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机器人的智能代表了中国人的智能!

2021-07-17 03:05:01

导语:首届欧美同学会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大会于5月11日在成都召开。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李德毅发表题目为《人工智能:经济发展新引擎、社会发展的加速器》的演讲并在会后接受财国君采访,以下是演讲内容的精华。

人类最擅长的围棋被围棋脑轻易拿下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经过六十多年发展,到目前为止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功?我想用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

第一个案例是阿尔法狗(AlphaGo),即围棋脑。围棋脑用不到两年时间就打败世界上所有最顶级的围棋高手。尤其“围棋脑”与60人分别对弈,结果为60比0的时候,连霍金这样的科学家都在担心人工智能是否会马上超越和取代人类。2017年5月阿尔法狗打败了柯洁,更让人类对“围棋脑”刮目相看。

围棋的发源地是中国,从唐朝开始人们就把棋盘固定在格子上,小孩们下的是5X5的简易围棋,但最大的围棋盘也就是19X19。从唐朝起,人们就不再扩大棋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棋盘再大一点,下一盘棋要花很多个小时,人脑将不堪重负,就没人下围棋了,所以棋盘就无法再扩大了。

尤其重要的是,在阿尔法狗下完之后,人们在大数据、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又发明了阿尔法狗Zero。它不再需要向围棋手学习,只需要自我迭代就能打败人类的世界冠军。 

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人工智能的“围棋脑”升级的速度会大于,甚至远大于人类围棋手段位的进化速度,群体智能的围棋脑会大于,或远大于生物脑的智能。

我们围棋手不再愿意和“围棋脑”下棋,于是,曾经被认为人类最擅长的围棋被人工智能如此轻松地拿下。 

第二个案例是无人驾驶。我把在无人驾驶领域十几年的研究汇总为“驾驶脑”。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以人工智能来替代人类驾驶员。

传统汽车仅仅是驾驶员的手、脚的力量的延伸,控制车辆行为的是人。而汽车装备了传感器以后,用驾驶脑替代驾驶员认知,并获得驾驶指纹和驾驶技巧,使得汽车就能在“驾驶脑”的控制下行驶起来,而且和在人类驾驶员的控制下表现一样好。这些不同的“驾驶脑”,它们的认知水平可以有差异,技巧和经验也可以不同,但都具备了基本的驾驶认知能力,也就是,它们都能安全地驾驶车辆。

开车并不需要特别复杂的智力,人拿到驾照后很快就可以成为老司机。那么,是否有可能把这种相对简单的判断和决策交给机器来做?或者,机器能否通过“学习”成为有经验的“老司机”?

 现在我们全球的最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每1千公里平均0.2次的人工干预。这是跑北京-深圳一个来回的路程这么远,在全程,需要人工的干预还不到1次。

当机器驾驶可以做到这个程度的时候,那么,交管局什么时候可以给无人驾驶脑颁发驾照?2017年,北京出台了第一个关于驾驶脑的新规,意味着无人驾驶车可以正式地合法地上路测试了。

在我们看来,一个人类驾驶员不断熟悉环境、积累经验,就可以避免事故。而如果智能驾驶代理,也就是“驾驶脑”的认知也达到这种程度,它的驾驶能力会大于,或远大于个体的驾驶能力。

从技术的开放性、完备性,确定性和基础性来看,驾驶脑的研发要比围棋脑难得多。不过,我有信心,在驾驶上,人工智能很快也可以攻克。

人工智能正在撬动整个世界经济

大家都说人工智能是门交叉学科,但我不完全认同。我认为,人工智能完全可以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不必贴上交叉学科的标签。我们应该有创立新学科的勇气。

*人工智能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核心学科:

第一个学科是脑认知基础,阐明认知活动的脑机制,即人脑使用各层次的构件,包括分子、细胞、神经回路、脑组织区实现记忆认知、计算认知、交互认知等活动,以及如何模拟这些认知活动。

第二个学科是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它也有两个重要内核,一个代表图像视觉,一个代表语言听觉。

第三个学科是智能语言处理和理解,即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研究自然语言的语境、语用、语义和语构;大型词库、语料和文本的智能检索,语音和文字的计算机输入方法,词法、句法、语义和篇章的分析,机器文本和语音的生成、合成和识别,各种语言之间的机器翻译和同传等。最近看到一篇报道,说俄语有点衰退,汉语在全世界都在往上发展,我们的孔子学院立了大功了。

第四个学科是知识工程研究如何用机器代替人,实现知识的表示、获取、推理、决策,包括机器定理证明、专家系统、机器博弈、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不确定性推理、领域知识库;还有数字图书馆、、知识图谱等大型知识工程。

人工智能的外延主要讲机器人与智能系统。机器人这样一个很大的领域长期以来找不到自己的学科定位,今天终于找到了,是第五个学科,叫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包括工业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医疗与康健机器人等等。 

我想特别提下医疗和康健机器人,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北京和国内许多城市医院中的微创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了美国达芬奇机器人的市场。

智能科学与技术发展历史悠久,奠基人阵容强大。诺贝尔奖得主不止10个,8个人拿到了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的图灵奖,而华人和中华文化在其中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这是中国人工智能能够崛起的重要理由。

人工智能改变世界的方式不象原子弹那样惊天动地。但是,我们研发出的智能科技可以极大地改变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生产。人工智能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柔软方式在改变世界。

有人把现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定义为2.0版本,其实,人工智能经历过两个寒冬,也可以称为是3.0版本。但是,我认为现在叫“新一代人工智能”比较好,因为它会直面并且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也是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初衷和落脚点。

我是改革开放以来首批归国的留学人员。当我在爱丁堡学习人工智能、知识表示和知识工程的时候,我们研究的人工智能多少还有些“阳春白雪”,还限于学者的圈子。而现在,用人的认知力和创造力来改造世界成为新切入点,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先进社会最重要的技术来源。我们就是用智力来要撬动整个世界经济。


中国的人工智能反映了中国人的智能

中国一直重视智能和人工智能发展。早在1993年,时任、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题词中就明确指出:“人智能则国智,科技强则国强”;:通过对脑科学的研究,若能提高人的学习认知效率,将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但是,、美国工程院院士约翰·霍普克罗夫特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中国拥有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却没有能够拥有全球六分之一的智能资源。”

有人感叹道:中国有这么丰富的人口资源,有良好的基础教育,我们的人工智能不领先世界说不过去啊,这还不是骄不骄傲的问题,是说不说得过去的问题,是及格不及格的问题。 

我们中国的学者这时候难道不应该想想我们的责任和担当吗?因为在外界看来,中国的智能机器人是什么水平,反映的是中国人就是什么水平,中国的智能机器人的水平在国际上就代表了中国人的智能。

无论是人类智能还是人工智能,都是是创新的原始驱动力量,是生产力中的核心生要素。我们要对人工智能怀有敬畏之心。

 

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人多不一定是好事

当前人工智能冲击最大的行业是哪几个行业?首当其冲是制造业。

智能制造是我们中国最先提出来的。在中,美国最主要打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化工制造和汽车制造。

汽车制造一直是制造业的重点,我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工业机器人在汽车产业的应用尤其突出,你想了解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看看汽车业的制造厂里有多少人。我参观德国博世在中国的工厂时,里面也没有很多人。 

但是,2015年,我国每万名产业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平均是49台,全球平均是69台,我们比全世界的平均水平要低,我们的邻居韩国有513台,差别巨大。

在奥地利,一个人的工厂或者企业占全国所有企业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中国人在夸一个企业的时候经常说:我们的企业人最多。其实企业“人多”不一定是最好的。因为人力成本很大。

智能+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制造业的下一个风口,机器换人势在必行。智能驾驶机器人一定会一步步取代人类驾驶员。比如,港口的100个货车司机先取消80人,只留20人来维护,确认没有问题之后,还可以继续取消。生产力的提升就是这样做到的。


人工智能将引发教育革命

再有就是教育。人口红利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红利,教育搞不好,再多人也没有用。 

首先,人工智能对外语学习者造成了冲击。大家需要思考下你们的孩子是否要像我当年那样苦学外语很多年。我本人大学学俄语,出国的时候英语学习。到目前为止,我写了三本英文著作,在英国求学多年,我的英文应该是可以的。但是,我的英语和英语为母语的人还是差得远。 

前段时间,有朋友送了我一台翻译机,它基本上可以实现日常对话的实时翻译。我想我们的孩子以后出国旅游可以不需要学习外语了。花好几年的时间学一门外语如果只是为了日常交流,其实代价比较大。我建议学校可以把外语当作文化课而不是外语工具来学,这就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改变之一。当然,专门研究语言学的人不在此列。 

其次,人工智能会引发高考革命。以后高考是否必须要考?变成多次考试不行吗?变成每天都可以考试不行吗?

我们可以憧憬一下将来的高考是什么样的。

第一步,考生可以与自己感兴趣的高校直接对话,提交个人的学习情况,在家一步报名高考。一年12个月随时可以报,不一定哪一天是高考;

第二步,当被确定为候选人后,机器人对考生进行游戏式交互,全面确认考生具备的学科知识和能力;

第三步,考生参加在线面试,机器人分析考生的特质和潜力

第四步,考生通过虚拟现实,沉浸在该校该专业里学习和生活一段时间,畅谈感受,然后决定是否录取。

把高考变成一个生活很平常的事情多好,这样减轻了一大堆的父母的压力,我希望我们中国的高考是这个样子,行不行?还有,各个公司、公务员考试、各行各业人才选拔都可以这样做,不仅是高考,公司的新进职员都可以这样来取代千篇一律的面试,人力资源部门就相对轻松了,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变革。

智能教育现在在哪里?在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院里。所以,我强烈呼吁让智能教育回归到本科,尤其是延伸到职业高中。将来那么多机器人为你服务,谁来维修机器人?职高很重要。

 

在人类与机器人共舞的时代里,人类将永远是领舞者

我们想象2030年是什么样子? 

农业方面,我国每1万名产业工人拥有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300台,农村城镇化导致中国农民急剧减少,无人拖拉机、农用无人机、背包机器人和收割机器人将成为新一代“农民”。实现“黄牛退休、铁牛耕地、农民进城、专家种田”。

医疗方面,全国大中医院的微创手术机器人近一半国产化。诊断机器人走入寻常百姓家,对你进行“看病首诊”,或者通过一些人机交互的游戏,测试孩子是否有自闭症等问题。

在机器人代替人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计较是拖拉机的力量大还是我个人的力气大,不必计较围棋脑还是围棋手下棋好。当很多岗位,尤其是那些危险的、枯燥的、重复性比较大的工种被机器人取代,但同时又自然会涌现出更多的新工作。

机器人不会把人类打翻,反而会使得人类更强大更智能,让人类过上更加有尊严的、优雅的、智慧的生活。

在未来,我们将迎来人与机器人共舞的新时代。而伴随着舞曲,人类将始终是领舞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