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西关小学语文组教师参加“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团队观摩课”活动(下)

2020-10-30 23:16:47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教育之行

      始于足下

 有目标,就有抵达彼岸的那一天
(☆_☆)

不忘

初心

砥砺

奋进

        为了更好地践行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开阔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4月20日下午,在王校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一行10人由李晓惠主任带队,来到兰州,于21日,在兰州碧桂园国际学校参加“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团队观摩课活动”。整整两天的学习活动给了我们和名师零距离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语文教学最前沿的精髓所在。培训中既有课堂展示,又有专题讲座。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 

晨曦细雨育桃李
金秋硕果慰园丁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团队观摩课”活动有感 

罗会文

      4月21日-22日,为期两天的“中国教育梦—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在兰州市 碧桂园学校隆重举行,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短短两天的集中听课学习,接收到的信息量很大,细细品味真是受益良多。即使再累,也是值得的。

     这次学习活动是以清华附小“1+X课程”研究苏轼作品展开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几位名师呈现的都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选材都与苏轼有关,有成语教学张华毓老师的示范课《苏轼成语》,有单篇经典教学胡兰老师的示范课《书<戴嵩画牛>》题跋教学,也有整本书的导读王峰老师的示范课《苏轼之交》,并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让学生通过阅读全面了解苏轼;每个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把儿童的问题作为课堂的教学内容或环节;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思考—发现—共学—汇报”这种模式来进行学习;老师都在带领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的语言深处,挖掘那些藏在文字背后的感情,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母语的博大。

       尤其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玲湘的示范课《苏轼古诗一组》让我们感受到古诗教学的方法与技巧,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印象苏轼、印象西湖、印象人生三个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诵读、想象、对比,体悟苏轼的人生情怀和态度。她精心选择阅读材料,有机整合材料,教给学生“速读”、“略读”、“精读”、“跳读”、“比较阅读”等阅读策略,让师生回归生活世界的“阅读”状态,开拓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吟唱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课堂推向了高潮。让在场的每个老师都忍不住叫好。我想作为语文老师,真的要苦练多方面的才能,尤其是修炼语言方面的功力,这样的课堂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一定会被母语的力量所感染。。课堂上无论 王玲湘老师站在哪里,她都是在为学生做着助力,她站在黑板前,为学生雪中送炭;她站在学生身后,微笑着,不打岔,让孩子尽情表达;她站在学生身旁,为学生推泼助澜。课堂上,王老师的肢体语言、声音和表情依然那么富有感染力。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让人感受到她对课堂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的关系,让前来学习的老师无不拍手称赞。当今课堂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名师的课堂使我感受到语文教学思想的改变、语文课堂方式的改变和每个孩子的改变,这些感受一定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我们日后的语文教学产生影响的。

       我们不仅观摩了清华附小老师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还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的讲座,特别是林长山老师带来的讲座《成志教育使命驱动下“1+X课程”的深化实践》。他的讲座时而灵动,时而睿智,时而幽默,时而儒雅,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让我们学习了前沿教育理念,感悟了“1+X”的课堂魅力。所谓1+X课程,“1”:指整合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该课程内容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既落实了国家规定的基础性课程,同时又超越了教材。“X”:指个性化发展的拓展性课程。形成既遵循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普遍认知特点,同时又体现“清华烙印”的校本课程及个性化拓展性课程。“+”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促进“1”与“X”相辅相成,达成“1”和“X”平衡的或增量或变量。“1”与“X”相结合,共同达成学校“十个一”的培养目标。尤其是作为班主任转化问题生迪迪兔同学的真实案例,让人感动,让人敬佩。

       短短两天的时间,我们看到了课改的最新、最前沿的教学成果,体会到从语文课堂走向育人成志的道路。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对语文教学有更新更高的认识。我们将借本次外出学习的东风,不断改进、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自己不断地成长与提高。

回到母语   回到儿童  回到教育

周世军



       这次有幸聆听清华附小的“1+X课程改革”及“语文主题教学课程群”的观摩活动,说说清华附小全学段、全学科横纵打通的主题课程群。

       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年,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形容李白和苏轼叫“李江苏海”,说苏轼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一个工程师,创新的画家……这就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个丰富的苏轼。整个大的阅读系列活动就全面展开了。首先构架提纲,依据学科课程构建主题活动课程,以及儿童的自选个性课程,并以此内容划分为低中高分类。

       就语文学习本身来讲——结合二年级统编教材“成语天地”中苏东坡的诗句“龙飞凤舞”,引出由苏轼而诞生的“坚忍不拔,水落石出,雪泥鸿爪、明日黄花”等十几个成语典故。学生呢,也就讲这成语故事,还顺便积累带出的诗词。中高年级,由课文《题西林壁》《望湖上初晴后雨》《望湖楼醉书》引出苏轼另一些诗词的学习积累,以及整本书《苏轼传》的导读。还在课前的三分钟演讲,每日吟诵中融入相关积累。

       就其他学科学习来讲——英语课上苏轼的诗词,如何用英语来表达;音乐课上一起来吟唱;书法课上写苏轼诗词。美术课上不仅题画诗,还画苏轼的风骨。

       就主题实践活动来讲—— 低年段成语嘉年华;中年段诗词大会; 高年段戏剧演出。假期孩子们还去东坡故居,泛舟西湖,感受苏轼笔下的西湖之美。这个时候,他们在真实的场域,就把这些经典活化了。

      就儿童自选个性内容来讲—— 有的学做苏饼,甚至有的做苏东坡肉,有的做团扇……有的高年级同学自发组成小课题研究小组。有一个小团队想用数字理解苏轼究竟是怎样“颠沛流离的坎坷人生”。于是小组聚焦苏轼被贬的“黄州、惠州、儋州”路线(除去水路)经过的地点,利用百度搜索、数据分析等工具手段,以当时的古都开封为起点,聚焦查找资料,画出苏轼走过的路线,做古今地名的对比,然后进行路线的数据分析。

       苏轼一生至少走了1660多千米,去掉水路,相当于清华附小400米的跑道,要跑4万多圈;相当于400多个马拉松; 相当于红军长征的距离,再加上操场跑10250多圈。然后开始让时间再形象化:坐飞机至少27小时,需要3300多小时,坐着最慢的飞机也得绕地球16圈之多;相当于赤道的四分之一……不仅远,由于被贬不能做官车,陆行,中间遇到各种天气变化,路途泥泞,生病以及亲人去世,各种风险伴随,最后该小组结论——比起在这个小项目研究过程中要阅读的大量材料,遇到的古今地名对照,路线地图描绘等困难,怎能道尽苏轼的坎坷?苏轼被贬,走的路真长,生活真艰辛,人生真曲折,真是颠沛流离的坎坷一生,如果没有豁达的心胸,真不知该怎么活下去……苏轼校本实践课程整整进行了一年,经过如此的调查分析、研究探索,学生们真要学习苏东波的刚毅坚卓,“老夫聊发少年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

       亲近母语不只是语文老师自己的事,她是全民族的事,是所有学科都要参与的事情。通过各式的主题将多种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实现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统整式发展,激发儿童对母语的热爱,提高儿童的母语素养,进而塑造儿童的情感世界和精神世界,培育完整的人。

       一句话,永远不忘初心:“我是教母语的,我是教人学母语的,我是用母语教人的。” 

       “语文教师不是教教材的,而是用教材教学生的。”


彼此接力

共享芬芳

―― “1+x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团队观摩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金艳红
     

       伴随着和煦的春风,我有幸在兰州碧桂园学校聆听了清华附小专家一行为我们带来的“”1+x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观摩活动”虽仅仅只有短暂的两天时间,但清华附小老师的博学多识、才华横溢、朴素端庄、精湛过人的教学技巧让人心头为之一震,我发现这才叫美,是一种真正的人格魅力之美,是一种为人师者的高尚之美。
      通过两天的学习,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清华附小的育人理念,基于造就完全人格教育的使命,。他们的“成志学校”,“成志之路”教会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为理想而读书。
,一切以培养一个完整的孩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深度整合,实现单学科、学科间、消弭式整合等方法,为学生学习形成了一个大融合,大贯通的绿色通道。清华附小副校长王玲湘老师是这样比喻的:“如果单学科是学生手中的一把手电筒,那么整合学科便是学生头顶的那盏灯,将会照亮学生学习的整个角落,那么你愿意选择哪盏灯呢?”所以他们整合学科,构建主题课程形成了单篇经典教学、群文教学、整本书教学、主题实践活动四种样态。团队专家们也选取了苏轼这一伟大人物,为我们呈现了这四种样态下的不同课堂。循循善诱的胡兰老师的单篇教学《戴嵩画牛》;博学睿智的王玲湘老师的群文教学《苏轼古诗一组》;干练帅气的王锋老师的整本书教学;幽默风趣的林长山老师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认真聆听这几位教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课堂,我感觉是一种陶醉,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升。提升了我们的教育观念,指明了我们的教学方向。
      。培养健康、阳光、乐学的学生。其中的“1+x”中的“1”就是优质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而“x”则指尊重儿童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发展其个性特长。可以一笔好字,一副好口才,一个好体魄……林长山老师通过本班学生实例,专门展示了一些别人看着都头疼的孩子,通过本人兴趣爱好,另僻其径,如通过绘画学习数学……并经过长期努力使这些孩子慢慢变得优秀。从而使我明白教育需要灵活变通,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点燃学生的学习心灯。培养其聪慧的头脑,高尚的内心。
      ,就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加强阅读兴趣的培养,从学校阅读课、阅读日、阅读周到分段分年级为学生全方位提供经典必读书目,选读书目,老师通过阅读课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做一个真正的爱读书,会读书的人。
,就需要教师有博学的知识,过人的教学方法,并会使用多种教学工具,做学校教育的行家里手,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拥有的,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思考、砺炼……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让我的心灵如沐春风,在从教的道路上,眼前豁然一亮,相信在这些教育行家的指点下我们的从教之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清华人,就是不一般

汪娟娟

       2018年4月21日,在兰州,我幸运地参加了“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团队观摩活动”,听清华附小老师的课堂和讲座,我最大的感受是:清华人就是不一般!

       这让我想到了曾经读过的一个故事:几个农村妇女有一次去了大城市,大家都很开心,他们看到了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好东西。可是有一个妇女蹲在地上大哭了起来,当大家奇怪地问她为什么哭时,她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好的地方?为什么我从来都不知道呢?”

       我的心情和这位哭泣的农村妇女的心情有些相似,无论是他们的讲座还是她们的课堂,我都觉得和我的生活是那么遥不可及!清华附小以窦桂梅校长为中心组成团队,一边研究一边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反过来实践丰富理论,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教育体系。这次讲课的四位专家都是全国名师,硕士学位,各种课题研究人员,他们讲的内容有些我听得懂,有些还是听不懂。真想去看看他们的老师和学生是怎样生活的!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站在培养完整人格的高度教学生。他们提出“成志教育”,成志教育的使命是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志”包含三层含义:一表现为儿童内心所向的理想与抱负;二指儿童为追随志向而拼搏的意志和品质;三指儿童在二者融合中人所要付出的实践和行动。他的核心素养是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审美雅趣,学会改变,天下情怀。具体到课堂目标是:一流好品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个好思维,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清华附小学生的外在形象是健康,阳光,乐学!这样想来,,那么多赫赫有名的人物也就不足为奇了。而我们清水县的高中,多少年来都没有一个能考到清华北大的学子,我们甘肃省也没有多少考到清华北大的学生。这种教育上的天壤之别是我怎么想也想不到的,怎么说也说不好的。 

      我不知道这次培训学习能有多少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去,但我的心情是激动的。就像海明威笔下的好狮子,它离开威尼斯去非洲过了一段日子,当它意识到自己又回到了家乡时,可也到底出外开过眼界了。



心中有风景   花自满香来

      4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清华附小1+X课改创新成果展示”暨“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短短两天,聆听了清华附小专家们的精彩课程和讲座,接触到了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改资讯,领略了名师们精彩纷呈课堂实况,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不虚此行的感觉。

        在林长山老师和王玲湘老师的主题讲座中,都展示了清华附小先进的课改新理念,清华附小以立人思想教学,要求学生有“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希望学生拥有聪慧与高尚的人生。既要有知识还要有品格,是完整的健康的人。清华附小的三张名片:微笑、赞美、感谢。在几位老师的教学展示中,能时时看到老师对学生实际的赞美,发自内心的赞美与夸奖,激励学生不断进步。老师上课是面带笑容的,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感觉。

        林长山老师的主题讲座中提到了本次研究课的三大亮点:第一,充分体现了清华附小“整合”的课程理念。第二,充分体现了清华附小“1+X课程”中“预学、共学、延学”“一单、一问、一练”的教学模式。第三,充分体现了清华附小小组化学习、。

     从他们的课堂中,我们看到了清华附小独特的语文教学模式“预学——共学——延学。他们以“预学单”为导航,引导学生自学;以“共学单”为目标,引领学生共同交流学习收获;以“延学单”,拓展学生课外视野。构建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让前来学习的老师们无不拍手称赞。现今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几位老师都采用小组化的学习方式,在他们的教学过程中能发现,老师都是放手让孩子合作探究学习的,而且老师一直在做的一件事情是让别的同学补充,让小组展示,让学生相互评价,相互鼓励,彼此接力……这些无形中渗透于教学中的教育,可谓是润物细无声。慢慢的孩子们在彼此共学和老师引导下,一步步走下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见证过真正的卓越,我便不能再忍受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见贤思齐,在教育这条路上,我愿叠合名师的脚印,一步一步向自己理想的灯塔靠近,希望能到达那散发着耀眼光辉的所在。


  刘亚玲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陶行知


编审:王金梅

编辑:刘亚玲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