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上等马出国,下等马破罐子破摔,中等马是梦魇

2020-11-08 20:32:58


在南京,有一句悲伤的话:“我是被江苏高考放逐出南京的”


知乎上一个热门话题的讨论:



南京人想通过高考考上南京大学或东南大学是不是很难?有多难?


经常能听到「北京人想考北大清华很容易」、「上海人想考复旦交大很容易」这些说法,北大清华、复旦交大分别是北京、上海最好的两所大学。那么,南大和东大作为南京最好的两所大学,是不是南京人想考上也很容易?





其中,知乎作者“老滚的笼中鼠”回答点赞最多。


老滚的笼中鼠

利益相关:  南京学籍, 东南大学毕业


结论先行: 南京人想在高考考上东大或南大很不容易。特别是横向对比于帝都,魔都的学生考他们本地的大学,南京人在高考中想考取南京本地的大学,难度本身就很大了,更不用说南大,东大是两所985。


原因: 与帝都,魔都不同。南京考生没有任何政策优惠,统一参照江苏省的录取分数线。而帝都,魔都在考分上的优惠,基本上考同样大学和同样专业,可以比江苏线低100分左右(我那年的行情)。南京考生在政策上没有任何优惠,但是面临的各种诱惑却是不亚于帝都,魔都。想要在这种情况下考取985学校,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呢?


以下请允许我稍微展开一下:


众所周知,江苏是高考大省,虽然竞争激烈程度可能比山东要好一些,但是分数线也是高得吓人的。南京本身没有考分的政策优惠,但是南京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各种让人“玩物丧志”的诱惑却远大于江苏那些擅长高考的县市。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老师总是这么“鞭策”我们: “你们要是能有那些县中的小孩一半的努力,我们南京的高考均分也不至于年年都是(江苏)省内倒数。”


我们老师说的县中,就是江苏省内那些有名的高考大户们。南京考生和这些地方的考生到底有什么差距 呢?


试以我的实际例子说明:我是2001年参加的高考,就读的是一所南京的第二梯队的重点高中——在我们那个时候,南京都市圈的第一梯队的高中就只有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以及一中三所。南外不谈,人家基本不参加高考。


而所谓第二梯队的重点高中就是类似 中华中学、二十九中、九中、十三中、五中。再往下就是第三梯队:比如宁海中学,三中之类的(俗称:市重点)。 


当时高考,我人品爆发,高考分数是年级第八,上了第一志愿的东南大学的某传统热门专业(我们那年还是考前填志愿)。我们高中虽然是Level 2的重点中学,但是能上南大、东南的也就是30人+(全年级考生数大概在 300+, 那时我校一个年级的班级数还是个位数......)


本来我对这个成绩还是小小得意的。



然后兴冲冲就跑去东大了。和同学熟络以后,有一次闲聊中被严重打击了。当时的情况是,和隔壁宿舍的人侃大山,谈到了为什么会报考东大。我记的很清楚,有个来自“江苏教育看南通”的同学是这么回答的: 成绩不太好,一直都是全班中等偏下,所以只能来东大。 接着另一个打击是:“高考数学考得还是不太好,只拿了141分”


只...拿...了...141...分... 尼玛,我可是拼了老命才考到了128分啊!!!


一开始以为同学是谦虚,后来到处一打听,我那个同学说的话还真是所言不虚,就是实情。人家学校里数学考满150分的一抓一大把,就算没得满分,大部分也都是140+.


反观我所在的学校,这个南京市第二梯队的重点高中,各种高考模拟中,数学均分就基本没能上90分。数学分能上120分就属于老师会到处表扬的。最后两道大题通常加起来30分,能拿一半就会在课上被请上讲台做解题思路的分享。


换言之,我们这帮南京考生,在那些南京以外县市的同龄高考生的眼中,也许是地地道道的“战五渣”。


是考前刷题不够而导致的差异么?可能是。


但在我和我同学的眼中,我们的刷题已经是比较辛苦了。比如什么海淀,黄冈,启东,大家都没少刷,每逢节假日(特别是高二,高三),都是会被老师布置一堆作业带回去刷的。高中生活也不轻松,在学校上课,每天都是8:00AM~5:30PM的节奏,每天上满八节课(听说南京的一所TOP1的学校是基本上保持每天15:30左右放学的...当时很羡慕)。


但是,即便是这种节奏,据说在江苏省,已经是非常悠闲的生活了。上了大学和别的县市的同学交流才知道: 原来人家是半军事化管理的,原来人家是6:00AM就开始上早自习的,原来一个月是可以只休1天的!!!我们上高中已经是全国实行双休日了,但我那一届上高二后,每周就只能休1.5天:周六上午是固定要上课的,当时我们这些人还血气方刚地各种抱怨。


后来才知道,其实老师们真的并非有私心要赚你的补课费,而是因为你们这帮南京的死小孩根本不了解真实的高考竞争是怎么一回事



南京,拥有两所985,以及一长溜211. 这个教育资源在全国都是排得上的。但是南京的高考生绝对是属于那种 “眼泪只能往心里流的”...


以上,答题完毕。


以下,是我作为一个高考经验者所拥有的一些感想:


高考,我认为是中国这个社会唯一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中国社会的其他任何选拔,都做不到高考这个程度的公平。然而,这个比较公平的选拔制度中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公平: 部分地区明目张胆的录取政策倾斜(对,我指的就是帝都和魔都)。


那些县中的考生在高考中碾压我,我无怨无悔。没办法,谁让他们比我能吃苦多了。我也问过那些县中同学,那么苦逼的高中生活怎么能忍? 人家回答得很干脆:不参加高考考出去,以后就只能当农民工了。


然而你说 帝都和魔都的考生也能在高考中碾压我,我就完全不服气。


我已经够努力了,但是连清北复交的门都摸不到,而你们却可以凭借地域优势用比我还低的分数进清北复交,我就完全不能同意。别跟我扯什么帝都魔都的小孩是素质教育,见多识广。 大家都是纸醉金迷的大城市中生活的高考生,你们是什么样儿我们也能想象得到。


当然,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情绪,我认为帝都,魔都的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还有更重要的隐藏事实:自从高中毕业后,大家都在混社会。我观察了我们学校(我指高中)的同学,发现只要是我们学校毕业出去的,不论那次高考考得怎样,不论你最终上的是什么大学,也不论你在高中是好生还是差生,其实在经历了这么多年打拼之后,大家的生活都还不错。


虽然出人头地者毕竟少数,但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过上某种程度的“小康”,“中产”生活。 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是在“纸醉金迷”的大城市里出生-长大,在社会资源这一方面,大城市的居民还是比较占有优势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高考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虽然也很重要,但是高考以外的可选项还是有很多的。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一考定终生”。


但是,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以及三线县市,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高考在这些地方的重要性,远大于我们这些大城市的孩子。就好像我的大学同学所说:你不考出去,以后就只能去做农民工。这样的论述,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种事实。


然而,在这种大背景下,北京和上海却还拥有如此高考特权,这公平么?我们南京考生虽然均分低,但我们好歹也算是公平竞争,至少比帝都和魔都的考生要公平得多了


你们觉得呢?


阳光,阳光城市频道 主编


“老滚的笼中鼠”的回答是从自己成长的经历和观察所得,我来做另一种阐述:


高考,其实是每个省的省内战争。


,要么都素质化,要么都应试,那也是平等且公平。但南京是相对素质化,而县中则相对应试化,而高考是应试的路径,南京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南京在江苏的悲剧,还在于整个江苏的教育都很强大,自古以来,扬州、南通、苏州、无锡、常州,这些都是教育资源的强市,即便在科举时代,南京在省内的竞争也不占绝对优势,这与合肥之于安徽、武汉之于湖北、西安之于陕西、杭州之于浙江,成都之于四川,都有很大的区别。


准确的说,江苏的均衡简直可怕,不仅经济上如此,教育上也是如此。当然,对于全省而言,这种均衡利弊兼有。


要说明一点,在城市化没有起来之前,比如90年代、2000年初,北京、上海的考生的确能够享受到高考福利,能上南师大的分数,就都能上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了。


但现在,随着城市化的虹吸,精英人群的分层与汇聚,江苏10%一本率,北京25%、上海25%的一本率,看起来北京、上海占便宜,其实并不然,因为有效竞争家庭数量,北京、上海远大于南京/江苏。某种意义上,北京、上海现在享受的是“高考梦魇”,这就是窄门,比江苏还狭窄,这也是为什么直辖市北京、上海拥有如此之高的一本率和名校录取率,为何家长更焦虑的本质原因!



江苏学子的愤怒,能理解。但愤怒之外,也要明白一点,纵向而言,即便北京、上海有高考福利,那也是他们的父母辈当年留在北京上海拼斗,其过程的痛苦远高于南京、杭州、济南、武汉等二线城市,代际的优势传承与固化,赢在了起跑线。因此,即便高考不公平,那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公平,因为他们的父母更努力,如此而已


其实,不是所有的平等都是公正的。


对于南京家庭,诉求在于,:要么都应试,要么都素质。别到时候,只有南京在认认真真的减负,其他地方在应试。


这就完了。


否则的话,南京学生虽然也苦,但与县中比较起来,确实算是“悠闲”了,毕竟衡水中学和县中这种教育模式是半军事化管理。就这一点,我也做个说明,在南通县中,一般是一周放半天假,洗个澡,稍事休息,一个月放一天半假,算是回家探探亲。关于这点,南京是做不到的——因为不符合减负的要求。


为什么在县中可以“办军事化”教育?而在南京没办法?


,减负措施到位,各学校统一按照减负要求进行,禁止补课,如果有学校偷偷摸摸给学生补课(哪怕安排最强师资免费补课),这都是政策不允许的,而且也会被一部分家长举报。而在县中,,文件和会议上吹一吹也就过了,事实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很多地方,教育、学校、社会和家长都一致认同应试教育:大学都考不上,谈什么素质?



深层次的原因是,南京和省内其他地方的家长有所区别,在于南京家长的观念多元化。有些普通家庭,的确是希望学校把教育都放在校内,素质教育固然重要,但应试教育决不能放松,而不是把教育推向校外培训和团课;但也有些有能耐的南京家长,具备把自己孩子全程兜底的能力,这些家长不希望学校过多楸孩子,而是留有时间发展综合能力;另一部分家长,则受欧美素质教育影响,把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做对立,崇尚体育、艺术、人文、业余兴趣等,未来的教育路径是国外留学。


因为南京家长的观念多元化,导致无法形成如县中般整齐划一的应试观。即便聘请南通县中老师到南京,也是水土不服(事实上的确如此)。也不是南京小孩吃不了苦,而是整体氛围和环境。



南京外国语学校,这是神一般的存在。全国50多名藤校录取,南外能占据其中21名。其他欧美名校也是比比皆是。但南外的一枝独秀,更反映出南京教育的弱势。诚然,我倒也不认为南京高考全省倒数,事实上位居中流——毕竟,南京好生源大多选择了出国留学、国内保送、提前录取、竞赛录取、艺术生等方式,这部分数量也多。


但问题是,南京的好生源为什么走偏门,而不走高考?其实就是好生源也怕在南京高中被耽误,我一个朋友,今年就在踌躇,是否把孩子送到县中去,牺牲自己的事业和生活,6年时间在当地陪伴。


这种选择很痛苦,这也是南京普通家庭的集体痛苦。



说得残酷点,在南京,有钱的上等马有种种通道(出国留学、竞赛、保送、综合测评、艺术生等),下等马反正破罐子破摔,倒也世界豁然开朗,其实倒霉的是中等马,被南京高中减负,但又逃不脱高考应试的终极宿命,最后能上南大的上了南师大,能上南师大的上了南师大中北学院。


所以啊,南京高考的梦魇,其实指的是南京普通家庭,中等马的范畴。


上等马  保送、出国

下等马  破罐子破摔

中等马   ?


本质交流在于小密圈

入群,加微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