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人才兴,则企业兴

2020-11-07 00:47:21

点击上方蓝字“历史的天空1840”直接关注,点右上推荐给朋友。




 01


对于人才的理解,虽不能说“一千个人的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确实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人才的认知是价值取向的体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大异其趣。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人才认知的多样化化,受社会阶段、文化导向、心灵积习、公众教育等影响较大。


价值取向的异化会造成人才认知的混乱,甚至颠倒是非。价值取向的认同异常艰难,必须是物质与精神达成了一致性,二者缺一不可。


人才的认知是第一步,然后才是人才的甄别与使用,以至于逐步形成人尽其才的良性机制。


古今中外,人们无不向往人才的脱颖而出,对于社会进步的促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人类自我的局限性,时刻制约着人才能力的发挥,或明珠暗投,或有始无终,终究功亏一篑而难成大事。


真正能慧眼识珠,惜才爱才,能驾驭人才的少之又少,凡成就大业者必然有这样的特质。


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齐桓公、秦孝公、汉高祖、唐太宗就是这样的人,因此而成就了不世之功。


而历史上大多数帝王因才智平庸,无法识别“随珠和璧”,被奸佞小人所包围,最终轻则碌碌无为沦为历史过客,重则国亡身死落得身败名裂的结局。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才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越来越受到企业集团的重视。


人才的稀缺性必将引发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人才流动成为常态,人才市场逐步成熟。


企业内部存量人才的培养与发掘也是重要的课题,优厚的待遇、良好的成长空间、舒心的工作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等都是吸引人才的因素。


企业大多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人才,纷纷抛出橄榄枝,人才兴则企业兴。


而那些无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企业,终究处于竞争劣势,企业前景黯淡。


现实当中,有些漠视人才的怪现象。一是“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莫进来”,是谓“侏儒意识”,阻断了人才的渠道。


二是任人唯亲,大搞“山头主义”。缺乏五湖四海的广阔胸怀,狭隘自私的利己主义者,排斥异己扶植亲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小人得势,藏污纳垢滋生腐败温床。


三是放任自流不作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平均主义盛行,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企业死水一潭,精神颓废萎靡不振,宝贵的人力资源耗费殆尽。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切弊端皆源于此,企业健康发展丧失活力。



 02


最近,所在企业选拔了两批人才,如春风化雨,灰蒙蒙的天空露出一丝光亮。


一批是三十五岁以下的青年人才,一批是富有经验的技术技能人才。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才的流动犹如企业的活水,如果人才长期淤滞不动,企业就是去了生机和活力。


两批人才的选拔,其意义不可估量,对所有员工而言无疑是一种积极的信号。


尤其是青年人才,所铺就的是一条成长之路,让所有青年员工看到了进取的希望!


长久以来,企业形成了固有的升迁模式,要想发展只有行政职务一条路,形成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奇观。


企业需要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二者对于企业的作用是相同的,不可偏颇。


官僚体制对于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影响根深蒂固,从事管理岗位的行政职务成为价值的绝对体现,代表着成就与荣耀。


比较而言,技术岗位则相形见绌,很难体现其应有的价值。多年来形成的固有机制,丝毫没有改变的迹象,“官本位”的思想衍生出畸形的价值取向——搞技术没有出路。

 

对于企业而言,技术与管理只是分工的不同,二者具有同等价值,可厚此薄彼的价值取向使技术的价值发生了贬值。


人们不再以技术引以为荣,逐渐失去了学习技术、钻研技术的动力,培养工匠精神成为了美丽的谎言。


现实的情况确实如此,技术工人不再热爱自己的岗位,行业技术传统(技艺、绝活)日渐式微,企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


公司最近招聘办公室秘书岗位,许多专业技术很有潜力的年轻人报名踊跃,为何甘愿放弃专业技术而扑向另一个陌生的专业,发人深思!


难道专业技术前途就如此黯淡?难道一个普通的秘书岗位就如此前途光明?


其中所蕴含的令人费解的微妙也许人人心知肚明,可这样的价值选择绝非企业人才价值的真正内涵。


并非对秘书岗位有何偏见,而是对青年人非理性的价值判断深深忧虑。过分功利常会影响思维与判断,往往造成决策短视。


专业技术的追求犹如“十年磨一剑”,要抱持长久坚守的思想,“功成名就”之时那是无上的荣耀。


青年员工的价值取向是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就如从子女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在不经意间显露了真实。

 


03


我比较喜欢和年轻人交流,希望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包括工作、学习、生活以及人生规划。


年轻人是企业的未来,需要正确引导,从而步入合宜的职业道路。技术并非简单的谋生手段,企业与员工之间也并非是单纯的利益关系。


在工业企业里,技术是员工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生存发展之要。对技术的追求体现了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所造就的是高品质、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更重要的是彰显了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


如果失去了这些东西,企业的价值取向就发生了异化,多数人会变得“不务正业”而热衷于“旁门左道”。


纵观世界级百年企业,对于技术的执着追求早已超越了经济价值。在一定的领域,往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步积累形成独特的工艺和超凡的品质。


技术追求已内化为一种精神动力,最大的秘诀在于持之以恒,此之谓“工匠精神”。


年轻人进入企业后,首要的是职业方向的选择,不能目光短浅唯利是图,不能将其作为获取名利的手段。


自身的价值是人生幸福的源泉,价值的高度决定回报的多少,这是相辅相成、自然而然的事情。


自身价值的追求是目标而非手段,如果以此为手段而谋求“非分之想”,就显得目光短浅更不会有远大前途。

 

成就需要付出,不劳而获或走捷径是一种恶劣的企业文化。这里所提及的成就是指个人的内涵,包括个人素养、技术水平、学术高度、业界知名度等,而非金钱、地位、头衔等外在虚幻的东西。


个人成就是幸福感指数的主要衡量尺度,是发自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一些外在的东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企业专业技术“偶像”的缺失是一种悲哀,曾几何时,行业里的顶级工程师、能工巧匠、技术大拿是人人倾慕的偶像。


现在这些都化为虚无而浮华弥漫,企业员工失去了学习的榜样,到底什么才是企业真正的价值所在?


失去目标的平庸与错乱目标的张扬同样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压制新生事物,意志消沉而不求上进。变革举步维艰,员工创造性源泉枯竭了,企业失去了进步的动源。


我曾经和一位有硕士学位的青年员工长谈,鼓励他在专业上有所成就,四十岁左右要达到集团范围内的专家级高度。


他很自然地流露出一种欣喜,相信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愉悦,没有什么比被认同和尊重更令人满足!


获得真心尊重是最大的成就,有时对权力的尊重只是表面的而非真心诚意的,人们不禁会内心自问:你有什么值得我尊重的?


同样也鼓励财务人员考取CPA(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这是很高的目标,许多年轻人视为畏途。有难度,才有价值,因为要付出超于常人的努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04


另一批是年龄较大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对长期埋头技术业务、有技术技能专长员工的一种认可。


由于企业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职务升迁以及辅助认可机制,使得员工一旦岗位确定后就进入了“自生自灭”的固化状态。


僧多粥少,论资排辈,岗位晋升的机会渺茫,有的一干就是几十年直至退休。


这其中不乏有真才实学之人,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对企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如若放任自流或弃之不用无疑是极大损失。


企业整体技术水准的衰减与此有很大关系,有些技术秘笈或绝活随着老员工的退休而消失,企业感到无奈却无补救的举措。


对于人才价值的判断,有时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观念,国有企业丢弃的正是民营企业需要的。


最近有两位老员工离开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民营企业聘为高管,有的甚至在未离职时就被民营企业“预定”。


这确实令人深思,一个视若珍宝,一个却弃若敝屣,为何不同的企业对待人才的态度几乎是天壤之别呢?


民企勃勃的生机、良好的业绩与国企沉闷的气氛、惨淡的经营形成鲜明的对照,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此外,老员工的“传、帮、带”是优良传统,对于新生代员工的言传身教的作用不可低估。

 

企业新老两批人才的选拔是个好的开端,用实际行动痛斥那些置企业利益于不顾,恣意荒废企业宝贵人才资源的“伪君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对人才的漠视是最大的缺德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在短期内根本无法弥补,无异于自绝后路。



自我批判的精神安能可贵,但更紧迫的是寻求一条有效的人才之路。选择富有职业精神的管理者至关重要,职业经理人以发展企业为使命,具有接纳、关怀、成就人才的广阔胸怀。


而那些投机钻营的“利己主义者”,企业的一切不过是谋取私利的工具,根本不会关心企业的发展,更不会有长远的打算。


管理者是企业的“第一人才”,首要问题解决好了才具备内部人才建设的先决条件。


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许会倒逼企业重视人才,但这只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应战。


对于人才机制的建立,有一种较为科学的提法——四支人才队伍,即技术、技能、管理、经理人。大类可以归为两类,即技术与管理,之所谓“双通道”建设。


两个通道各自形成培养、选拔、使用的有效机制,而且要配套价值等同的认可制度,比如主任级工程师要享受中级管理人员同样的待遇。


要倡导技术与管理的专业化同步提升,尤其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更显欠缺。由于国有企业工厂制属性的长期影响,“重技术、轻管理”的固有思维仍然没有本质性转变。


管理的非专业化所带来的后果是混乱与低效,安全、质量、效率、效益等问题层出不穷,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


譬如有些企业的总经理,既没有专业化的管理经历,也没有经过专业化的管理培训,人治色彩非常浓厚。


这样的人员素质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企业的经营效果可想而知,普遍亏损的尴尬局面与此不无关系。


人才问题关涉企业全局,作为“第一因素”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也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


“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形式主义由来已久,于人才管理有百害而无一利。


认识的真正转变仅是好的开端,只有观念落实于行动才能启动人才的宏大工程。


人才兴,则企业兴!期待更多的有能力、有抱负的企业家降临,破解人才困局,激发企业活力,引领企业前行。

 


05


近日,西安与石家庄两家省会城市纷纷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经济逐步形成,中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竞争凸现了人才的劣势。


可以预见,在未来人才争夺战将愈演愈烈。以能源、资金、劳动为优势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而以智力为优势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必将成为常态。


得人才者得天下,这也是西安、石家庄这些中部城市渴望人才的根本原因。


而那些最落后的地区至今没有醒悟,目光依然盯在招商引资上,殊不知没有人才一切都是枉然!


真正落后的是观念,根深蒂固顽如泰山岩石,引进人才最需要的是适宜于人才发展的环境,物质的诱惑或许只是权宜之计!


    长按二维码关注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