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

再富,也要穷孩子!值得深思的德国教育理念!

2023-06-05 09:59:46

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句口号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艰苦是孩子 们的必修课。一个有8200万人口的国家却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足以说明德国教育的优秀。今天我们分享几个细节,让大家更多的体会,德国的优秀和教育有哪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到一个贫穷的国家或地区过上一段艰苦的生活,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了解。这是当今每个德国城市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项必修课。

在德国,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小学生,利用假期万里迢迢来到南美洲和非洲,在这项独特的体验活动中接受锻炼。这项活动的宗旨既不是出国旅游,也不是勤工俭学,而是培养孩子的吃苦耐劳和适应社会的生活能力。活动的一切费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掏钱“买苦吃”。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 “再富也要‘穷’孩子”。

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免不了要吃亏走弯路。孩子长大了,早晚要离开父母去自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不给孩子现成的财富

在德国,许多有钱人已经认识到,坐拥万贯家财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让年轻人轻易得到巨额财富,就有可能将他们推向堕落的深渊。基于这种认识,很多依靠自己奋斗成为富豪的德国企业家改变了子承父业的观念,纷纷表示不会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留给子孙,而是将绝大部分乃至全部财产都捐给慈善事业。绝大多数子女对其父母的这种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

他们认为,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父母有处置的权利。作为子女,不应该希望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遗产。只要自己努力奋斗,就可能会和父母干得一样好,甚至更为出色。他们相信真正的幸福,来自自己的成功。

。大学毕业后,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个月只能从父母的财产托管机构得到最低的收入。对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钱,我无权拥有,也不想拥有。父母把钱用在社会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们的享乐上,这是明智的。父母给我们留下了奋斗的机会。有一天,我也会通过奋斗拥有自己的财产,获得如同父母一样成功的喜悦。”

根深蒂固的规则意识

德国人深信:社会是一个整体,人与人之间遵守规则,才会使生活变得愉快、和谐、安定。

去德国探亲时,有一次我在游览汉堡动物园途中去了趟卫生间。出来的时候,被一位年轻女士拦住,询问我可曾见到一个小男孩儿在里面。她解释说,她的儿子进卫生间很久了,到现在还没有出来。我忽然想起,刚才确实听到卫生间里有敲打声,于是回头循声找去。在卫生间最里面的位置,我看见一个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儿,正在一脸认真地修理水箱的拉杆——因为拉杆突然失灵,冲不下水。男孩儿认为,自己用过的厕位如果不冲干净,对不起下一个如厕的人,也有失自己的尊严。

听一位朋友说,他第一次到德国时,将小外孙的上衣晾晒到阳台上。他的女儿要求他将衣服收进来,晾在家里。她说在阳台晾晒衣服,影响小区的美观,房主会有意见,因为这会影响客户对住宅小区的评价。

他第二次到德国,腌了一些咸肉,又晾晒到阳台上。这一次,他用鲜艳的装饰包装纸将咸肉裹起来,做成喇叭状,远看、近看都非常艺术。有一天刮大风,吹掉的包装纸落在楼下邻居家的窗外。他的女儿就赶紧下楼去收拾包装纸。

德国人很注意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次,在距姐姐家不远处的草坪上,一个年纪稍大的德国男孩儿凭借武力抢了另一个小男孩儿的玩具,结果恰好被自己父亲看到了。大男孩儿的父亲对儿子说:“莱昂,赶快将玩具还给亚历山大,并向他道歉!”那个叫莱昂的男孩儿不依。父亲又说:“你如果不去道歉,我就只好代你去向亚历山大道歉了!”过了一会儿,这位父亲果然认真地将玩具交还给小男孩儿,并代儿子向他道了歉。人人都遵守规则,才能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培养品德不靠教导

在德国人心目中,有这样一个观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

体现在具体的品德修养中,就是不要求孩子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而是要求孩子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德国中小学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称为“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者“社会化过程”。其目的不是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或者争当舍己为人的英雄,而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四个核心观念: 热爱生命、公正平等、诚实、守信。

德国的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品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而这,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修养培养至关重要的。

不仅如此,多数德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是非对错。此外,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参与的游戏过程中,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德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养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德国人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跟自重与尊重别人、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德国教育让孩子能独立思考

十岁的儿子喜欢自己做吃的,常在放学后问可不可以做蛋糕,只要答应他,什么都不用操心,过一会儿,蛋糕就能端到跟前请妈妈品尝,味道都相当不错。

有一回,他很自豪地宣称:“妈妈,今天我来做饭。”之后翻菜谱,跟他爸到超市自己选材,回家后就在厨房忙上了。从饭前汤到苹果汁,从正餐到各自点的饭后甜点,做父母的只管享受。正餐是很正宗的德国饭,煮猪肉、土豆面包团子和紫包心菜。你别说,味道还真地道。上甜点时,儿子在一旁嘬着一根冰棍,看着老爸老妈享受他做的晚餐,很满足的样子。

跟国内婆婆打电话提到这事,老太太也挺高兴,觉得小孩子应该锻练一下。老太太又问孩子正在做什么?告诉婆婆,儿子在给小雪人织一条小围巾,这是学校手工课的作业。老太太乐了,直说德国学校的教育方式很好,能让孩子从小学到不同的东西,不像国内死读书,将来长大了什么都做不来,全要靠父母。

婆婆的话引人深思,其实在国内和国外生活的小孩差别最大的是成长的方式不同。德国家长一般关心孩子在学校里开不开心,喜不喜欢去,为什么。而中国父母则更关心今天上什么课、学了什么以及考了多少分之类的问题。中国孩子大多优秀、聪明、刻苦、成绩好。去年在德国举行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上,中国队获团体总分第一名。这已是中国队近六年来第五次荣获这项冠军。

但中国孩子上学压力大、知识面也比较窄。有的小孩从早上7点自习开始,除了3顿饭,基本上就是学习,功课要做到深夜,手上提两公斤大米走不了几步就喊累。朋友带女儿回国探亲,一次她女儿以没时间为由拒绝小表哥的请求,招来那男孩的怒斥:“你没时间!你整天舒舒服服,又没什么作业,每天都可以玩,还说你没时间,你知道什么叫没时间吗?看看我,才知道什么叫没时间。”

那个中国男孩每周只有半天时间可以玩。平时上了一整天课后,还要参加数不清的各种名目的补习班,比方说奥林匹克数学、绘画、音乐、英文等等,放学后功课往往要做到天黑甚至深夜。那些补习班美其名曰“自愿参加”,但实际上是每个孩子都必须交钱参加的,如果不参加,就可能招来学校的歧视。中国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成长,压力之大,如果不亲身经历,很难想像。

相对来说德国小学生轻松很多,只上半天课,一年级算术只要求认识1到20,看上去要求很低。但德国人特别认真,老师修改起作业来,小孩写字母的位置放不对都要给纠正过来,在课堂上老师要求还是非常严的。他们有一门很重要的综合课,相当于地理、历史、人文、文化、宗教、。涉及的范围之广让人惊讶,短时间内竟然学了那么多知识。有时还要在课上作报告,老师会给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们自己找资料。因此,孩子们从小独立性都很强,也能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总的来说,德国小学的教育比较轻松,回家后作业最多也就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了,放学后有更多自由时间。看到他们小小年纪自己上图书馆,上网查找课堂作业资料,煞有介事地准备课堂讲演,有模有样,感到他们真的很成熟。

不要以为这样的教育方法会耽误孩子。其实上中学后,功课就很多了。德国从5年级开始分学校,普通中学、中等中学和文理中学。只有文理中学的孩子(大约20%)将来可凭毕业考试成绩上大学,普通中学的孩子会去上职业学校,中等中学上中专和专科院校。这样,可以避免所有孩子都面临考大学的压力,各尽所能。文理中学课程多,对有才华的孩子能重点培养,因此德国人在工业、科技等领域中有大量顶尖人才。没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可以在某一行业做职业培训,早点走上社会。所以德国人在各行各业都是那一行当的专家。至于那些成熟晚的孩子,可以从其它学校转入文理中学或参加其毕业考试,还是有上大学的机会。

当然德国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人们也看到了这点,整天呼吁教育改革。不过再怎么改,德国小孩还是会有玩的时间。朋友从国内回来后,最大感触就是:“在德国,每天下午随时、随处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外面玩耍。可回到国内,大街上根本看不到小孩在玩儿。”

德国孩子玩归玩,该掌握的知识也没少学。整个社会各司所能,因此能出成绩的德国人也不少。无怪乎,德国的政要讨论起问题来,思路敏捷,能言善辩。在很多方面如汽车工业、化工、医药、经济、高科技等德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诺贝尔奖得主中不乏德国人,有的高校一数就有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只要看德国人如何在学校打下独立思考的基础,如何快乐地长大,就会明白原因了。

今天的分享开始:

大部分情况,内向的人都被看作不快乐,缺乏幽默感,反应迟钝,消极态度,缺乏团队精神,社交焦虑,抑郁症。 

然而事实上,上面文字被提及的特征和现象,并不是内向者所有,这种偏见,我认为仅仅是因为,你还不具备观察一个人他的真实内心,所以产生了交流的障碍,最终不愿意和这样的人相处。

所以,这个社会更欢迎外向者,因为他们更容易接近,不是吗?大家似乎都爱外向的人,所以,做一个内向者常常倍感压力,甚至觉得很丢脸,我也是内向的,在早些年,我甚至在骗自己,我告诉我自己,我是外向的,我告诉自己的老板,我是外向的,因为招聘要求就是:外向者优先!

内向的人,天生不够强大?

作者:稀缺大叔

有什么办法呢,虽然我内心是热情的,乐于助人的。我一直骗自己:我是外向者。直到有一天,我被一个朋友的一句话点醒。

故事

6年前,一个在日本的朋友,让我和他合伙做跨境医疗,就是为需要在日本进行治疗的人服务,朋友在大学学的就是日语,在做这家公司前,是一个小翻译,直到他发现这个商业机会自立门户。他就是一个内向的人,他除了在说服我入伙的时候,话会很多,其它时间都很少。我问他,你怎么想到做这个的呢?

他告诉我:中国的医疗和日本的医疗技术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更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的医疗资源稀缺,举个例子,你去华西医院看病,就算是专家号,也会是匆匆而过,因为在你的后面还有几十号患者,医生没有时间和你聊过多!所以,这是一个大方向,更重要的是,我之前所在的跨境医疗公司,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不够用心,我认为自己可以做到比他更好的服务。

现在我想起来这个朋友,6年前,他就已经看懂了服务能力是未来每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蛮佩服的。

他的办公室人很少,还有一个他的员工(兼合伙人),我初次来访,自然显得很热情也很好奇,会问很多问题。在那段时间,我们经常一起接待国内的客户,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也慢慢多了起来。

有一天,他对我说:你蛮开朗的,很外向,不像我,挺适合这里的,留下来吧。

就是上面这句话,点醒我了!那天晚上,我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这位创业者比我内向,他把我当做是外向者,如果我是2颗心的内向,他应该是4颗心,5颗心是内向的极限。

为什么我会给他打4颗心的分呢,有这么严重吗?有的,我们去机场接客户,和客户坐在车里,他会有长达半个小时的沉默,他做到了,让我目瞪口呆,那个沉闷的气氛,会让客户认为自己上了黑车,即将被绑架,于是,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先跟客户聊天,他再插话进来。

但,就是这样一位内向的人,通过6年的努力,直到去年,他将这个行业做到了日本前3名,在国内每个省都有了分公司。

《荣格心理学》是这样描述外向者和内向者的主要区别的:内向者更关注自己,外向者更关注外界。

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更关注自己所处的行业和每天做的事情,他每天想的是如何让患者的问题得到解决,而不是取悦客户,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他更不会把时间花在小技巧上。

他是一个内向,兼具有市场天赋,并且懂得专注的内向的创业者。

一个人,一旦把自己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取悦,嫉妒,关注自尊上面,就很容易变得平庸无极。

那天,一个朋友对我说,他有时候更别人打招呼,有些人会不理会,心里会不舒服,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我会想,是不是我哪里得罪你了,翻来覆去,我始终想不到哪里出错。实际上,想的太多,过分的关注对方的反应是一部分内向者的通病,其实,我们都想多了,你就算做了利国利民的好事,也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你,小崔最近骂范冰冰,有人叫好,小崔之前说转基因的事,有人骂他,也就是说,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有人看你不顺眼的,所以,很多事,一笑而过就是最好的处理方式。对了,小崔也是一个内向者,抑郁者。

故事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通信公司上班,就是在大厅为客户介绍通信设备(驻店销售),而公司也招聘了业务经理(出去跑市场)。产品提成的吸引和工作能力的挑战,让我主动申请了兼职销售,就是利用下班时间出去跑市场。

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跟几个销售经理出去跑,他们采用了扫楼的方式,一家家公司去拜访,我很不喜欢这样的销售方式,但作为新人,我决定先学学,我们三个人,人手一个公文包和一个手提袋,手提袋里装的就是设备。

为什么还要一个公文包呢?我的同事说,这样看起来像一个成功的商务人士。其实,现在想起来,我们当初就因为有了公文包,看起来更像3个忽悠。

看过威尔,斯密斯演出的《幸福来敲门》那个扫描仪设备吧?我们的设备比那个还小一点,我们就是提着设备,一家家去敲门,嬉皮笑脸的走进去开始推销。

我们的设备,真的可以为客户节约费用,至少节约3分之一,但客户还是将信将疑,他们2个把围在客户周边,不停的说功能,拿出计算器啪啪啪的按,归零归零在我耳边不停的响起,我在后面就开始纳闷了:这个老板会不会被绕晕了。

就这样,我们一天也能卖1-2台左右出去,大部分时间,我们被都被拒绝了。

实际上,后来我再去想这个销售策略方式,我们忽略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导致了客户的犹豫甚至拒绝下单,这个问题就是:这三个提着公文包,拿着塑料袋,穿着不伦不类的疑似骗子,如何承诺解决质量售后呢?

每次从办公楼里走出来,我的这两位同事都会告诉我:你太内向了,你应该多说话,下次你来说,你得练!

我心里想:真的难为我了。

过了一周,我在办公室时候,无意中瞟见了一张报纸,上面的广告,整整半幅都是一些物流公司的广告,上面留了这些公司的电话。我突然反应过来,物流公司才应该是这种设备的最大收益者,因为他们每天都在使用通信设备,他们的客户都是跨省,甚至跨国,他们才是最需要节省成本的啊。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精准客户!

我开始按照报纸的电话,直接用手机打过去,直截了当的告诉对方:我有一种办法,让你们的成本降低三分之一,而你付出的代价就是,跟我见一面。

第二个月的一天,我走进办公室,看见白板写的销售榜的第一名,写的是:稀缺大叔(当时我还不是大叔)。

那一天,我暗自开心:我在兼职状态下,可以做到第一名。

人的一生,3万天,我们时常戴着面具做着不喜欢的自己,终于活成了当初讨厌的人。有多少天,是活给别人看的,只有在有心无力的年迈岁月里体会。

但随着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网红经济是第一波已经影响到每个人人格的社会现象。

所以,别忘记了,当初的自己,也许才是最强大的自己。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全国教育机构推荐虚拟社区