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在哪里?这篇文章说透了!

2023-06-05 09:59:46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共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它们的有机结合必将形成整合优势。那么,家庭、学校、家长、教师的责任和定位分别是什么?了解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边界有什么意义?读了这篇文章,相信您会对上述问题有更清晰的认识。


  家庭:一切教育的基础,

培养孩子学会“规矩”


从社会结构而言,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单元,营造良好的家风、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基础,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从人的发展序列而言,家庭是个体生命成长的最初始的场所。


家庭教育与学校最大的区别在于:


第一,家庭教育是个别化的教育,针对孩子个别的关注、指导和教育,必须由家长来完成,学校无法替代。而学校则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教育,提供的只是一个公共的、普遍的教育,需按照统一进度、统一的课程,很难真正关注每一个儿童的差异。


第二,家庭教育是终身性、示范性的教育。从生活时空来看,多数时间孩子是在家与父母一块儿度过。学校对于孩子只是人生的一小段,因此家庭环境对一个孩子成长的影响比学校要大得多、长得多。


第三,从教育内容上看,与学校主要是传授知识不同,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是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


第四,从法律责权利上看,孩子与家长具有天然血缘关系。这是学校、老师无法替代的,故每一个家庭监护人都应有教育孩子的的责任。



当代父母大多是 70 后、80 后,由于他们中许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不少有海外留学经历,他们与孩子相处变得更加民主、更加平等,但年轻的父母依然遭遇许多新挑战:


时代变化太快,70 后、80 后家长的成长环境明显异于 00 后、10 后孩子的成长环境,许多生活概念完全不同。许多知识、经验已跟不上孩子的视线、需求,这是现代父母面临的最大挑战。


除此以外,孩子学业与升学竞争压力仍然较大。高考、中考指挥棒,经层层放大,最终将压力传递到了每一个家庭,导致学生学业负担尚未完全减轻。


一方面,社会天天在喊“减负”,另一方面,家长们又被迫给孩子“施压”。此外,中国代际关系是“反哺模式”,父母对子女几乎是无限责任。因此,时下不少家庭对“家庭教育”的诠释主要还是抓孩子的学习。


一项全国调查显示,52.5% 的家庭教育仍然着重“为孩子安排课余学习内容”34.6% 的家庭在“陪着孩子做功课”反而忽略了对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这些家庭最基本职责的履行,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不少家庭在育儿职责上的“越位”或“错位”现象。


尽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交叉重叠部分,但是,家庭教育无法完全被学校教育所替代,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孩子成长、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独特的、终身的教化功能。


在笔者看来,学校教育训练学生遵循“规定”、社会教育是训练公民遵守“规则”,家庭教育则是培养孩子学会“规矩”。



学校:帮孩子“扣好人生的

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第一步


古人曰“入门须正,立志须高”,意思就是要走好人生开始最关键的几步。


“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包含了以下内涵:


一是学校要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观念是行动的指南,正确的观念才能引导出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才能产生好的结果,人才能拥有圆满幸福的人生。


二是学校要通过“家校共育”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观念重在当下,理想关注未来,要引导学生胸怀大志、放眼世界,脚踏实地,成就未来。


三是学校要积极组织实施丰富多样的家校合作、校园文化与社区公益活动。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培养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增加才干。


如何走好未来生活道路的每一步,是由人生目标与信仰决定的。


孩子在 12 岁到 18 岁的时候,是树立理想的关键时期。如何让青少年学会自主选择、自我决定,学校需要创造环境,教育引导青少年,尊重他们的抉择,帮助他们去实现。


人生目标选择为什么重要?哈佛大学对一群智力、学历相似的人进行的 25 年跟踪发现:


3% 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了顶尖成功人士;10% 有清晰短期目标的人,大都成为专业人士;60% 目标模糊者,能安稳工作生活,无特别成绩;27% 无目标的人,经常失业,生活动荡。


尽管我们孩子中绝大多数终将成为普通人,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养青少年迈好人生第一步,理应成为当前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之首要任务。



家长:不只教认字、

读书,更在培养完整的人


教育始于家庭。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养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在一个人的教育中,父母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关键,对一个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进行得最早、时间最长。父母的教育是在孩子模仿性最强的幼小年龄进行的,不但占其“先入为主”的便利,而且父母的形象示范,言传身教给孩子以终身影响。如果父母语言、行为、习惯不良,那就较难保证孩子在这些方面能做到优良。


因此,做家长首先自己要学习,学习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与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育儿能力。做父母的应明白,教育并不只是认字、读书、数数等,教育也包括孩子的举止行为、感知认知等各方面。


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应成为孩子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比如父母相亲相爱关系融洽,脾气各方面都很好,那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会平易近人。



其次,让孩子在规则与自由中健康“成人”。


“自由过度”会导致孩子任性放肆,如不服管教、攻击性强都与父母过度顺应孩子的自由需要有关。自由过度实际上就是放任纵容,对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责任心是不利的,使孩子“长”不出个性却“长”出任性。


而“规则过度”又易于致使孩子缺乏个性。有的父母认为听话的孩子让人省心,少惹出麻烦事儿来,这种观念多表现在控制欲望比较强的父母身上,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做事和思维的依赖性比较强,害怕尝试新事物,而且调整情绪变化的灵活性比较弱,这将影响孩子的创新意识与个性成长。


因此,应倡导让孩子学会遵守规则又拥有自由的平衡教育策略。没有规则的自由是放任,没有自由的规则是遏制,都是家庭教育不得法的表现。


再次,培养孩子自信、悦纳,爱思考、善表达之品性。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想象力远比知识重要。在互联网时代,这一道理已经成为生动的现实。


网络时代对于青少年而言,更重要的是具备如下能力:知识迁移与学习力,独立思考与表达力,坚毅与执行力,自我悦纳与抗逆力。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重要的不在于孩子能考多少个100分,而在于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让孩子对生活和学习充满热情。一项关于儿童兴趣与幸福感调查显示,如果有一件事情是孩子最喜欢做的,而大人又创造条件让他做这件事,那么他一定会很有幸福感。



教师:帮助家长认识

家教,纠偏纠错


众所周知,学校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对本班学生接触了解多,在学生眼中也最具权威性。因此,当前由班主任老师指导家长实施、开展家庭教育,无疑是较为合适的。


当然,我们一方面要确立学校教师对广大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指导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处理好家庭家长指导与学校教师指导的边界。


第一,强调家庭教育由学校来主导,并不等于家庭教育全部内容都由老师来实施,老师也无法承担这一职责。老师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养与能力,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由家长来实施。


第二,尽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边界,但存在“重叠部分”,因为孩子每天仍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故学校有时空、老师有责任,对孩子开展德育与人格教育。相形之下,社区、社会其他机构无论从时空、专业来看,都无法与学校教师的优势相比。


第三,在笔者看来,只有掌握了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科学指导方法的教师,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名合格教师。由于家长的职业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孩子观念也不同,要让他们与学校老师保持“步调一致”,并不容易。



为此,教师要懂得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学会与家长互相配合,和谐施教。同时,教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建议,才会使家长心悦诚服,积极支持、配合老师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第四,学校老师指导家长的重点是:帮助家长认识什么是家庭教育,它的本质、特点及规律;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家长改变错误的家教态度和方法。


与此同时,一名教师若要科学地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必须系统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与指导能力。若教师自己水平不高,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就无法指导家长来开展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


总之,家教、家长、学校、教师、社会,厘清不同教育因子的边界,使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整合优势,是新时代面临的重要教育课题。


来源 | 来源《光明日报》(2018 年 02 月 27 日 13 版)

作者 | 杨雄,系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排版编辑 | 中国网教育频道


转载的文章,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功夫作文亲子学堂邀约您一起读书 打卡 赛奖金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