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家风家训】贤风古训代代传 — 屏南里汾溪徐氏家风

2022-03-22 22:01:34


屏南县城往西约二十公里,沿溪溯源,青山绿水环抱着一座宁静的小山村——里汾溪村。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不仅孕育了屏南著名学者徐式圭,还培育出了一位矿业工程师,同时更是爱国进步作家的徐式庄,真可谓“徐氏一门两厢房,贤风古训代代传。具庆堂内英才聚,前贤后效不辱芳”。



沿着村中的青石小路来到里汾溪村徐氏宗祠里探寻这里源远流长的家风故事。徐氏宗祠古朴厚重,具庆堂内高挂着“东海名臣裔镇丰洋境,南洲学士文秀清正风”的对联,把一个家族文脉予以张扬。《徐氏家谱》中家训云:“洁身自好,宽厚待人”、“子孙不论贤愚,家境不论优劣,必令子孙读书”、“怜贫恤孤,量力赈济贫困……”怀先贤,察后人,才知徐氏家族恪守家训,宗风垂范。


徐式圭,字若璋。年少聪颖好学,191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福建省公立法政学堂,1921年赴北京参加文官考试。1924年后先后被推举为屏南县教育会会长,戊辰中学首任校长,屏南县参议会议长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徐式圭为屏南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奉献终生,堪称师德典范。他早年到外求学,深受新文化的熏陶,切身体悟到家乡落后的根源正是教育的落后。欲兴一方之民,不能不兴一方之教育。年少强国富民的远大抱负,让他坚定自己的信念,以发展屏南教育事业为己任。1928年,徐式圭与陆品坤、陆骏声、宋焕枢等人共襄创办戊辰中学(今屏南二中),屏南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就此诞生。



在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徐式圭遇到各种难题,但他并不畏惧,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他和陆品坤等人所创办的戊辰中学在初创阶段,由于生源、师资、办学条件艰难等诸多原因制约,有过“暂且姑准”与之后“二停二办”等难关。徐式圭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找人疏通关节、多方斡旋,学校才得以继续开办。而后,他十分注意学校教育制度管理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高,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在 1931年至1934年期间,戊辰中学学生参加全省会考赢得“三连冠”,名震全省。


徐氏家族历来有重学重教的传统家风。在徐式圭年幼时,徐父为了教育子女专门出资修建一座小书楼,聘请塾师到家中教学授课。从小的书香熏陶,让其对经史颇感兴趣,在学术上笔耕不辍、著作甚富。在他的杂文里,对下层贫民颇为同情,对时弊也时有针砭。


徐式圭的弟弟徐式庄同样秉承徐氏重学家风。徐式庄,毕业于福州矿业学校,任矿业工程师。曾任职于江西萍乡、湖北大冶、安徽馒头山等采矿处。徐式庄在格致学院读书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他思想进步,被推为福州学生代表,组织学生联合会,抗议日寇所制造的杀戮学生、群众的“台江事件”,坚持斗争一年多。徐式庄一生爱国敬业,即使在抱病就医期间,也不忘家国天下,写有《打倒英雄》《鲁迅避难诗》多篇文章,文笔犀利,爱憎分明,忧国忧民,针砭时弊,以笔为枪,用手中的笔杆为爱国主义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研究家许怀中在《徐式庄杂文集序》中写道:“徐式庄的杂文尖锐、犀利、爱憎分明。,针砭社会痼疾,揭露官场腐败,讽刺富豪的‘骄奢淫逸’,抨击文坛弊端”。在当时的环境下竟能有如此的见地和胆识,斯人斯文,实在是屏南地方的骄傲与荣幸。


徐氏两兄弟一生都严谨律己,俭约持家,对身边人则乐善好施,时常周济贫困的乡人,常以“洁身自好,宽厚待人”来勖勉后辈。兄弟俩秉承家风,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曾以“子孙不论贤愚,家境无论优劣,必令子孙读书”教育后人。


在《回忆我的父亲》中,徐式庄的女儿徐黎明这样说道:“父亲在外工作,特意让母亲从乡下搬迁到县城,让我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临终时还一再地叮嘱:不论遭遇怎样的艰难险阻,定当铭记祖辈重学重教的家训。”


正因为重教的祖父,才有知书达理的父辈,徐黎明才能在封建社会重男轻女思想极其严重的三十年代仍能接受高等教育,并用行动践行着祖辈家训,在教育事业上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传承徐氏的优良家风。


徐氏兄弟的事迹深深影响了屏城乡里汾溪村后人,他们把徐氏兄弟当作人生榜样,不断努力奋斗。“重学重教,学识渊博。律己严谨,俭约持家。胸怀磊落,见义勇为,备受赞扬。”这是后人对徐氏两兄弟的中肯评价,也是兄弟两人一生的真实写照,更是徐家具庆堂优良家风的传承。


文 | 徐传清 包雨秋 

       斯 沐

图 | 张剑波 斯   沐

编辑 | 陈 丹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全景屏南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