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血泪教训,献给舍不得花钱的人

2022-07-02 21:00:25

晓老师说


五一前,有位同学在后台给晓老师留言,说爸爸说:“考不上指定的高中就不要读书了,直接出来帮衬家里,供弟弟上学”,由此,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恰巧前不久,晓晓在网上看到一段疯传的视频。


视频内容讲述的是高中毕业不久的19岁女孩--小赵,由于发挥失常,没考上本科,被其父亲要求辍学,跟随自己到南京卖韭菜盒子的真实故事。



▲视频资料

从视频中我们看到,一副学生模样的小赵,正一手拿刀一手拿勺,熟练的操作着烤炉。


视屏采访中的父亲表示:人家本科,研究生毕业都没人要,上大学还不如辍学打工。


视频在网上曝光后,许多网友都对小赵的遭遇表示惋惜,有人觉得小赵父亲格局狭隘,只在乎眼前利益,而忽视孩子的未来,但这也只是当下一部分家庭的缩影。


对于超生、精神贫瘠的家庭,比物质贫乏更可怕的,是父母的贫穷思维。,囚禁了一代又一代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


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太太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小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


这是典型的情绪连锁反应。



1
复刻生活



有些人,活了一辈子,其实不过是认真过了一天,其余时间都在重复这一天而已,也有人每天不重样,看似折腾,却活出了滋味。


他们抱怨生活千篇一律,下一秒又告诉自己不安分的生活会有多危险;他们羡慕那些说走就走的人,转瞬又告诉自己外面不安全,还是家里好。


他们也曾认为自己很独特,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做着千篇一律的事情。


大多数人都输在了这里。


父母的贫穷思维,容易给孩子造成短视,限制孩子的视野与格局,甚至封闭上升道路。


李嘉诚曾说:“富人在怀疑中了解,穷人在怀疑中拒绝。”



2
血泪教训


之前晓晓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老一辈有一个坏习惯!有病不看医生的现象,引起数十万人的热议。


总是熬着,希望“过几天就好了”,如果熬不过,就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小药铺拿药吃,甚至自己根据偏方配草药。


直到十分严重,才会答应去医院看正经医生。但往往在这个时候,病情已经沉重,所花的钱是几倍。


村里有位大爷年轻的时候经历过一段苦日子,“缺钱”在他心中已经根深蒂固。


哪怕现在儿女成人,生活毫无压力,他依然觉得自己很穷困,也担心将来会再次遭遇穷困。


“苦日子过怕了”的他,一直很节俭。为了节省水费,大爷洗菜的时候总是草草了事,如果看着干净,他甚至不洗。


加上他又特别喜欢吃凉拌菜。因为经常吃没有洗净的菜,孙大爷感染了黄疸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一种由进食为主要感染源的病毒肝炎疾病),差点因此而丧命。


最终住院费花了近七万元,才捡回一条命。七万元,够他活两辈子的水费了。

@网友有话说:


其中获赞数较高的评论:


稀缺心理”会严重影响人的认知智慧,导致人们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因小失大。


小心谨慎,使得他们总是只懂得珍惜过去的,却看不到未来。


当然,晓晓不是在这鼓励你踊跃消费,而不考虑以后,建议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适度消费。



3
勤俭是把双刃剑


节俭是我们在长期历史中形成的一种心态,这种心态一直被称之为美德。但是,现在它正在抹杀很大一部分中国人的幸福。没有存钱,心里不踏实,当然,晓晓也是。


存了一万,想存十万;存了十万,还想存一百万……不敢吃,不敢穿,不敢用,极度缺乏安全感。


然而,还是抓不住现在的生活,快乐与幸福该何处安放?


存再多,也只是支付宝上的一个数字,一项被操控的数据,仅此而已。


刚刚摆脱贫穷的我们很矛盾,容易走上两个极端。


  • 一边是暴发户式的狂喜,极尽奢侈之能,毫无底线炫富;

  • 一边是沉浸在贫困的惶恐中不能自拔,挣再多的钱也不敢花,存再多的钱也得不到安全感。

勤俭自然是美德,铺张浪费绝对是可耻。但是自己挣的钱自己花也是光荣。


最重要的是,量力而行,不抠抠搜搜过日子,开开心心享受眼前的生活。而一味节俭,坏了生活的兴致,不值得。



4
有志者事竟成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男主成冬青家境贫穷。

当他2次高考失败,仍想再考一次时,母亲不顾压力,向全族人借钱也要供他复读。

最终在第3次高考时,考上了清华大学。

《中国合伙人》剧照

而电影里成冬青的原型,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3次高考以及母亲鼎力支持的桥段,也都是俞敏洪的亲身经历。

穷人家孩子怕的不是穷,而是父母的贫穷思维。

穷人家孩子缺的不是钱,是眼界,视野与格局。

用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用开阔的视野教育孩子,用远大的格局规划孩子的人生,家境再贫穷,也阻挡不了孩子的青云之路。


5
之于父母


长辈随着年纪越大,会越活得像个孩子,但心智上却不像孩子,因为行为已经定型,习惯也已经养成。


你也很难像小孩子一样去教他们,所以这需要你付出更多的耐心,不能因为是最亲的人就可以口无遮拦恶语相向,要知道年龄大的人,心理防线往往会脆弱很多,因为他们已经在反思是不是已经活成累赘?


“我儿子工资涨到1W+啦”

“我女儿又升职啦!”

“我孩子买车啦,进口的嘞~”


“我家小子给我寄一堆保健品,澳大利亚的呢!”

“媳妇说今年要带我们俩老出国游玩呢!”


五一回家,总能听到街头巷尾这些谈论,年纪大了,争强好胜的心思反而起来了,言语间肆虐的虚荣心和优越感都令人啼笑皆非。


后来才渐渐从那些夸张渲染里嗅出一丝衰老已至的颓然气息,他们在一天天老去,需要不时地借助子女的强大能量,来为生活撑起另外一片天。


曾经他们是那些不舍得给自己花钱的人,但如今他们从你那里借来一缕光,便足以照亮自己的全世界


所以这一切也就没那么难理解了。所以,无论我们走的多远,感谢一直在背后看着我们的父母。


● END ●

看完后

宝宝们心里有没有点想法?

评论入选精选留言区

还在考虑么?

来都来了

不关注一下吗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