生着”成了我们语文课堂的评价激励语。

识记课文重点段落、背诵古诗词经典内容,我们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在学习语文。



听滕特讲座的几点收获

◎姜浩       

3月23日,语文组开展了以“学为中心”的阅读、写作教学活动。其中,滕宝明特级教师的讲座——践行“一课一得”,凸显语文特点,让我收获颇丰。

滕特根据现下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做了四点概括:第一,语文课堂中同一知识不断重复。第二,同一价值难以取舍,语文老师想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最终会变成面面都不到的结果。第三,语文本位过于弱化。很多教师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 ,在语文课堂中常常出现音乐、美术等学科知识,在学科整合时,常常会出现语文本位弱化的尴尬境地。第四,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即盲从尊重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中违背了文本意愿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底线教师依然赞成其观点。滕特结合教材中的典型文本,深入浅出的为我们解释当下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让我豁然开朗。

根据以上语文课堂存在的普遍问题,滕特提出了“一课一得”的教学观点,即一堂课学生学习有收获,能理解一个问题,明白一个道理,掌握一种方法。腾特给我们举了《刷子李》这个例子。通过细读文本发现,这篇课文至少有以下4点值得教学的地方:1.作者塑造人物想象采用了“一波三折”的方法。2.作者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对比的手法。3.作者抓住(动作、心理)细节描写描写人物。4.这篇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天津”味。一篇课文有好几处教学点,那么在有限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将所有的点都面面俱到,讲透彻,因此就要要求老师在认真分析整个单元的课文以及之前学过的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进行适当的取舍。滕特通过抽丝剥茧般的讲解,解释了为何将抓住动作、心理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的核心教学价值。

滕特的讲座处处闪着精彩的亮光,给我们年轻教师注入了新的视野,新的方向。无论遇到什么的课文,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切入点,首先都要求语文老师要吃透教材,细读文本,要有横向的视野比较也要有纵向的语文学科教学体系观,只有踏踏实实的做好备课,上课,课后反思才能在语文的道路上越走越坚实。正如滕特所说,一课一得,若干课就有若干得。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申明

以上文章均属原创,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义乌市夏演小学

微信号:ywxyxx


多彩夏小成就精彩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