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女儿中考730, 听听这位AIC牛爸的国际学校“择校经”

2020-11-14 04:57:07

 “出国留学从数十年前的精英化到现在越来越大众化,送孩子出国留学到底想让孩子学到什么,收获些什么。文凭?英语?资历?


     我想孩子学到的是能力与思维方式,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一种被放到任何国家谁也不认识都能生存下去的能力,一种名车豪宅也动摇不了愿意每天坐公车去追求简单梦想的平淡心态。”


——小D爸爸

导语

       最近,国际教育家长圈出现了一个网红家长——小D爸爸,他出没于国际教育论坛,并以资深家长身份参加了一些讲座,由于对国际教育理解颇深、对各种国际课程、出国留学、国际学校的见解颇有见地而赢得不少家长认可。而这位小D爸爸,正是亚加达国际预科在读学生的家长。

 

       小编找到小D爸爸给我们分享一下他的教育观、择校观。

 

      值得一提的是,小D爸爸女儿小D在去年广州中考中取得了730+的高分,获得执信中学的录取。但小D最终选择了AIC。


       这让人不甚理解的选择背后,有小D爸爸过去几年来多方面调研、分析所有出国留学升读走向、不同国际化课程特点、不同国际化学校特色后的深思熟虑,也有他对教育本质理念的坚持,更是女儿小D遵从内心选择的结果。


女儿从小萌生出国留学志向

 爸爸钻研国际教育成"专家”


      原来,女儿小D在小升初阶段曾有一个学期的国外交换生的经历,这个经历让女儿开始萌生了出国留学的想法。也从此,从事非教育及相关行业的小D爸爸,结合女儿小D个人实际情况,成长需要,亲子诉求,开始钻研大量出国留学有关资料和各种方法途径,为小D升学进行指导和分析。

       如今,小D爸爸对各种主流国际教育、国际课程、国际学校了解烂熟于心,并形成了自己一套深刻的见解,经常被邀约到教育论坛做分享,获得不少好评,俨然成为半个国际教育专家。

       对于女儿放弃执信,小D爸爸坦然当时觉得很可惜,但既然女儿一早就确定了出国的志向,并明确高中阶段目标就是为了衔接更好的国外大学,于是放弃执信,也是理所当然。


D爸语录


“咱可不想刚跳出体制内应试的圈子,又掉进洋应试的坑。”


“不要用高考式的思维来做孩子留学路的指导思维,因为国内高考升学与走留学路,还是有许多不同,不要被一些从学校到机构与家长群体汇集而成的焦虑感带歪了,变成主要以考上一个什么大学为目的。”


“很多情况下,一些学校会列出它们有多少人次考上了什么排名的大学,要理智想清楚,不要自己代入了进去,那都是别人家孩子做出来的成绩。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要细心分析什么是真正适合孩子的,什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问答

Q1

确定出国留学计划后,有做过哪些调研?有什么发现?

你是怎么分析目前三大主流国际课程(IB、AP、Alevel)


(下拉展现更多内容)

D爸: 按我所知的,从近到远,都是条件较好有更多追求的家庭是IB学校的主力。


1.    近的,看国内,上海国际学校国际班的列表,提供IB课程的就占了近三分一,排名前20的国际高中,IBDP更是占了大多数;北京国际学校国际班总共有七十多家吧,认证了我数得出的有二十家是提供IB课程的。


2.   日本,一百多所国际学校中近五十所IB学校,而且日本IB学校数量仍在增加,日本宣布2018年将IB考试纳入本国学生的大学招生范围。


3.    澳洲,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入IB学校,十来年间,澳洲修读IB课程的学生人数几乎翻了三番。


4.    美国国内的IB学校也是增长迅速。哈佛大学对全部高中生的毕业录取率只有7%,但他对IBDP的学生录取率就达到10%,IB的学生录取率的优势有3个百分点,有人就说那也才3个百分点,但3个百分点已经是其他的差不多一半。


      倒回来最近的,广州美国人学校,虽然不收中国籍的孩子,但可以看一下,这个学校,便是采用IB课程的。


       由此,我的总结:最被广泛认可的国际化的精英课程是IB。

           

      在选择之前,我还了解与概括了一些国内现有的三大国际方向的课程(IB、AP、Alevel)的区别与优点

 

      分析什么课程适合自己,非常重要。

      说得直白些,咱可不想刚跳出体制内应试的圈子,又掉进洋应试的坑

 

      区别一:选课的灵活度不同

      首先做个比喻,三种课程,就如同我们用餐的选择。餐馆的菜单上存在两种点菜方式:一种是单点,即你喜欢什么点什么。喜欢辣的就点辣的,喜欢油炸的就点偏油炸的。第二种是套餐,因此其中必然有你喜欢的,也有你不喜欢的。

      AP课程属于前者,少则,你可以上一门AP; 多则,你可以上10AP, 任由自己选择。就AP课,中国学生往往选择数学、物理、化学等等,毕竟AP英文文学或者AP美国历史对语言要求好高;

      IB属于后者,它是个套餐,即你不能太挑食,不能只吃辣的或者甜的,因此学生必须文理兼修。

      那么A-LEVEL又如何?来自英国的剑桥课程处于两者之间,它可以自由选择,但不能只选一门,至少是三门以上。在中国,学生往往还是选择数、理、商科为主。 

      常见的一个困惑:“IB的课程是否更偏向于文科比较好的孩子”?似乎如此。这不能说认知不对,而是认知不到位。我们试想一下:在自由选择科目的情况下,中国学生基本上当然会去选择数理化这样擅长的,这样时间一长,师资也跟着偏向变化了。

       另外,从学校办学的角度来讲,(尤其是公立学校的国际班),不是因为本身AP或者A-level存在偏科的问题,而是开设AP英文文学或者AP美国历史等文科类的风险要远大于AP 数理化,因为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成熟的英文语言能力。

      再次回到“IB的课程是否偏文科”这个问题,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之所以有这个困惑,是因为AP A-Level 在中国落地,必须结合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提供理科为主的课程是接地气之举。

      但是IB是套餐,不能任由学生只挑自己擅长的。如果三者乃体育竞技,那么IB的优秀种子必须是全能型的,而AP 或者A-Level 的优等生则是单项或者几项的冠军。因此选课的灵活度就是三者之间的区别之一。

 

      区别二:培养学生的过程不同

      从表面上看,IBAPA-LEVEL 都由科目组成,如数学、科学、语言、社会学等等,但是IB侧重conceptuallearning(概念性学习) ,后两者则侧重factuallearning(知识性学习)。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比如我们同样在教授物理课的浮力变化。知识性学习模式会讨论浮力是什么,影响浮力的因素,如何测量浮力等等。这些属于知识点,将来会出现在考卷上。

      但是IB在这个基础之上,会上升到概念层面,比如“浮力”和“变化”在个人生活中如何存在?跟学生个人的生活有何种联系?这就涉及到概念了,并非知识点的或事实性的学习。这种方式的学习迫使学生跨出科目本身的框架去学习,超越了科目自身的知识点。这是具体科目在教学过程中的差异,属于微观层面的不同。

       作为一个课程体系来讲,即宏观层面,三者也存在不同。IBDP(高中阶段的IB) 的最大的亮点是它有一门TOKTheory ofKnowledge)的课程,简单翻译为“知识的理论”。

       这门课更多像一门哲学性质的课,学生会一起讨论和探索学习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知识?你如何判断自己学到了知识?你又是如何运用知识的呢?它不是受制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设定的,超出了任何一门学科但又和学生学习作为一个人的学习的本身联系在一起了,这样的学习会促使一个17岁的青少年去思考:学习无处不在,除了发生在学校的学习,平时生活当中又是怎么样的学习?

       高中最后一年,要去撰写长达四千字原创型研究式的论文,要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吸收者,而是知识的创造者。这又是IBAPA-LEVEL 在教学过程中的另外一大差异,属于宏观层面的不同。

 

      区别三:培养目标和结果不同

      既然教学的过程存在明显的差异化,那么最终的目标也自然有别。

如果说中国公立学校的教学是通过题海战术、熟能生巧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答案,那么APA-LEVEL 则是通过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寻找答案;而IBDP,不仅仅通过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学会寻找答案,而且通过对学习和知识本身进行反思训练,学生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比喻:一位修车技工只能换汽车轮胎,倘若车门或车灯坏了,解决不了,那么他属于记忆答案型技工。另外一位能够娴熟地修理任何一辆损坏的轿车,那么他是一位学会了找答案的工人。“损坏的轿车”是别人抛给他的问题,“修理”是他找答案的过程。

      第三位不仅仅对汽车构架了如指掌,会修车,同时又会琢磨:“我如何能够制造一辆可以自我修理的汽车?”那么这位就是一位会提问的人才。这个问题是属于他自己的,那么寻找答案的过程就变成了他的私事。这样的人具有自己的观察角度,寻找答案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学习的驱动力来自内心(如好奇心)--那么,这不就是各国都想要培养的“创新型人才”吗? 

      教育的最终结果:记忆答案,依赖记忆完成任务  VS 学会寻找答案,解决别人的问题 VS 学会提出自己问题,创造新的知识---这就是中国公立教育VS AP, A-LEVELVSIB)之间一个本质上的区别。

      

      综上所述,无疑IB 含金量最高,含金量高说明综合难度大,这样会对学校里两种人群有高的要求:

      1.个当然是学生:例如,12年级要考验学生写出4000字或者更长的英文论文。这种论文可能令中国的研究生也为难的“原创型论文”,对学生的挑战也大。

      2.对老师要求高:一旦设立IB课程,你必须要把套餐里面涉及到的老师以及配备的资源都要准备到位。从办学的角度来讲,学校的资源投入是非常大的。

反观AP,只要找一个或几个老师就可以开设起来,所以从学校的资金和资源的投入角度来讲,当然开办AP的容易程度最低,IB最高。


       说点题外话。相信有对比过北京、上海、广州的国际学校、国际班的课程种类类别对比,就发现广州IB的选择明显比北上少,为什么?我认为广州的很多公校的国际班都交由机构操办搞 AP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投资少收效快,符合广东人的特点,哈哈。

       有人传言有本地教育界人士说广州IB学校少是因为生源差,没有高质量的生源。这我不认同,校长只是站在自己的立足点上。广州生源可能会比北上欠缺一些, 但远不至于生源就差到IB学校不太办得起来,我不觉得咱们孩子远不如人。

       究其原因,还是IB投入大,申办难,还有就是咱们家长的关注度造成市场需求没达到而已。举个例子,广州某学校几年前开始说要开办IB,到现在也只是说明年开始。

       近年来IB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和提供IB课程的学校数量不断上涨。

       其中增长最快的两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和中国,而英国也开始重新评估本国的传统课程A-level。毕竟在当今重视多语言人才的世界,IB所推崇的语言习得能力、沟通交流技能、全球文化视野更具竞争力。

        很多人对国际课程存在一些误解,比如认为读了AP课程更容易申请美国大学,因为AP是美国课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前辈家长很熟悉这两种课程,他两个孩子在美国读不同的公立高中,女儿学IB课程,儿子则学AP。他询问过许多大学招生官对于国际课程的看法,都盛赞IB课程独一无二,为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的成功顺利打下坚实基础。

        

继续东南西北扯点“题外话”,关于中文。

      家长误区——既然选择国际教育,就不要中文了

      为什么还要讲中文教育?中国学生学习中文,这在IBDP的课程大纲中也有明确规定。即“母语权益政策”。这与不少准备走留学路的中国家长的设想有所出入。不光咱们大陆家长这样想,不少香港家长,台湾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误区,觉得既然选择国际教育,就不要中文了,有些家长选择国际学校的动机就是孩子不喜欢语文课。

     但是,咱们的孩子将来要去世界各地,如何获得身份认同,加上孩子将有机会成为青年领袖或中国文化青年使者的角色,自然他们的中文学习就显得很重要。

      IBDP中文与大陆的语文,两种课程都强调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均旨在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不同的是,国内语文课程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会有字音、字形标点符号和语言运用等语言工具性方面的考察,需要硬记的多,还强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带有一定的意识形态色彩;

      而IB则是强调语言应用、分析水平和批判性反思三种能力,同时注重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其中“语言A:语言与文学”课程更强调的是文本分析能力和语境理解的能力。



Q2

小D最终选择了AIC的原因是什么?


(下拉展现更多内容)


D爸:对我们来说,高中阶段的目标就是衔接好国外大学,做好读好大学的准备。

       当时,我家是对比了由普高到国外高中,国内的国际学校,综合各方面考虑,最后选择了本地的AIC。

       当时的对比如下

        简单解说一下:

        第一个,普高,国内应试模式,因为有了出国计划,参加中考主要是要检验一下初中3年的学习成果,所以放弃执信中学的录取也是顺理成章。


       其他几个选项 为什么不选?


       第一个方面,因为觉得咱家还欠缺,未准备好(我衡量的5个方面分别是:家庭经济条件、孩子是否足够有完成好学业的潜质、孩子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抗压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个方面,对于国外高中,我不能陪读,心理与亲子方面的因素我必需考虑到。这是孩子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这个家庭。


       细心的或许会注意到,表格中对升学率的估计不是上面的20%、70%,而是“私立好校、无法估计”,为什么呢?因为我清醒认识到,升学率百分比不代表自己孩子一定行,当地孩子很拼,各方面他们都有母语、习惯、本地的便利,咱过去不见得有多少优势,是属于劣势,也就是这参考值并不适用。


       国外高中为什么没选?语言是一方面因素,另一方面就是不想困在一个国家的大学的选择上面,想要有更多的选择。常熟UWC地点太远,对亲子关系不利,费用更高。


       相反,在国内本地上高品质的IB学校,因为IB考试是国外评卷,全球统一评分的,参考度一样很高,含金量也高。得益于母语权益政策,中文学习的重要性(中文是IB课程必修课)是与英语拉近了的,也占到了一点比重,这就是我们拉近竞争的有利点。

 

       就这样,以退为进。广州AIC,觉得这个合适。于是,就现在这样了。



Q3

以小D的成绩来说,

正常发挥几乎广、深所有国际学校都愿意敞开大门,为什么不选?

D爸

     1.  一个方面是课程方面不同,前面已经聊过为何看重IB课程了。


     2.  细心会发现有些学校班级人数较多,与AIC现在一个班十几人还是不一样......


    3.   如果孩子进入AIC,得到重视与教学资源也相对会更多,这也是要考虑的。所以,合适就是最好的。

      

      同时,我还通过提前一两年关注不同国际学校国际班的公众号的推送,就发现了不同学校的不一样之处:

      1.  一些学校是围绕尖子生来前进的,申校结果公布呢,就是某同学某同学这样。

      2.  另一种学校就有点不一样,学生是一视同仁,毕业了公布学生申请结果也是实实在在的每个学生,申请上了什么大学,都清清楚楚的发布。


Q4

你认为,考生家长在选择国际学校过程中需要参考哪些关键点?


下拉展现更多内容)

D爸:选国际学校我认为主要的参考要点


 (重要的先排前面)


A、是否全英教学;

这个必须的,非全英教学的叫得多好听,比如什么中西合璧,小学初中还可以玩玩来过渡,对于DP对于高中来说,要衔接国外大学了。为了应试拉成绩与降成本这样做,个人是不认同的。


B、外籍教学老师占比;

这个不用说了吧,肯定也是外籍占比高好。


C、师生比;

一个老师需要照顾到的学生个体越少,自然会有越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孩子身上。


D、学校往绩;

学校是否已经有一些住届毕业申请大学成绩可以参考,生源入口与出口如何,这个不能只盯学校用来宣传的最好部分学生,最好能全面些了解。


E、学生群体是否合适;

我与孩子的观点,最理想的是有一部分外籍同学,其他主要的是本地的同学。同学间的认同感、融入感也是实际感觉很重要的一方面。


F、学校住宿条件与伙食条件;

这个比其他学校表面上的硬件都重要,睡好吃好了,孩子才能有充足的精力来应付紧张的学习啊。


G、学校硬件设施,特别是图书馆;

AIC图书馆是我了解的国际学校中最棒的。


       过往已经毕业的IB学生自己也总说通过IB他们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前辈家长们常常谈论起他们的孩子在学习IB后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从害羞内向的书呆子变成能够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各抒胸臆的演说家。当然,这很不容易。在学IB的荆棘之路上,学生们会抱怨学业压力大、睡眠时间少,然而,一份付出一份收获。IB的好处不仅仅在于让你考入顶尖大学,更在于教会你思考、学习、时间管理、沟通交流、学术能力,相信这些技能都是能使你一生受益匪浅的。

 

     可以肯定的一点,AIC将会是孩子本科留学前的一个最适合的过渡选择,有利于孩子长远的发展与大学的适应。


Q5

作为过来人,你有什么心得分享给还在为择校而纠结的考生家长?


D爸作为过来人,想说的,就是不要用高考式的思维来做孩子留学路的指导思维,因为国内高考升学与走留学路,还是有许多不同,不要被一些从学校到机构与家长群体汇集而成的焦虑感带歪了,变成主要以考上一个什么大学为目的。


        很多情况下,一些学校会列出它们有多少人次考上了什么排名的大学,要理智想清楚,不要自己代入了进去,那都是别人家孩子做出来的成绩。作为自己孩子的家长,要细心分析什么是真正适合孩子的,什么有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有时候,我们应当回一下头,想想我们教育孩子的初心,是什么?


      在当今国际教育圈家长们都在对“藤校”“牛剑”等顶级知名学府趋之若鹜的潮流下,小D爸爸的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透露着鲜有的睿智与清醒,其实这种理念也受到越来越多家长所认同,他们坚持教育初心,以孩子角度出发,不盲从某些价值观,不盲目追随某些排名指标,他们寻找最合适孩子发展的路径并给予他们最恰当的支持。他们不以孩子能去到哪家名牌大学为最终目标,他们尊重孩子,真正懂得如何关爱孩子,懂得什么才是合适孩子的选择。


       正如亚加达国际预科一直所坚守的教育理念---

    “ 不是所有人都能赢在所谓的起点,但是AIC希望通过IB体系帮助学生赢在终点。” 

       优秀的大学录取并不是接受教育和人生成长的唯一终点。它仅仅是漫长人生历程中的一个阶段点而已。相对学术成绩和大学录取,AIC更希望学生在几年的学习中,初步具备IB十项培养目标的能力基础,以应对为未来世界和社会对一名世界公民的要求。

       IB 十项培养目标:探索者;知识渊博;思考者;交流者;有原则;心胸开阔;富有爱心;敢于冒险;全面发展;善于反思。

 

       D爸的观点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但我们在他的观点里或许都能获得一些启发或者思考。


活动预告


亚加达国际预科6月活动时间表


讲座   

《初中生,如何选择国际高中?》

主讲人:袁拔

讲座时间:6月25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州南沙区广生路 亚加达国际预科


讲座时间:6月23日下午2:00-4:00

讲座地点:广州市天河区体育西路红盾大厦12F 新航道教育

(*报名方式请扫二维码或致电文末联系电话)


《当IB遇上AP》

主讲人:袁拔

讲座时间:6月17日上午9:30-12:00

地点:广州市海珠区滨江东滨江明珠3楼广东粤桥国际


主讲人介绍:

袁拔, 广东省留学协会国际学校专委会副主任,亚加达(AIC)国际预科校长。原华附国际部(HFI)初创成员,09年-17年担任HFI副主任及执行校长,十五年以上国际教育工作经验,专注国际学校办学和青少年升学规划,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


6月第二场考试时间

笔试:6月25日

面试:6月30日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进行报名

将有专人与你联系

咨询热线

 冼老师  13570297143

 谭老师   15920107498

 柯老师   1363138410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