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我们的大学 | 林文勋校长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演讲

2022-07-31 04:19:13

我们的大学

林文勋校长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上的演讲


一所大学必有其独特的精神与文化

必有其共同的群体记忆


       我所在的大学是云南大学。这是一所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大学,但她却在近代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1946年,《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云南大学列为中国在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15所大学之一,使云大实现了从边疆走向世界的辉煌。

      当时的云南大学何以能够成就这样的辉煌?这与一位校长——熊庆来先生有很大关系。

熊庆来,出生于云南弥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曾因著名的“熊氏无穷数”理论载入世界数学史的史册。他创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近代数学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算学研究部和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的数学系,培养了华罗庚、陈省身、杨乐、张广厚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数学家,是我国近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开创人之一。

而熊庆来先生更为重要的贡献,则是执掌云南大学,任校长十二年,推动了云南大学的迅速发展。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云南大学,教学设备简陋,师资薄弱,办学水平不高,经费则是“较诸国立大学仅三分之一强,而延聘教授人才,改善办学条件,颇感不易”。为办好这所学校,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敦聘熊庆来出任云南大学校长。当时,熊庆来先生执教清华大学,任理学院代理院长兼算学系主任。为支持家乡教育,他放弃了清华大学优厚的环境条件,本着“敬恭桑梓,甘入幽谷”的精神,于1937年赴滇,出任云大校长。熊庆来抵滇后,即提出了办学治校的五条原则:一是慎选师资;二是严格考试;三是整饬校纪;四是充实设备;五是培养研究风气。同时,,广揽人才,延聘著名学者吴文藻、顾颉刚、白寿彝、楚图南、费孝通、吴晗、赵忠尧、刘文典、张奚若、方国瑜等大批名家大师。一时之间,云南大学名家荟萃,办学规模迅速扩大,水平实力显著提升,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昆明,也因为有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遂即成为全国重要的教育中心、学术中心和文化中心。

云南大学的发展与辉煌

从根本上来说,源于她的精神与文化


       在云大校园内,矗立着两栋著名的建筑。一栋叫“至公堂”,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即公元1499年。至公堂是明清两代云南贡院的重要建筑,是明清云贵两省乡试活动的中心。民族英雄林则徐曾两次在这里主考,先生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也就是在这里发生。云南大学就建立在明清云南贡院的旧址上,因此作为贡院中心建筑的至公堂,就成为了云南大学重要的建筑。,全国性的学术活动和著名学者的精彩演讲经常在这里举行,使至公堂成为全国最活跃的科学大讲堂之一。另一栋叫“会泽院”。会泽院是1922年云南大学建校时的第一栋建筑。该建筑系典型的法式建筑,因云南大学创办人、,故命名为“会泽院”。这两栋历史文化建筑矗立在云大校园中,使云南大学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已经成为人们参观游览的重要场所。

至公堂、会泽院承载着云南大学的历史,见证着云南大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云大人将这所大学的精神概括为“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会泽百家”,就是要继承和弘扬融汇百家的学术传统,坚守学术之生命与精神,始终走在知识和科学的前沿,传播科学与真理。“至公天下”,就是要担当起大学应有的社会责任,以天下为己任,将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融入社会发展与民族发展之中,与国家和民族同命运、共进步。而这八个字,作为独具特色的云大精神,早已融入云大人的血脉。

同时,云南大学在成立之初,我们的创办者就提出了“自尊、致知、正义、力行”的校训。自尊,就是要自强不息,开拓奋进;致知,就是要追求真理,创新不止;正义,就是要一身正气,行为世范;力行,就是要勇于实践,知行合一。这一校训所强调的不仅是学校办学的准则,也是全体云大人立身、立业、立德、立言的根本遵循

九十多年来,正是在这种精神和校训的指引和激励下,云南大学不断取得进步,先后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大学、“211工程”建设高校、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实施院校、国家“一省一校”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历史。

三安

今天,云南大学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017年9月,云南大学被列入全国首批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建设一流大学,是一代又一代云大人的梦想与追求。云大人很早就提出要“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我们将沿着先辈们开创的道路,努力前行,开创一条边疆民族地区建设一流大学之路,努力将云南大学建设成为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一流大学。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建设一流大学,最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一流人才。上世纪三十年代,为激励所有云大人共同努力,办好云南大学,熊庆来校长亲自创作了《云南大学校歌》。为什么要创作校歌?常言说:诗言志,歌抒怀。创作校歌,就是为了抒发云大人的意志与追求。这首校歌由熊庆来先生作词,赵元任先生谱曲,一直传唱至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云大人继往开来,谱写新篇。校歌中写道:“四时读书好,探研境界更无垠。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全曲气势宏大,体现着“求新”“求真”的办学追求,催人奋进。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云大人始终追求科学真理,高举民主爱国的旗帜,不忘初心,践行大学之道。无数师生永攀科学高峰,不断取得新成就。学校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为中国高校第一次获此殊荣。无数学子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统计,云大烈士数目之多, 在全国院校中仅次于北京大学。

新一代的云大人,应切实肩负起建设一流大学的历史重任,弦歌不辍,高歌猛进,去创造云南大学新的辉煌。

青年学子是云大的未来和希望,更应不辱使命,努力求新,努力求真,在建设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建功立业!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激扬青春,放飞梦想。在这里,我有三句话与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句,梦想点亮青春。

大学是一个人人生新的起点,有梦想的人生一定是精彩的人生。青春无悔,正是因为有梦。同学们要志存高远,坚定理想信念,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善于圆梦,将自己的人生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之中。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我们云南大学杨孟衡同学的故事。杨孟衡是一名普通的云大学子,他在6岁时,就因高压电击伤失去了双臂。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读书”。2010年,他以云南省宜良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2014年,他作为推荐免试研究生被云南大学录取。虽然无法用双手生活、学习与工作,但他却以坚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他刻苦学习,2015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被英国剑桥大学录取继续深造。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专门播出了他坚持梦想的成长故事。他还在全国各地演讲百余场,事迹感动数亿国人,成为全国学子学习的典范。杨孟衡经常说:“点亮自己,就能照亮别人。”他历经挫折与逆境,却无所畏惧,用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高尚精神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点亮了自己的青春,同时还照亮了别人。他是广大青年当之无愧的学习榜样。希望大家以此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成长成才。

第二句,知识改变命运。

经常有家长和学生问我:“读大学什么专业最好?”我每次都告诉他们:“你感兴趣的专业就是最好的专业。”为什么这样说?这主要是基于我对知识的几点认识:

第一任何知识本质上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大家不论学什么专业,都是在学习已知,开拓新知,探索未知。知识没有优劣,关键是要学好、学精、学透。

第二从来就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我们掌握不了和不能为我们所用的知识。我是学历史的,曾经一度,不少人认为学历史无用,是“屠龙之术”。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既然别人可以明智,而我们自己不能明智。看来,我们用不好,这不是知识本身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反思自我。

第三知识如同矛盾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随时随地都能增益新知新见的观念意识,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始终不断保持获取知识的能力,每天增加新的知识。

第四,只有系统的知识才能发挥应有的力量。也就是说,学科是有体系的,知识也是有体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知识的体系性,要学习系统完备的知识,而不是支离破碎的知识,努力构建一个符合自身特点的完善的知识体系。

第五,要善于不断将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这样,我们的知识才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也才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同学们正处在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学习知识是大家的首要任务。希望大家珍惜宝贵时光,努力求知,努力求新,努力求真,用知识改变自我,贡献社会。

第三句,实干成就人生。

再好的梦想,再好的目标,唯有实干,才能变为现实。《中庸》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别人做一遍就能够做好的,那么我努力做百遍应该也能做到,甚至做得更好。别人做十遍就能够做好的,我做一千遍就一定也能够做好。孔孟先贤强调,一个人即使知识水平和天资差一点,如果真能够努力去实践,一定会“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成事之要。因此,同学们要脚踏实地、知行合一,用实干来实现人生梦想,书写青春华章。

同学们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这个时代为同学们放飞青春梦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也为同学们成长成才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今天,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明天,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希望同学们坚定理想,勇于担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你们的青春华章。


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